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饭店真是一部抗日神剧

g
guojingli100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修忍辱没有理由,无论面对什么都不生气,这才是忍辱。尤其是大乘行者,一嗔恨慈悲心就没有了,一嗔恨菩提心就没有了。我们都是已经发了菩提心的人,一定要守护自己的誓言,守护这些功德。

我们现在的状态是:在单位,可以被领导说,但不能被同事说,更不能被手下说,否则就动心、生气,甚至以牙还牙。在道场,可以被上师说,但不能被管家说;或者可以被管家说,但不能被一般的道友说。如果一个人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因自己做错了事,被他凌辱、看不起,也许你能忍受;如果一个人各方面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比自己还差,他故意凌辱、伤害你,就无法忍受了。

这都是分别,这不叫修忍辱。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样的众生,包括苍蝇、蚊子等小含生欺负你、侮辱你,都应该一样修忍辱,不嗔恨。这个时候不但不动心,还要把他视为上师,将他所说、所做的一切都视为窍诀,而且不是一时这样做,而是任何时候、恒时都要这样做。

嗔恨直接伤害自己的身体,间接伤害自己的心相续。生起一刹那的嗔恨,不仅生命缩短了一刹那,心的相续也被染污了一刹那。这一刹那的染污,在相续中就存下了一个不好的串习或种下了一个恶的种子。存下不好的串习,种下恶的种子很容易,要想去掉非常难。

作为一个修行人,作为一个大乘行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怨天尤人。再说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都是自己心的显现。一切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都是因业力所感,因业力所现,都是自己的原因,都是自造自受。要恨就恨自己,要怨就怨自己。如果你深信了因果,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用再控制了,因为没有生气、嗔恨的理由。明理了、明白了、有智慧了,自然就不生气了,这叫忍辱。

内心没有动叫忍辱。如果是刻意控制的,虽然你在表面上、口头上或行为上没有以牙还牙,但如果心动了,嗔恨了,有埋怨、有怨恨了就不叫忍辱。真正的忍辱是明理、有了智慧以后才能做到。
我的华人马甲1
2 楼
在很多时候,被说是被对方欺负,对方是错的。在这种情况下,忍了觉得自己没有尊严,希望对方能得到报应。这种想法对吗?
假名字
3 楼
在很多时候,被说是被对方欺负,对方是错的。在这种情况下,忍了觉得自己没有尊严,希望对方能得到报应。这种想法对吗?
我的华人马甲1 发表于 10/17/2017 7:54:25 AM


和别人辩论当然可以,但是关键是不要生嗔恨心,学佛不是死水一潭,而是要起诸多妙用。
很多佛经里都将一些修行的功德,经常提到“辩才无碍”,而不是说修了这个法就不能说话了。
我的华人马甲1
4 楼

和别人辩论当然可以,但是关键是不要生嗔恨心,学佛不是死水一潭,而是要起诸多妙用。
很多佛经里都将一些修行的功德,经常提到“辩才无碍”,而不是说修了这个法就不能说话了。

假名字 发表于 10/17/2017 10:15:58 AM

Mm说的很有道理,可是如果对方是不讲道理之人呢?或者暴戾会用恶劣的手段变本加厉呢?
假名字
5 楼
Mm说的很有道理,可是如果对方是不讲道理之人呢?或者暴戾会用恶劣的手段变本加厉呢?

我的华人马甲1 发表于 10/17/2017 6:01:38 PM


不理睬就行了,这就是修行中的“忍辱”,所以说“退步原来是向前”
s
sfdelta
6 楼
修行会迫使自己做不开心的事吗?
假名字
7 楼
修行会迫使自己做不开心的事吗?
sfdelta 发表于 11/27/2017 4:54:06 PM


修行让自己心里没事儿,有事做事,做完不留在心里有挂碍。

有时候我们不修行的人看修行人修“苦行”, 修“忍辱”,其实我们是不知道修行人修行精进的快乐呢

能忍辱的修行人,必然心容易安静,内心的法喜,还有身体上因为禅定所产生的快乐,根本就不是世界普通的快乐所能比拟的。
h
happilyeverafter
8 楼
修行会迫使自己做不开心的事吗?
sfdelta 发表于 11/27/2017 4:54:06 PM


什么是修行, 什么是迫使, 什么又是不开心的事?
:D

10月怀胎+生产开心吗? 很多时候可能是不开心的吧? 但是有被迫感吗?不多吧?
为了考试而发奋读书的感觉也不如躺在沙发上binge 爱看的剧吧?为了成绩而发奋读书的这种
迫使是否是必要的?

迫使自己get out of your own comfort zone, 暂时会不开心, 但是长远的利益那?
少欲知足是迫使吗?觉得是迫使, 是因为看不到长远的利益, 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了,
就像有个实验,
给小孩子一颗糖, 告诉他, 如果不吃, 15分钟以后会多给一颗糖, 忍地住的小孩子以后
生活上“成功”的几率(追踪调查的结果)就会比较高。
这就是“忍”的一个例子, 也就是说,大家都想吃糖, 尤其是肚子饿的时候, 有人就随波逐流跟随自己的
欲望走了, 而有的人能够让欲望飘荡, 而不跟着走。

堪比的关键句
内心没有动叫忍辱。如果是刻意控制的,虽然你在表面上、口头上或行为上没有以牙还牙,但如果心动了,嗔恨了,有埋怨、有怨恨了就不叫忍辱。真正的忍辱是明理、有了智慧以后才能做到。

修行能使心没事是个有时有,有时无的by product,, 并不是目的,如果把心里没事或者“法喜”当作目标是非常容易偏的,
追求安静舒爽也是会偏的。 汝意不可信,说地就是所有的情绪, 感情, 感受所带来的虽然可以暂时利用, 但都是不可靠的。 因为这样做, 有可能会让自己觉得自己是有直接“控制”的, 会让“我”更大。

这个问题跨越了修行的层次, 关键就是在于对“控制”的诠释,
让答案看上去会比较矛盾。
h
happilyeverafter
9 楼
很多人觉得接受就是逃避, 其实
接受 和逃避是完全不同背道而驰的2种截然不同的手段, 逃避其实就是一种不接受。

这里说地是真接受, 而不是假接受。 假接受就是一种逃避。

追求快乐,安定是人的非常强大的本能, 这些在专修当中是非常难于客服的, 因为它们是以常态出现的
很容易被忽视, 因为非常细微(是的 可以很强大但是有很细微)有时根本看不到。 会是很大的障碍。
h
happilyeverafter
10 楼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我想澄清一点, 我以前也说过, 那就是enjoy 欲望本身的满足, 欲乐并不是一个问题, 欲贪才是要警惕的。
如果“太enjoy”, 心就动了, 心动了, 那就有了一个追求的动作。
也就是说
禅修带来的益处虽然不是目的, 但不是说就不能enjoy了, 也就是在初级阶段是一个必要和必需的东西。
我说的障碍就是如果有一丝我想要安静想要喜乐没有被放下,那么想要做的功课效率就会比较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