唐朝时,漓江上那一场刘三姐与陶秀才们的Freestyle battle

陶陶三
楼主 (文学城)

“连就连,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压不押韵?写得好不好?

其实不是写的,而是三姐和阿牛对的山歌。没有文字之前,我们只有口语,没有诗之前,我们只有歌。所以说起书本知识,那不过是我们学识的一部分罢了。“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经孔子删减,便成为居庙堂之高的《诗经》,列“五经之首”。千古以来,文人推崇备至,但说到头,其实也不过就是类似刘三姐的一些民歌。

三姐和阿牛,乃真正的渔樵,不会读书写字,但他们读的是天地之书,写的是人生之字。他们一开口,就是诗。

你看,表达爱情矢志不移,这是不是诗?

“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刀切莲藕丝不断,斧砍江水水不离。”

两人在漓江上共推着一叶扁舟,第一句是阿牛唱的,第二句是三姐对的。两个人互吐爱慕之心,表达山盟海誓,比我们文人来得还含蓄,还富有诗意呢。

三姐相中阿牛,想嫁人时,内心独白是这样的:

“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要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

是不是很有诗意啊?读过书、上过学,会几个文字的先生女士,不见得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吧?

两人还捉摸不定,三姐吐露女儿心思:

“花针引线线穿针,男儿不知女儿心。鸟儿倒知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看鱼不见莫怪水,看鸟不见莫怪林。不是鸟儿不亮翅,十个男儿九粗心。”

不仅很诗意,还带有一点禅意呢。其中,“鸟儿倒知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看鱼不见莫怪水,看鸟不见莫怪林”,如若不是三姐的山歌,而是某位高僧大德的偈语,咱也会闻之肃然起敬呢。卢惠能不识一字,未闻东山法门,只在寺庙内的碓房舂了八个月的米,不是一开口,就说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技压皓首穷经的神秀上座么?

山歌,本是诗,也是道。

或者说,自然是诗,人生是诗,自然中有道,人生中有道。无需语言,即可得。有语言,无文字亦可得。有文字,当然更可以得。文字是一大载体,是一大助益,甚至可以看做是一大“科技”罢了。

山歌,也并非都是些繁杂生活的粗浅之物。我们看看《刘三姐》开篇,三姐是和怎么和乡亲们对歌的。

三姐开派对,请乡亲们喝茶。乡亲们谢茶,齐声唱道:

“山歌好,好似热茶暖透心,世上千般咱无分,只有山歌属穷人。”

三姐摆摆手,“莫讲穷,山歌能把海填平,上天能赶乌云走,下地能催五谷生。”

看看,三姐作为一个娇小的乡村女子,其见识、心胸、智慧,可是一些腐儒可以比得。乡亲们,不少以前只听三姐其名,今天一听她开口,立即服了,赞道:

“好歌声,三姐开口赛洪钟,歌声还比钢刀利,难怪四方都闻名。”

三姐却对道:“取笑多,画眉取笑小阳雀,我是嫩鸟才学唱,绒毛鸭仔初下河。”

多么谦虚有礼,可比一些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大家闺秀令人刮目。

刘三姐所处的时代,是唐朝中晚期,时局动荡,百姓应付苛捐杂税,民生疾苦。广西百姓,对山歌之爱,寄托了人生之乐,与文人爱好诗词,是一样的。不过一些文人,不过是附庸风雅,百姓对山歌之爱,却是真挚的。就像三姐和书生们在漓江上的freestyle battle上唱的一样:

“不懂唱歌你莫来,看你也是一蠢材,山歌都是心中出,哪有船装水载来?”

山歌,乃是天地之歌,人生之歌,是从心中流淌出来的语言。书写下来,便成了类似陶令的文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是也像一句山歌么?

一千多年前,在漓江上那一场Freestyle,可谓来自自然知识,和来自书本知识的一场大战。刘三姐没读过书,不会写字,在趾高气扬的文人秀才们面前,却一点也不憷。充满了小自信呢。

“没后悔,你会腾云我会飞,黄蜂歇在乌龟背,你敢伸头我敢捶。”

这些比喻手法,你说它是文学也可以,但对三姐、阿牛们来说,就是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辛苦劳作的生活所见,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从天地,从自然,从劳作,从生活中取材,那知识和智慧,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又怎么是陶秀才们载了满满一船书,可以比拟的呢?

秀才们最后理亏词穷,败下阵来。记得临时抱佛脚,满船乱翻书,滑稽可笑。刘三姐又气又好笑:

“好笑秀才酸气多,快回书房读子曰,知乎也者学会了,才好摇头晃脑壳。”

发起和主持这场Freestyle battle的莫怀仁莫财主,发现不能文胜,也不能智取,就行鸡鸣狗盗、偷抢拐骗之事,偷偷绑架劫持了三姐。

“好笑田螺出了壳,好笑田螺露了尾,你的弯弯人晓得”。令人欣赏的是,夜里,在弯弯的月亮下,阿牛在漓江上划着小船,是通过,以“不见画眉”做比喻,对山歌找到三姐,和三姐对上头的。

“不见画眉岭上飞,不见画眉树头站,清早出窝夜不回。画眉飞去不飞回,你今歇在哪棵树?你今落在哪兜梅?”

三姐发现是阿牛,在莫家的阁楼上唱道:

“画眉困在八角笼,八角笼门锁重重,八角笼门重重锁,眼望青山难出笼。”

阿牛既是三姐心上人,也非平庸之辈,心中一喜,不忘用悠扬的山歌叮嘱:

“笼里画眉莫乱飞,草动只有等风吹,三更半夜风才起,风吹草动再飞回。”

你看,目不识丁,却多有“文化”?

简单用一个画眉比兴,两人就把寻人、解救、时机沟通清楚了。莫老爷和陶秀才这些看似文化人,却浑然不觉。

山歌的文化不简单啊。这才是诗的源头,乃智慧之所出。

三姐,在潜意识里,很懂得这个道理。她勉励阿牛的舟妹,山歌平日要多唱,不管有没有人都可以唱,不管在干什么农活,都可以唱,什么情景都可以唱,即兴而起,脱口而出。

为什么?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多么朴素的道理,却是真知。

所以书本的知识,也只是我们知识来源的一半,甚至不到一半罢了,还有更多的知识和智慧,来自书本以外,且是书本的祖宗。

你是三姐,你也是诗人,你若悟道,你便是佛陀。

 

 

 

 

 

 

 

 

 

 

 

 

 

 

 

 

 

陶陶三
今天重看了《刘三姐》,刚刚写的小文。本来想搞笑的,突然发现早已过了幽默的年纪。

http://rock103.com/crew/vids/missvenezuela.wmv

陶陶三
今天重看了《刘三姐》,刚刚写的小文。本来想搞笑的,突然发现早已过了幽默的年纪。
喜爱
想搞笑,请写点云南山歌那样的原生态情感表达,几个小时精神污染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喜爱
哈哈,这是小时候喜欢看的一部,想想好笑,知识分子就这么不堪一击嘛
陶陶三
现在虽然不幽默了,但还是很喜欢听“老司机,带带我”这样的云南原生态民歌。
陶陶三
我对这部电影还蛮喜欢,唯一意见,就是陶秀才太丑了,丢我的颜啊。
石牛
亲耳听过对歌, 太小不太记得了。

一开口就是"山歌易打口难开, 石榴好吃树难栽"之类。南方山歌和北方信天游一样, 赋比兴很多, 应该都是文化人加工整理了

陶陶三
嗯,在文人那叫采风,在阿哥阿妹们那,叫没有版权意识。
D
DoraDora2008
这些山歌词还不是那些文人秀才们帮演员们写的啊。还是文人有文化。
晒太阳的花栗鼠
正面人物唱的什么早忘了,就记得反面角色唱的 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 的一句,,,,

 

你发狂!!!!!!

 

 

 

 

久经沙场的枪
说实话,那时爪四没来,来了三姐直接跪了
麦禾阳光海岸线
真羡慕这些信手拈来 出口成章 随时就唱的。。。
爪四哥
我在啊!当时就忙着点秋香了,没时间跟三姐对歌
爪四哥
咦?这难道不是在说麦子吗 :-)
麦禾阳光海岸线
不行不行,还没学会点秋香…

爪四哥
替麦子点了,看进来。。。

 

移花接木
一不留神入戏了,别忘了这戏是谁编的?
久经沙场的枪
秋香说没看见你
麦禾阳光海岸线
哈哈收到~ 最美的花开放在春季!我等:))
麦禾阳光海岸线
你又知道???

陶陶三
我看电影《刘三姐》创作背景,是改编自彩调剧、桂剧、粤剧等多种形式的民间戏曲。先来自民间啊。
陶陶三
皇上这么喊,才叫铿锵有力。
陶陶三
爪四一出,谁与争锋!
陶陶三
村里骂架的孩子,也是顺手拈来,出口成章,骂半个小时不带一个重字儿。然后作文写得特别好。
陶陶三
来自民间戏曲,并非原创。民间戏曲,又来自传说和传唱。说起来,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风隐
刘三姐看起来好乡气啊~~~~~
陶陶三
刘三姐原本叫刘三妹,本是乡村女子。黄婉秋那个感觉还挺好的。
h
hibiskus
民间的俗语俚语最活灵活现,思路更自由,效法自然
陶陶三
对的。可不正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平等性
好文,赞!
陶陶三
谢谢,能赞此文,非比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