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篇文章,我们 最好放弃对自己的身份认定,采取一种即非中国人也非日本人的第三者的心态。同时,意识到这篇文章与中日现实并不直接相关,更多的是一种思辨。 对于现实的基本的观点,我认为从现代文明理念来判断,当年日本侵华是一场是对主权国家的侵略战争,是大屠杀,是人道主义的罪恶。但是,今天我们中国人的反日情绪中也是不无盲目性和悖论,值得反思以获得更清醒的认识。
小议中国人的反日
首先,我认为今天中国人谈论当年日本侵华战争的暴行时,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把当年一群特定的军国主义者不知不觉转化成日本人这个超越时间和具体个体的一般性的种族的概念。那么,这时我们就已经成为一个种族主义者了。
我这里不是简单否定我们批判当年日本侵华的罪行,而是想指出:这种情况其实对于任何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难以避免的。即种族这个概念的根深蒂固,对于人类社会影响深刻。(欧洲反思二战好一些,是因为纳粹被定为非法。但是,当出现危机和国家间的极端对立时,种族主义仍然难以避免。)
种族主义是人类进化中将人群、国家凝聚在一起,对抗外族,获得生存竞争的优势的重要情感。它实际上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马克思将人分成不同的阶级,当强调和宣扬阶级斗争时,实际上也是一种族主义。在讨论弗洛伊德事件时,我曾说过,美国今天未必有系统的种族歧视,但种族歧视的观念根深蒂固,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很难彻底摆脱,需要我们不断的鉴别和与它斗争。种族歧视也是种族主义的一种表现。
因为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暴行谴责今天的日本人这样做对吗?这其实是一个颇为悖论的问题。
因为,如果我们假想两个人家赵家和李家,当年赵家杀害了李家的人,那么,今天赵家人的孩子在学校还要因此受到指责,要认罪,或把他们今天的错误与当年合并起来清算。显然,在今天的文明社会这是不对的。但当讨论到国家问题时,似乎又是不能这样认为。似乎日本人成为国家这个主体,而对其过去的行为负责。但这又回到种族的问题。种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其实是无法分开的。
所以,这才是根源。今天,人类农耕时代产生的国家和种族的概念和结构已经和人类现代文明,和现代的生产水平、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矛盾。
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人类的任何争端都有向种族主义演变的危险。
实际上,日本当年侵华并不是特别的邪恶,而是一种历史常态。只不过借助现代武器而具有了更大的能量。忘记这段历史并非不可能的。比如,中国远的年代,秦国曾屠杀赵国20万青年男性,这在当时的人口比例中,几乎是把赵国的青年男性杀绝,但今天,我们河北人还会对陕西人仇恨吗?更近晚的清朝满人在扬州屠城,可能并下于南京大屠杀。但今天我们对此也不过有特别的愤怒,或对于满人的仇恨。其原因便是,今天我们是一个国家。在局部,我们消除了国家的界限。
当然,如果日本人真诚认罪,反省,中日友好,那么,中国渐渐淡化这段历史也是有可能的。(这种情况曾经出现过。)中日乃至亚太走向和平共荣。但这只是理想状态,真实的情况恰恰相反。而原因仍然是国家的存在。
今天日本反中存在必然性。而中国的爱国主义和仇日也就成为必然。
首先,日本人并不是特别的邪恶一种特别的人群。
日本获得侵略性,我认为是源于它的岛国的地理,在接受西方思想和先进科技后,大大增加了侵略性和生存的危机感。(西方思维的侵略性和制衡理论的危害这里不详细谈。)另外一点,在中俄与美国对峙的格局中,日本和中国的友好只能是暂时的,随着中美关系而变化,最终它必然会采取反华的态度,而一旦开始反华,它又必然要走上军事化的道路。
传统的感性思维始终在今天影响着我们。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应该考虑到民主自由的问题。
日本右翼政客对日本国民洗脑会产生深刻的危害,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民主制度、思想言论的自由有利于人类反战,实际上,现代的反战的思想人道思想都是借民制度自由言论才能最终产生。所以,我认为恰恰是在日本人们可以发出反战的民主和平的声音,发出反对右翼政府的声音,而在中国,我们没有这种言论的自由。
我们更加纯粹的成为一种国家的奴隶或工具。
中国对日本的仇恨实际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被操纵性。我这里并不是说中国政府现在在故意的煽动种族情绪。对日本的仇恨很大程度是基于中国人历史的自然、原始的情感。但是,在任何社会,民众都是政府操纵的工具,爱国主义也是政府的工具。简单来说,今天可以反日,不可以质疑反日,有一天,也可能我们不能反日,为了国家的利益。如果我们今天纪念南京大屠杀,举国悲愤,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设立公祭纪念当年印尼屠华呢?那个时间更近,我认为性质更恶劣,但是今天,恐怕中国大陆并没有谈论印尼屠华的自由。为什么?因为,这影响到共产党的执政和中国对东南亚保持友好关系,而美国为什么国务卿出访要第一站要么去越南,要么去印尼呢?现在这都是国家的政治,而人民在其中就不幸的总是成为国家的政客的工具。
中日问题其实是一笔糊涂场。那时我们的国家太贫弱了。很多时候,历史是纠缠不清的。而且,历史永远无法找回失去的公正和损失。无法补偿。报仇不是一个好的想法。因为,我认为有时候对于历史应该忘却。我们现在都在把上一辈给我们留下的仇恨传给下一代。
当然,在今天的中日中美的现实面前,这样的想法只是一种理想。历史暂时不能忘记。但我们至少在讨论时,应该有一丝清醒。而且,对于证据应该有一种理性的辨识。不要过度情绪化。
大众永远是权力的工具和奴役的对象。中国如此,西方依然如此。很多华人对美国和西方有一种过于一厢情愿的浪漫痴情。其实,西方的思想家对于西方的权力和政府不仅没有这些华人的盲目崇拜,而且,一直是批评和斗争的。
最后,我的观点就是,最好在谈论中日问题是,不要过度情绪化,要全面的以一种复杂性的方式思考,同时,在采用证据是不要以自己的观点为依据,过于片面,随意,甚至歇斯底里的运作五花八门随心所欲的所谓证据。对了,就是要避免以各种正义的命义而疯狂。
当然,这不就是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反人类的罪恶而开脱。只是从这部影片里,看到日本人对战争的反思,与在那个时代里,很多日本老百姓一样在清贫战乱生存的艰难。而是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地角度去看待这人类历史上的悲剧。
立兄,欣赏你的理性,胸襟,与视野! 更欣赏你的勇气!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 最好放弃对自己的身份认定,采取一种即非中国人也非日本人的第三者的心态。”
二战时,日本兵杀的是中国人,不是即非中国人也非日本人的第三者。
最烦这种用一个人遭遇来开脱一个民族的罪行的说法。日本人如此做还情有可原,因为他们是日本人。中国人跟着反思则不可理瑜,真的把自己定位为非中非日的无祖之人了?
相比之下,从来没见过犹太人因为一个辛德勒而从不同角度去看待犹太历史上的悲剧。
二战中德国人杀了600万犹太人,全世界无时无刻地被提醒着。日本人杀了3000万(或7000万)中国人,则被有理性,有胸襟,有视野和有勇气的非中非日无祖之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了。
呜呼!哀哉!
他们最初互相抵触,到最后忘记了民族之间正在进行的战争与仇恨,而和谐演奏。
对我来说,这就是胸怀视野。
人们是否会将这种民族仇恨影响下一代来塑造他们的世界。
有谁为1949年后几千万无辜受害者认错道歉?----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
根本不知道,也不关心从前发生了什么,这才是最可怕的。
我不需要我的日本朋友们向我道歉。日本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悔改之意,再有日本与中国交恶之时,日本民众,包括道了歉和没道歉的日本朋友们,必会重蹈覆辙。
如我在楼上的跟帖提到的,二战中德国人杀了600万犹太人。德国作为一个国家,已经道了歉, 但这一段历史在全世界仍然被无时无刻地提醒着。日本人杀了3000万(或7000万)中国人,则被有理性,有胸襟,有视野和有勇气的非中非日无祖之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所以现在日本人不杀中国人了,而是在贸易上往死了欺负中国人。
孟子说过: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孟子说“民为贵”----人民懂得道歉,更有意义吧?
我说风从东边儿过,您说牛打西边儿来。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宽容的民族。世界历史上族群间的杀戮是极其普遍的。很多地方都是一代新族换旧族,旧族被杀光或赶跑了。中国当然也有过杀戮,但因为有强大的主体民族,最后都融合了,消散了。
回到反日问题,对日本侵华的暴行中国人并没有搞片面仇恨。日本战后留在了中国几十万遗孤,遗族,中国从民间到政府都没有仇视他们。遗孤被没关系的中国家庭扶养长大。遗留家庭在中国正常生活。我当年有个同学是日本人,大家都知道,他家比我们普通中国人不论吃穿住房,生活条件都要好。反日情绪现在在中国大众中的上升,根源还是日本对华的态度。第一多数日本人并不认为侵华是对中国人的犯罪,如此日本政客在反华上才会不断横跳。前一阵有个调查,日本人反华或对华反感占92%,在世界所有主要国家中是最高的。西方日本媒体对中国持续多年的负面抹黑报道是一个因素。日本人自身潜意识里要称霸亚洲,视中国为拦路虎也是一个因素。
将来当中国进一步强大,日本人从心里改变傲慢藐视中国的心态,承认中国的强权地位时,中国反日或者说根源上的日本反中情绪也会成为过去。因为中国太大,历史太长久,中日这些事只是历史上短短的一页。
我可以无比肯定的态度说: 日本再次侵略中国的意向始终不变! 就是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日本人都指望着有一天能统治中国,像满清一样。 不过,他们不会像满清一样喜爱中华文化,必定会实行奴化教育。
这是一个有留日经历的人之感言。
本质上还是对中原王朝的势力,文化,历史的一种隐形仰慕和嫉妒。
绝不要小看日本人的意志力、忍耐力、爆发力、。。。。。。。
日本高层试图侵略中国之心,始终如一。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 最好放弃对自己的身份认定,采取一种即非中国人也非日本人的第三者的心态。同时,意识到这篇文章与中日现实并不直接相关,更多的是一种思辨。
对于现实的基本的观点,我认为从现代文明理念来判断,当年日本侵华是一场是对主权国家的侵略战争,是大屠杀,是人道主义的罪恶。但是,今天我们中国人的反日情绪中也是不无盲目性和悖论,值得反思以获得更清醒的认识。
小议中国人的反日
首先,我认为今天中国人谈论当年日本侵华战争的暴行时,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把当年一群特定的军国主义者不知不觉转化成日本人这个超越时间和具体个体的一般性的种族的概念。那么,这时我们就已经成为一个种族主义者了。
我这里不是简单否定我们批判当年日本侵华的罪行,而是想指出:这种情况其实对于任何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难以避免的。即种族这个概念的根深蒂固,对于人类社会影响深刻。(欧洲反思二战好一些,是因为纳粹被定为非法。但是,当出现危机和国家间的极端对立时,种族主义仍然难以避免。)
种族主义是人类进化中将人群、国家凝聚在一起,对抗外族,获得生存竞争的优势的重要情感。它实际上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马克思将人分成不同的阶级,当强调和宣扬阶级斗争时,实际上也是一种族主义。在讨论弗洛伊德事件时,我曾说过,美国今天未必有系统的种族歧视,但种族歧视的观念根深蒂固,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很难彻底摆脱,需要我们不断的鉴别和与它斗争。种族歧视也是种族主义的一种表现。
因为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暴行谴责今天的日本人这样做对吗?这其实是一个颇为悖论的问题。
因为,如果我们假想两个人家赵家和李家,当年赵家杀害了李家的人,那么,今天赵家人的孩子在学校还要因此受到指责,要认罪,或把他们今天的错误与当年合并起来清算。显然,在今天的文明社会这是不对的。但当讨论到国家问题时,似乎又是不能这样认为。似乎日本人成为国家这个主体,而对其过去的行为负责。但这又回到种族的问题。种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其实是无法分开的。
所以,这才是根源。今天,人类农耕时代产生的国家和种族的概念和结构已经和人类现代文明,和现代的生产水平、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矛盾。
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人类的任何争端都有向种族主义演变的危险。
实际上,日本当年侵华并不是特别的邪恶,而是一种历史常态。只不过借助现代武器而具有了更大的能量。忘记这段历史并非不可能的。比如,中国远的年代,秦国曾屠杀赵国20万青年男性,这在当时的人口比例中,几乎是把赵国的青年男性杀绝,但今天,我们河北人还会对陕西人仇恨吗?更近晚的清朝满人在扬州屠城,可能并下于南京大屠杀。但今天我们对此也不过有特别的愤怒,或对于满人的仇恨。其原因便是,今天我们是一个国家。在局部,我们消除了国家的界限。
当然,如果日本人真诚认罪,反省,中日友好,那么,中国渐渐淡化这段历史也是有可能的。(这种情况曾经出现过。)中日乃至亚太走向和平共荣。但这只是理想状态,真实的情况恰恰相反。而原因仍然是国家的存在。
今天日本反中存在必然性。而中国的爱国主义和仇日也就成为必然。
首先,日本人并不是特别的邪恶一种特别的人群。
日本获得侵略性,我认为是源于它的岛国的地理,在接受西方思想和先进科技后,大大增加了侵略性和生存的危机感。(西方思维的侵略性和制衡理论的危害这里不详细谈。)另外一点,在中俄与美国对峙的格局中,日本和中国的友好只能是暂时的,随着中美关系而变化,最终它必然会采取反华的态度,而一旦开始反华,它又必然要走上军事化的道路。
传统的感性思维始终在今天影响着我们。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应该考虑到民主自由的问题。
日本右翼政客对日本国民洗脑会产生深刻的危害,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民主制度、思想言论的自由有利于人类反战,实际上,现代的反战的思想人道思想都是借民制度自由言论才能最终产生。所以,我认为恰恰是在日本人们可以发出反战的民主和平的声音,发出反对右翼政府的声音,而在中国,我们没有这种言论的自由。
我们更加纯粹的成为一种国家的奴隶或工具。
中国对日本的仇恨实际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被操纵性。我这里并不是说中国政府现在在故意的煽动种族情绪。对日本的仇恨很大程度是基于中国人历史的自然、原始的情感。但是,在任何社会,民众都是政府操纵的工具,爱国主义也是政府的工具。简单来说,今天可以反日,不可以质疑反日,有一天,也可能我们不能反日,为了国家的利益。如果我们今天纪念南京大屠杀,举国悲愤,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设立公祭纪念当年印尼屠华呢?那个时间更近,我认为性质更恶劣,但是今天,恐怕中国大陆并没有谈论印尼屠华的自由。为什么?因为,这影响到共产党的执政和中国对东南亚保持友好关系,而美国为什么国务卿出访要第一站要么去越南,要么去印尼呢?现在这都是国家的政治,而人民在其中就不幸的总是成为国家的政客的工具。
中日问题其实是一笔糊涂场。那时我们的国家太贫弱了。很多时候,历史是纠缠不清的。而且,历史永远无法找回失去的公正和损失。无法补偿。报仇不是一个好的想法。因为,我认为有时候对于历史应该忘却。我们现在都在把上一辈给我们留下的仇恨传给下一代。
当然,在今天的中日中美的现实面前,这样的想法只是一种理想。历史暂时不能忘记。但我们至少在讨论时,应该有一丝清醒。而且,对于证据应该有一种理性的辨识。不要过度情绪化。
大众永远是权力的工具和奴役的对象。中国如此,西方依然如此。很多华人对美国和西方有一种过于一厢情愿的浪漫痴情。其实,西方的思想家对于西方的权力和政府不仅没有这些华人的盲目崇拜,而且,一直是批评和斗争的。
最后,我的观点就是,最好在谈论中日问题是,不要过度情绪化,要全面的以一种复杂性的方式思考,同时,在采用证据是不要以自己的观点为依据,过于片面,随意,甚至歇斯底里的运作五花八门随心所欲的所谓证据。对了,就是要避免以各种正义的命义而疯狂。
当然,这不就是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反人类的罪恶而开脱。只是从这部影片里,看到日本人对战争的反思,与在那个时代里,很多日本老百姓一样在清贫战乱生存的艰难。而是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地角度去看待这人类历史上的悲剧。
立兄,欣赏你的理性,胸襟,与视野! 更欣赏你的勇气!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 最好放弃对自己的身份认定,采取一种即非中国人也非日本人的第三者的心态。”
二战时,日本兵杀的是中国人,不是即非中国人也非日本人的第三者。
最烦这种用一个人遭遇来开脱一个民族的罪行的说法。日本人如此做还情有可原,因为他们是日本人。中国人跟着反思则不可理瑜,真的把自己定位为非中非日的无祖之人了?
相比之下,从来没见过犹太人因为一个辛德勒而从不同角度去看待犹太历史上的悲剧。
二战中德国人杀了600万犹太人,全世界无时无刻地被提醒着。日本人杀了3000万(或7000万)中国人,则被有理性,有胸襟,有视野和有勇气的非中非日无祖之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了。
呜呼!哀哉!
他们最初互相抵触,到最后忘记了民族之间正在进行的战争与仇恨,而和谐演奏。
对我来说,这就是胸怀视野。
人们是否会将这种民族仇恨影响下一代来塑造他们的世界。
有谁为1949年后几千万无辜受害者认错道歉?----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
根本不知道,也不关心从前发生了什么,这才是最可怕的。
我不需要我的日本朋友们向我道歉。日本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悔改之意,再有日本与中国交恶之时,日本民众,包括道了歉和没道歉的日本朋友们,必会重蹈覆辙。
如我在楼上的跟帖提到的,二战中德国人杀了600万犹太人。德国作为一个国家,已经道了歉, 但这一段历史在全世界仍然被无时无刻地提醒着。日本人杀了3000万(或7000万)中国人,则被有理性,有胸襟,有视野和有勇气的非中非日无祖之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所以现在日本人不杀中国人了,而是在贸易上往死了欺负中国人。
孟子说过: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孟子说“民为贵”----人民懂得道歉,更有意义吧?
我说风从东边儿过,您说牛打西边儿来。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宽容的民族。世界历史上族群间的杀戮是极其普遍的。很多地方都是一代新族换旧族,旧族被杀光或赶跑了。中国当然也有过杀戮,但因为有强大的主体民族,最后都融合了,消散了。
回到反日问题,对日本侵华的暴行中国人并没有搞片面仇恨。日本战后留在了中国几十万遗孤,遗族,中国从民间到政府都没有仇视他们。遗孤被没关系的中国家庭扶养长大。遗留家庭在中国正常生活。我当年有个同学是日本人,大家都知道,他家比我们普通中国人不论吃穿住房,生活条件都要好。反日情绪现在在中国大众中的上升,根源还是日本对华的态度。第一多数日本人并不认为侵华是对中国人的犯罪,如此日本政客在反华上才会不断横跳。前一阵有个调查,日本人反华或对华反感占92%,在世界所有主要国家中是最高的。西方日本媒体对中国持续多年的负面抹黑报道是一个因素。日本人自身潜意识里要称霸亚洲,视中国为拦路虎也是一个因素。
将来当中国进一步强大,日本人从心里改变傲慢藐视中国的心态,承认中国的强权地位时,中国反日或者说根源上的日本反中情绪也会成为过去。因为中国太大,历史太长久,中日这些事只是历史上短短的一页。
我可以无比肯定的态度说: 日本再次侵略中国的意向始终不变! 就是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日本人都指望着有一天能统治中国,像满清一样。 不过,他们不会像满清一样喜爱中华文化,必定会实行奴化教育。
这是一个有留日经历的人之感言。
我可以无比肯定的态度说: 日本再次侵略中国的意向始终不变! 就是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日本人都指望着有一天能统治中国,像满清一样。 不过,他们不会像满清一样喜爱中华文化,必定会实行奴化教育。
这是一个有留日经历的人之感言。
本质上还是对中原王朝的势力,文化,历史的一种隐形仰慕和嫉妒。
绝不要小看日本人的意志力、忍耐力、爆发力、。。。。。。。
日本高层试图侵略中国之心,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