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诗经:12---《召南·鹊巢》

W
WXCTEATIME
楼主 (文学峸)




鹊 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注 释


 


维:发语词。鹊:喜鹊。有巢:比兴男子已造家室。


鸠:一说鳲鸠(布谷鸟),自己不筑巢,居鹊的巢。贵州民间传说斑鸠不筑巢,居其他鸟类筑的巢。


 


归:嫁。两:同辆,指马车。御(yù):迎接。


 


方:占居。将(音江):送。


 


盈:满。成:迎送成礼。






 


这首诗描述了贵族女子结婚时的奢华场面。


 


诗以“鹊有巢,鸠居之”起兴,以上百辆络绎不绝的迎亲马车来表现场面的豪华盛大。三章叠咏,反复咏叹,不断强化娶亲场面的壮观,让读者不知觉中仿佛置身其中。


 


这首诗字面的意思比较明确,写娶亲场面的奢华。但这首诗的成因和用意何在一直有分歧。目前我能想象到有三种情形:


 


一是标准的明媒正娶,男女双方就是要向世人炫耀他们的富贵。就是项羽主张的人富贵不炫耀,如锦衣夜行。这是人类的天性之一,自古以来鲜有能摆脱的,差别的只是炫耀多寡而已。人总是想要证明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于是有人恃才傲物,有人持财骄人,形式不同,本质是一样的。炫耀富贵或才华,无可厚非,别得意忘形就行。看到这首诗描写盛大的结婚场面,不由地想起程派经典《锁麟囊》里也有一个嫁女的场面,一个是富贵人家,一个是贫寒之家,对比强烈,可贵的是富家之女薛湘灵能济困扶贫。人生无常,昨贫今富人劳碌。富贵莫骄可谓老祖宗的谆谆教诲,但对大多数人常常是待到信时方恨晚。


 


第二种情形是王公贵族废弃了原配,迎娶新妇,就是大家常说的鹊巢鸠占。如果真是这样,还不算太糟,至少人家是先休旧再娶新,没犯重婚罪。再者也算给了新妇一个正经的名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不必单独分出来,基本可以归属到第一类中。比较难办的是,若是娶妾,那这个场面过于张扬了,太刺激原配了,另外也不太符合当时的礼节。更重要的一点是古时真有身份地位的贵族谁会把女儿送人做小?因此,说这首诗是娶妾的场面,于情理上讲不通。至少据我所读的旧书籍中,娶妾的仪式都是很低调,没这么大鸣大放的。


 


第三种情形我认为这首诗是女方用调侃的方式拒绝一个不是很富的男子的求亲。通俗地讲就是,你看那喜鹊是筑好了巢,鸠才居之为窝。你要真想娶我,就在结婚那天准备一百乘马车来迎娶我吧。即作嫌贫爱富解读,这样的故事也不用列举了,读者自行体会即可。


 


到底这首诗是因何而写,我们单从字面上无法准确判断,其最初的本意早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这也好,可以让今人因为不同的目的而自由发挥,俗谓屁股决定脑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英译论语】学而篇-7 【英译论语】学而篇-6 【信口开河】之 “融四岁,能让梨” 【英译论语】学而篇-5 【五古】寻坛友不果(仿《寻隐者不遇》)
东风再起
嗯,鸠居鹊巢。。会不会有讽刺倒插门的可能?咳咳
a
applebee3
茶兄也很幽默的。:)
W
WXCTEATIME
有这可能性:)
W
WXCTEATIME
谢苹果阅读:)
n
nearby
赞茶兄。古代没有重婚罪吧?讨论一下:有人说一夫一妻违返人性,请大家各抒己见 :-)
小二哥李白
御之,将之,成之,是三个前后连贯的动作,攻打之,掌控之,发展之,所以这可能也是一首叙述春秋无义战的歌谣。
小二哥李白
多读几次,我觉得更像是是一首“打回老家去的”的《黄河大合唱》。。
小二哥李白
之子于归不一定就是婚嫁,更像是“打回老家去”,与子同袍就是一起同仇敌忾的意思。。
W
WXCTEATIME
好像没有重婚罪。近兄是想妻妾成群吧:)
W
WXCTEATIME
有可能。“ 诗无达诂”,前人已说。只要能说通,怎么理解都无妨。李白兄多来分享对诗经的解读。:)
a
applebee3
专心专注是一种高质量的生活品质。:)
a
applebee3
关键要读文言文本身比较重要啊!
W
WXCTEATIME
对的,多读可能就慢慢就明白在说什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小二哥李白
还要等到2000多年后的我这个文学白丁来解释。。
W
WXCTEATIME
这个李兄就大可不必自作多情了。历史上注解诗经的数不胜数,你愿分享你的高见最好,不愿意也没人求你。自己开心就好。
小二哥李白
中国文人之滑头。。
W
WXCTEATIME
请不要指桑骂槐。你想骂我辱我没问题,但不要指向“中国文人”。
a
applebee3
古人的话就是有智慧!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小二哥李白
鹊巢鸠占是一句形容强占的贬义的成语,用来形容婚嫁是非常牵强的。。

如果是形容美好的婚嫁,雄鹊构筑鹊巢引雌鹊,不关鸠雀什么事。

如果是形容再婚再嫁,毕竟不是初婚初嫁的美好,用不着唱三遍还录入诗经吧?

牵强附会地解释先人留下来的美好诗句,还振振有词,不留余地。当然这不是后人的错,但是后人不假思索地奉为经典,学而不思则啥?

 

W
WXCTEATIME
你可以分享或者提出你的不同见解,没有问题。
W
WXCTEATIME
文化从来都是传承。
小二哥李白
经验文化靠乘传,形理文化靠思辩。。
浮云驰
这首确实争议颇多,可惜没有前后因果,后人无从求证
k
kirn
学习了。原来鹊巢是这里来的。
W
WXCTEATIME
大概永远不会有定论:)
W
WXCTEATIME
我评了也还是没懂:)
k
kirn
楼上鸟儿们打仗了。我赶快跟过去凑热闹。。。
糯米粥
原来早就一片蛙鸣了呀!
A
AP33912
学习了,布谷鸟叫鸠(九鸟:)
W
WXCTEATIME
看来叫的还不够大:)
W
WXCTEATIME
谢AP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