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只不到一厘米长的微型蛙

d
dudaan
楼主 (文学城)

灰褐色,在新加坡的草地上跳,我原来以为是一只蟋蟀的若虫,仔细看是一只我这辈子见到的最小的蛙类。

上网一查,发现不久前某人在新加坡的乌节路(相当于上海的淮海路、北京的王府井)的水泥地上见到一只,送有关部门查验,发现是原产古巴的暖房蛙,大概随着进口的蔬菜水果飘洋过海,更重要的是,这种蛙类仅仅在陆地生活,不下水,不经过蝌蚪阶段(也可以说蝌蚪阶段是在卵中完成),卵孵出后直接就是蛙。

这颠覆了我的认知。我曾经以为作为两栖动物的蛙类都必须经历水中生活的幼体蝌蚪这个阶段,但这只是一般而言。其实还有少数其他蛙类也是不经过蝌蚪的纯陆生蛙,例如某些树蛙。它们作为两栖动物是名不副实的。

有人推测,因为在水中的蝌蚪太容易被天敌吃掉,而体型极小的蛙类在陆地上反而更安全,所以就“省掉”了蝌蚪阶段。

在感叹自然界奇妙的同时,立刻联想到医学/生命科学,目前的医学重点是研究多数人和典型病例,对于少数人、非典型病例和个体关注不够。

周老大
中医一直是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T
TBz
特别的品种,进化所致。

非典型蛙种。

和肺鱼类似。

 

z
zillos
很努力了,也只能研发出少量的“孤儿药”。
z
zillos
查了下,童蛙属的不到一厘米。
T
TBz
“目前的医学重点是研究多数人和典型病例,对于少数人、非典型病例和个体关注不够。”

我的前前任家庭医生很多年前和我多次讲过这个问题,还就是我自己的体检报告的案例。

我最近还有一些观察与思考。

问题:我们现在是不是吃得太多了?

 

 

周老大
以前的人是饿死的,现在的人是吃死的
永远老李
你说的这什么“古巴暖房蛙”的英语是什么?
l
lucky_rain
没钱啊。关注=研究,需要投资而且没啥回报。
永远老李
你援引的这句话相当的自恋。太拿自己当回事了

医学是针对来自巨大人口的统计的一种科学,通过长时间大量的病例总结出来的某种规律和对策,然后运用到某个个人身上,never another way around。

就是慈禧太后,就是BILL GATES,就是秦始皇,也不可能围绕你一个人去发展点啥让你不得病长命百岁永远健康的。更不用说在网上发帖消磨时间的普通网民了。凑合点吧。

l
lawattaction
我注意到了,有病的大部分是爱吃的。幸运的是我不爱吃,吃是为了活着,就尽量捡健康的防癌的食品吃,不过

我最近胃口大开,也为了增体重/增肥就放开了吃(吃外卖下饭店----错!),有空就吃喝,一天吃好几顿,睡前吃(改不了的毛病)......,早晚会吃出问题。

我的感慨:生活好了,也不是好事,人不知不觉就变坏,比如下饭店,还上瘾呢!

周老大
“病从口入”,爱吃的容易生病,爱乱吃的更容易。但是强劳力是必须要吃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