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妞AP喜讯

s
sanshengshishang2
数学分析,卓里奇的,多元微积分是在社区大学修的,为了以后申请大学好看些...
B
Bailey4321
11岁12岁考的AP,我觉得不是被不被认可的问题,是要砸锅的问题。不过你别听我的。
s
seasnowman
不在学校学AP只是校外考AP对升学完全没意义,AO是不看的
两女宝妈
她不学习,也未必就能生活自理和情商高啊
放羊老爸v1
不知道这个娃的具体情况,但Stanley Z学区确实是有12岁娃在学AP Calculus AB/BC,物理化学生物等等

在虎妈上T5的圆梦规划下,1对1的私教在学这些高中课程,不是天才但一定要培养出个T5娃来。另一个娃已经包装上了藤但一直有私教跟着辅导否则成绩不及格,也学CS但比Stanley Z差远了。或许美国藤校会看不出来录取了这些学生,脆拒了Stanley Z,但so what? 

当然楼主的不一定是这种极端虎妈培育出来的,而且好像确实是学的比较深了,神童

B
Bailey4321
你就给AO一个理由,他们为什么还要收你。你可以直接申请研究生了。认真说,这么操作T多少就别想了。去普通州大早早毕业肯定行
s
sanshengshishang2
英语4分,其它都5分了啊,没砸锅呢
家有高中小娃
谢谢。 可以评价一下这本书的优缺点吗?
家有高中小娃
你家娃深藏不露啊!
s
sanshengshishang2
直接研究生肯定不行的,不符合州大的规则,通识课也都没学,不过早点去州大,肯定比在高中浪费年华好很多,娃会开心些
两女宝妈
因为没几个人全力以赴啊
放羊老爸v1
12岁能学到实分析、抽象代数的娃绝对比大部分少年班的厉害,是孩子完全自学的就太厉害了
B
Bailey4321
是说你想进什么样的大学?大学AO看见了不会喜欢的
s
sanshengshishang2
娃学的卓里奇的时候,非常慢,数学分析1,学了3个月左右,每天做题也不多,前面几章更慢,学到后面的快了些

她认为难度比数学竞赛难些,但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难,在学卓里奇之前她学rudin数学分析原理,直接学不懂,放弃了,所以后来换成了卓里奇,后来再回头看rudin,觉得还行。

s
sanshengshishang2
学AP需要全力以赴吗?
s
sanshengshishang2
如果一直是一对一私教辅导才能上藤的娃,似乎必要性不太大...去了藤会被除草的概率挺大吧?
放羊老爸v1
和你的学的深的天才娃不一样。这个是完全包装进的藤,大学里也有私教跟着还是在除草的边缘,但虎妈还是继续用私教培育下个藤娃。

12岁1对1私教教高中各科AP,提前准备,不是像你娃那样出色的可以跳级。

家有高中小娃
谢谢分享!
s
sanshengshishang2
州大足矣!
s
sanshengshishang2
相反,AO全看了...
s
sanshengshishang2
有钱还是好,私教一对一,一直到大学毕业...
s
sanshengshishang2
没请家教、就是自己在网上找资料、上论坛发帖请教、看YouTube的教学视频...这种算是自学么?有的YouTube的视频

讲的非常好!

s
seasnowman
为什么去不了?才12岁!
s
sanshengshishang2
要在初中高中再混5年时间,太熬人了,她不愿意....高中已经没什么可以学的了,能学的比如人文啥的,她没兴趣,

还要做一堆没任何价值的课后作业,每天忙的很却毫无收获,这种浪费生命的事,娃受不了,所以直接上州大,学新知识新领域,她比较有兴趣....

a
atongmujack
要确定是不是智力超常还是去参加竞赛吧,陶哲轩10岁都已经IMO拿牌了

AP课其实都是点到为止,花时间就能学下来。

s
sanshengshishang2
如果竞赛能说明智商的话,整个美国没有高智商的人...IMO金牌也不过如此
放羊老爸v1
我不熟悉这些方式,传统的是读一个名教材。既然这么小,就完全放手给娃轻松长大的空间,结果不会错的。我认识的神童是自己的选择
a
atongmujack
这话就好象说:竞技体育能说明体育好的话,全美国没有体育好的人了,世界中学生体育冠军也不过如此

也许IMO不能全方位展现智商,难道AP课更能体现智商吗?

s
sanshengshishang2
不是这个意思,竞技体育高下立判,全球比赛,IMO和普特南的金牌,在全美够牛的吧?

美帝的普特南学者、IMO的金牌持有者去参加IMC国际大学生数学竞赛,基本上拿不到任何的好名次,跟欧洲的选手完全没法比....

你能说普特南学者的智商不高吗?很显然不是智商的问题!

a
atongmujack
简而言之IMO Putnam优胜者对IMC不重视

1. Putnam 和 IMC 的定位差异

Putnam 是北美地区本科生数学顶级竞赛,主要面向 美国/加拿大 大学,重点考察“解题思维”和初等高等数学结合(real analysis、algebra、combinatorics 等),风格偏脑洞+技巧。

IMC面向全球大学生的竞赛,主要考察标准本科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群论、实分析、复分析等),风格偏“课程知识掌握”+熟练计算。

区别

  Putnam IMC
区域 北美为主(美国/加拿大) 欧洲为主(东欧院校活跃)
风格 高度技巧化/脑洞题 本科课程化/正规推理
题型 12题,解出1题可能就进前50% 4题/天,共8题,完成度更重要
时间 6小时(2场3小时) 10小时(2场5小时)
能力偏好 “少数难题深度突破” “中等难题快速完成度”
2. Putnam 强者不重视 IMC

Putnam 的佼佼者多在 美国/加拿大顶级学校(哈佛、MIT、普林斯顿、UofT),这些学校:

很少组织 IMC 队伍(IMC 在东欧更流行,美国不当回事)。

学生即使去了 IMC,更多是“旅游+交流”,不像 Putnam 那样全力以赴。

例如:2019 年 Putnam 前 10 的人,几乎没人参加当年 IMC。

3. Putnam 和 IMC 要求的能力不同

Putnam 强调“突破性思维”,偏重极难的“极值题、构造题”,哪怕只解 1-2 题也能拿高名次。

IMC 更像本科数学闭卷期末考:题目难度比 Putnam 温和,但要求短时间内写出完整严密解答,强调“课程知识掌握广度”和写作速度。

Putnam 强者常见问题:

Putnam 习惯“少量难题苦思冥想”,到 IMC 反而不适应“一小时内必须解完中等题”的节奏。

有些 Putnam 选手大学并没有修 IMC 涉及的课程(例如复分析、拓扑),导致 IMC 表现一般。

4. IMC 的竞争圈子不同

IMC 的“内卷圈”是 东欧传统数学强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俄罗斯),这些国家的本科数学课程体系非常扎实:

学生从一年级开始系统训练解泛函分析、抽象代数、复分析类题目。

出征 IMC 前会做针对性刷题训练。

相比之下,美国/加拿大 Putnam 选手有些人大学偏应用数学/CS,缺少 IMC 所需的基础课程广度

5. 统计上重合度很低

Putnam Fellows(前5名):大多数人大学期间选择科研、继续读博或转CS,很少去 IMC。

IMC Top 10:基本是罗马尼亚、俄罗斯、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大学学生,很少有 Putnam 背景。

结论

Putnam 和 IMC 是两种能力的测试:Putnam 偏“极难创新题目”,IMC 偏“本科课程扎实掌握”。

Putnam 前列选手即便参加 IMC,也未必熟悉 IMC 风格和课程体系,所以成绩不会特别炸裂。

地区因素:美国/加拿大不重视 IMC,东欧不参加 Putnam,导致两个竞赛圈子几乎隔离。

s
sanshengshishang2
考不过别人就说是没重视,但话说回来,为啥每个去参赛IMC的普特南学者、IMO金牌,都不重视呢?

不行就是不行,输了就是输了...不服可以再参赛再比的,但可惜没人敢丢这个份子

a
atongmujack
你看过帖子内容吗?里面说了IMC是大学课程难度的比赛,你可以认为是大学课程的math count

顶尖的Putman IMO选手很少有参加的,就算去参加的大多都是以旅游为目的,不像东欧大学针对性刷题。

s
sanshengshishang2
我看了,我之前也研究了IMC和普特南的差异,IMC竞赛主题的范围远比普特南广泛,而且是正规推理

正规推理的数学才是真正的数学,主题多范围广泛,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丘成桐就说了,想在数学领域做出成就,至少要涵盖两个领域的深耕能力,像希尔伯特、冯诺依曼这样的大数学家,都是全科大家,从这点来说,普特南完败IMC的。

这就跟体育竞赛是一个道理,输了就是输了,不要找理由说自己没发挥好...

s
sanshengshishang2
还有,普特南不是大学难度的比赛吗?为啥普特南学者铩羽而归,毫无胜算!
a
atongmujack
推荐lz一部电影Gifted,如今学习知识哪里都可以,甚至开源学习效率一定是远高于学校的,不过

学校提供的是童年和青春,这不是闭门往前学可以提供的。

未来世界,学习越来越有着终生属性,知识淘汰速度会越来越快。但童年和青春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

a
atongmujack
例如:2019 年 Putnam 前 10 的人,几乎没人参加当年 IMC。

用体育打比方,高中阶段美国全国到处都是tournament,基本上竞技级的娃手里都是一把牌。但最后被认可的娃都是在绝大多数顶尖选手都参加的比赛中还能拿到好成绩。而IMO就属于中学阶段的这类比赛。

s
sanshengshishang2
经典永远是经典,淘汰快的大多是垃圾...

400年前微积分、20世纪初的泛函分析、代数拓扑、19世纪的PDE....到现在还是顶流的科技理论的支撑。

即使丘成桐发明的几何分析,也是依赖PDE和微分几何,基础还是无法摆脱之前的数学体系....

说的是终身学习,有几个人能做到?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40岁之后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是不可能和20几岁相比的,大脑的记忆力、算力、都大不如从前....

学校没有提供青春,青春是自己的,在哪里都有自己的青春...

s
sanshengshishang2
你看几个案例

一、Ana Caraiani(安娜·卡拉亚尼)在 IMC 上的经历

背景:

罗马尼亚出身,童年即展现惊人数学天赋。

获得 两次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

后来就读于 Princeton University,在本科期间 两次获得 Putnam Fellow(全美前五)

后来取得 普林斯顿博士学位(指导教师是Wiles),目前是几何与数论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

IMC 表现:
据流传广泛的说法,Ana Caraiani 在参加 IMC 时 仅获四十多名(大约是第44名左右),远低于她在 Putnam 中取得的顶尖成绩。这一结果令人震惊,尤其是因为她在当时是普林斯顿最强本科生之一,而且已是 Putnam Fellow

二、Lisa Sauermann 在 IMC 的表现

背景:

德国籍数学家,被认为是最成功的 IMO 女选手。

四次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包括一次满分),这是前无古人的成就。

后来就读于 MIT 与斯坦福,现为顶级数论与几何学者。

IMC 表现:
在她某一年参加 IMC 的时候,只获得第六名。这依然是极高排名,但比起她奥数中的“常胜将军”身份显得“逊色”。

a
atongmujack
如果是陶哲轩这样学当然没问题,但我看到的不少中小学很炸裂的孩子,进了大学就不想学了

青春没了,顺带学习的热情也没了...

a
atongmujack
这两个例子不正说明IMO是比IMC更好的领先指标吗?

IMC题目难度低,测试的是大学数学的熟练程度,对于数学思维的选拔能力反而是有限的。

s
sanshengshishang2
陶哲轩这样的人,地球上万分之一都没有,我也不敢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这样的人中龙凤,她能跑赢99%的同龄人就足够了,

为什么要和陶哲轩比呢?就比如你的孩子学体育,就一定要拿世界第一吗?

我的孩子即使进了大学不想学,也没关系,因为大学的数学必修课,她基本已经学完了...

a
atongmujack
刚才还说希望孩子能领略数学的精髓,下一个帖子就满足于高中修完大学必修课?

按照你的说法,大学必修课只是现代数学的沧海一粟

s
sanshengshishang2
我想说的是IMO金牌和普特南学者,这样的成绩,在IMC面前,啥都不是,说明的是竞赛不能体现智商

如果说数学竞赛能体现智商,只能说明美帝的最顶级的智商远不如欧洲人的顶级智商...

s
sanshengshishang2
确实,所以外正在学的泛函分析、正在准备的PDE是PHD阶段的课程...学海无涯,你让她在学校里呆着,是学校教她,

还是学校毁她?是老师教她,还是她教老师?

s
sanshengshishang2
我可没说希望孩子领略数学的精髓,没那么高尚,学数学的目的,很简单,为了以后多赚钱!
a
atongmujack
IMO的牛蛙哪个不是大学本科数学系的课程都学掉的,不少研究生课程都学了
s
sanshengshishang2
你有证据证明IMO牛娃在入读大学之前已经学完了数学本科阶段的课程吗?
a
atongmujack
说道赚钱,你看Alex Wang当年数学物理计算机三个camp

他可是每门都没怎么堆时间就做到的

s
sanshengshishang2
我娃没那么厉害,你也不需要拿这些地球上百万分之一的强者来跟做比较,我的目标娃能跑赢大部分的同龄人就行了
a
atongmujack
你给的两个例子都是IMO成绩出色,IMC成绩差,但是最终成为了顶尖数学家,不知道你怎么得出自己的结论
a
atongmujack
我娃同一个学校的IMO金牌,早就把数学专业研究生课程都学掉了

他学习数学一直是乐在其中,学校也没有跳级。

难道你以为数学物理竞赛的都往死里卷高中数学物理吗?人家都是往前学,然后降维攻击。

s
sanshengshishang2
他们这样的顶尖数学家有啥著名的paper?IMC没拿奖就是失败,竞赛归竞赛,成就是成就,不同领域的比较,你为啥就一定

要混淆说呢?

他们成为顶流的数学家,更说明竞赛不能体现智商,因为他们这么顶流,在IMC还是铩羽而归!

s
sanshengshishang2
这种传说,没有依据,娃的同学、隔壁邻居、朋友的孩子....大多是托词罢了
a
atongmujack
你真是选择性摄取信息啊,我娃同一学校的同学,一周都见面好几次,数学俱乐部每周都一起搞活动,根本不是传说

活生生身边的例子。

s
sanshengshishang2
evan chen 早年拿到IMO金牌,2022年在读MIT的数学博士的时候,做了一套amc12的题,117分,

没看见降维打击啊?话说,你娃有参加数学竞赛么?如果没有亲身体会的话,就不要臆想了...

说的都是传说的故事,没什么参考价值!

s
sanshengshishang2
哦,好,厉害!
a
atongmujack
X
s
sanshengshishang2
是很厉害,这样的娃,能占到美帝7年级娃的万分之一吗?
s
sanshengshishang2
为啥删了呢
a
atongmujack
看样子你对数竞不太理解

初级竞赛比的是熟练度,就算数学水平高,不刷题成绩很难出色。IMC和AMC类似,是难度不高的数竞,需要的不是高阶数学思维和高智商。出成绩只要掌握知识点,加一定的熟练度。

我们这个IMO娃很早就不刷初级竞赛题了,他的初赛成绩都是进不了camp的,但IMO国家队教练知道他实力,到了高级别难的竞赛,照样碾压初级竞赛熟练的孩子。

a
atongmujack
给你看下IMC难度介绍,也就是AIME中段难度

The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 (IMC)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 challenging contest, and its problem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at the intermediate to advanced levels of difficulty on the Art of Problem Solving (AoPS) scale. Specifically, the IMC problems would fall within the 3-6 range on the AoPS competition difficulty scale, possibly even reaching into the 5-7 range for some of the more difficult problems. 

s
sanshengshishang2
是不太懂数学竞赛,不过我觉得你也不懂,这个是我用ChatGPT咨询的

几点结论与启示

Putnam 与 IMC 不可直接类比:一个强调奥数风格的极限思维(Putnam),一个强调大学数学知识的深度掌握(IMC)。

IMC 更像训练 PhD 入门能力:很多东欧选手虽然没拿过IMO金牌,但大学阶段训练极扎实,IMC 是他们擅长的风格。

天才也不是“全领域无敌”:Ana Caraiani、Lisa Sauermann 等人的“非第一名”结果,其实是因为 IMC 考查的是不同维度。

对竞赛准备的启发:想赢IMC,不仅要有技巧,还需要深入掌握分析、代数、拓扑等大学核心数学课程;而Putnam更重灵感与技巧。

从这几点看,IMC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堪。总之,我这人奉行的是愿赌服输,比不过别人就是自己不行,不要扯那么多理由,如果只是一次输了,可以去第二次,如果只是一个人输了,可以另派选手,但每次都输,每人都输,我觉得还是能力的问题。

a
atongmujack
你家娃打算参加IMC?
s
sanshengshishang2
暂时没有这个计划...也许以后有..
s
sanshengshishang2
你说的IMC,和我说的IMC国际大学生数学竞赛,不是同一个I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