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基本业务用的人是有限的。所以一般我听谁说他们的孩子进了投行, 我也就是一笑。能进核心团队的不会太多。好多大藤出来的, 也是做边角业务, 顶多很快做个小头儿。
这些边角业务,离开投行的平台,饭都吃不上。真的。
Google 等大厂做finance 也可以的,朋友的娃们走这条路的不少,饭还是能吃上的,只要别总想着要高大上,有工作有饭吃不难。
10几年前进入买方的卡上位置,后来的奈何不得。
买方需要的人是很少的。 一个人能管理1亿,也能管10亿。
读了MBA以后也还是做不了。
这些位置空出来的不多,特别是比较prestigious 的那几家管理大型资本的,是人挤人都想去的位置。
卖方转买方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转换,只是一个传统的渠道。
现在时代变了,有不少买方不喜欢再培训,不如自己招,或者从工业界招。
的了,的确小中们做M&A的不多,也正常啊,这么多不同的人呢,凭什么给小中呢,有少数的一俩个进这种当红辣子鸡的金子领域就不错了。
08年以后,Morgan Stanley靠着Wealth Management华丽转身, 比较成功。高盛死守投行业务,现在相当尴尬。
间投行,而且没人做M&A
这几个是最好的Elite Boutique :
大银行因为利息和Book上的各种资产,现在不好转身。
但是小银行的前途是有限的,他们和律所差不多。
AI都很容易替代。
孩子和朋友的各种公司的offer 我都知道。
做PE,HF都是high demand job. 如果不想做得太累应该会去corporate 发展
就算你说的M&A和Underwriting其实也就是一堆程序性的东西,技术含量真的没多高,只要不太笨混两年都能弄清楚。说到底是people business。所以投行有一堆有本事接单子的人坐稳核心位置,剩下做paperwork的都是慢慢熬,这一点香港和纽约都一样。
的基本业务用的人是有限的。所以一般我听谁说他们的孩子进了投行, 我也就是一笑。能进核心团队的不会太多。好多大藤出来的, 也是做边角业务, 顶多很快做个小头儿。
这些边角业务,离开投行的平台,饭都吃不上。真的。
Google 等大厂做finance 也可以的,朋友的娃们走这条路的不少,饭还是能吃上的,只要别总想着要高大上,有工作有饭吃不难。
10几年前进入买方的卡上位置,后来的奈何不得。
买方需要的人是很少的。 一个人能管理1亿,也能管10亿。
读了MBA以后也还是做不了。
这些位置空出来的不多,特别是比较prestigious 的那几家管理大型资本的,是人挤人都想去的位置。
卖方转买方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转换,只是一个传统的渠道。
现在时代变了,有不少买方不喜欢再培训,不如自己招,或者从工业界招。
的了,的确小中们做M&A的不多,也正常啊,这么多不同的人呢,凭什么给小中呢,有少数的一俩个进这种当红辣子鸡的金子领域就不错了。
08年以后,Morgan Stanley靠着Wealth Management华丽转身, 比较成功。高盛死守投行业务,现在相当尴尬。
间投行,而且没人做M&A
这几个是最好的Elite Boutique :
大银行因为利息和Book上的各种资产,现在不好转身。
但是小银行的前途是有限的,他们和律所差不多。
AI都很容易替代。
孩子和朋友的各种公司的offer 我都知道。
做PE,HF都是high demand job. 如果不想做得太累应该会去corporate 发展
就算你说的M&A和Underwriting其实也就是一堆程序性的东西,技术含量真的没多高,只要不太笨混两年都能弄清楚。说到底是people business。所以投行有一堆有本事接单子的人坐稳核心位置,剩下做paperwork的都是慢慢熬,这一点香港和纽约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