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胜古迹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当地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在日本每个去的地方都是用AirB&B和Vrbo订普通民宅,而不是住旅馆。这样我们就需要像普通市民一样坐公交车,去超市买菜回家自己做饭,更好体会日本人的生活。 而在所住过的几个地方,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京都的民宅。是日本当地比较典型的房子,两层楼,楼上四间卧室,其中一间是娱乐室布置,有电视和茶几。一楼一大间是厨房餐厅,留一小空间给厕所和洗衣地方,还有一间比较大的卧室,榻榻米风格。几个大的孩子们抢着要睡榻榻米房间。这个民宅紧靠一片大竹林,而且离开伏見稲荷大社就 30分钟步行。 我们走路去看伏見稲荷大社。一路上经过京都普通大街小巷,和中国小镇风格非常相似,给人一种秀丽,平静,舒适和优美的感觉。 日本的加油站,和中国小镇加油站风格很相似: 坐新干线的时候,欣赏了日本乡间的风景,和中国坐火车时候看到的非常相似:在田野里一个个的小村庄。 东京公寓旁边就是一个孩子玩的小公园,盛开的樱花很漂亮。东京人喜欢睡懒觉,10点以前都是空的,10点后才会有人过来。 这次在日本,深深体会到日本人那种“不麻烦别人,也不让别人来麻烦你”的文化。35年前,我还在中国读大学的时候,在火车上遇到了3个同龄日本大学生,在中国旅行。他们一句中文都不会,但会一点英文。和我交流起来后,如释负重,非常高兴。我热情邀请他们去我家,我父母也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在我家住了两天后,我还带他们旅游了一圈。其中一个英文最好的和我一直保持联系,我来美国后他还来过美国两次,我们一同在美国东西岸旅行。这次我去日本,他当然高兴,带来了另外一位当年在中国一起旅行的朋友(因为这位不会英语,我和他一直没有联系),大家一起吃饭聊天。拿出当年的照片来对比,大家模样还没有多大变化,就是头发变化最大:我的发际线后移,他的头发全部花白,另外一位朋友头发都没有了。第二天他又陪我们在东京观光一天。他家住在横滨,离东京不远。我来日本之前,问他家有没有空间,他说他家太小,无法容纳我的家庭。这可以理解。到了日本,我说带我去看看你家吧,孩子们也想看看普通日本民宅的风格。他居然说了不得,因为他太太不好客。孩子们觉得很遗憾,本来希望可以看一下日本人的生活。 在东京地铁上,基本上人人都是自己玩手机,和陌生人没有眼光接触。车厢上有专门的给老弱病残和抱小孩的座位,我老婆抱着孩子站在那里,居然没有一个人让座。在其它地方,会遇到让座的,基本都是外国游客。在京都一个小超市,我们的手机没电了,需要依靠手机导航,必须充电。老婆带孩子们在里面购物时候,我在门外一个有电源的地方站在充电。几分钟后,店经理跑过来用手势打个叉,意思是不能充电。我用手势给他看我的电快没有了,他也不管,把我手机拔了下来。我实在搞不清给手机充电给他带来了什么麻烦。 在美国这里,亚裔不多。学校遇到一位儿子的同学是日裔孩子,我和他老爸也聊得起来。一回生二回熟,我就邀请他们全家周末来我们家吃饭,他说好啊。他旁边的老婆一脸不高兴,用日语和他嘀哩咕噜说了一阵,他转过来尴尬地说,不好意思,这个周末有安排了。我说没有关系啊,下周末如何?他说我看看,给你电话吧。后来再也没有和我提起这事了。然而和其它亚裔就没有这回事。除了华裔,我们家来过很多柬埔寨裔,越南裔,菲律宾裔的朋友。当然,他们也常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吃饭。我觉得日本人这种人际冷漠的文化应该改变。因此当我和我日本朋友分手的时候,我就盛情邀请他们全家来美国。我说你们全家都可以在我们家住,mi casa es tu casa. 从日本回来,受到神社文化的启发,我家老大要求在家建立一个家庭祠堂,以便经常可以对祖先的亡灵表示缅怀和尊敬。他觉得这是我们文化的根基。我立马开始了订购计划。
孩子们今年春假(四月初)正好也是日本樱花绽开的时节,因此我们利用春假去了一趟日本。我们几个大孩子们对日本的动漫文化一直很入迷,因此对去日本兴奋了好几个月。
日本名胜古迹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当地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在日本每个去的地方都是用AirB&B和Vrbo订普通民宅,而不是住旅馆。这样我们就需要像普通市民一样坐公交车,去超市买菜回家自己做饭,更好体会日本人的生活。 而在所住过的几个地方,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京都的民宅。是日本当地比较典型的房子,两层楼,楼上四间卧室,其中一间是娱乐室布置,有电视和茶几。一楼一大间是厨房餐厅,留一小空间给厕所和洗衣地方,还有一间比较大的卧室,榻榻米风格。几个大的孩子们抢着要睡榻榻米房间。这个民宅紧靠一片大竹林,而且离开伏見稲荷大社就 30分钟步行。如果是加油站,你说火灾需要避免,一点风险都不能承担,那说得过去。在一个普通超市,还是室外,就算手机起火,那还不是顺手拍一拍就灭了的事情?
还有不能主动要求上人家里看看,日本人之间一般都在咖啡馆餐厅见面。
能上家里去的,都是亲戚或事铁杆朋友。
那里配一大排吹风机也有插销,可仅有一个插销可以用自己的吹风机,因为是在打扫工具边上,总有员工在
日本最怕火灾水灾
的咖啡馆居酒屋便利店。
我都随身带着充电宝。
比如公司的话每个经营点每个月都来检查消防器材等,每个月都不少银子
还有电力安全委员会的,每月检查公司地盘上的电方面的,也要付费
刚开始我都觉得是苛捐杂税,用不着这么勤地检查。现在住久了也深深感受到是必要费用,否则一个小疏忽引起火灾功亏一篑。
火灾保险是有的,但有的火灾保险里不管电路失火。总之日本建筑物密集,木头房子也多,火灾是最恐怖的
比如要求去别人家,人家得为了你安排时间啊?时间难道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你不在呼不等于别人不在呼啊
如果想交友,就会找时间。如果不想社交,就会一味推脱。反正我是喜欢社交,有社交的话,其它不重要的事情就取消。人是万物之灵,和人交往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1. 以前中国的教授去日本进修回来的时候讲过一件事情俺印象非常深,他说有一次高峰时段一大群的人从地铁出口楼梯往下走,都是走的飞快,有一个女的穿着正装很高的高跟鞋应该是公司的文员吧,没走好摔了一跤一直从楼梯滚到下面居然没有一个人去扶她,女的摔到下面一动也不动了,旁边的人就一直往前走连看都没有。
2.加入脸书的一个旅日群,一家美国人刚从日本旅游回来说在地铁上有一个老人晕过去,所有人都视而不见,他们把老人扶起来,让老人坐在座位上还给老人水喝. 有时候新闻上也看到什么纽约人碰到事情没有见义勇为的,其实美国人还是挺热心,如果真有点啥事绝对都会有帮忙的。
日本和加拿大的急救方式教育是一样的。
见有人摔倒,神志清醒的,打911,不要改变体位,
因为你不知道脊柱有没有受伤,
你要做的就是打急救电话,鼓励伤者,保暖,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我也喜欢去神社。
因为创新需要各种各样的人一起交流探讨,才能蹦出火花。如果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少,那么新点子就少,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就不高。
地铁站有服务人员,也许其实有人帮着通知地铁服务人员了呢?只是还没赶来而已。
我过去居住的地方高龄老人比较多,曾经数次遇到老人在路边摔倒受伤的情况。
都是立刻有路人围过去,问候伤势,帮忙叫救护车,没有过你说的那种冷漠无视的情况。
感觉大部分日本人还是很有救死扶伤的精神的。
亲戚从美国来玩,吃饭时发现手机电量不足了,看到收银台下有电源,
就询问店员是否可以充电。店员说原则上是不行的,但是你们是游客,手机没电确实不方便,
可以在我们就餐的时候稍微给我们充一会儿,然后她就把手机带进他们的工作间了。并没有使用收银台下的电源。
也许是怕引起其他客人误会吧。我当时想,幸亏我询问了店员,没自作主张去充电,不然也许挺尴尬的。
但是当时我也想过,这家店怎么这么瞎认真! 有什么理由不可以还真没弄明白。
招呼而令他不满,没面子,所以不让你充电。换一个角度看,这可能就是你说的“不麻烦别人,也不让别人来麻烦你”的文化的延伸。假如他手机没电,很可能他不会麻烦去找别人的电源插座充电。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他不会觉得有义务,有必要出手相救。
和日本人交朋友交心较难。韩国人则热情多了,我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去韩国旅游访友,我的韩国同学将我安排到她闺蜜的家中住,当时她的闺蜜刚刚新婚,还将陪嫁的崭新被褥给我用,让我念念不忘。
我加入的那个旅游日本脸书群,有好几个人都说过在日本找不到地方问路人,会有人一直陪着他们一路走到目的地,有时候走半个小时。丢了东西一般都能找到,在饭馆吃饭不小心把零钱放在桌子上服务员会追出来给你。不过在地铁上好几个人都说过你在座位上坐下来旁边的人会马上站起来挪到别的地方去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好像都是洋人身上发生这种事情,咱中国人只要不开口可以混充当地人不会有这种情况吧。
去日本一定买好转换器,充点宝随身带着,我没带,但每天晚上都把2个手机电脑充好电。
不接受邀请也可以理解,因为日本人的确很隐私,这次日本行让我理解认识的几个日本裔医生为啥那样?
我感觉到的那种冷漠在第一天最明显,人人低头走路,万事与TA无关,小小孩也一样,后来慢慢也习惯了。
不让坐很常见,很多男士进入”妇女专用车厢, women only " 让我吃惊好久。
我在火车上给老人让坐2次,那个老人和她女儿不停的点头哈腰道谢,搞得我浑身不自在。
其实不累的话,哪怕很多空位我都站的,台湾的自强号电子屏会显示:请给老幼妇孺病者让座,
我想哈,自强号是对号入座票,为什么要让座呢?
再说了,我玩的好累,60多岁了,让还是不让?this is a problem.
第一和第二次去都是十多年前,好几回迷路,都是无法交流的本地人看着我手上的地图,热心地一直引领到我想去的地方,看着我上车才离开。
最近一次是两年前,带着两个孩子。我家小朋友也去过十几个国家,亚非欧都有;日本的干净和整洁,生活之方便,让他们非常印象深刻,一直说要再去。
不仅说没有问题,而且还特地拿来一个篮子给我们,这样手机不用直接放在地上,干净。
我在店里走了一圈,确实没有插头。我到外面才看到一个空插头。我没有选择,必须充电,否则无法回家。我不会日语,日本人又不会汉语和英语,必须用手机导航,或者用手机做翻译功能。
长男会留在老家负责父母养老,其他兄弟姐妹可以自由纷飞(有人离家就很少和父母联系了(
日本人很迷信的,家里有仏壇的很多。
这种在家供奉祖先牌位的日本还保存着,中国在破四旧以后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