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在家“闭门练功”,很久没有去过机场了。去年秋天计划了一个又远又长的漫游,让我看到了一个变化巨大的世界。
先说刚建成不久的成都天府机场。以前飞机常常在雾气中落地双流机场。一来成都雾多,二来盆地的雾霾随着基建扩展愈来愈扩散。我每次下飞机时心里全是回乡的喜悦,哪里会有心思去挑剔机场的外观,服务和扑面而来的雾气呢。这次落地天府机场,真正是被惊艳到了。刚完工的机场亮堂大气,设计摩登,标识清楚。它通过地铁八号线连接城市各个角落,乘坐公共交通能更快更舒服地送旅客回家。我出得地铁站,发现自己站在一个巨大的花园中间。我和故乡几年不见,各自容颜巨变????。 如果把天府机场和前面经过的桃园机场相比,这落差真是惊掉我的下巴???? 我是第一次停留桃园机场。凌晨昏昏沉沉地下飞机,好像是进入了防空洞。大厅窄而矮,空间逼挤。在人人都依赖电子设备的今天,机场没有为旅客提供充电插座。乘客只好自行寻找可以充电的地方,只好就着电插头,席地而坐。我转机的几天前,台风刚走,但余威不散。飞机塞满了乘客后,无法起飞,要命的是还没有电力输送冷气(台湾缺电,绿能概念和世界脱钩,也许是事故原因)。我们在高温中呆在封闭的空间足足有40分钟,邻座着清凉洋装的金发美女汗珠滴滴落下。这光景我看着就头晕,她要是热晕过去我该叫谁来帮忙呢?
现在接着讲新加坡樟宜机场。这是我第一段航程的最后一段。前一次停留已经是10年前的事了。现在的机场,更像一个功能齐全的购物娱乐中心,食肆商店林立。几年前,新加坡政府大手笔计划翻新改建机场,希望能吸引来更多旅客。可惜的是,新机场刚启用不久,疫情横扫全球。经济惨淡的阴影之下,新加坡人开始了到机场的“爱国消费”, 帮助机场撑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如今樟宜机场成了网红博主的打卡热点。不过,和硬件相比,我更喜欢机场的人情味。进得机场,看不到神情严肃的边检人员和搜毒犬。出关时,我们在行李中无意间放入了不被允许过关的物品,安检人员和颜悦色地提出各种建议让我们先自行处理。进关时,当我慢悠悠地下得飞机,飞机口一位地勤人员高举写有我的名字的牌子已等候多时。她只是为了告诉我我有一件行李延误。接下来,我的行李,在他们预计的时间内,顺利送到我的落脚处。
说到机场服务,不得不吐槽加拿大机场久经考验的机场文化。大约当初到北美落脚的欧洲人,都身强力壮,一切自立更生。这种自强的精神也延续到现在。在多伦多和温哥华机场,没有机场人员指引,我随着转机人流,出关进关,盲目地在机场转圈。好在眼神还好,脚力还好,一路问过去,总算找到登机口。加航6小时飞机,只有一次送水服务。乘务员到我身边时,刚好机身颠簸,我被告知因安全原因,不能给我热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乘务员几次露面,都施施然而过。
机场是世界的缩影,乘客落地机场,就开始了体验异国文化的第一步。我的新加坡朋友说,每次出国回到樟宜机场,人就放松下来。在她看来,世界最好的机场,是樟宜。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认定的最好的机场吧。
没有中国式蹲坑,三最好提供马桶上的纸质toilet seat cover. 四是交通方便。
航班,酒店,主要都是供内需......
買的票子有一个 connection, 然后第一段火車消失了 还完全沒有电邮通知 即使 notification is activated.
找到代替方案 但改不了票子 虽然网上有个 clickable bubble. 然后网上找到信息 被取消或者迟了二十分钟的票子马上变 full flex, 任何服务这两个城市之间的组合都可以坐。於是决定由 BER 去 Hbf 虽然这个是原先希望避免浪費这三十五分钟… 坐回原先的第二段 始发 Hbf 的 ICE.
昨天在做 Train schedule summary (此陸地部分近四个星期 不计飞走那个城市和國家 行程中有五个城市 三个國家 租車不合实际 所以用了火車 共六張火車票)第一程是柏林机场去莱比锡。 发现 DB 上 的 schedules 全变了!早上九時到下午一時 才一个小时的快車只有三班 还只运行三天! 我们的 travel date 在中间那天。其余六班要 connection 的 有三班是用公交接驳 还不是去 ,Leipzig Hbf, 而是去Ost 那个!!! 另外三班驳 S bahn 要用多一个小时!
DB 真是烂到家了 我的德國朋友都怨声载道 連 DW news 和英國的 Guardian 都有专题批评 DB 的江河日下 每天都不見几个米的营运问题。 就只有你在不停地吹嘘…
这几年在家“闭门练功”,很久没有去过机场了。去年秋天计划了一个又远又长的漫游,让我看到了一个变化巨大的世界。
先说刚建成不久的成都天府机场。以前飞机常常在雾气中落地双流机场。一来成都雾多,二来盆地的雾霾随着基建扩展愈来愈扩散。我每次下飞机时心里全是回乡的喜悦,哪里会有心思去挑剔机场的外观,服务和扑面而来的雾气呢。这次落地天府机场,真正是被惊艳到了。刚完工的机场亮堂大气,设计摩登,标识清楚。它通过地铁八号线连接城市各个角落,乘坐公共交通能更快更舒服地送旅客回家。我出得地铁站,发现自己站在一个巨大的花园中间。我和故乡几年不见,各自容颜巨变????。
如果把天府机场和前面经过的桃园机场相比,这落差真是惊掉我的下巴???? 我是第一次停留桃园机场。凌晨昏昏沉沉地下飞机,好像是进入了防空洞。大厅窄而矮,空间逼挤。在人人都依赖电子设备的今天,机场没有为旅客提供充电插座。乘客只好自行寻找可以充电的地方,只好就着电插头,席地而坐。我转机的几天前,台风刚走,但余威不散。飞机塞满了乘客后,无法起飞,要命的是还没有电力输送冷气(台湾缺电,绿能概念和世界脱钩,也许是事故原因)。我们在高温中呆在封闭的空间足足有40分钟,邻座着清凉洋装的金发美女汗珠滴滴落下。这光景我看着就头晕,她要是热晕过去我该叫谁来帮忙呢?
现在接着讲新加坡樟宜机场。这是我第一段航程的最后一段。前一次停留已经是10年前的事了。现在的机场,更像一个功能齐全的购物娱乐中心,食肆商店林立。几年前,新加坡政府大手笔计划翻新改建机场,希望能吸引来更多旅客。可惜的是,新机场刚启用不久,疫情横扫全球。经济惨淡的阴影之下,新加坡人开始了到机场的“爱国消费”, 帮助机场撑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如今樟宜机场成了网红博主的打卡热点。不过,和硬件相比,我更喜欢机场的人情味。进得机场,看不到神情严肃的边检人员和搜毒犬。出关时,我们在行李中无意间放入了不被允许过关的物品,安检人员和颜悦色地提出各种建议让我们先自行处理。进关时,当我慢悠悠地下得飞机,飞机口一位地勤人员高举写有我的名字的牌子已等候多时。她只是为了告诉我我有一件行李延误。接下来,我的行李,在他们预计的时间内,顺利送到我的落脚处。
说到机场服务,不得不吐槽加拿大机场久经考验的机场文化。大约当初到北美落脚的欧洲人,都身强力壮,一切自立更生。这种自强的精神也延续到现在。在多伦多和温哥华机场,没有机场人员指引,我随着转机人流,出关进关,盲目地在机场转圈。好在眼神还好,脚力还好,一路问过去,总算找到登机口。加航6小时飞机,只有一次送水服务。乘务员到我身边时,刚好机身颠簸,我被告知因安全原因,不能给我热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乘务员几次露面,都施施然而过。
机场是世界的缩影,乘客落地机场,就开始了体验异国文化的第一步。我的新加坡朋友说,每次出国回到樟宜机场,人就放松下来。在她看来,世界最好的机场,是樟宜。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认定的最好的机场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世界最好的机场 知道地狱的样子,才会看懂《包宝宝》 在山和海相遇的地方——金秋时节的Cape Breton国家公园(二) 在山和海相遇的地方——金秋时节的Cape Breton国家公园(一) 拍出我们印象中的巴黎 (四)我看到的巴黎
没有中国式蹲坑,三最好提供马桶上的纸质toilet seat cover. 四是交通方便。
航班,酒店,主要都是供内需......
買的票子有一个 connection, 然后第一段火車消失了 还完全沒有电邮通知 即使 notification is activated.
找到代替方案 但改不了票子 虽然网上有个 clickable bubble. 然后网上找到信息 被取消或者迟了二十分钟的票子马上变 full flex, 任何服务这两个城市之间的组合都可以坐。於是决定由 BER 去 Hbf 虽然这个是原先希望避免浪費这三十五分钟… 坐回原先的第二段 始发 Hbf 的 ICE.
昨天在做 Train schedule summary (此陸地部分近四个星期 不计飞走那个城市和國家 行程中有五个城市 三个國家 租車不合实际 所以用了火車 共六張火車票)第一程是柏林机场去莱比锡。 发现 DB 上 的 schedules 全变了!早上九時到下午一時 才一个小时的快車只有三班 还只运行三天! 我们的 travel date 在中间那天。其余六班要 connection 的 有三班是用公交接驳 还不是去 ,Leipzig Hbf, 而是去Ost 那个!!! 另外三班驳 S bahn 要用多一个小时!
DB 真是烂到家了 我的德國朋友都怨声载道 連 DW news 和英國的 Guardian 都有专题批评 DB 的江河日下 每天都不見几个米的营运问题。 就只有你在不停地吹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