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马术后老伯体内的艺术细胞又蠢蠢欲动,对英文老歌、老电影至爱之极,说话的当儿还轻轻哼起,“only you can make this world seem right."醇厚的声音似刚刚把一口葡萄美酒呷在嘴里舍不得咽下的那种陶醉。 “这辰光脚头交关痒,唱唱歌么就要蓬擦擦来。”讲起跳舞老伯红光满面,频频出入舞场的老伯堪称风度翩翩、舞姿精湛。老伯津津有味说道,每次去舞厅前,两手一搓将英国进口的发蜡朝头上一抹,把埃及可菲神香喷一点儿在无名指上,再在耳背上轻压两次,然后他多半会把香水喷在胸上,滴两滴在手帕上,将手帕折角摆进西装前胸口袋,带着优雅的香味,容貌清爽,精神焕发。舞池里,一身白色西装挺括,白色尖头皮鞋镗亮,西装的左口袋上一枝红玫瑰透出了后面白手绢上的可菲神香味,多少舞场上的窈窕淑女被他的舞姿迷得神魂颠倒;被他的香水熏得颌首倾身。
郭先生32岁逢父命到香港帮父亲的朋友接管丝线厂。41岁时又被派到新加坡去发展开分厂。伯伯学的是工程力学却一辈子都在与丝线打交道。以我的浅见,丝线不就是绣花用的吗?伯伯说它的用武之地可多了。丝线可以做绸带、丝带、彩带、缎带、丝带蝴蝶结、绵旗、织绵缎、丝织墙纸、各种人造丝织花等等,当然用丝线锈出的各种真丝衣裙、鞋帽手袋、被面枕套、饰物挂画、镂冰雕琼、琳琅满目真是让国内外的人爱不释手。有金融头脑的伯伯为了把丝线推销给全世界,从年轻时他就和太太追着红玫瑰的梦,跑过了全世界不少国家。在五彩缤纷的丝线里,心会变得纤纤细软,思维缜密有素,性格阳光柔韧,百事无争。伯伯为人谦和,处事有道,生意精明,无论他走到哪儿,都被人们冠以“Red Rose Manager"的雅号。
夕阳以绚丽多彩的隆重向天边谢幕时,人生正以庄生梦蝶的知命走向沉醉。
一题记
一张白净面孔清爽;一头银丝华发光亮;一口牙齿整齐有序;一副宽大墨镜潇洒;把病床中耄耋老人这张淡定自如的脸构勒成一幅水墨画-黑白分明。哦,我已是第三次进入这个房间了,依然不知道对“Kweh"姓发音是否准确?看来是一个亚裔的姓,更令人完全琢磨不出中文会是姓什么?老伯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语速很慢,是那种温文而雅的糯里糯气笃悠悠的声音,就像手指敲在琴键上要等待着共鸣音才能落下第二个音符那样的悠远和沉稳。但是老伯偶然也有语速快的时候,那时就像轧了带的走音留声机,咯吱咯吱声音就不那么愉悦了,好在老伯晓得自己的软档,语速一直控制在慢档里。老人以发热待查入院,因着要做神经系统的检查,我便礼貌地请老先生把墨镜摘下来可以吗?
“鹅一只眼睛霞气触气(很不好),看不出东西格辣。”老先生突然语调一转,用上海话宁波口音跟我讲话。
“侬是上海银?”我顿时有他乡遇知音的激动。
“阿拉其实是宁波银啦。阿爹(爸)从小到上海来做绵线生意,22岁辰光其(他)脑子交关(很)活络讨着鹅(我)娘正宗上海大小姐,鹅娘要大出鹅络(我的)爷这点来。”老伯伸出一只手(5岁)。
老伯兴致勃勃侃侃而谈,因着听我讲话有上海口音就直接用上海吴侬软语倒出了他的全部身世。
老伯是屋里的老大,当年家境殷实,他经常是三七开的小分头,(用沪上滑稽名嘴周立波的话讲就是头势干净),西装毕挺,出入社交场所。
老伯中学就读上海旧时的格致公学,后进入圣约翰大学工程力学。年轻时接受很多西方文化的熏陶,英语自然是不在话下。老伯有极好的修养,他的座右铭:你可以没有傲人的身高,但是你不可以邋遢。你可以没有华丽的正装,但是你不可以随便。老伯年轻时好动,喜欢马术,在一次训练时被马抛下,右眼球刮伤成弱视。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室内室外,从此一副墨镜成了他的标志,现在右眼已经完全失明看不见了。当大多数人在寻求西装革履领带翩翩的同时,老伯一直要把最富有价值的、高贵的墨镜架在鼻梁上。一定要让自己保持一点绅士风度。
放弃马术后老伯体内的艺术细胞又蠢蠢欲动,对英文老歌、老电影至爱之极,说话的当儿还轻轻哼起,“only you can make this world seem right."醇厚的声音似刚刚把一口葡萄美酒呷在嘴里舍不得咽下的那种陶醉。
“这辰光脚头交关痒,唱唱歌么就要蓬擦擦来。”讲起跳舞老伯红光满面,频频出入舞场的老伯堪称风度翩翩、舞姿精湛。老伯津津有味说道,每次去舞厅前,两手一搓将英国进口的发蜡朝头上一抹,把埃及可菲神香喷一点儿在无名指上,再在耳背上轻压两次,然后他多半会把香水喷在胸上,滴两滴在手帕上,将手帕折角摆进西装前胸口袋,带着优雅的香味,容貌清爽,精神焕发。舞池里,一身白色西装挺括,白色尖头皮鞋镗亮,西装的左口袋上一枝红玫瑰透出了后面白手绢上的可菲神香味,多少舞场上的窈窕淑女被他的舞姿迷得神魂颠倒;被他的香水熏得颌首倾身。
一日他正在舞厅把心仪女孩拥怀入舞时,家里派入送来紧急口信,“定亲速回。”
“跳舞的小娘(女孩)掰牢鹅额头颈(搂着脖子)不让鹅走。其(她)问,如果那(你)爷叫侬去死侬也去啊?”
“Yes,Madam."
“阿拉交关听爷娘闲话格辣,屋里规矩重舞场里的小娘一个也不敢领回屋里厢额。”
旧上海的老克勒浮华逼真呈现。
定亲的对象自然就是现在的太太。
“叫鹅郭先生吧”,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我终于明白伯伯姓郭。
郭太太当然是名门闺秀,父亲是上海法租界一个开业律师。
“其(指郭太太)毕业于圣玛利亚女中,英文、家政呒没闲话港(无可挑剔)”郭伯伯说起婆婆一脸幸福。自然郭太太又富于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的修养,在一身旗袍里具有上流社会淑女的风范。老伯今年92岁,29岁结婚,那年太太芳龄20,想不到嫁给伯伯后,郭太太一身迷恋跳舞。她从上海跳到香港,又从香港跳到新加坡,再从新加坡跳到美国。83岁的老太太一直到现在还在舞池不停地旋转连她走路的姿势都带有舞步的韵律,而伯伯早就不跳了。
郭先生32岁逢父命到香港帮父亲的朋友接管丝线厂。41岁时又被派到新加坡去发展开分厂。伯伯学的是工程力学却一辈子都在与丝线打交道。以我的浅见,丝线不就是绣花用的吗?伯伯说它的用武之地可多了。丝线可以做绸带、丝带、彩带、缎带、丝带蝴蝶结、绵旗、织绵缎、丝织墙纸、各种人造丝织花等等,当然用丝线锈出的各种真丝衣裙、鞋帽手袋、被面枕套、饰物挂画、镂冰雕琼、琳琅满目真是让国内外的人爱不释手。有金融头脑的伯伯为了把丝线推销给全世界,从年轻时他就和太太追着红玫瑰的梦,跑过了全世界不少国家。在五彩缤纷的丝线里,心会变得纤纤细软,思维缜密有素,性格阳光柔韧,百事无争。伯伯为人谦和,处事有道,生意精明,无论他走到哪儿,都被人们冠以“Red Rose Manager"的雅号。
老伯依赖太太,护士提供的药他是不吃的,一定要等太太来喂他。我和伯伯谈得这么投机也没有说服他。这是老人特有的恩爱娇情吧。等老太太出现在眼前时,我又产生了一次不可思议的认知障碍。一件翠绿泡泡袖衫飘逸,一条紧身牛仔裤凸臀,一头乌发白色头箍妖致,一双长统靴子耀眼。虽然是洛城8月天,她头颈里还依然系着一条粉色小三角丝巾,一边叫着“老头,老头。”一边蹦蹦跳跳地走进病房,优雅地把手中的玫瑰花送到老伯胸前。
“屋里宁,侬来了霞气埃辣(来晚了),鹅等不及来,到七(吃)药晨光来(了)。”
"晓得来,晓得来(知道了),现在阿拉七药啦。”婆婆用娇滳滴的声音哄着伯伯。
有一种亲情叫娇情
有一种老人叫依赖
有一种夫妻叫恩爱
有一种婚姻叫美满
63年的婚姻,他俩相敬如宾、琴瑟调和、白头偕老。他们从来没有吵过一架,先生温和礼让,挣钱养家;太太聪慧能干,勤俭持家:这对夫妇一路相伴相随。
“真有合不拢(出现矛盾)的晨光(时候),其(她)服侍鹅好,就娘娘其(让着她)算来。”伯伯看着我疑惑的面孔补充道。哦,一个睿智老人的肺腑之言。
他们有两个女儿,一个是婚姻律师,一个从事计算机软件工作;五个第三代,七个第四代。女儿们中学时都送来美国读书,大学毕业后就一直留在美国。夫妇俩六十岁从新加坡退休后来到美国和女儿们一起团聚生活。不过,我遇到他们的律师大女儿满头银丝,不施粉黛,给人的感觉这对母女的位置是置换的。
太太相夫教子,先生做着红玫瑰经理的这一家,每天早晨,咖啡面包鸡蛋一定是太太自己做好端到先生面前,等先生用完了,再拿出西装给先生套上送他出门。这个过程家里的佣人是插不上手的。晚饭后,一起手拉手去散步,也是他们婚姻中养成几十年的习惯,一成不变。大家闺秀的太太把家里安排的井井有条,生活的悠闲、雅致。但是家里有一道菜必须是老伯亲手撑勺,任何情况都不例外,那就是江南特色菜肴-腌笃鲜。白汁浓汤,肉质酥肥,笋香脆嫩,鲜味浓厚,口味咸鲜的腌笃鲜主要材质:猪肋条肉,春笋、咸肉。
老伯一口气把他的秘方传授给我。
这道菜,老伯走到哪里做到哪里,故居里飘出来的都是腌笃鲜的香味。我被老伯讲的胃酸强烈分泌,蠢蠢欲动。好在洛杉矶什么都可以买到立即也做了一道腌笃鲜偿偿。我做的到底是山寨版的总少了家乡的味道。
老伯60岁从新加坡退休后,他们来美定居,游遍天下名胜古迹,看遍了世界锦绣河山,跑遍世界三十多个国家,乘了二百多次邮轮,每一次启航都随嘉年华出发。他们“自由、快乐、健康、潇洒”的生活染有些贵族腔调,让人羡慕不已。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们越喜欢上游轮。清风点拔着船头,在一望无际海面上的日子使人有种心旷神怡、心静如斯的感觉。现在的年轻人常说:“生活不是眼前的苟活,还有诗和远方 。”
老伯说:“鹅的生活词典里呒没(没有)苟活这词,诗太浪漫,只随游轮去听远方的呼唤。”老伯脑子煞煞清(很清楚)。
老伯的波浪热最后查出是“心包炎”,装上左臂midline后就可以出院由家庭护士照顾了。早上,离开病房时我跟他道别:“我可以把您老的故事写成博文吗?”
没想到老伯反应灵敏、风趣幽默:“鹅一看侬就跟杰拉(他们)不一样,问问病史还要拉拉家常。侬写呒没(没有)问题额,鹅成了网上明星毛病勿用看也好了辣。”
我被老伯的开朗乐观性格逗得哈哈大笑。
我说,“我给您和婆婆每人减去20岁。”这回轮到老伯笑得合不拢嘴。
人们常常要问怎样才能活得长寿?我问自己像郭老伯夫妇这样的生活他们不长寿,谁长寿?!!
二零一七年八月于美国洛杉矶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家乡的月亮》 “在听书以后”,你就成了我的《传奇》 《乡间的小路》云茶西雨献给王府圣宴闭幕式的歌 老爸老妈不用再做核酸检测了 有人特别想“羊”
我妈的老同事, 张老师, 四川人, 比我妈年长十几岁, 今年95岁, 与英国女王同岁,自老伴儿去世后一直独居, 儿子一家住在一个城市里, 仅周末过来给他做一些主食, 平时都是自己去买菜, 做饭. 我妈每每打电话都建议请个住家保姆, 张老头儿有点疑心病, 说自己习惯了,生活挺好, 不习惯有外人在家里, 万一碰上个坏人把他害了怎么办?
这不新年又随儿子一家自驾游半个月,去南方转了一大圈, 在我妈看来, 这么大年纪出远门颠簸这么久简直就是九死一生.
于是请教一下张老师长寿健康秘诀, 老头儿用手机码了那么一大篇字, 一个错字都没有. 详细介绍了他的饮食,休息各种习惯规律. 我妈就在与我们视频时啰啰嗦嗦, 让我们记下这些经验.
最后说后来打电话时, 张老师说,还有就是可能他家的长寿基因, 他妹妹如今在长春, 92岁, 也是什么病都没有.
这下我明白了, 讲了一大堆科学都是扯淡, 唯一的秘诀在最后这一条.
看看这个, 顿顿饭倆馒头二两酒一碗炖肉, 100多岁还干体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