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原文链接
https://bbs.wenxuecity.com/health/1119250.html
文章张贴后,有将近1700个点击,有将近23个回帖。这其中我设置了一个统计,认为是癌症的点这,认为不是癌症的点另一个地方。
最终结果是:认为是癌症的20,不是癌症的22.
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先把最直接的结果说一下,48%的人认为是癌症。52%的人认为不是。2.5%参与了投票。FUZ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设置“是”“不是”的缺陷,我及时做出了修改,在“是”的选项下加上几个字,这样让两个选项看上去尽可能一致。还有,我相信点击的都是出自GOOD FAITH,如果不是,那这结果还有什么意义呢?对吧?
结果咋样?对楼主有很大帮助吗?
另一个结果是一千七百个点击里,只有23个回帖,也就是说,只有1.4%的读者回帖,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回复。我认为吧,善意理解,这是慎重的表现,这么大的事,不能信口开河,不能瞎喷。再补充一点,在23个回帖里,“永远老李”出现8次。也就是说,针对楼主病情的只有15个回复。有必要指出:我是比较反对在社交媒体上做病情咨询的。
最后,我必须重点指出FUZ网友对我发起的民意测验的看法“你就别跟着搅合了”。我非常同意他的看法,我非常同意在网上咨询病情不但是浪费时间而且没有任何益处,得到的答复除了八卦聊天外只能是吓唬自己或者选择性地给自己提供虚假安慰。有症状有病情去找专业的医生,Gibberish on social media goes NOWHERE.
暗示都起作用,得到别人的安慰也是在给自己提供心里暗示。我经常吃处方安眠药,其实我知道不管用,因为失眠厉害的时候真的没用。但我还是会吃,吃完大部分时间心里安了就容易睡着。看心理医生也一样,不是为了治病,是为了有人倾听,然后感觉有希望了,病就好了。我没看过心理医生,实在不信。内心强大的人好办,内心弱的人就需要外界关注。不是说癌症病人有1/3是吓死的吗?
家医大多不会看片或者看片技术差.美国读片医生不看临床病人,不少读片医生还可能是远程读片(医院外包了).
有次做仪器检测看家医转专科,家医也是负责,根据报告立马上网google,然后解释给俺听.
说的头头是道,过一个多月专科医生全部推翻家医的说法,也推翻了读片报告上的评估程度.
不少人上建谈咨询是对的,至少开阔一下看病思路何况是免费的.不少误诊是由于病人叙述病情不清或者看病过程不对造成的.
比如没找对对口医生看片.
突然得到一个自己过去没有接触过的结论。小白一个。在相关的论坛问一下,可能李同学你才来不了解健坦,其实
1)这里是有懂行专家指点迷津一二的,比方有个落花糖尿病医生就来过。
2)有类似情况的其他网友,将自己自身的经历告诉一二的。这种情况更多。
3)大家也不会把健坦当作医院,不去看医生。但是在看医生之前是可以得到一些信息的,不管是不是正确,都有组于帮她在看医生前知道一些基本信息
还有,我觉得李同学还是应该欧盆曼的,比方有人对食物的摄入比较注重,不能就认为人家那就是撒佛,我指的是同学你对6degree(好像是这个网名吧)同学的跟帖。你的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是没错。人家那也是高尚的生活。
个人的俩分钱。看你平常跟帖是个大度的人,才写点的,得罪之处见谅。
不是在国内的吧?
如果你在球场上比赛,如果遇到有射门的机会,这时对手对你群狼式的干扰或围堵,在那一时刻你的心里状态与你在非常从容状态下的射门在角度力度上肯定不一样,前者的情况你大概80%以上要射偏。这个坛子已自发的形成了部分咨询医疗解决问题(当然是简单问题)和医疗常识和医学问题的功能。四月莓(ApriMei)所述的失眠服处方药的问题我也有,可能比她还严重,所以我深有体会心里的过度关注的压力和心理暗示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我能理解部分网友拿到医学检验报告时的急切心理(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报告),当然有些报告在这里谁也回答不了,那是另外的问题。
很多很多网友是癌症病人或天生有一种难治的病,久病成医,他们的经验都非常宝贵!
老李,年轻 +身体好!感恩吧!
我弟也认为我太关注健康,没必要。可我不会唱歌(唱坦),也不爱穿(时尚坦),不爱吃+不爱做饭(私房小菜),只好在健坦了,投资健康,永远都是对的。
不懂没有关系,可以让懂的医生来解释。但那个工作态度肯定是不行的。
见专科医生时俺说google一下可能是这个那个问题...专医叫俺不要相信google医生.
跟老大说俺google如是说,医生如是说...老大说把CD邮来,找几个对口专科同学帮俺把片子再读1读.
我也有失眠,快20年了,应该是心理原因加过去倒班造成的。
做过睡眠检查,结果我8分钟就睡着了:),退休这几年一直在改习惯,也许焦虑还在,问题是连我自己都不
知道是哪个焦虑,反正脑子里乱想,凌晨1-2点起来吃半片安眠药,有时不到几分钟就入睡了。
癌症病人不知道和知道对有没有心理承受能力的人很大区别,我认识的一个老师,中期胃癌,因为胃疼,高高兴兴走去医院检查,不到一个月就死了,
不是术后并发症,纯粹吓死的。
你还倒是蛮喜欢发言/指导,一看就不懂医,大多内容唉,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莫名其妙。
Doctors Use Youtube And Google All The Time. Should You Be Worried?
https://www.forbes.com/sites/paulhsieh/2019/12/30/doctors-use-youtube-and-google-all-the-time-should-you-be-worried/?sh=5fa48f967436
permed含那些课目?医学知识是空中楼阁而来?还分辨能力.不知你那来的底气跟人杠精,你有美国行医执照?
健坛是大家抱团取暖地方.子坛是大家奔好大学地方.大千是大家共同富裕地方.
按你要求健谈需要美国各专科医生驻守.子坛需要大学招办来指驻守,大千需要理财顾问驻守.希望你有财力安排这些人员驻扎各坛.
这是原文链接
https://bbs.wenxuecity.com/health/1119250.html
文章张贴后,有将近1700个点击,有将近23个回帖。这其中我设置了一个统计,认为是癌症的点这,认为不是癌症的点另一个地方。
最终结果是:认为是癌症的20,不是癌症的22.
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先把最直接的结果说一下,48%的人认为是癌症。52%的人认为不是。2.5%参与了投票。FUZ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设置“是”“不是”的缺陷,我及时做出了修改,在“是”的选项下加上几个字,这样让两个选项看上去尽可能一致。还有,我相信点击的都是出自GOOD FAITH,如果不是,那这结果还有什么意义呢?对吧?
结果咋样?对楼主有很大帮助吗?
另一个结果是一千七百个点击里,只有23个回帖,也就是说,只有1.4%的读者回帖,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回复。我认为吧,善意理解,这是慎重的表现,这么大的事,不能信口开河,不能瞎喷。再补充一点,在23个回帖里,“永远老李”出现8次。也就是说,针对楼主病情的只有15个回复。有必要指出:我是比较反对在社交媒体上做病情咨询的。
最后,我必须重点指出FUZ网友对我发起的民意测验的看法“你就别跟着搅合了”。我非常同意他的看法,我非常同意在网上咨询病情不但是浪费时间而且没有任何益处,得到的答复除了八卦聊天外只能是吓唬自己或者选择性地给自己提供虚假安慰。有症状有病情去找专业的医生,Gibberish on social media goes NOWHERE.
暗示都起作用,得到别人的安慰也是在给自己提供心里暗示。我经常吃处方安眠药,其实我知道不管用,因为失眠厉害的时候真的没用。但我还是会吃,吃完大部分时间心里安了就容易睡着。看心理医生也一样,不是为了治病,是为了有人倾听,然后感觉有希望了,病就好了。我没看过心理医生,实在不信。内心强大的人好办,内心弱的人就需要外界关注。不是说癌症病人有1/3是吓死的吗?
家医大多不会看片或者看片技术差.美国读片医生不看临床病人,不少读片医生还可能是远程读片(医院外包了).
有次做仪器检测看家医转专科,家医也是负责,根据报告立马上网google,然后解释给俺听.
说的头头是道,过一个多月专科医生全部推翻家医的说法,也推翻了读片报告上的评估程度.
不少人上建谈咨询是对的,至少开阔一下看病思路何况是免费的.不少误诊是由于病人叙述病情不清或者看病过程不对造成的.
比如没找对对口医生看片.
突然得到一个自己过去没有接触过的结论。小白一个。在相关的论坛问一下,可能李同学你才来不了解健坦,其实
1)这里是有懂行专家指点迷津一二的,比方有个落花糖尿病医生就来过。
2)有类似情况的其他网友,将自己自身的经历告诉一二的。这种情况更多。
3)大家也不会把健坦当作医院,不去看医生。但是在看医生之前是可以得到一些信息的,不管是不是正确,都有组于帮她在看医生前知道一些基本信息
还有,我觉得李同学还是应该欧盆曼的,比方有人对食物的摄入比较注重,不能就认为人家那就是撒佛,我指的是同学你对6degree(好像是这个网名吧)同学的跟帖。你的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是没错。人家那也是高尚的生活。
个人的俩分钱。看你平常跟帖是个大度的人,才写点的,得罪之处见谅。
不是在国内的吧?
如果你在球场上比赛,如果遇到有射门的机会,这时对手对你群狼式的干扰或围堵,在那一时刻你的心里状态与你在非常从容状态下的射门在角度力度上肯定不一样,前者的情况你大概80%以上要射偏。这个坛子已自发的形成了部分咨询医疗解决问题(当然是简单问题)和医疗常识和医学问题的功能。四月莓(ApriMei)所述的失眠服处方药的问题我也有,可能比她还严重,所以我深有体会心里的过度关注的压力和心理暗示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我能理解部分网友拿到医学检验报告时的急切心理(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报告),当然有些报告在这里谁也回答不了,那是另外的问题。
很多很多网友是癌症病人或天生有一种难治的病,久病成医,他们的经验都非常宝贵!
老李,年轻 +身体好!感恩吧!
我弟也认为我太关注健康,没必要。可我不会唱歌(唱坦),也不爱穿(时尚坦),不爱吃+不爱做饭(私房小菜),只好在健坦了,投资健康,永远都是对的。
不懂没有关系,可以让懂的医生来解释。但那个工作态度肯定是不行的。
见专科医生时俺说google一下可能是这个那个问题...专医叫俺不要相信google医生.
跟老大说俺google如是说,医生如是说...老大说把CD邮来,找几个对口专科同学帮俺把片子再读1读.
我也有失眠,快20年了,应该是心理原因加过去倒班造成的。
做过睡眠检查,结果我8分钟就睡着了:),退休这几年一直在改习惯,也许焦虑还在,问题是连我自己都不
知道是哪个焦虑,反正脑子里乱想,凌晨1-2点起来吃半片安眠药,有时不到几分钟就入睡了。
癌症病人不知道和知道对有没有心理承受能力的人很大区别,我认识的一个老师,中期胃癌,因为胃疼,高高兴兴走去医院检查,不到一个月就死了,
不是术后并发症,纯粹吓死的。
你还倒是蛮喜欢发言/指导,一看就不懂医,大多内容唉,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莫名其妙。

Doctors Use Youtube And Google All The Time. Should You Be Worried?
https://www.forbes.com/sites/paulhsieh/2019/12/30/doctors-use-youtube-and-google-all-the-time-should-you-be-worried/?sh=5fa48f967436
permed含那些课目?医学知识是空中楼阁而来?还分辨能力.不知你那来的底气跟人杠精,你有美国行医执照?
健坛是大家抱团取暖地方.子坛是大家奔好大学地方.大千是大家共同富裕地方.
按你要求健谈需要美国各专科医生驻守.子坛需要大学招办来指驻守,大千需要理财顾问驻守.希望你有财力安排这些人员驻扎各坛.
不搭理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