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拾遗:安省Dundas古建低语(下)

老林子里的夏天
楼主 (文学城)

谷城拾遗:安省Dundas古建低语(下)
上篇聊了北侧的老房子,这回过街到南侧,从12号走到104号,再到116号,听听谷城另一半的回声。

1. 12-18 King St. West:Valleytown Eye Care的维多利亚街景
南侧12-18号是一排红砖店面,带着维多利亚时代商业建筑(Victorian Commercial Style)的实用风,1887年商人James Carter盖的。大橱窗当年吸引路过的商贩,他还在门框刻了“J.C. 1887”祈福。如今这儿住着Valleytown Eye Care、Kid's NKRAFTS 和 The Down of Earth,眼科诊所、小孩手工艺店和一家自然风小铺并肩而立。店主们翻新时找到那块砖,留了下来,维多利亚的红砖墙低语着从商贩时代到现代生活的延续。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2. 30-36 King St. West:Adventure Attic的维多利亚旧韵
30-36号散发维多利亚时代商业建筑(Victorian Commercial Style)的厚重感,1890年John McDonald建成,原是Central Hotel的老址。三层红砖楼曾与Collins隔街斗艳,塔楼“Central”字样闪耀。1930年代一场火烧了上层,1950年代改成两层商铺,红砖外墙留着。现在Adventure Attic在这儿开了店,卖登山装备的老板翻修时找到块“1890”的砖,挂了国旗纪念。维多利亚的拱形通道,低语着从酒店喧哗到探险脚步的变迁。

 

3. 104 King St. West:邮局钟楼的罗马式庄严
104号是座红砖搭砂岩的钟楼,带着罗马式复兴风格(Romanesque Revival)的粗犷力量,1911年建筑师Thomas Fuller设计。石匠Elijah Murray在基座刻下“Tempus Fugit”(时光飞逝)。1913年钟装好,全镇欢呼。如今钟声每小时回荡,罗马式的顶部低语着时光的流转。

4. 116 King St. West:The Kitchen Witch的工艺美术魔法
116号是“The Kitchen Witch”,透着1928年工艺美术风格(Arts and Crafts)的简洁实用。Frank C. Biggs盖了这栋楼,他是安省高速公路部长,山墙上Ayrshire牛头和“Glen Campbell Dairies”字样是他奶牛场的招牌。那会儿谷城靠农业活着,这儿后来做过Valley City Dairy。如今店主Donna Cole卖古董和亚麻布,工艺美术的温暖低语着从奶香到巫术的跨度。

最后这张照片,我已记不清是哪栋建筑了,但Keystone上刻着的‘1837年’字样,却仿佛能将人带回那个遥远的年代。

漫步建议
从北侧9号出发,沿King St. West走5-10分钟,到Hwy 8多15分钟,总共半小时到一小时,轻松惬意。秋天(9-10月)最佳,树叶变色给老房子添浪漫。春夏冬也各有味,像谷城的仙女换着衣裳。

Dundas的古建之旅,是拾遗时光的散步。维多利亚商业、意大利式、古典复兴、罗马式复兴和工艺美术风格交织,红砖墙、铸铁窗框、柱子和钟声低语着百年故事。带上相机和舒服的鞋,来谷城听听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江南四月事,梦里最深情 谷城拾遗:安省Dundas古建低语(下) 溢香水彩:坡上钟声 四月他乡,故春如期 谷城拾遗:安省Dundas古建低语(上)
云霞姐姐
图文并茂,好描述,林子着重于细节,建筑设计师的眼光
云霞姐姐
跟林子看建筑,边看、边学习及欣赏!
l
laopika
都是古色古香的老建筑,非常珍贵,保存的也不错,加拿大没有像上海那样,大搞拆迁:)
最西边的岛上
哈哈哈,皮卡兄好幽默 ;-)。我们加拿大也有拆迁,但对上百年的建筑物是有保护政策滴。
杜鹃盛开
林子的游记总是别具一格,自成一体:)
最西边的岛上
林子班长好文!我看到这些老建筑时,会常想:这些很美丽但费事费时的工匠技术是否还在?人类社会的进化是否太匆忙了一点儿,
最西边的岛上
遗忘了一些美好的东东呢?
老林子里的夏天
哎呀,哪有哪有……云儿你过奖了。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不过是把它们搬到星坛来而已啦~
老林子里的夏天
欢迎云儿来一起看,一起学 ~ ~:)
老林子里的夏天
哈哈哈。皮班说得对!这里有法律,如建筑被标上 Historic buildings. 外观谁都不能动。修复都要三堂会审。
老林子里的夏天
这帽子好高,喜欢!额就是现学现卖,能唬住你这行家,说明我忽悠功力还行,额得再接再厉,争取做个‘自成一派’的糊弄大侠:)
唐歌
带上手机和舒服的鞋,有空去谷城听听~~
老林子里的夏天
西岛问得太好了!说实话,随着时间推移,传统工匠技艺或许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就建筑立面而言,新技术正以创新的方式接棒传统

工艺。

我曾在预制工厂工作,接触过古建修复。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先对雕梁画栋进行精细绘制,完成设计后,将其分解为模块化部件,然后利用CNC机床精确制作模具,再采用 Fiberglass reinforcement cement(GRC)或 Fiberglass reinforcement concrete(GFRC)进行生产。最终,这些部件按设计顺序在现场组装。这种方法不仅弥补了传统工匠技艺的稀缺,还将工地现场的噪音和粉尘“锁”在工厂车间里,效率更高,质量更可控。事实上,这项技术已在不少高端古建修复和豪华建筑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效果令人惊叹。

老林子里的夏天
哈哈哈。。。或许能听到美妙歌声而不是低语呢:))
晓青
林子街景拍得真好!
老林子里的夏天
谢谢领导:)身体康复了吗?多休息!
酒仙桥2
Dundas小镇不错,有机会去转转。
老林子里的夏天
很早就有人给我推荐过,要不是疫情在家憋得慌,估计我还不知道啥时候才会想着去那儿转转 :))
雨女
喜欢那个意大利挂钟钟楼。谢谢林子!欣赏了。
老林子里的夏天
谢谢雨女!哪个钟楼当时参观时,导游讲了好多故事,那大钟,好像是从欧洲运来,好像安装不顺利。。。具体细节可惜我都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