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末摘花
本回故事简介
此回故事时间接上回,源氏十八岁春天之十九岁春天。
末摘花是常陆亲王晚年所生的女儿,相貌奇丑,坐着时显得上身很长,鼻子又高又长,尖端略略下垂,并带有红色,脸色比雪还白,白得发青....末摘花拥有的唯一优良品德就是她对源氏公子爱情至死不渝的执着。她坚韧不拔地熬过一个个孤寂贫穷落寞的春夏秋冬,以其执着感化了源氏公子。以后的章回还会提到她。末摘花试图暗示女性之美与其说蕴涵于形体之中,倒不如说外表丑陋者,其内心对人生意义理解得更为深刻。她是“雨夜品评”中提及的“中等平平”式典型人物。
本回故事导读
事过半载,公子不能忘怀夕颜。
葵姬或六条妃子都骄矜成性,城府甚深,丝毫不肯让人。只有这夕颜温良驯善,和蔼可亲,与他人迥不相同,实在令他恋慕。
末摘花即红花,摘下来可做红色染料。花生在茎的末端,故称为末摘花。小姐的鼻尖生就一点红色,所以把她比作末摘花。
源氏公子入宫的时候有几个乳母,仅次于大二乳母的是左卫门乳母。
评注:大二以及左门卫都是官职,妻子随夫,因此以丈夫的官称来区别女人。当然也有女官,如可侍寝的女御、更衣、尚侍,低级女官不可侍寝的命妇、女儒、仕女等等。
其女大辅命妇在禁中供职,年轻风流,母亲左卫门乳母改嫁去外地,她便随父亲而居。与公子闲谈,提及一个已故常陆亲王遗留一女,生活十分孤寂,生性好静,对人疏远。只认七弦琴。公子说“琴是三友之一,只是酒与女子无缘。”
评注:出自白居易《北窗三友》:“今日北窗下,自问何所为?欣然得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三友:琴、酒、诗。
源氏公子知道常陆亲王生前善于此道,想必他的女儿也一定不凡。
大辅命妇的父亲与生前的常陆亲王来往密切,因此两个女子要好,常常来小姐这里消遣。在公子的要求下,勉强答应陪他前往。
让公子躲在自己的陋室里,大辅命妇虽然不好意思,却也只能这样了。
小姐正观赏庭中月下的梅花。命妇便开言道“我想起您的琴弹得极好,就乘这良夜来此,想饱饱耳福。平时公事繁忙,匆匆出入,不能静心拜听,实甚遗憾。”这小姐说:“琴要弹给像你那样的知音者听才好。不过你是出入宫闱的人,我的琴怕不中听吧。”
琴声很悦耳,但也并无特别高明之处。公子同情心骤然高升,想向这小姐求爱,又觉得太唐突,难以为情,心中踌躇不决。
评注:公子却是因为“同情心”才欲罢不能,奇哉。
大辅命妇是个乖巧的人,她觉得这琴弹得并不特别好,不便教公子多听,打岔让小姐停下,关上窗格。公子奔向前来试图再靠近些,却被女子劝退。公子道“那么,你以后乘便先把我这点心愿告诉她。”他准备离开,转念却想,如果从正殿那边或许可以窥察小姐的情况呢。
篱笆大部分已经坍塌,便向遮隐的地方过去,突然发现一个男人已经在那里,他快速闪身,却没有认出头中将。
评注:头中将还是前几回提及的左大臣的儿子,常夏/夕颜的情人,葵姬的弟弟,源氏公子的内弟。
原来,他与源氏公子在殿上下来以后,各自分手,头中将见源氏公子既不去左大臣家也不去二条自己的私邸,便一路跟踪而来。
头中将知道是源氏公子,而公子不知是头中将。源氏想趁机溜走,却被头中将迎面而来,道“共见东山明月上,不知今夜落谁家。”东山比喻宫中,明月比喻源氏。
源氏公子听了这话有些不高兴,但看出这人是头中将,不觉失笑。讨厌地回答道:“你这把戏倒是别人所想不到的。月明到处清光照,试问今宵落哪边?”
头中将说:“以后我常常这样地跟着你走,怎么样?”接着又说:“老实对你说:做这种事,全靠随身者能干,才得成功。以后我经常跟着你走吧。你一人改了装偷偷地出门,难免发生意外之事呢。”他再三劝谏。
源氏公子想,看来我这种勾当过去常常被头中将看破,心中很懊恼。但想起夕颜所生的那个抚子,头中将却找不到,便居功自傲,引以为快。
二人干脆放弃各自的偷情,共同回左大臣邸宅,换上便服,假作刚刚退朝回府。二人吹箫笛,左大臣出来附和,葵姬命内人堂屋弹奏琵琶。美声袅袅,一派氤氲/yīnyūn/祥和之气。
再后,源氏公子和头中将都分别写信于那个常陆亲王的女儿,都不曾收到回信,二人心中烦闷。头中将憋不住,首先问公子是否收到回信,公子猜测定是头中将向她求爱了。于是假装并不在意,说,记不得呢。
由于宫中各种烦心事儿,转眼到了秋天,这事儿已经耽搁两季。
闲来想起常陆亲王家的小姐非常像夕颜,便常常写信求爱,却始终未得回信。公子愤懑,愈加不肯罢休了。求大辅命妇帮忙玉成,哪怕站在廊檐下就好。
评注:公子是得寸进尺之人,只是站在廊檐下,岂能满足他的欲壑。
大辅命妇自作主张准备让二人隔帘对唔。
八月二十,天昏之时,小姐与她谈起已故父亲,不免流泪。大辅命妇觉得此时是好时机。劝她弹琴,弹得再时髦些。此时,公子走进去,呼唤大辅命妇。她佯作吃惊,百般解释她一直拒绝给他传信的原因。解释道,公子总是说要亲自向小姐诉说,既然这样,那就隔帘听他讲讲吧。命妇在内室和客室之间拉上隔扇,客室铺设了客人座位。
小姐心智如同孩子,陷入困窘,然而也听劝,任她安排,几个侍女帮她穿戴打扮。
隔着纸隔扇,公子但觉她沉静温雅,仪态万方,衣香袭人,芬芳可爱,气度好生悠闲!但是无论公子怎样花言巧语,对方全不回答,令人着急。公子一声叹息,吟道“千呼万唤终无语,幸不禁声且续陈。与其若此,还不如干脆地回绝了我。不加可否,教人好苦闷也!”
有一个侍女是小姐乳母的女儿,口齿伶俐,长于应对。看见小姐这般模样,心中着急,觉得太不礼貌,便走近小姐身旁,代她答复道:“岂可禁声君且说,缘何无语我难知。”她把声音故意放低,说得柔媚婉转,装作小姐亲口说的模样。
源氏公子听了,觉得这声音比起她的性格来,太亲昵些。但因初次听到,总觉非常可爱。便又说道:“如此,我倒反而无言可说了。“原知无语强于语,如哑如聋闷煞人。”
趁人不备,他竟然拉开隔扇闯入内室,众人皆惊。
小姐只是神思恍惚,羞羞答答地躲躲闪闪。源氏公子想:“在这时候取这态度,倒是可爱的。可见她是个从小娇生惯养、还没见过世面的人。”便原谅她的缺点。可是总觉得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异样之感,并无牵惹人情之处。失望之余,他就在深夜起身出去了。
评注:显然没有擦出爱欲的火花,难得。
小姐和命妇一大早等着公子的回信,直到傍晚才接到公子信件,期间二人不免疑虑。信中说“夕雾迷离犹未散,更逢夜雨倍添愁。我想等天晴了出门,等得好心焦呢。”照此看来,源氏公子今夜不会来了。众侍女都大失所望,然而还是劝小姐写回信。小姐心中烦乱,连一封一般客套的信也写不出来。看看夜色渐深,不宜再迟,那个称作侍从的侍女便照例代小姐做诗:“雨中待月荒园里,纵不同心亦解怜。”女子属于中等平平,让公子多少“后悔莫及”,却下个决心,从今以后永远照顾这个小姐的生活,却一直不去,在宫里与众公子演奏为皇上行幸朱雀院做准备。
小姐光阴空过。
此时大辅命妇来见公子,几乎哭出来“你这样完全不把她放在心上,我们旁人看了心里也很难过!”源氏公子好言相劝,大辅命妇便也表示理解了。
众人见他来了,无不欣喜,剔亮灯火,开门迎接。
公子拜访小姐,偷见其侍女贫困不堪,心不落忍。
次日大早,公子呼唤小姐出来赏雪,得见其真容,上身很长不说,最难看的是那个鼻子。这鼻子首先映入人目,很像普贤菩萨骑的白象的鼻子。这鼻子又高又长,尖端略略下垂,并带红色,特别教人扫兴。脸色比雪还白,白得发青。额骨宽得可怕,再加下半边是个长脸,这整个面孔就长得稀奇了。身体很瘦,筋骨棱棱,形甚可哀。肩部的骨骼尤为显露,衣服外面也看得出,教人看了觉得可怜。
评注:“像普贤菩萨骑的白象的鼻子”作者紫式部寥寥几笔把个末摘花勾勒得实在难堪。
她的样子太古怪,让公子反而要看。看了又很失望,见她还是一言不发,心中来气,“如今你一味疏远我,教我好生不快!”吟诗道“朝日当轩冰箸解,缘何地冻不消融?”
评注:意思是,你身体已经和我结合,为何心情还不向我敞开。“她的样子太古怪,让公子反而要看。”笑死人。
小姐只是嗤嗤地笑,公子匆匆离去。
大雪中,见一老人打不开大门,身边衣着褴褛的小女子帮着开门,随从跑去相帮,才打开。公子睹此情状,占道 “夜深烟火尽,霰/xiàn/雪白纷纷。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评注:吟自白居易《秦中吟》中第二首《重赋》部分诗句,只字未改。
从此,公子时时派人存问,馈赠物品。自上至下一切人等的需要无不照顾周到。小姐安然接受,公子方才放心,源源不断供给。想起空蝉,身份不相上下,然而固执顽强,令人可恨,我终于让步了。
一日,大辅命妇扭扭捏捏给公子一封小姐的信件“冶游公子情可薄,锦绣春衣袖不干。”
公子看了“锦绣春衣”等语,不解其意。这时候大辅命妇提过一个很重的包袱来,打开一看,里面包着一只古风的衣箱。命妇说道:“您看!这怎么不笑煞人呢?她说是给您元旦日穿的,特地派我送来。我不便退回她。擅自把它搁置起来呢,又辜负了她的一片好心。因此只得送来给您看。”源氏公子说:“擅自把它搁置起来,太对人不起了。我是一个哭湿了衣袖没人给烘干的人,蒙她送衣服,我很感谢!”此外并不说什么话。他想:“唉,这两句诗真不高明,大概是她自己用尽了心血做出来的吧。”想到这里,令人泄气。然而再思,这是小姐用尽了心血做出来的,便觉得世间所谓可贵的诗歌,大概就是这样的作品吧。于是脸上露出微笑。大辅命妇看到这光景,不知道他作何感想,不免脸上泛起了红晕。
公子实在厌恶小姐送来的衣物,尽管是她一针一线缝制。回信“明知此色无人爱,何必栽培末摘花?我看见的是深红色的花,可是……”大辅命妇看见他讨厌红色的花,推想他必有用意。便想起了自己偶尔借着月光看到小姐鼻尖的红色。虽然可怜她,但觉得这首诗倒实在很滑稽。她便熟练地自言自语地吟道:“纵然情比春纱薄,莫为他人树恶名!人世好痛苦啊!”
评注:日语花和鼻子都读作哈娜hana,究竟是讨厌红色hana还是讨厌鼻子hana, 此处一语双关。
公子教命妇带信给末摘花“相逢常恨衣衫隔,又隔新添一袭衣。”多少有些肆无忌惮。
五月初七踏步歌舞会后,公子夜深时分前去访问常陆亲王的宫邸。现在已经与一般邸宅差不多了,渐渐富有生气。次日清晨,公子让小姐开口,她答道“百鸟争鸣万物春,独怜我已老蓬门。”公子夸赞她有进步,告辞出门,口中吟道“依稀恍惚还疑梦,大雪飞时得见君。”回头再看小姐的红鼻头,感觉真难看啊。
豆蔻年华的紫姬愈发端庄美丽,异常美好。公子想,我真是自作自受,何必去找那些女人,自寻烦恼。为什么不在家里守着这个可怜可爱的人儿呢?
时值早春,风和日丽。公子吟道“梅枝挺秀人欣赏,底事红花不可怜?此乃无可奈何之事!”此种女子结局如何,不得而知了!
评注:可见公子对红鼻头心情多么地复杂,竟然耿耿于怀呢。
本回复习
已故常陆亲王的女儿末摘花是个相貌丑陋古板且没有文采的女子,公子可怜其人,由怜生情,女子反倒得了高贵皇子的爱抚!
花Hana鼻
第六回 末摘花
本回故事简介
此回故事时间接上回,源氏十八岁春天之十九岁春天。
末摘花是常陆亲王晚年所生的女儿,相貌奇丑,坐着时显得上身很长,鼻子又高又长,尖端略略下垂,并带有红色,脸色比雪还白,白得发青....末摘花拥有的唯一优良品德就是她对源氏公子爱情至死不渝的执着。她坚韧不拔地熬过一个个孤寂贫穷落寞的春夏秋冬,以其执着感化了源氏公子。以后的章回还会提到她。末摘花试图暗示女性之美与其说蕴涵于形体之中,倒不如说外表丑陋者,其内心对人生意义理解得更为深刻。她是“雨夜品评”中提及的“中等平平”式典型人物。
本回故事导读
事过半载,公子不能忘怀夕颜。
葵姬或六条妃子都骄矜成性,城府甚深,丝毫不肯让人。只有这夕颜温良驯善,和蔼可亲,与他人迥不相同,实在令他恋慕。
末摘花即红花,摘下来可做红色染料。花生在茎的末端,故称为末摘花。小姐的鼻尖生就一点红色,所以把她比作末摘花。
源氏公子入宫的时候有几个乳母,仅次于大二乳母的是左卫门乳母。
评注:大二以及左门卫都是官职,妻子随夫,因此以丈夫的官称来区别女人。当然也有女官,如可侍寝的女御、更衣、尚侍,低级女官不可侍寝的命妇、女儒、仕女等等。
其女大辅命妇在禁中供职,年轻风流,母亲左卫门乳母改嫁去外地,她便随父亲而居。与公子闲谈,提及一个已故常陆亲王遗留一女,生活十分孤寂,生性好静,对人疏远。只认七弦琴。公子说“琴是三友之一,只是酒与女子无缘。”
评注:出自白居易《北窗三友》:“今日北窗下,自问何所为?欣然得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三友:琴、酒、诗。
源氏公子知道常陆亲王生前善于此道,想必他的女儿也一定不凡。
大辅命妇的父亲与生前的常陆亲王来往密切,因此两个女子要好,常常来小姐这里消遣。在公子的要求下,勉强答应陪他前往。
让公子躲在自己的陋室里,大辅命妇虽然不好意思,却也只能这样了。
小姐正观赏庭中月下的梅花。命妇便开言道“我想起您的琴弹得极好,就乘这良夜来此,想饱饱耳福。平时公事繁忙,匆匆出入,不能静心拜听,实甚遗憾。”这小姐说:“琴要弹给像你那样的知音者听才好。不过你是出入宫闱的人,我的琴怕不中听吧。”
琴声很悦耳,但也并无特别高明之处。公子同情心骤然高升,想向这小姐求爱,又觉得太唐突,难以为情,心中踌躇不决。
评注:公子却是因为“同情心”才欲罢不能,奇哉。
大辅命妇是个乖巧的人,她觉得这琴弹得并不特别好,不便教公子多听,打岔让小姐停下,关上窗格。公子奔向前来试图再靠近些,却被女子劝退。公子道“那么,你以后乘便先把我这点心愿告诉她。”他准备离开,转念却想,如果从正殿那边或许可以窥察小姐的情况呢。
篱笆大部分已经坍塌,便向遮隐的地方过去,突然发现一个男人已经在那里,他快速闪身,却没有认出头中将。
评注:头中将还是前几回提及的左大臣的儿子,常夏/夕颜的情人,葵姬的弟弟,源氏公子的内弟。
原来,他与源氏公子在殿上下来以后,各自分手,头中将见源氏公子既不去左大臣家也不去二条自己的私邸,便一路跟踪而来。
头中将知道是源氏公子,而公子不知是头中将。源氏想趁机溜走,却被头中将迎面而来,道“共见东山明月上,不知今夜落谁家。”东山比喻宫中,明月比喻源氏。
源氏公子听了这话有些不高兴,但看出这人是头中将,不觉失笑。讨厌地回答道:“你这把戏倒是别人所想不到的。月明到处清光照,试问今宵落哪边?”
头中将说:“以后我常常这样地跟着你走,怎么样?”接着又说:“老实对你说:做这种事,全靠随身者能干,才得成功。以后我经常跟着你走吧。你一人改了装偷偷地出门,难免发生意外之事呢。”他再三劝谏。
源氏公子想,看来我这种勾当过去常常被头中将看破,心中很懊恼。但想起夕颜所生的那个抚子,头中将却找不到,便居功自傲,引以为快。
二人干脆放弃各自的偷情,共同回左大臣邸宅,换上便服,假作刚刚退朝回府。二人吹箫笛,左大臣出来附和,葵姬命内人堂屋弹奏琵琶。美声袅袅,一派氤氲/yīnyūn/祥和之气。
再后,源氏公子和头中将都分别写信于那个常陆亲王的女儿,都不曾收到回信,二人心中烦闷。头中将憋不住,首先问公子是否收到回信,公子猜测定是头中将向她求爱了。于是假装并不在意,说,记不得呢。
由于宫中各种烦心事儿,转眼到了秋天,这事儿已经耽搁两季。
闲来想起常陆亲王家的小姐非常像夕颜,便常常写信求爱,却始终未得回信。公子愤懑,愈加不肯罢休了。求大辅命妇帮忙玉成,哪怕站在廊檐下就好。
评注:公子是得寸进尺之人,只是站在廊檐下,岂能满足他的欲壑。
大辅命妇自作主张准备让二人隔帘对唔。
八月二十,天昏之时,小姐与她谈起已故父亲,不免流泪。大辅命妇觉得此时是好时机。劝她弹琴,弹得再时髦些。此时,公子走进去,呼唤大辅命妇。她佯作吃惊,百般解释她一直拒绝给他传信的原因。解释道,公子总是说要亲自向小姐诉说,既然这样,那就隔帘听他讲讲吧。命妇在内室和客室之间拉上隔扇,客室铺设了客人座位。
小姐心智如同孩子,陷入困窘,然而也听劝,任她安排,几个侍女帮她穿戴打扮。
隔着纸隔扇,公子但觉她沉静温雅,仪态万方,衣香袭人,芬芳可爱,气度好生悠闲!但是无论公子怎样花言巧语,对方全不回答,令人着急。公子一声叹息,吟道“千呼万唤终无语,幸不禁声且续陈。与其若此,还不如干脆地回绝了我。不加可否,教人好苦闷也!”
有一个侍女是小姐乳母的女儿,口齿伶俐,长于应对。看见小姐这般模样,心中着急,觉得太不礼貌,便走近小姐身旁,代她答复道:“岂可禁声君且说,缘何无语我难知。”她把声音故意放低,说得柔媚婉转,装作小姐亲口说的模样。
源氏公子听了,觉得这声音比起她的性格来,太亲昵些。但因初次听到,总觉非常可爱。便又说道:“如此,我倒反而无言可说了。“原知无语强于语,如哑如聋闷煞人。”
趁人不备,他竟然拉开隔扇闯入内室,众人皆惊。
小姐只是神思恍惚,羞羞答答地躲躲闪闪。源氏公子想:“在这时候取这态度,倒是可爱的。可见她是个从小娇生惯养、还没见过世面的人。”便原谅她的缺点。可是总觉得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异样之感,并无牵惹人情之处。失望之余,他就在深夜起身出去了。
评注:显然没有擦出爱欲的火花,难得。
小姐和命妇一大早等着公子的回信,直到傍晚才接到公子信件,期间二人不免疑虑。信中说“夕雾迷离犹未散,更逢夜雨倍添愁。我想等天晴了出门,等得好心焦呢。”照此看来,源氏公子今夜不会来了。众侍女都大失所望,然而还是劝小姐写回信。小姐心中烦乱,连一封一般客套的信也写不出来。看看夜色渐深,不宜再迟,那个称作侍从的侍女便照例代小姐做诗:“雨中待月荒园里,纵不同心亦解怜。”女子属于中等平平,让公子多少“后悔莫及”,却下个决心,从今以后永远照顾这个小姐的生活,却一直不去,在宫里与众公子演奏为皇上行幸朱雀院做准备。
小姐光阴空过。
此时大辅命妇来见公子,几乎哭出来“你这样完全不把她放在心上,我们旁人看了心里也很难过!”源氏公子好言相劝,大辅命妇便也表示理解了。
众人见他来了,无不欣喜,剔亮灯火,开门迎接。
公子拜访小姐,偷见其侍女贫困不堪,心不落忍。
次日大早,公子呼唤小姐出来赏雪,得见其真容,上身很长不说,最难看的是那个鼻子。这鼻子首先映入人目,很像普贤菩萨骑的白象的鼻子。这鼻子又高又长,尖端略略下垂,并带红色,特别教人扫兴。脸色比雪还白,白得发青。额骨宽得可怕,再加下半边是个长脸,这整个面孔就长得稀奇了。身体很瘦,筋骨棱棱,形甚可哀。肩部的骨骼尤为显露,衣服外面也看得出,教人看了觉得可怜。
评注:“像普贤菩萨骑的白象的鼻子”作者紫式部寥寥几笔把个末摘花勾勒得实在难堪。
她的样子太古怪,让公子反而要看。看了又很失望,见她还是一言不发,心中来气,“如今你一味疏远我,教我好生不快!”吟诗道“朝日当轩冰箸解,缘何地冻不消融?”
评注:意思是,你身体已经和我结合,为何心情还不向我敞开。“她的样子太古怪,让公子反而要看。”笑死人。
小姐只是嗤嗤地笑,公子匆匆离去。
大雪中,见一老人打不开大门,身边衣着褴褛的小女子帮着开门,随从跑去相帮,才打开。公子睹此情状,占道 “夜深烟火尽,霰/xiàn/雪白纷纷。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评注:吟自白居易《秦中吟》中第二首《重赋》部分诗句,只字未改。
从此,公子时时派人存问,馈赠物品。自上至下一切人等的需要无不照顾周到。小姐安然接受,公子方才放心,源源不断供给。想起空蝉,身份不相上下,然而固执顽强,令人可恨,我终于让步了。
一日,大辅命妇扭扭捏捏给公子一封小姐的信件“冶游公子情可薄,锦绣春衣袖不干。”
公子看了“锦绣春衣”等语,不解其意。这时候大辅命妇提过一个很重的包袱来,打开一看,里面包着一只古风的衣箱。命妇说道:“您看!这怎么不笑煞人呢?她说是给您元旦日穿的,特地派我送来。我不便退回她。擅自把它搁置起来呢,又辜负了她的一片好心。因此只得送来给您看。”源氏公子说:“擅自把它搁置起来,太对人不起了。我是一个哭湿了衣袖没人给烘干的人,蒙她送衣服,我很感谢!”此外并不说什么话。他想:“唉,这两句诗真不高明,大概是她自己用尽了心血做出来的吧。”想到这里,令人泄气。然而再思,这是小姐用尽了心血做出来的,便觉得世间所谓可贵的诗歌,大概就是这样的作品吧。于是脸上露出微笑。大辅命妇看到这光景,不知道他作何感想,不免脸上泛起了红晕。
公子实在厌恶小姐送来的衣物,尽管是她一针一线缝制。回信“明知此色无人爱,何必栽培末摘花?我看见的是深红色的花,可是……”大辅命妇看见他讨厌红色的花,推想他必有用意。便想起了自己偶尔借着月光看到小姐鼻尖的红色。虽然可怜她,但觉得这首诗倒实在很滑稽。她便熟练地自言自语地吟道:“纵然情比春纱薄,莫为他人树恶名!人世好痛苦啊!”
评注:日语花和鼻子都读作哈娜hana,究竟是讨厌红色hana还是讨厌鼻子hana, 此处一语双关。
公子教命妇带信给末摘花“相逢常恨衣衫隔,又隔新添一袭衣。”多少有些肆无忌惮。
五月初七踏步歌舞会后,公子夜深时分前去访问常陆亲王的宫邸。现在已经与一般邸宅差不多了,渐渐富有生气。次日清晨,公子让小姐开口,她答道“百鸟争鸣万物春,独怜我已老蓬门。”公子夸赞她有进步,告辞出门,口中吟道“依稀恍惚还疑梦,大雪飞时得见君。”回头再看小姐的红鼻头,感觉真难看啊。
豆蔻年华的紫姬愈发端庄美丽,异常美好。公子想,我真是自作自受,何必去找那些女人,自寻烦恼。为什么不在家里守着这个可怜可爱的人儿呢?
时值早春,风和日丽。公子吟道“梅枝挺秀人欣赏,底事红花不可怜?此乃无可奈何之事!”此种女子结局如何,不得而知了!
评注:可见公子对红鼻头心情多么地复杂,竟然耿耿于怀呢。
本回复习
已故常陆亲王的女儿末摘花是个相貌丑陋古板且没有文采的女子,公子可怜其人,由怜生情,女子反倒得了高贵皇子的爱抚!
花Hana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