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上海的朋友们求证黄河路90年代的霓虹灯。
结果有两位经常去黄河路应酬的闺蜜都同意我的观点 - 繁花还是很本真地还原了当时黄河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样子。
她俩当时一位是台商的秘书,一位是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好像是中山东一路16/18号)的职员。据她们回忆,那个时候的大众的工资每月几百而已,黄河路上一夜的消费是好几千,是平常老百姓不能想象的。
贴一张今天在微信公众号里看见的照片 -
93年我读大学,那时候学校刚开始奖学金制度,记得当时觉得每年能省下2500的学费再挣1500的奖学金已经很拽了,但是繁花里吃饭都是几千,炒股更是百万千万亿级别的,真的觉得上海是个不同的世界。
我90年代初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商城外商办事处。工资800+制装费,钱都花在买衣服,月光。大王蛇是当时黄河路吃饭的重头戏。一顿夜饭,一桌是要1000-2000。 那是都是公司的饭局。
和平饭店实地拍摄。。。
比较用心的电视剧,把是市井故事拍出了情调,越往后越王家卫。。。
跟小说差别很大
上海本地人不讲普通话。不过小吃又便宜又好
难怪人们联想到旧上海
几千块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代表着双方的身份,那种饭局不是为了吃饭;就像宝总所说,谈生意为主,再高级的东西也没胃口,还是回家后吃点粥和咸菜舒服:)
深交所发行第一支股票的时候,没有人敢买。当时号召领导干部带头买,甚至搞摊派。
我一个大学同学,月工资100左右,借了两万元,全部买了股票(似乎是深发展),然后一夜之间成了成功人士。
我同学在那里,那时和兰生一样有班车接送的。
90年代要看9几年的工资了,哈哈 那时进外贸公司都不是看重工资去的,还要三好毕业生,或家里有路子的人才能进去的。
一个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部门,我那时都有点怀疑那个部门的领导是派往美国的特工,他经常去北京部委然后去美国,行踪隐秘。后来他找我问我大学毕业后是否愿意在他们公司工作,条件是三年后派我去美国驻华大使馆工作。我当时觉得专业重要,毫不可惜地婉拒了,现在想想,要是去了说不定现在就是某大使夫人了?
我们一半一半,一半去外贸公司,一半去外企。
给她? LOL
我们这些做技术的工程人员,以吃为主
非吃货的我们,也没觉得高级餐馆比民间小馆有多好吃。
那时候估计刚起步不久,还不像北京和深圳那么有规模和高校资源背后的支持。
旁边洗手。那时都是和国外的专家一起吃饭。
绩效考核。你先生以前在哪家公司上班?
那时候,黄河路的客户除了外商,下海做生意多是山上下来的,有些匪气的,要太真实,繁花,就变成流氓与拉三的传奇了。
我有个同学就是做丝绸进出口的,和汪小姐差不多咋吧,家里有点背景。
我和上海的朋友们求证黄河路90年代的霓虹灯。
结果有两位经常去黄河路应酬的闺蜜都同意我的观点 - 繁花还是很本真地还原了当时黄河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样子。
她俩当时一位是台商的秘书,一位是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好像是中山东一路16/18号)的职员。据她们回忆,那个时候的大众的工资每月几百而已,黄河路上一夜的消费是好几千,是平常老百姓不能想象的。
贴一张今天在微信公众号里看见的照片 -
93年我读大学,那时候学校刚开始奖学金制度,记得当时觉得每年能省下2500的学费再挣1500的奖学金已经很拽了,但是繁花里吃饭都是几千,炒股更是百万千万亿级别的,真的觉得上海是个不同的世界。
我90年代初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商城外商办事处。工资800+制装费,钱都花在买衣服,月光。大王蛇是当时黄河路吃饭的重头戏。一顿夜饭,一桌是要1000-2000。 那是都是公司的饭局。
和平饭店实地拍摄。。。
比较用心的电视剧,把是市井故事拍出了情调,越往后越王家卫。。。
跟小说差别很大
上海本地人不讲普通话。不过小吃又便宜又好
难怪人们联想到旧上海
几千块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代表着双方的身份,那种饭局不是为了吃饭;就像宝总所说,谈生意为主,再高级的东西也没胃口,还是回家后吃点粥和咸菜舒服:)
深交所发行第一支股票的时候,没有人敢买。当时号召领导干部带头买,甚至搞摊派。
我一个大学同学,月工资100左右,借了两万元,全部买了股票(似乎是深发展),然后一夜之间成了成功人士。
我同学在那里,那时和兰生一样有班车接送的。
90年代要看9几年的工资了,哈哈 那时进外贸公司都不是看重工资去的,还要三好毕业生,或家里有路子的人才能进去的。
一个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部门,我那时都有点怀疑那个部门的领导是派往美国的特工,他经常去北京部委然后去美国,行踪隐秘。后来他找我问我大学毕业后是否愿意在他们公司工作,条件是三年后派我去美国驻华大使馆工作。我当时觉得专业重要,毫不可惜地婉拒了,现在想想,要是去了说不定现在就是某大使夫人了?
我们一半一半,一半去外贸公司,一半去外企。
给她? LOL
我们这些做技术的工程人员,以吃为主
非吃货的我们,也没觉得高级餐馆比民间小馆有多好吃。
那时候估计刚起步不久,还不像北京和深圳那么有规模和高校资源背后的支持。
旁边洗手。那时都是和国外的专家一起吃饭。
绩效考核。你先生以前在哪家公司上班?
那时候,黄河路的客户除了外商,下海做生意多是山上下来的,有些匪气的,要太真实,繁花,就变成流氓与拉三的传奇了。
我有个同学就是做丝绸进出口的,和汪小姐差不多咋吧,家里有点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