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出国没结婚,带一个伴侣出来。两个人奋斗其实比一个人好多了。不论是心理上,还是资源上。生活总会慢慢变好,一个人吃苦也是吃苦,两个人吃苦,也许幸苦的份量减半。。
所以我能想象和理解那个读物理的博士,最后会奔溃。生活中很多小不幸推积成了大不幸,人的情绪一直介于临界值。。
我那个时候还不理解为何有女生先出国,然后回国结婚的。大概这种幸苦自己承受不了,生活上是需要有人照顾。
当初我也有很多机会可以回国结婚,应该带一个男生出来帮我。。。。
不过再望前想。要是23岁大学一毕业就在国内结婚了,没准我现在都会有孙子孙女了。
所幸出国就是不安分,我有一颗冒险的心,对于未知世界是有惴惴不安的感觉,但是也慢慢习惯和接受这种忐忑不安。。。我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鸡飞蛋打啊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
虽然是小破车,特别有马力的感觉。
我是说自己是因为学费害的。
毕业直接出国,在这儿读书的几年觉得挺自在,跟娃爹是在美国读书时认识的,工作以后结婚。
我好像不需要很多朋友,比较会自得其乐:)
我好像是给了我多大恩赐似的,我自尊心又受不了这样的,现在觉的好险,幸好都没成。
后路而以,但不到万不得以也是不愿意读不出来,或是没有工作
生了俩娃。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大家都是两点一线生活,根本接触不到人。
我当时后面还坐两个男生,然后那个黑人没保险,不想跟我纠缠,就开车跑。我赶紧开车追。
把他逼到一个小胡同里。我心理仗着有两个中国男生坐我后面,胆子贼大。居然一个女孩跑去跟黑人要保险索赔。。。
年轻无知者无畏啊。后面两个男生被我这鲁莽举动吓得不轻。
在美国,中国女性生存职业上升比男生容易不少。引发的一系列家庭失衡其实是很普遍的问题。
Team work。。。就包括夫妻留学生一起做饭,伙食都比一个人好很多,我看到人家夫妻做的饭菜,肉夹馍,凉皮,我都馋死了,难怪我留学时候那么瘦,每次做一两个菜都累死了,还得分成两三份。。。
头两年只想找中国人。
巴不得呢
不过我喜欢的都跑国外来了。
等我出国头一年的时候,还幻想长距离关系。。。。
各自都优秀独立,各自都有自己的backup plan,哈哈。。。
不过在快30岁的时候遇到LD,离我只有20麦不到。头一次有恋爱的感觉,头一次感觉in love。
当然。。。那读博头三年一个人独来独往,感觉不好受。
那样的日子我再也不想过了。
所以能想象孙博士这要是出国10年20年还孑然一身,多绝望,还我肯定也崩溃了。
那时搬家好频繁啊,平均每一两年搬一次,头大。
看来男女都是原始动物。
帅了,自然有理了。。。
我是人道中年,才发现帅是最不保值的一项东西啊。。。
也独立惯了。。。
我错过了一个性格上比我老公更适合我的人。当时觉得非华男,了解的深度肯定不如华男,未来潜在风险比嫁华男更大。不敢进一步了。对方是离婚带一娃。又是老美。我当时希望工作几年后回国定居,非中国人不嫁。
我先出来,过两年把她男朋友给推荐到隔壁实验室。他们两口子从国内中西部,到一起去上海奋斗,到一起来美国留学。始终在一起。然后我实验室的印度师兄也是这样,和他老婆在印度医学院认识。一起出来,他用PHD的stipend,维持一家人生活(包括生了一个儿子。
看他每天中午会花一个多小时跟老婆用印度语通话,我以为他是宠妻狂魔,天天跟老婆煲电话粥。
结果他是和他老婆讨论医学院board考试内容。然后他老婆先拿到实习医生资格。
他后来博士最后一年跟过去,也把board exam给考了。然后通过老婆实习医院,也拿到内科实习医生资格。夫妻俩一起做医生。。。
而我只有博士毕业只能做postdoc或是嫁人。。。或是在实验室苦哈哈的做实验。
我还没有孙博士的本事,几年可以发那么多文章。。。。他真是牛人。
我当时被追的晕头转向,不知道如何判断,不会选择。有甜蜜,也有吃亏上当。现在回头看,所有的经历都是个人成熟成长的财富。
洋人出手,夺了初贞。。。
好像看到一个斯坦福的外嫁女生,说用match com注册。说中国男生优秀归优秀,但是来美之后,被同化厉害,各个都是人精,自己不被人算计就不错了。。。
我想想说的有道理啊。再坚持在中国人圈子里找,估计再过5年也未必能结婚。
我真的有个同校中国师妹,比我小一岁,很漂亮,也很能干独立。我都博士毕业结婚10年了,她还在那里单着。工作也一般般,也没结婚,还是像但是留学生那样生活。。。
当然我还是很感激老天,给我这么可爱又聪明的双胞胎,真的很幸运!
我仅仅想起来留学的头几年,还是很幸苦,尤其心累。孤独感也时刻伴随,朋友有的毕业,有的结婚,圈子越来越窄,到最后就剩下自己的感觉,心里不由得有些惶恐。
是被伤心了,愤而转投洋人怀抱。哈哈。。。
要不然啊,哥的八盒又要猜想了
当初出国没结婚,带一个伴侣出来。两个人奋斗其实比一个人好多了。不论是心理上,还是资源上。生活总会慢慢变好,一个人吃苦也是吃苦,两个人吃苦,也许幸苦的份量减半。。
所以我能想象和理解那个读物理的博士,最后会奔溃。生活中很多小不幸推积成了大不幸,人的情绪一直介于临界值。。
我那个时候还不理解为何有女生先出国,然后回国结婚的。大概这种幸苦自己承受不了,生活上是需要有人照顾。
当初我也有很多机会可以回国结婚,应该带一个男生出来帮我。。。。
不过再望前想。要是23岁大学一毕业就在国内结婚了,没准我现在都会有孙子孙女了。
所幸出国就是不安分,我有一颗冒险的心,对于未知世界是有惴惴不安的感觉,但是也慢慢习惯和接受这种忐忑不安。。。我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鸡飞蛋打啊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
虽然是小破车,特别有马力的感觉。
我是说自己是因为学费害的。
毕业直接出国,在这儿读书的几年觉得挺自在,跟娃爹是在美国读书时认识的,工作以后结婚。
我好像不需要很多朋友,比较会自得其乐:)
我好像是给了我多大恩赐似的,我自尊心又受不了这样的,现在觉的好险,幸好都没成。
后路而以,但不到万不得以也是不愿意读不出来,或是没有工作
生了俩娃。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大家都是两点一线生活,根本接触不到人。
我当时后面还坐两个男生,然后那个黑人没保险,不想跟我纠缠,就开车跑。我赶紧开车追。
把他逼到一个小胡同里。我心理仗着有两个中国男生坐我后面,胆子贼大。居然一个女孩跑去跟黑人要保险索赔。。。
年轻无知者无畏啊。后面两个男生被我这鲁莽举动吓得不轻。
在美国,中国女性生存职业上升比男生容易不少。引发的一系列家庭失衡其实是很普遍的问题。
Team work。。。就包括夫妻留学生一起做饭,伙食都比一个人好很多,我看到人家夫妻做的饭菜,肉夹馍,凉皮,我都馋死了,难怪我留学时候那么瘦,每次做一两个菜都累死了,还得分成两三份。。。
头两年只想找中国人。
巴不得呢
不过我喜欢的都跑国外来了。
等我出国头一年的时候,还幻想长距离关系。。。。
各自都优秀独立,各自都有自己的backup plan,哈哈。。。
不过在快30岁的时候遇到LD,离我只有20麦不到。头一次有恋爱的感觉,头一次感觉in love。
当然。。。那读博头三年一个人独来独往,感觉不好受。
那样的日子我再也不想过了。
所以能想象孙博士这要是出国10年20年还孑然一身,多绝望,还我肯定也崩溃了。
那时搬家好频繁啊,平均每一两年搬一次,头大。
看来男女都是原始动物。
帅了,自然有理了。。。
我是人道中年,才发现帅是最不保值的一项东西啊。。。
也独立惯了。。。
我错过了一个性格上比我老公更适合我的人。当时觉得非华男,了解的深度肯定不如华男,未来潜在风险比嫁华男更大。不敢进一步了。对方是离婚带一娃。又是老美。我当时希望工作几年后回国定居,非中国人不嫁。
我先出来,过两年把她男朋友给推荐到隔壁实验室。他们两口子从国内中西部,到一起去上海奋斗,到一起来美国留学。始终在一起。然后我实验室的印度师兄也是这样,和他老婆在印度医学院认识。一起出来,他用PHD的stipend,维持一家人生活(包括生了一个儿子。
看他每天中午会花一个多小时跟老婆用印度语通话,我以为他是宠妻狂魔,天天跟老婆煲电话粥。
结果他是和他老婆讨论医学院board考试内容。然后他老婆先拿到实习医生资格。
他后来博士最后一年跟过去,也把board exam给考了。然后通过老婆实习医院,也拿到内科实习医生资格。夫妻俩一起做医生。。。
而我只有博士毕业只能做postdoc或是嫁人。。。或是在实验室苦哈哈的做实验。
我还没有孙博士的本事,几年可以发那么多文章。。。。他真是牛人。
我当时被追的晕头转向,不知道如何判断,不会选择。有甜蜜,也有吃亏上当。现在回头看,所有的经历都是个人成熟成长的财富。
洋人出手,夺了初贞。。。
好像看到一个斯坦福的外嫁女生,说用match com注册。说中国男生优秀归优秀,但是来美之后,被同化厉害,各个都是人精,自己不被人算计就不错了。。。
我想想说的有道理啊。再坚持在中国人圈子里找,估计再过5年也未必能结婚。
我真的有个同校中国师妹,比我小一岁,很漂亮,也很能干独立。我都博士毕业结婚10年了,她还在那里单着。工作也一般般,也没结婚,还是像但是留学生那样生活。。。
当然我还是很感激老天,给我这么可爱又聪明的双胞胎,真的很幸运!
我仅仅想起来留学的头几年,还是很幸苦,尤其心累。孤独感也时刻伴随,朋友有的毕业,有的结婚,圈子越来越窄,到最后就剩下自己的感觉,心里不由得有些惶恐。
是被伤心了,愤而转投洋人怀抱。哈哈。。。
要不然啊,哥的八盒又要猜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