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开始的时候,原创论坛的写作同好史言连载了一部巨著《苍生》,一直没有来得及认真阅读。现在抓住空隙,读完此书,不胜感慨,特写下此书评,为感兴趣的读者们描述一下个人印象。
《苍生》是一部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和浓厚的悲剧色彩的长篇巨著。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山东大地的一个一个小村庄的几个家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作者的主题在尾声中借人物广培之口说出:”苍生’就是老百姓,主要是农民。这个名字,包含一种悲壮意味,所谓苍天厚土,苍生百姓,是民族的根基。”,”他们的精神厚重坚韧,再苦再难,生生不息,可歌可泣。你们这些孩子,永远不要忘本,学成以后,为改变自己家人的农民的命运尽一份力,日后有能力,要为苍生立传,替苍生说话。“,所以,可以将本书看成是作者对那些历史中的苦难而坚韧的农民们的传记,其中也饱含对造成农民苦难的原因的深刻批判和希望后人不忘苦难的期待。
书中人物众多,正面反面都有不少人物贯穿始终。笔墨最多的人物张氏家族的张广坪,是个个性倔强而坚韧的农民,庄稼活干得漂亮,做事情公道而不自私。一心想过好自己的日子和顾好自己的家庭,而这样的想法在那个时代偏偏不能轻易如愿。改开前的一次次的运动过来他都牵连进去,而改开后他的命运依然坎坷而多磨难,最终因挺身而出为了家里人和工作岗位的事故抢险而牺牲生命,算得上是作者心目中的农民群体中的英雄代表。反面人物的吴氏家族三兄弟,欺男霸女,横行乡里,欺上瞒下,是造成主角家庭众多不幸的重要因素。不过作者并未按照家族来完全划分,而是对众多人物做了很多个性化的描写,使得众多人物刻画得完备而生动,而这些人物的不同个性特色,又有力地推动了和时代变迁有关的剧情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物的个性色彩在情节互动中并未出现大的转变,使得人物塑造得复杂性有所不足。
语言和文字风格上,作者笔调平实而不煽情,对话也能彰显人物特色,符合人物身份。众多方言的运用使得故事的地域特色突出,但是也给读者带来一些阅读上的停顿,算是有利有弊。
全书共50章,篇幅巨大,但是作者通过聚焦主要人物,兼顾支线的方式,使得故事在这么大的篇幅中依然并不散乱,最终所有人物的结局都得到基本展现,在尾声中让故事主题振聋发聩。这种结构对驾驭这种长篇巨作来说倒是算得上选用合宜。
书中的故事,主要是建国后70年间的故事,又以改开前更为主要,改开后占据较少篇幅。对不甚了解建国早期农村历史的当代中青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其中众多的政治运动和对农民家庭的冲击描写得具体而真实可信,众多悲剧让人触目惊心,不忍卒读,可以作为历史课中没有详细阐述部分的补充。
与描写同时代的作品相比,本书的笔调冷峻,描写细腻且富有质感,尤其是在展现众多悲剧人物的命运时,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同情与震撼。然而,本作品在人物塑造和情节上也上存在一定的平衡性问题。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政治立场展现出作者明显的偏好。书中对地主、富农和国民党高官的描写往往偏向正面,而执政党基层组织的刻画则更多倾向负面,虽然点缀了一些好人形象,但整体上将这些基层组织的政策执行描绘为以暴力手段推行的结果。作者对苦难的揭示虽有深刻之处,但在如何摆脱苦难的方向上,个人立场过于鲜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公正性。基于此,这部作品的受众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在政治观点不一致的读者群体中,其接受度可能有所下降。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该书作者博客详细阅读全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305/202401/11254.html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不过,对于最后的“作品的公正性”我有些不同意见。首先文学作品不同于历史研究,第二,所谓“公平”都是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而最大的公平就是直白呈现事实。
至于接受度,更不是这种严肃作品的考虑范畴了。我这种小打小闹的作者觉得很佩服。
一点点小小心意来回赠作者给自己的帮助吧:)
高妹的好心我记着呢,她给我写评论的时候比我大气,是个好人
年初开始的时候,原创论坛的写作同好史言连载了一部巨著《苍生》,一直没有来得及认真阅读。现在抓住空隙,读完此书,不胜感慨,特写下此书评,为感兴趣的读者们描述一下个人印象。
《苍生》是一部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和浓厚的悲剧色彩的长篇巨著。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山东大地的一个一个小村庄的几个家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作者的主题在尾声中借人物广培之口说出:”苍生’就是老百姓,主要是农民。这个名字,包含一种悲壮意味,所谓苍天厚土,苍生百姓,是民族的根基。”,”他们的精神厚重坚韧,再苦再难,生生不息,可歌可泣。你们这些孩子,永远不要忘本,学成以后,为改变自己家人的农民的命运尽一份力,日后有能力,要为苍生立传,替苍生说话。“,所以,可以将本书看成是作者对那些历史中的苦难而坚韧的农民们的传记,其中也饱含对造成农民苦难的原因的深刻批判和希望后人不忘苦难的期待。
书中人物众多,正面反面都有不少人物贯穿始终。笔墨最多的人物张氏家族的张广坪,是个个性倔强而坚韧的农民,庄稼活干得漂亮,做事情公道而不自私。一心想过好自己的日子和顾好自己的家庭,而这样的想法在那个时代偏偏不能轻易如愿。改开前的一次次的运动过来他都牵连进去,而改开后他的命运依然坎坷而多磨难,最终因挺身而出为了家里人和工作岗位的事故抢险而牺牲生命,算得上是作者心目中的农民群体中的英雄代表。反面人物的吴氏家族三兄弟,欺男霸女,横行乡里,欺上瞒下,是造成主角家庭众多不幸的重要因素。不过作者并未按照家族来完全划分,而是对众多人物做了很多个性化的描写,使得众多人物刻画得完备而生动,而这些人物的不同个性特色,又有力地推动了和时代变迁有关的剧情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物的个性色彩在情节互动中并未出现大的转变,使得人物塑造得复杂性有所不足。
语言和文字风格上,作者笔调平实而不煽情,对话也能彰显人物特色,符合人物身份。众多方言的运用使得故事的地域特色突出,但是也给读者带来一些阅读上的停顿,算是有利有弊。
全书共50章,篇幅巨大,但是作者通过聚焦主要人物,兼顾支线的方式,使得故事在这么大的篇幅中依然并不散乱,最终所有人物的结局都得到基本展现,在尾声中让故事主题振聋发聩。这种结构对驾驭这种长篇巨作来说倒是算得上选用合宜。
书中的故事,主要是建国后70年间的故事,又以改开前更为主要,改开后占据较少篇幅。对不甚了解建国早期农村历史的当代中青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其中众多的政治运动和对农民家庭的冲击描写得具体而真实可信,众多悲剧让人触目惊心,不忍卒读,可以作为历史课中没有详细阐述部分的补充。
与描写同时代的作品相比,本书的笔调冷峻,描写细腻且富有质感,尤其是在展现众多悲剧人物的命运时,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同情与震撼。然而,本作品在人物塑造和情节上也上存在一定的平衡性问题。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政治立场展现出作者明显的偏好。书中对地主、富农和国民党高官的描写往往偏向正面,而执政党基层组织的刻画则更多倾向负面,虽然点缀了一些好人形象,但整体上将这些基层组织的政策执行描绘为以暴力手段推行的结果。作者对苦难的揭示虽有深刻之处,但在如何摆脱苦难的方向上,个人立场过于鲜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公正性。基于此,这部作品的受众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在政治观点不一致的读者群体中,其接受度可能有所下降。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该书作者博客详细阅读全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305/202401/11254.html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不过,对于最后的“作品的公正性”我有些不同意见。首先文学作品不同于历史研究,第二,所谓“公平”都是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而最大的公平就是直白呈现事实。
至于接受度,更不是这种严肃作品的考虑范畴了。我这种小打小闹的作者觉得很佩服。
一点点小小心意来回赠作者给自己的帮助吧:)
高妹的好心我记着呢,她给我写评论的时候比我大气,是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