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小龍傳記及感想

中间小谢
楼主 (文学峸)

 

書:《李小龍 - 不朽的東方傳奇》 鄭杰  著  2017初版

寫得很樸素,著者排除各種不實傳聞,也没有加進哲學思考之類,適合想了解李小龍真實人生而非追星的人看。以下是些許讀中感想,以及我向來已有的一些想法:   1. 李振藩(原名)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和毛病,不但性格上,甚至體格上,但確實是個非常之人。他是海子、貝多芬、梵高、伽羅華那類人物,對功夫於思维上有非凡的悟性,以至能從基本原理出發,飛快地從整體上領會傳統而不失去自由。於具體技術要求上則能完全跟上,不會出现紙上談兵的現像。同時對此技藝無比熱愛,整個人生不知不覺中圍繞此一藝展開。可以說是身(技術)、心(悟性)、神(品格)的三重秉賦。而真正使其超越其他高手、大師,持久啟發、感召後來者的是"神" - 超越了功夫本身,成為一種生命精神和品貭。這就像海子的詩歌、貝多芬的樂曲、梵高的油畫、伽羅華的數學都超越了自身的狹窄領域,而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以及感召力。所以有人說,李振藩先是哲人,其次是武術家,最後才是演員。   2. 一切别的成功或成就都基於上述的核心技藝的成就。没有李小龍的功夫,就没有李小龍的截拳道教學系統,更没有征服全球觀衆的李小龍電影和相關的一切。功夫於李小龍是超越世俗的,然而其帶來的世俗成功,竟然跟铃兰前些時介紹的關於硅谷創業的書《Zero to One》(by Peter Thiel with Blake Masters) 所闡述的道理完全一致:專注於擅長的一件事,做到10倍地好,成為唯一, 所謂monopoly,而非成為芸芸强手中的一員,加入無休止的痛苦的竞争。 聯想到歌者朱之文和網紅李子柒的故事也與這個道理吻合。 順便一說,《Zero to One》一書甚有獨到見解而且有趣,吾正在讀,值得推薦。   3. 禁止其弟子以截拳道之名公開收徒,衹能低調私人傳授。他對武術和他人都是忠誠和真誠的。   4.  其十八九歲時幫助已三十四五歲的日裔弟子木村武之(Taky Kimura )克服精神心理障碍(木村少時曾被關進二戰日裔集中营)。從前我從視頻中聽到木村親述李小龍此舉時感到特别不可思議:這是多早慧早熟,多有人格魅力的 teenager 啊。   5. 天縱奇才如李振藩也免不了凡塵俗事,一路走來也是面對各種不如意和挫折。從小在香港是童星,在美國也因拍電視劇出過名,但終有機會創造使他成為巨星的那幾部電影也衹在生命最後幾年而已,可見世間成事之不易。武術上,他的師友緣極好,在香港和美國两地都是。顯然,需要各種各樣的繁複條件才能成就這樣一個傳奇。當然這個傳奇的創造中,最核心和主导的還是上面說的身、心、神的秉賦,也就是說:他本人的天才。   書中列出許多依據,認為李小龍是因過劳而死。我覺得是完全可信的結論。   我懷疑,他才三十二年的一生中,最快樂的不是成為巨星的两三年,而是十八歲到美國起的幾年:對功夫的神奇感悟,充满靈感;認識許多民族背景各異,而都同樣充满靈感的人類。所謂如風少年。   約两三年前,我在汝管上看"冒險雷探長"好像是阿富汗的一集。雷探長在博物館遇到一群衹有十四五歲的女學生,問她們有没有認識的中國電影明星。她們沉默了一陣,忽然有個女生説:Bruce Lee!   我衹好再次不可思議。   下面是我認識的一個很崇拜李小龍,在華埠長大的中年人請我畫的李小龍像。他叮嘱我要畫得"斯文''些:  

 

 

 

 

 

 

 

n
niersi
个人以为,Balance 比特殊才能重要。。。

佛学经典上说才能和成就是专注力造就的,特别专注某一方面,会忽视其他若干方面。比如梵高,欣赏他的画,但缺乏其他的awareness, 生活很苦。。。作为一个普通人,任何情况下都不愿和他换。一般人的专注力有限,这方面强,那方面弱,所以看到许多偏激的天才。

感觉做好一个普通人,补充短板,生活会的更好

s
snowandlotus
哇,画出了一个淡定、坚定的如风少年!

大赞小谢的影子?

李有非凡的悟性、刚毅的志向、冷静的头脑、不卑不亢的定力,铸造了他的成就。他的功夫刚柔并济,且做到了天人合一。他的武术动作给我的感觉就如同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发科,我曾看过他的照片,不是说招式像,而是透出来的武魂,令人看着心生感动。

为人父
不管做什么,到至高境界都是靠悟性,因为人类的知识系统的加持有限。

冒险雷探长我也看过,发现中国人在中东很受欢迎,中东人对中国很友好。

s
stonebench
天才常英年早逝。

大概是使命已经完成?

A
AP33912
画的挺像的,对亚裔认知度,他是第一位。
中间小谢
二者不矛盾。在李的次第上,特殊才能是行"道"的途径,而不再是才能本身。某意義上,佛陀亦如是,

否则,一個平衡的人怎會抛家棄子捐王位,而去苦行求覺悟?

所以,像李那樣的情形可能是未能更好把握。當明星、拍電影等跟習武在生活上有很大抵觸。

盈盈一笑间
哇,小谢兄还懂绘画!
中间小谢
李要求在迅猛的動作中要能隨時收住,又說以無法為法,function over form, 等等

很吻合道家的哲學,與太極拳相通就水到渠成了。

謝謬讚。。

少年時代如風去矣~~~

 

 

 

中间小谢
然哉。非西方世界甚深邃,會日漸顯現。
中间小谢
有較飄逸的,如李白、陶潜、魯米亦天才也,壽命多正常。李小龍像梵高那類用力猛的。
中间小谢
對的。He has done us a great service.
中间小谢
根据照片,又要像李小龍本人,因此還是畫得有點拘谨了。
d
dhyang_wxc
function over form,是“体无定用,唯变是用;用无定体,唯化是体”。
中间小谢
緣起性空。
l
leslieking
was a good portrait. love to print it and hang in my man cave.
中间小谢
Thanks. Wish I had a photo with better resolution.
s
snowandlotus
也就是收放自如、随机应对,不拘泥于招式、套路,拳而无拳。他做到融会贯通了。

少年時代如風就哭吗?中年时代如风怎么办。。。

s
snowandlotus
哪张照片,对照一下:)
d
dhyang_wxc
武术这个东西,用来说明体用关系,是最好的素材。

体是没变的。只有招式生成,成熟,被破解,又成新的招式……。翻翻滚滚,都是在用里翻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