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百会和气功百会

米兰之夜
楼主 (文学城)

无论气功,还是静坐,一般都有“头顶如悬”的说法。那么这个头顶,是指哪里?

第一种说法:是在“针灸百会”,即头顶心

采用针灸百会的代表流派是南怀瑾这一派的静坐方法

针灸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属督脉。

位置:在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如图示:

第二种说法:是在”气功百会“,即发旋处。

位置:两耳尖连线中点后约一厘米处。找自己的发旋,摸摸头顶那个稍有凹陷的地方就是。

采用气功百会的代表流派是太极拳智能功。智能功的庞明老师是一位德才兼备、学识渊博的一代大师,是第一位明确提出”气功百会“的人。

这个小周天的示意图,从侧面看,就是采用气功百会:

我自己最早受南师的影响较大,采用针灸百会。后来,有一位很聪明的学生问我:"人的重心在哪里?",我才开始再次考虑这个问题。后来,静坐几个月的试验认证,觉得静坐采用气功百会(即发旋)效果更佳,所以,开始采用后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闲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静坐八触之“凉” – 静坐坐出“莲子心” 转贴:浅谈静坐经验  观窍,还是观妙 – 一个静坐的哲学思考 
S
Shubin
如果只是练气功,不搞针灸,按摩或发气的话,百会穴一般用不上。
米兰之夜
不是吧,兄台,我研究过的多数气功尤其是道家的,都有头顶如悬,也有的讲“百会朝天”。

头正,全身才领得起来,很重要。

S
Shubin
你说的对。但即使你把那个位置练出感觉了,它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小区域,彼此的区域或许会有重合。
S
Shubin
另外,米兰兄你提到南师,我比较好奇,你是按规矩正式拜入南怀瑾先生门下么?
米兰之夜
没错。这个要领的实质,我自己的体验是使得“神贯于顶”,这才问题的核心,所以,有多种方法,但殊途同归。

比如,佛教传统的七支坐法,是把后脑略向后收放,其作用和道家的顶头悬,是没有分别的。

米兰之夜
没有。我最初是按他的方法入门的,故以师称之。
米兰之夜
我得啰嗦一句,省得有朋友去自己尝试出问题:和意守丹田一样,顶头悬的意念也是要轻,似有似无的。
S
Shubin
谢谢回复。因为你主贴链接里的文章,已经超越气功了,所以我有此一问。
S
Shubin
觉得初上座调身有必要微微悬顶,但之后恐怕就没法一心数用了。道家修炼是讲泥丸,因为百会是在体表。放个链接供参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8447179

第二章 泥丸

泥丸即上丹田,在头顶中,针灸家名百会穴,乃脑也,为修持最重要之关键。当行功时,运周天火候,必后升前降,升到泥丸终,降自泥丸始,所谓还精补脑也。

夫脑髓之体极精,脑髓之用至灵,其成也,乃间接由元气化生。其亏也,非物质直接所能补足。人当中年以后,每患脑力薄弱,常欲求助于助于药,然药无补脑之效。惟有修持功夫借阴阳升降之机,化生灵质,日积月累,方可使脑髓渐充,回复原状,或更觉超胜,于是性有所寄而命有所归。

米兰之夜
谢谢你,我改了一个链接。原来那个太密宗了。
米兰之夜
我知道有用头微微上顶做“顶头悬”的,是另一种方法,不知道你是不是用这种。

我是用百会一根细线的做法,我觉得更适合我。

另外顶头悬确实无需时时有的,功中都会时不时自检,时不时意想一下就可以。

S
Shubin
我练太极拳是头微微上顶。坐的时候也会用,还配合另一种竖脊的方法,即”把双肩微微上耸二三分高“。链接在里面。

http://www.gxfxwh.com/thread-66269-1-1.html

米兰之夜
谢谢!真是学无止境,我看看。
S
Shubin
不客气。再啰嗦两句。近代修炼界有四位大师,道家的陈撄宁先生和赵避尘先生,佛家的南怀瑾先生和周潜川先生。
周老大
二位厉害!说来惭愧,我是很晚才听说南怀谨,我们一个县的,他的族人我还认识几个。
S
Shubin
南先生练太极拳,也练飞鸟式。 链接在里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S90oaVja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B-5pgKVAY

米兰之夜
南的主要成就是打坐(七支坐法)和“白骨观”。

他也打过太极,不过我这个外行 ,看不出好坏,你自己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S90oaVjaU
 

周老大
谢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