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
十几年以前,我家搬到了一个有燕子的地方。在这之前,记忆中,只是在电影或照片中见过它们。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燕子每年都到她们家堂屋的房梁上做窝,孵小燕子。那时人们认为,燕子在家里做窝,预示着这家要兴旺,是福气。听了之后,我便对燕子,情有独钟。
不敢指望发达,只希望不要太凋零。我家房子快造好的时候,我去看了一次。房子基本成形了,门还没装。车库里面的那层石膏墙还没装。门上的横梁上,有两个燕窝,每个燕窝上趴着一只燕子。我一走进车库时,有一只燕子飞了。另一只还坚持趴着。一只圆圆的眼睛看着我,时不时眨一眨,非常可爱。我一看到此情此景,便怯步不前了,悄悄的在原地看着它。这时也还有几只燕子在周围飞来飞去。不久,我就搬进了新家。
当我再一次进到车库时,一切都是焕然一新,崭新的大门,崭新的墙,燕子们,无影无踪了。我抬起头反复的看着曾经有过燕窝的地方,仿佛有一个地方颜色稍有不同,我总觉得,那就是遗址。燕子没了,但我总希望下一年燕子会到我家来做窝。邻居家的阳台下面,就有两个燕窝,邻居家搬来前,我去看过。我希望,燕子也到我家阳台下来做窝。十几年过去了,燕子再也没有来过。邻居家的燕窝还是年年有燕子来,而我家,阳台下面和前面的松树里,只有知更鸟和斑鸠来做过窝。我觉得,燕子是有记忆的,不仅有记忆,还有传承,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记住了。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
2015年的七月,我和婆婆到附近的小湖边散步,这里我常来,春夏秋冬,留下过很多照片。但七月的这一天颇为特别,湖面上,翻飞着许多燕子,湖边的红亭里,有两个燕窝,一个在亭子的最顶上的中心,一个在最边上。燕窝里,是一群熬熬待哺的小燕子。燕子的妈妈辛勤的出外抓虫子,回来喂它们。燕妈妈来时,小燕子们争先恐后的把头升出来,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燕妈喂食时是轮流一个一个喂的。喂过之后就安静下来,下次又听见叽叽喳喳的欢呼声时,那就是燕妈妈又来了。
淡绿色的湖面上,鳞波闪闪,燕子们翻飞着,湖边是翠绿的树木,很美。我们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我照了几张相。但我没带大炮,亭子的顶很高,照不太清楚。我一直想照翻飞中的燕子,但没有成功过,它们是那么的轻盈,那么的快速,我已经很不年轻的身子,怎么也跟不上它们。
如果是我一个人来,我会待很久,但是我怕婆婆累了,就回去了。我想,我明年一个人来,带上我的大炮和三脚架。第二年的七月很快就到了,我兴冲冲的准备去会会燕子们。这天老公非要和我一起去,我说,可以,但你要有耐心,我会待很久。他说没问题。顺便说一句,老公每次和我去商场,都会说快走吧快走吧,让我感到很紧迫。所以我才会这么说。言归正传,我们兴致勃勃的来到了湖边,直向着那个红亭而去,快到时,但感觉有点不太一样,进到里面,静悄悄的鸦雀无声。我抬头望去,多年以前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崭新的亭子,崭新的顶。亭子也矮了许多。亭子,被重建了,以我的经验,燕子,再也不会来了。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我的心中,又一次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斗转星移,时间飞快的到了公历2018年八月三号,昨天。我们公司搬到新址已经一年多了,而这个地方,又是一个有燕子的地方。每年的春夏之际,许多的燕子,在车库里梁上筑巢,生育下一代。昨天早上醒的比较早,四点多钟就起来了,到公司也比较早,我办公桌周围方圆目极之处,空无一人,灯还没开。但是当我走向办公桌时,一路上的灯都无声的逐渐的开开,仿佛在欢迎我。我心里,竟有一点点的喜悦。昨天早上,稍稍的觉得有一些喘息的机会,这种情况,通常是稍纵即逝的。毕竟是周五,有一点点的轻松,有了看窗外的心情。车库的顶上,排了一排的燕子,呢呢喃喃一片。轮番的飞着,飞一会儿,回来站一会儿。窗子上面的檐上也有飞来飞去的燕子。
我想,怎么一下子多了那么多的燕子,是小燕子长大了,在练飞翔吗?小燕子长大了,也回到这里来筑巢吗?还是另辟蹊径?它们,又是怎么认得自己的老窝的呢?是天生的,还是燕子爸妈教的?燕子回到堂屋,认得自己的老巢,但车库的梁上有几个燕窝,它们能分得出谁是谁的吗?不会搞错吗?不会争吵吗?都很君子?很多的疑问,我知道,这些问题,都可以到网上寻到解答。如今是互联网的时代,什么信息没有?五花八门,目不暇接。重要的是分得出真假,辩得出是非,不去人云亦云。而对于燕子,重要的,是知道哪间房子是危险的。
飞翔中的燕子是美丽的,看到它们,我常常会想到身轻如燕四个字,也会想到赵飞燕,但最常想到的是三年级时学的朱自清的匆匆里面的第一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啊,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在这再也不能复返的今天,就看看明年还会转来的燕子吧。
还有马蜂窝
燕子
十几年以前,我家搬到了一个有燕子的地方。在这之前,记忆中,只是在电影或照片中见过它们。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燕子每年都到她们家堂屋的房梁上做窝,孵小燕子。那时人们认为,燕子在家里做窝,预示着这家要兴旺,是福气。听了之后,我便对燕子,情有独钟。
不敢指望发达,只希望不要太凋零。我家房子快造好的时候,我去看了一次。房子基本成形了,门还没装。车库里面的那层石膏墙还没装。门上的横梁上,有两个燕窝,每个燕窝上趴着一只燕子。我一走进车库时,有一只燕子飞了。另一只还坚持趴着。一只圆圆的眼睛看着我,时不时眨一眨,非常可爱。我一看到此情此景,便怯步不前了,悄悄的在原地看着它。这时也还有几只燕子在周围飞来飞去。不久,我就搬进了新家。
当我再一次进到车库时,一切都是焕然一新,崭新的大门,崭新的墙,燕子们,无影无踪了。我抬起头反复的看着曾经有过燕窝的地方,仿佛有一个地方颜色稍有不同,我总觉得,那就是遗址。燕子没了,但我总希望下一年燕子会到我家来做窝。邻居家的阳台下面,就有两个燕窝,邻居家搬来前,我去看过。我希望,燕子也到我家阳台下来做窝。十几年过去了,燕子再也没有来过。邻居家的燕窝还是年年有燕子来,而我家,阳台下面和前面的松树里,只有知更鸟和斑鸠来做过窝。我觉得,燕子是有记忆的,不仅有记忆,还有传承,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记住了。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
2015年的七月,我和婆婆到附近的小湖边散步,这里我常来,春夏秋冬,留下过很多照片。但七月的这一天颇为特别,湖面上,翻飞着许多燕子,湖边的红亭里,有两个燕窝,一个在亭子的最顶上的中心,一个在最边上。燕窝里,是一群熬熬待哺的小燕子。燕子的妈妈辛勤的出外抓虫子,回来喂它们。燕妈妈来时,小燕子们争先恐后的把头升出来,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燕妈喂食时是轮流一个一个喂的。喂过之后就安静下来,下次又听见叽叽喳喳的欢呼声时,那就是燕妈妈又来了。
淡绿色的湖面上,鳞波闪闪,燕子们翻飞着,湖边是翠绿的树木,很美。我们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我照了几张相。但我没带大炮,亭子的顶很高,照不太清楚。我一直想照翻飞中的燕子,但没有成功过,它们是那么的轻盈,那么的快速,我已经很不年轻的身子,怎么也跟不上它们。
如果是我一个人来,我会待很久,但是我怕婆婆累了,就回去了。我想,我明年一个人来,带上我的大炮和三脚架。第二年的七月很快就到了,我兴冲冲的准备去会会燕子们。这天老公非要和我一起去,我说,可以,但你要有耐心,我会待很久。他说没问题。顺便说一句,老公每次和我去商场,都会说快走吧快走吧,让我感到很紧迫。所以我才会这么说。言归正传,我们兴致勃勃的来到了湖边,直向着那个红亭而去,快到时,但感觉有点不太一样,进到里面,静悄悄的鸦雀无声。我抬头望去,多年以前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崭新的亭子,崭新的顶。亭子也矮了许多。亭子,被重建了,以我的经验,燕子,再也不会来了。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我的心中,又一次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斗转星移,时间飞快的到了公历2018年八月三号,昨天。我们公司搬到新址已经一年多了,而这个地方,又是一个有燕子的地方。每年的春夏之际,许多的燕子,在车库里梁上筑巢,生育下一代。昨天早上醒的比较早,四点多钟就起来了,到公司也比较早,我办公桌周围方圆目极之处,空无一人,灯还没开。但是当我走向办公桌时,一路上的灯都无声的逐渐的开开,仿佛在欢迎我。我心里,竟有一点点的喜悦。昨天早上,稍稍的觉得有一些喘息的机会,这种情况,通常是稍纵即逝的。毕竟是周五,有一点点的轻松,有了看窗外的心情。车库的顶上,排了一排的燕子,呢呢喃喃一片。轮番的飞着,飞一会儿,回来站一会儿。窗子上面的檐上也有飞来飞去的燕子。
我想,怎么一下子多了那么多的燕子,是小燕子长大了,在练飞翔吗?小燕子长大了,也回到这里来筑巢吗?还是另辟蹊径?它们,又是怎么认得自己的老窝的呢?是天生的,还是燕子爸妈教的?燕子回到堂屋,认得自己的老巢,但车库的梁上有几个燕窝,它们能分得出谁是谁的吗?不会搞错吗?不会争吵吗?都很君子?很多的疑问,我知道,这些问题,都可以到网上寻到解答。如今是互联网的时代,什么信息没有?五花八门,目不暇接。重要的是分得出真假,辩得出是非,不去人云亦云。而对于燕子,重要的,是知道哪间房子是危险的。
飞翔中的燕子是美丽的,看到它们,我常常会想到身轻如燕四个字,也会想到赵飞燕,但最常想到的是三年级时学的朱自清的匆匆里面的第一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啊,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在这再也不能复返的今天,就看看明年还会转来的燕子吧。
还有马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