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s study over 1561 patients (who received HCQ) and 3155 patients (who received usual care) shows: patients who received HCQ did not have a lower incidence of death. (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22926 )
伊维菌素也一样:
美国医学会和美国药剂师协会都呼吁了:不要再用这种药治新冠了。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nd American Pharmacist Association have both come out and urged people to not take Ivermectin to treat Covid. (See: https://pharmacist.com/APhA-Press-Releases/ama-apha-ashp-call-for-immediate-end-to-prescribing-dispensing-and-use-of-ivermectin-to-prevent-or-treat-covid-19-outside-clinical-trials )
FDA 还有中文网站,告诉大家为啥不要用这药治新冠。 (https://www.fda.gov/consumers/consumer-updates/weishenmebuyinggaishiyongyiweijunsuzhiliaohuoyufang2019xinguanfeiyan
谈谈最近的新冠治疗药物进展
默克公司的新冠口服药快要推出,尽管试验规模小以及药物的长期副作用不明朗,但对于没有找到其他治疗办法的新冠患者来说,终于有方便的特效药可以救治了。中国的国药集团研制了“新冠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和“新冠单克隆抗体”两种药物,正进行临床试验治疗前期和中期的新冠患者。中国的医学研究人员用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治疗40例新冠患者疗效显著。澳洲科学家发现菠萝蛋白酶可以破坏新冠病毒的棘突蛋白,阻止细胞的受体与病毒结合,未来有望制成鼻喷剂用于治疗新冠。中国的科研机构用重组人溶菌酶制成口腔咽鼻喷剂,据称浓度为10000单位的重组人溶菌酶无细胞毒性,对新冠病毒的抑制率达到99.6%,适合喷于口咽鼻黏膜。服用溶菌酶片也有利于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恢复。日本最近研制了一种新冠治疗药,正在临床试验中。中国和日本都研制出鼻喷式新冠疫苗。
最近,中国的于文强团队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团队合作开展临床试验,共入组新冠肺炎患者130例。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羟甲香豆素能抑制透明质酸的合成,也能显著促进患者体内淋巴细胞恢复,同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肺部的毛玻璃状病变。新冠重症患者的肺部被浓厚的粘液包裹,造成呼吸困难,而粘液的主要成分就是透明质酸,因此,抑制透明质酸的合成便可阻止浓痰粘液的产生。本人觉得如果使用上段所述的新冠早期口服药,再加上这个阻止粘液生成的药物,应可相得益彰,重症病人也有希望得到有效治疗。这个药平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可惜羟甲香豆素( Hymecromone)在美国还没得到批准使用,但在欧洲不少国家是合法的处方药。
对于羟氯喹和伊维菌素这些老药,在新冠早期治疗中是有一些功效的,有关伊维菌素的疗效澳洲的科学家也作出了初步实验证明,对印度等国疫情的减缓起到了作用。印度的网友也在网上分享了疗效,他们很多人是不论有没有症状,也不顾药物副作用,认为救命比副作用更要紧,只要是在高危传染环境下就服用,抱着“博一博”的态度来使用,属于特早期用药,一旦到了呼吸困难的重症阶段效果就不明显了。Delta变种病毒复制快,数量多,往往出现症状三天左右就可能转重症,所以如果错过了早期干预,这些老药效果也不好。
武汉民间医生李跃华及其世界各地的学生,也在用一种称为“自体疫苗“的方法来救治新冠病人,具体是抽取患者一些血液加入少量含微量苯酚的溶液(用于杀灭新冠病毒),然后把血清分离出来,这就是“自体疫苗”,再注射入患者上臂。一些康复的患者或给病人治疗的医者都在微信群里分享成果。李氏苯酚疗法在中国是申请了专利的,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中国的专利审批也是比较严格的。
受上述“自体疫苗“治新冠的启发,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再注射疫苗是否有治疗作用呢?有些疫苗是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没打疫苗的患者紧急补打疫苗会不会有治疗效果?
敬请健坛的网友讨论一下,新冠疫苗对未曾施打的患者是否有治疗作用呢? 如果突破性感染患者立刻注射疫苗第三针会不会有即时疗效呢?
文章仅供参考,各人责任自负。
祝大家健康平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再说了,病毒感染本身,就相当于打了一针疫苗。
从接受到感染起,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开始动员…………,仍要七到十天,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来对付病毒。
这是在病毒增殖速度和抗体产生速度之间的较量,谁快,谁胜。
美国用的核酸疫苗们,本身不具备免疫原性,需要一、二天在身体细胞内制造抗原释放入血或附在细胞表面去诱导抗体生成。因此,打疫苗本身就比病毒感染在诱导抗体方面慢了半拍。更何况,从感染到有症状再测试,几天过去了,再打疫苗纯属马后炮。
疫情早期,新冠病毒增殖周期长,感染约七天左右才能出现症状。这给身体留下很大的时间段来产生抗体。健康人可以很快造出足够量抗体;而体质差、营养不良、有其它疾病、或免疫缺陷的人就没有这个能力,没法及时控制病毒,转重、病死的就多。
Delta的厉害在于增殖快,三、四天就可以出现症状,身体还没造出抗体,病毒已经泛滥了。
因此,防治新冠的最好办法是打疫苗,让身体带着一定量的抗体“备战”。这些抗体,就是疾病早期抵御病毒入侵的主要力量。如果足够,便可以完全消除入侵病毒,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轻症;有些尽管抗体贮备水平不高,仍可以对付早期的病毒,延缓病程,为体內产生更多的抗体争取时间,降低转重症、病死的机会。
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在初期有M、A、和G型,M、A在数周后逐渐消失,只剩下IgG在血液里。
病毒感染时,首先接触进入鼻咽部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产生子代病毒扩散到相邻的细胞、或随呼吸排出体外。
这个时候,患者会有轻感冒症状,具有传染性。但血液内的抗体无法分泌到粘膜上皮细胞去干掉病毒,只能清埋扩散入血行的病毒,阻止病毒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
如果预先没打疫苗,病毒会很早进入血行…………,转重。
本篇只讨论获得性体液免疫与病毒感染。
羟氯喹已测过N次 - 各国试验结果都一样:无效。
- 欧盟多国禁止使用羟氯喹治疗新冠患者 英国叫停牛津大学试验 (试验了175个医院,11,000人), 试验的结论是根本没用。
(http://news.cctv.com/2020/05/28/ARTIJsihnQybk9wkdud47BbD200528.shtml )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对30例羟氯喹的回顾性分析[2],发现标准剂量的硫酸羟氯喹(400 mg,1次/d)治疗并未显示出具有改善患者症状、加速病毒学抑制等方面的临床效果。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2308041)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s study over 1561 patients (who received HCQ) and 3155 patients (who received usual care) shows: patients who received HCQ did not have a lower incidence of death.
(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22926 )
伊维菌素也一样:
美国医学会和美国药剂师协会都呼吁了:不要再用这种药治新冠了。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nd American Pharmacist Association have both come out and urged people to not take Ivermectin to treat Covid. (See: https://pharmacist.com/APhA-Press-Releases/ama-apha-ashp-call-for-immediate-end-to-prescribing-dispensing-and-use-of-ivermectin-to-prevent-or-treat-covid-19-outside-clinical-trials )
FDA 还有中文网站,告诉大家为啥不要用这药治新冠。
(https://www.fda.gov/consumers/consumer-updates/weishenmebuyinggaishiyongyiweijunsuzhiliaohuoyufang2019xinguanfeiyan
伊维菌素的制造厂商Merck 都说了:他们这药对新冠没用("No scientific basis for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 against COVID-19 from pre-clinical studies")。
(https://www.merck.com/news/merck-statement-on-ivermectin-use-during-the-covid-19-pand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