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人不可能永遠衹有特定的表達需要而没有一點別的 , 例如憐憫,so I am guessing stonebench was just irritated when some people ALWAYS and ONLY used this image for their own purposes.
It was true that I found that word disturbing so I avoided it. But there is no need to create another political correctness as against it. It would be equally foolish.
Regarding the case itself, it seems that the whole country has been talking about it. Common people even succeeded in helping to locat e a few candidates for the victim's true identity. Perhaps the government discouraged their involvement a bit but I am not aware of anything seriously mandatory issued. Perhaps there is, just not known to me since I am not in China. But if this impression is true, then Linmu's poem seems groundless to me.
立 knows for he is in China. Are public discussions about this case banned in the country?
早上醒来,读到LinMu这首《纸或状纸》,感叹不已,犀利、冷峻、悲愤,撕裂的伤痛仿佛透过手机屏幕传来,真是值得传诵的篇章。
诗的开头这样写:
“可以画梅、鸟,画人物、山水
适当留白。”
用几个并列的主体道尽山青水美、鸟语花香,留白出一片恬静安逸的风光。接着笔锋一转:
“若把白纸
看成落在地上的一页雪,透着寒冷
或铺成上访的道。”
刚刚田园般的舒适顿时化作一个激灵,立刻觉得血液冰凉得快要凝固。不禁拍案叫绝:白纸冰冷如雪,孤弱、残缺的一页雪可堪铺成上访的路?好诗句,好比喻!这是多大的冤屈啊。带着透心凉接着读:
“今天和空白对峙
颤抖的手握住笔,书写太平盛世
如动物般被锁链拴住的母亲。”
叹息。这一事件以及连带出的在一个地区大面积的拐卖、囚禁、逼婚、虐待、包庇掩盖令人震惊,不可思议,不敢相信,不能接受!
“但眼睛看不见
铁链。那个早已被命名的词语未被遗忘
怎样才能挖掘它内部的隐喻
写满敏感词。被禁止的依然被禁止
被囚禁的依然被囚禁。”
这一段令人无语。新闻讲究的是快、准、真,可惜啊,自媒体、网络上都传了好几天了,我也明白有很多是谎言满天飞,可真相到底是什么,官媒怎么就这么迟钝、这么高高在上?!还有徐州市的几次通告,可信度到没到100%我不敢说,可那措辞,什么“董某民”、“杨某侠”的,这叫什么称呼?以往都是“X某”呀,以至于我一开始都没相信那真的是政府通告。奇了怪了,怎么"小花梅”就没给写成“小某梅”?!
说到敏感词,我也无奈,造成新闻、出版、网络严格审查的原因有很多,新疆问题也是源头之一,1989年乌鲁木齐5.19之后,引起暴乱的一本描写少数民族风俗的书的汉族作者、编辑等一众被判刑、拘留、开除、处分,开始严格管控。只好不说。
“被囚禁的依然被囚禁。”这句,不确定是特指还是泛指?如果单指八孩妈,有人说她被囚禁在精神病院,我倒不同意,在医院里治病怎么能叫囚禁。如果是泛指囚禁异见人士,我以为要看案例,以法律为准绳。
最后,诗中写道:
“词语不是捂住纸的伤痛
对曾经少女身体的摧残,以及背后的秘密
剩下两颗牙齿,还会诉说
不要把纸撕裂。请呈上状纸,或供词”
坚决同意。所有的罪行、罪犯都应查清、惩处,希望有好律师帮她,也帮所有被拐卖、被囚禁虐待的受害人。违法行为居然成了一个地方的民风,刁民与昏官勾结,简直无法无天。难到还想法不责众!当上层眼里只有利益,下层更可以无所顾忌。还是那句话,无视法律、不择手段的白猫黑猫论应该反思,改革开放本可以少些代价。
当然,从静安的《人间》中了解到拐卖的情况很复杂,不能一刀切,但我想只要认真地逐一去调查,总能水落石出,给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如果我没理解错,诗人要表达的是两层涵义:
1。实际的铁链,也不仅是铁链,其实是指所有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他们曾遭受的悲惨境地。我想,悲剧已经造成,再挽救也无法抚平他们的伤痛,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对这批人的悲惨命运无论怎么描写、怎么演绎都不为过,这是人文精神的本质。
至于以后,人大已经提案,以中国的执行力,这应该不再是问题,所以我曾说这其实很容易解决,这次舆论是个很大的助力。
2,无形的思想禁锢,表现在言论自由、新闻出版自由上。解决这个问题比较难,跟国家的经济与实力有关。好比一个人,体弱的时候,你只能把他围严实了,等体质变强了,自然不怕风寒。请不要误解,我不是反对言论自由,而是选择等待禁词慢慢放开。
关于这一案件,我观察的论坛上的争吵,事件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由A、B、C、D若干部分组成,甲说A、乙说B、丙说C、丁说D,或着甲说A昨天的情况、乙说A今天的进展,或者甲说的是整体、乙说的是局部,要不就是甲说缘由、乙说过程、丙说结果、丁说方向,反正就是鸡同鸭讲地吵,误解就这样产生了,尤其在我喜欢的网友之间,看得心累。还是争吵就是生活?只要不伤和气,尽管吵。
说到同情,有个细节令我感动。心存道义、仁心的小谢从不叫“铁链女”,而是称为“徐州妇”。善良、细心的石凳立刻就注意到了,说:‘对这位受难女子的称呼,至少有两个选择,比如带有同情的“八娃妈”,中性的“被害人”“徐州妇”’。两位慈悲,在微小的细节中显出人性中的善,敬佩!茶轩里值得我尊敬的人很多:思路清晰,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既看到中国政府所犯的错误,也看到七十年来的进步,就事论事,理性地讨论。我在这里看到人性之光、理性之光,受益匪浅。幸会!
附:原诗在这里: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78373.html
一个人纵然尊称其为徐州的那位女士,但却对事件本身,拼命洗地,这种仁慈,不要也罢
其实吵来吵去的,对这件事的态度和看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都觉得震惊,都认为不对。
“启动全球紧急呼救SOS,紧急呼救中国及世界所有铁链锁喉的女人!”
徐州女事件,有人认为政府失责,有人认为公告不可信,有人认为在徐州当地贩卖人口很严重,这都可以探讨。但如果有人认为美国也有,西方殖民害的,是反中, 那么就是基本准则不同
但人不可能永遠衹有特定的表達需要而没有一點別的 , 例如憐憫,so I am guessing stonebench was just irritated when some people ALWAYS and ONLY used this image for their own purposes.
It was true that I found that word disturbing so I avoided it. But there is no need to create another political correctness as against it. It would be equally foolish.
Regarding the case itself, it seems that the whole country has been talking about it. Common people even succeeded in helping to locat e a few candidates for the victim's true identity. Perhaps the government discouraged their involvement a bit but I am not aware of anything seriously mandatory issued. Perhaps there is, just not known to me since I am not in China. But if this impression is true, then Linmu's poem seems groundless to me.
立 knows for he is in China. Are public discussions about this case banned in the country?
我觉得林诗人是在描述一个悲剧,另外他对被禁词不满,所以可以理解。
我不觉得从国家层面会禁止谈论这件事,我的同学群里有讨论,不过我没参与。
开个玩笑。您晚安。
心大大地坏了。。。
人家已经说了“戴铁链的女人”和“铁链女”不是一样的概念,您还坚持认为戴铁链的女人=“铁链女”。
真是十二分强悍啊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renquanfazhi/cl2-03072022121603.html
首先,俺不否认这些作家导演的同情心。
同时,俺也不能确认他们的行为中没有夹杂政治动机。如果看严作家以往的作品,其实政治色彩非常强烈。
第三,为受害者发声时使用的称呼和艺术创作或者评论时的称呼意味是不同的。
比如假设某受害人有精神疾患,有人号称可怜这个病人,却把他/她称作“精神病”,你觉得这是可怜他/她的表现吗?
有人把精神病人的经历与周围的人对他/她的称呼和态度写进作品,搬上屏幕,也用“精神病”,你觉得这跟在生活中直接称他们为“精神病”是一样的吗?
最后,如果你列举的作家导演不具备这种区分能力,那么他们的运气让人羡慕。如果他们具备这种区分能力,但是故意混用,那么还有什么好说的------他们对受害者的同情不如他们对作品表现力的追求,他们不愧是好导演,好作家。
同一个句子:
“他是个精神病。”
说话时把重点放在“是”上,与把重点放在“精神病”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意思。
报道上说严歌苓也这样说,并不奇怪,我也跟着说过,我们的习俗中并不在意随便给人起外号,常常忽视被叫人的感受,这一点需要改进。小谢跟石登注意到了,是因为他们的人文素养。
至于这部电影,从链接中的介绍来看是心酸的主题,描写的国内那部分背景正是我所说的,只图利益、没有底线的白猫黑猫造成的,应该反思。
谢谢介绍这部电影,我还没听说过,不过不太敢看,怕我老人家的心脏受不了,光是新疆的事就已经快要了我的命。。。
我最早看到是宣传视频,里面说“紧急呼救中国及世界所有铁链锁喉的女人”。
没想到你们在纠缠“所有铁链锁喉的女人”和“铁链女”的不同。
我是在你们奋力辨析不同时,查到法广等的报道,活动中几个重要人物都用“铁链女”这个词。
我不过是等你们辩解完了后再告诉你们,你们的辩解和区分是很徒劳的 :)
2022三八国际妇女节:铁链女的诘问
https://www.rfi.fr/cn/专栏检索/特别节目/20220308-2022三八国际妇女节-铁链女的诘问
其原因大家应该能分析的出来。我虽然自己不用这个词,但个人不是很在意别人是否用铁链女这个词,更不愿意以此来判断是否慈悲是否真的同情等等等等,我眼里以此为依据做的判断都是诛心。
至于到底是不是这样,自己说了也不算,意见相反者说了也不算,只能等时间来检验。
逛坛愉快!
至于到底是不是这样,自己说了也不算,意见相反者说了也不算,只能等时间来检验。
逛坛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