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三, 運動

傅爱明
楼主 (文学城)

中醫養生三,運動鍛煉

前面談了飲食養生和起居作息,接下來談運動鍛煉。 日常勞作,腦力還是體力,都歸上一篇起居作息,這裡的運動,指的是我們本來不必去做、而是有意為增強體力而進行的。 運動多少,皮膚蒸發和肺部呼吸消耗水分也相應增減,伴隨水汽蒸發而帶走的熱量和排洩物也相對應地增減。 進一步講,運動還不可避免地影響當時的心理狀態。

相似的運動,可能會有相當不同的效果,這涉及到運動時的饑飽狀態、時間的早晚、心情狀態等等。 少年時就聽說過,運動鍛煉不應該在飯後一段時間內,行家用壬不用甲。 前文提及的臟腑納甲說過,甲膽乙肝丙小腸……三焦亦向壬中寄。 甲開創了以陽明之氣為主的九臟小循環,會三焦則十二臟大循環周備。 用甲,普通人的作為,安排得當作而不傷身;用壬,水火異致而洗髓解肌,得有神明庇佑。 人體生理,太極立於東北,動而乾分壬甲,靜則坤納乙癸。 後世中醫不懂得生理,這是中醫學始終無法取得真正進步的根結所在,當然不是一兩句話所能講清楚的。

今天的體育運動員,體質本來就是百裏挑壹的,經過運動鍛煉後,其體能的展現不是普通人所能達到的,有目共睹,不服也不行。 然而,三十歲後健康多塌方,壽多不永,也是時常聽聞的。 歷史上武功卓絕而命短的大有人在,漢霍去病、三國馬超、宋林沖、清霍元甲、近人李小龍,武功都已登峰造極,都英年病逝。 對此,華元化說過“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之極耳”,但後來只用“譬如戶樞終不朽也”返回以醫學為主旨的敷衍。 而載入史冊“佗語普曰”的五禽戲,其秘而不宣的又有哪些?

運動有很多方式,超大運動量、尤其需要爆發力的運動,若不輔以養生真訣,一定壞事。 個人經驗,好的運動鍛煉方法有:印度瑜伽、中國太極拳、八段錦等,都有幫扶身體健康的效果,跟著師傅模仿運動即可。 當然,要想實現這些運動健生的最大化,就必須先明白設計者的初衷,他們多是古宗教修行者,運動鍛煉的宗旨就是神形合一。

運動,應該是從易入難再去繁就簡,從少到多再由多還少,始於外而收於內。 運動,必須著重提醒的是當時的心境,精神要與肢體如何匹配。 女人虛弱而長壽,既是普遍現象,就有其必然道理。 雞犬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不知有漢何論魏晉,那環境下的人體素質又有哪些特異?

談運動鍛煉,必須有個具體的方法。今天慎重向諸位看官介紹一下春操和秋操。 今天秋分,秋天正式來到,秋操正當時。 也談春操,是因為春操太重要了,而人們對此太疏忽了。

春操,每天醒來不急著下床,先坐起來,活動一分鐘頸項,俯仰、側彎、旋轉;再用自己的手掌搓揉面部、耳前耳後區域,當然還有頸項部;進而用你的十指梳頭以按摩頭皮,用小指插入外耳道,稍加轉動三五次後抽出,你會感到清醒和舒適。 前後就三五分鐘,不應該沒時間吧? 然後下床緩形慢步,以使志生。 春操的生理基礎是:春氣在頭,俞在頸項。 整個運動過程的重點在於和緩運動,讓心志清醒過來,給少陽的舒展創造身心環境。 之後,可以去做體操,踩自行車,運動量的多少不可一概而論。

至於秋操,其生理基礎是秋氣在肩背,俞在肩背,運動就比較不容易了。 最好先以上臂活動來帶動肩關節和肩胛骨,也可以利用按摩鈎直接按摩肩胛骨區域。 個人經驗認為,以上臂帶動肩胛骨為主,因為經過壹段時間後,你就可以直接活動肩胛骨而不引起旁人的註意。 秋操,當然是秋的操,一日之內的秋,就在太陽下山前後兩小時。

這春操秋操,都要求運動鍛煉者借助肌肉關節的牽拉,把精神收回來。 這在《黃帝內經》第一篇中,叫形與神俱,在《新約聖經》中,稱以馬內利。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中醫養生三, 運動 中醫養生二, 起居 中醫養生一, 飲食 与大众谈中医一, 人体排毒 中药煎煮三,实践出真知
S
Shubin
“肌肉關節的牽拉,把精神收回來” --- 这个好像头一次听说。拉拉肌肉动动关节,就能控制精神?
傅爱明
所謂一念代萬念?
f
fuz
举个粟子:你二口子逛街,你的眼神跟前面的靓妞走了,那口子看不下去了,拉一把你膀子。回神了………
螺旋圈圈
实践出真知
越王
一堑长一智
螺旋圈圈
经脉气血通畅,元神自然归位,瑜伽拉伸,八段锦,跑步,都能舒缓情绪,解压。

用药调畅经脉气血也是如此,有病人调理一段时间以后,冥想很容易进入状态,以前是思绪纷扰,无法沉静下来。

形和神是相互作用的。同理,调神...通过对神的操控,也能打通经脉让骨骼肌肉恢复功能。

傅爱明
經驗之談

f
fuz
打坐也是
S
Shubin
一念也好,万念也好,都与肌肉和关节没关系吧?除非您的肌肉和关节里头也有精神在。
'
''''''
养生重在养心,饮食运动顺其自然,无需刻意求之,否则就着相了。
S
Shubin
这个听着好像靠点谱儿。如果某人的经脉气血不通畅,元神就离位了?
S
Shubin
呵呵,fuz兄也来玩识神。我家LD 是用掐的,不动我的肌肉和关节。
S
Shubin
赶紧请教一下,养心的方法,具体怎么做呢?
'
''''''
恬虚无也。平和,宁静,豁达。可操作的层面:凡事不执着强求,与人为善。
f
fuz
啊,你也走过神儿?
f
fuz
知易行难,唉
S
Shubin
谢谢指点。"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这个好像是形神俱妙的法子。
'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又有几人能飞升成仙的,说说罢了,不用执着。:)
e
ephd
这个真有关系,例如你肌肉关节疼痛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集中精力

不练功的人不太容易体会这个感觉。

这种牵拉是非常细致的体会,不仔细体会感觉不到。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就是为了这种细致的感觉体会,不练静功是感觉不到的。

我们需要的是一动周身动,但是如果你身体体会不到这些细致的牵拉是做不到的,一有极其细致的牵扯力,整个身体就能跟着过去,这样哪怕一个指头动了一下,这个牵拉的力量感觉到了,你的身体各部位可以顺着这个力量一起动,这是练功人应该有的状态。

'
''''''
俺是懒人,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而已。:)
S
Shubin
静功是身体不动吧?难道说您练静功的时候还在动?还有细致的牵拉?整个身体还跟过去?
S
Shubin
实修派,经验之谈。 : )
S
Shubin
懒则适,适则恬,恬则宁,宁则清,清则静,静则虚,虚则无,无则有。有则为。
'
''''''
高啊!环环相扣。故大道至简,懒为宗也。:)
S
Shubin
模仿 “行气玉佩铭”,乃游戏之作。 : )
'
''''''
过谦了!填词不易,词意,声律兼顾,需要相当底蕴的。
S
Shubin
谢夸赞。蒙贤兄抬爱,索性仿【行气玉佩铭】把字数凑齐。再起个名字叫 “懒士养心铭 ”。全文在内:

懒士养心铭 

养心,懒则适,适则恬,恬则宁,宁则清,清则静,静则虚,虚则无,无则有,有则得。有以无为本,虚以静为基。顺则存,逆则亡。

e
ephd
你在不停地呼吸啊

这个引动虽然力量不大,但是却足够冲击身体卡住的地方。

如果你打拳的话,师父都会教让你在极静的状态下想着你打拳的每一个动作细节。

你练拳中用到的肌肉都会微微动,这个效果一点都不比打拳差,反而对体感效果更好

S
Shubin
呼吸,“一动周身动” ?那恐怕就不是静功了吧? 本来是说静功,又跳到打拳,唉~~~
e
ephd
你不在这个行当里面,的确不容易理解

其实你选择适合你的,自己能理解的运动也挺好,也没有必要非要练功。

'
''''''
仁兄才高,收藏了!准备当座右铭。:)
S
Shubin
呵呵,哪一个行当?养生?站桩?气功?太极拳?八段锦?峨眉十二庄?内丹术?
S
Shubin
游戏而已,贤兄别当真哈。把《行气玉佩铭》放在里面,人家这个才是好东西。

《行气玉佩铭》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
''''''
谢谢!收藏了,慢慢学习体会。
周老大
一动当然无有不动,太极拳强调的是力的传递。他这个是自然外加导引的微动。
傅爱明
是的,养心第一。不修心性,养生终在门外。
螺旋圈圈
五脏元神神魂魄意志您了解一下
S
Shubin
周兄说的是高手吧?我学拳时,手动了腰没动,脚还别扭着。静功讲究身体不动,呼吸绵绵若存,如果要动着练静功,我还真不会。
S
Shubin
谢谢指点。五脏神和元神应该不是一回事吧?我已经退休了,有的经脉不咋通畅,但好像元神还没动坑儿。
S
Shubin
觉得不好要求人人都修心性吧? 能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适度运动,就很不错了。
傅爱明
不應該要求別人怎麼做,我只是把自己的認知敘述一遍。
s
silversky1234
一个后天,一个先天
周老大
有人做过实验,让小提琴手想象自己在拉琴,结果手臂血流加快。他说的动你不一定能觉察到,但是肯定在动的。其实人很难不动
S
Shubin
没想到啊,还真有知道关键处的。
S
Shubin
血流变快,或者气流变快都可以发生,但是肉体未必动。他说的是啥咱不明白,所以问是哪一个行当。
周老大
基本上是殊途同归吧?太极听劲跟这也有点象。对方合力在我腹部哪一点我可以清楚地告诉他,然后他就可以调整。
周老大
似乎不少练太极拳的没这能力,那样的话徒弟有的苦头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