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母一下子添了一孙女一孙子,开怀得很。爱秋说让庄母帮女儿取名,庄母说希望孩子笑眯眯得过一辈子,就起名庄米笑。名康在附近也添买了一宅子,仁雅和米一,米之搬出了名箐的房子。爱秋和庄母依然在名箐这边,家里一个几个月的宝宝还有刚出生的米笑,常常是此起彼伏的哭声,孩子一哭一家子女人都会奔过去哄。
名箐在十月回学校继续教英文课,因为家里有小孩,学校也允许她教三天课,名箐其实在家也会备课,有时候抱着喜喜准备第二天要上的课,很奇怪的是喜喜看着桌上的书听母亲嘀嘀咕咕得念着,就会很安静。名箐自从喜喜出生就有记录喜喜生活的日记,也会背着喜喜写日记,对她来说这是一件喜悦的事。
有一天名箐接到汕头堂哥延秋的电话,和堂哥大概只是在智远走了之后名箐去汕头处理名嵋的事情见过一面,她知道延秋的身份,对名箐来说政治的事她决定远离自然只把延秋只当亲戚来对待。延秋在电话里提到之前名箐送到揭阳仁心学校乡下分校的几个孤儿,因为小学毕业了几个,他现在活动经费很有限,这些孩子继续读书的费用基本没办法负担,连生活都有问题,他现在也确实没辙,想问问名箐能不能帮筹钱,名箐想了想答应了,她从名康那把自己存的一些金条换了钱,又和爱秋说了说事情,和陈叙聊了聊,基本筹到够几个孩子两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汇给了延秋,当然名箐没想到自己这一举动在将来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好处,这是后话。
名康把汕头的业务交给小勤,他找大姐商量如何在香港再扩展生意范围,汕头那边还好办,说开个作坊有岳父帮忙又熟悉当地,到了香港,说是遍地黄金也得弯下腰来捡,这弯腰的动作得做好了否则还伤筋骨。名箐说自己俗人,只知道衣食住行,衣在做了,那么食住行如何做? 爱秋在旁边带喜喜和米笑玩,顺口说一句:"大姐,你书店不是生意也不错吗? 香港不缺人也不缺逛街的人,不如开一个什么都卖的店,类似杂货铺,不过要大一点,两层楼,下面卖杂货,上面做一个看小孩的游乐区,如果客人花了多少钱,免费代管一下孩子,不过这安全是问题。"
名箐想了想:"带小孩责任太大,不如就是买多少以后可以什么免费拿,不过这采购量太大,我们这人力不足。"
爱秋说:"姐姐忘记我们家做船业的,有各种货往返广东香港上海,列列清单,先选十几样开始卖。资金部分我劝爸爸一起和名康哥哥投资,反正一家人,我和名义说了他最多在部队干五年。以后他可以一起做生意。"
名箐笑道:"名义答应了?"
爱秋说:"他说他不做军人就没价值了。不过他答应五年内考虑一下。"
名箐却说道:"你看看内地的战事,日本人现在不可能只在东北一带了,已经零星不少小战争了,我担心的是过不了几年可能大战,另外国共之间摩擦也大,名义恐怕身不由己。"
爱秋有点伤感:"如果内战他说了他可能就选择不做军人了,但是如果是中国和其它国家的战争,担心他退不了。"
名康打断两个女人的对话:"爱秋的主意不错 但是万一战争来了,这。。。"
名箐说道:"战争来了,个人的力量太微弱了,看看智远,谁能想到。可怜这些小娃娃了。我倒是觉得现在香港还算太平,就是战争来了,我们还有机会回潮汕那里山高皇帝远,可能还能避避。你们提醒我了,我们还是要在老家自己的地上盖宅子,以备不时之需。名康,和小勤和二妹联系一下,让他们帮忙。"
名康说:"好,大姐。"
名箐说:"爱秋的想法不错就这么做下去,战争要来了,纸票都不如黄金,该换点这些硬通货就该换点。"
爱秋也说:"我一直和爸爸做生意,他觉得广州目标太大,其实从北伐时期开始就动乱着,可是就是动乱之中生意还是会有的,因此不用太担心生意中断。"
名箐点点头:"总得活着,该干什么干什么。"
此时是民国二十二年。
爱秋父亲在香港的船业生意爱秋开始接管,名箐发现爱秋和名康不一样的地方,爱秋刚开始就是接手大宗生意,所以眼光和手段不会象名康那样的小心翼翼,倒是给庄家带来不一样的视角,这对名康后面的生意走向是有很大的助力。
名嵋渐渐成了庄家的管家婆,家里的事情她处理的井井有条,名康对名箐说:"大姐,名嵋有你的风格 但是她在家的内务上胜大姐一筹,你看看她把大家的生活安排的,我们都不用怎么操心小朋友们和一些家务杂事。"
名箐说:"的确,她一下子雇了两个佣人,自己也不受累。不过名康,你是不是和她谈谈自己的事。我说过她,她直接一句话,那大姐你呢。最好你让仁雅问问她。"
名康答应让仁雅和名嵋谈谈,结果谈下的结果仁雅说道:"名嵋说了,如果大哥大姐还有大嫂你嫌弃我在家碍眼,那我走就得了,不要想着让我再嫁。"
名箐和名康很无奈,爱秋则说:"你们随她吧。她心里苦,也许真不想离家人太远了。"
没想到,名箐收到陈叙转来的陈述给自己的信。
待续
文中男人要不就是忧国忧民顾家的;要不就是国与家全抛的 哈哈
就是因为对大姐一往情深就比陈述好了那么一点点 哈哈
名箐沉着冷静,遇事不慌,那个时代女人能这么独立干练,凤毛麟角,令人敬佩
庄母一下子添了一孙女一孙子,开怀得很。爱秋说让庄母帮女儿取名,庄母说希望孩子笑眯眯得过一辈子,就起名庄米笑。名康在附近也添买了一宅子,仁雅和米一,米之搬出了名箐的房子。爱秋和庄母依然在名箐这边,家里一个几个月的宝宝还有刚出生的米笑,常常是此起彼伏的哭声,孩子一哭一家子女人都会奔过去哄。
名箐在十月回学校继续教英文课,因为家里有小孩,学校也允许她教三天课,名箐其实在家也会备课,有时候抱着喜喜准备第二天要上的课,很奇怪的是喜喜看着桌上的书听母亲嘀嘀咕咕得念着,就会很安静。名箐自从喜喜出生就有记录喜喜生活的日记,也会背着喜喜写日记,对她来说这是一件喜悦的事。
有一天名箐接到汕头堂哥延秋的电话,和堂哥大概只是在智远走了之后名箐去汕头处理名嵋的事情见过一面,她知道延秋的身份,对名箐来说政治的事她决定远离自然只把延秋只当亲戚来对待。延秋在电话里提到之前名箐送到揭阳仁心学校乡下分校的几个孤儿,因为小学毕业了几个,他现在活动经费很有限,这些孩子继续读书的费用基本没办法负担,连生活都有问题,他现在也确实没辙,想问问名箐能不能帮筹钱,名箐想了想答应了,她从名康那把自己存的一些金条换了钱,又和爱秋说了说事情,和陈叙聊了聊,基本筹到够几个孩子两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汇给了延秋,当然名箐没想到自己这一举动在将来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好处,这是后话。
名康把汕头的业务交给小勤,他找大姐商量如何在香港再扩展生意范围,汕头那边还好办,说开个作坊有岳父帮忙又熟悉当地,到了香港,说是遍地黄金也得弯下腰来捡,这弯腰的动作得做好了否则还伤筋骨。名箐说自己俗人,只知道衣食住行,衣在做了,那么食住行如何做? 爱秋在旁边带喜喜和米笑玩,顺口说一句:"大姐,你书店不是生意也不错吗? 香港不缺人也不缺逛街的人,不如开一个什么都卖的店,类似杂货铺,不过要大一点,两层楼,下面卖杂货,上面做一个看小孩的游乐区,如果客人花了多少钱,免费代管一下孩子,不过这安全是问题。"
名箐想了想:"带小孩责任太大,不如就是买多少以后可以什么免费拿,不过这采购量太大,我们这人力不足。"
爱秋说:"姐姐忘记我们家做船业的,有各种货往返广东香港上海,列列清单,先选十几样开始卖。资金部分我劝爸爸一起和名康哥哥投资,反正一家人,我和名义说了他最多在部队干五年。以后他可以一起做生意。"
名箐笑道:"名义答应了?"
爱秋说:"他说他不做军人就没价值了。不过他答应五年内考虑一下。"
名箐却说道:"你看看内地的战事,日本人现在不可能只在东北一带了,已经零星不少小战争了,我担心的是过不了几年可能大战,另外国共之间摩擦也大,名义恐怕身不由己。"
爱秋有点伤感:"如果内战他说了他可能就选择不做军人了,但是如果是中国和其它国家的战争,担心他退不了。"
名康打断两个女人的对话:"爱秋的主意不错 但是万一战争来了,这。。。"
名箐说道:"战争来了,个人的力量太微弱了,看看智远,谁能想到。可怜这些小娃娃了。我倒是觉得现在香港还算太平,就是战争来了,我们还有机会回潮汕那里山高皇帝远,可能还能避避。你们提醒我了,我们还是要在老家自己的地上盖宅子,以备不时之需。名康,和小勤和二妹联系一下,让他们帮忙。"
名康说:"好,大姐。"
名箐说:"爱秋的想法不错就这么做下去,战争要来了,纸票都不如黄金,该换点这些硬通货就该换点。"
爱秋也说:"我一直和爸爸做生意,他觉得广州目标太大,其实从北伐时期开始就动乱着,可是就是动乱之中生意还是会有的,因此不用太担心生意中断。"
名箐点点头:"总得活着,该干什么干什么。"
此时是民国二十二年。
爱秋父亲在香港的船业生意爱秋开始接管,名箐发现爱秋和名康不一样的地方,爱秋刚开始就是接手大宗生意,所以眼光和手段不会象名康那样的小心翼翼,倒是给庄家带来不一样的视角,这对名康后面的生意走向是有很大的助力。
名嵋渐渐成了庄家的管家婆,家里的事情她处理的井井有条,名康对名箐说:"大姐,名嵋有你的风格 但是她在家的内务上胜大姐一筹,你看看她把大家的生活安排的,我们都不用怎么操心小朋友们和一些家务杂事。"
名箐说:"的确,她一下子雇了两个佣人,自己也不受累。不过名康,你是不是和她谈谈自己的事。我说过她,她直接一句话,那大姐你呢。最好你让仁雅问问她。"
名康答应让仁雅和名嵋谈谈,结果谈下的结果仁雅说道:"名嵋说了,如果大哥大姐还有大嫂你嫌弃我在家碍眼,那我走就得了,不要想着让我再嫁。"
名箐和名康很无奈,爱秋则说:"你们随她吧。她心里苦,也许真不想离家人太远了。"
没想到,名箐收到陈叙转来的陈述给自己的信。
待续
文中男人要不就是忧国忧民顾家的;要不就是国与家全抛的 哈哈
就是因为对大姐一往情深就比陈述好了那么一点点 哈哈
名箐沉着冷静,遇事不慌,那个时代女人能这么独立干练,凤毛麟角,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