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下面讲CUSPEA,破例写个帖子。

b
borisg
楼主 (文学峸)

看到下面讲CUSPEA,破例写个帖子。

做为经过的人,写一些情况。

改革开放之初,一般人到国外念书是天方夜谈。一个是国内不是随便就可以拿到护照的。我中学里有个别人因为亲友的关系,被办移民到美国,中学蹲了一级因为英语不好,但是后来上的大学都不错,一个去了伯克利,一个去了MIT。

另一个是,没有亲友的,没人保,没生活来源,也没处考美国接受的成绩。来不了。

七十年代末,李政道先生到国内,从中科院录取的研究生里选了几个学生,把他们办到哥伦比亚大学做研究生,这都是文革后第一届高考筛出的尖子之尖子,到了国外表现很好。李先生因此发生想法,国内有很多有才能的孩子,应该让他们到国外来接受好的教育。他自己是搞物理的,于是利用他在物理界的影响力,说服了美国几十所大学的物理系,接受中国学生来做研究生,在另一面,利用他诺贝尔获奖者在国内的名气,获得中国政府的许可,放这些学生出国来念书。

因为当时中国学生不可能在国内考什么TOFEL或者GRE,由在美方组织了个班子出题考试,成绩经过筛选筛出部分学生,让他们拿这个成绩加翻译的大学成绩单去申请美国大学。

具体办法如下:

国内比较好的物理专业的各分配一定有考试资格的名额,有各校三年级末的学生预考筛选出来参加全国考试。全国考试的总人数大概为一千名,考三门物理课加一门英语,择优选出1/10的比例去由自己报名申请美国学校。也就是每年有大概100人通过CUSPEA出国。

这里面应该是绝大部分都有一个或者多于一个的录取。凡有录取者,在国内检查身体经过出国培训之后在大学第四年念完之后领到一笔人民币(700元)和一笔美元(700元),由国家出单程的路费到美国念书。

整个项目持续了10年共有900多人通过此途径到国外。到后来国家已经开放大学生自行申请国外大学研究院,国内有考TOFEL和GRE了,CUSPEA已经没有专门搞的必要,也就停止了。

从这些学生以后的去向,早期几届,留在学界的比较多,大概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比例。到后来几届国内的孩子心眼也活了,念物理费劲,以后挣钱也不多,纷纷跳槽转学的多,留在学界的就很少了。

李先生为CUSPEA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当时美国学校对中国学生不了解的情况下能动员这么多学校参加。每年招收学生,都有很多事物性的工作,李先生的夫人秦蕙君女士在这中间做了很多文件的工作。斯人已去,我们这些人能到美国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辈子感激他们。

CUSPEA项目结束以后,举办单位编了一本书,详细介绍其前后,这个在网上可以找到。

又过了大概10年,我在国内的时候遇到一位当年参与招考的先生,跟社科院另一位先生,准备追踪这些学生后来的发展再写一本书,做了一些前期工作之后,未能得到上方支持而未果。大概因为这些人后来很少有人回国工作,说起来不大好看,干脆不说也罢。

我们这批人,因为小的时候生活环境和教育的闭塞,有先天的不足,到了国外以后,不是很多人都能实现自己最大的潜力和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还是比较努力的无论以后做什么,都有所成绩。CUSPEA学生在美国大学研究生院的突出成绩所造成的良好影响,也给其他学科的中国学生在美国上学打开了路。

数与形
最后一段提到先天的不足,具体表现是啥?国内大学基本只学专业课,你们来读博时上课都没问题吧?

不足体现在后期搞研究上?

q
quantnj
赞波教授内容详细。期待多多破例。
M
Midwestrural
我们当年至少第一学期上课都是听天书,无论T/G考了多少分。。。哈哈
b
borisg
不足是文化上的,傻头傻脑啥也不知道,不如现在的小留。
数与形
那倒是,但学物理的对英语的依赖性不大吧,数学公式总能看顺溜吧
数与形
傻头傻脑影响社交,为啥会影响学物理?
P
Pilsung
我觉得听老美的课还行啊。当时修过一门俄罗斯教授的课,那个才叫费劲。

我使出吃奶的力气,就是为了不得C。。。

因为上课他严重的口音,硬是一个字听不懂,也不知道这个教授是不是在教课还是在自言自语。

而且他的研究还特别高深,都是搞DNA 拓扑学。做实验来研究DNA的结构,还需要很多数学知识。。虽然人家是俄罗斯科学院出来的。

我也很崇拜这些绝顶聪明的人,可是那门课差点要我老命,真要得C了,真把我着急的,头发都要白了好几根.

 

每次随堂测验,能得个50分对我来说就是高分了.后来等学期结束,终于拿个B-,结果又个同学笑我是书呆子,上课尽去抢前排位置,没跟其他实验室的同学有交流,独来独往。因为没想过去找学长要以前这么课的随堂测验题.难怪这帮人都考80-90分....

M
Midwestrural
我觉得我吃亏比较大的,是不了解美国大学的玩法。用中国大学的玩法去弄, 头破血流。。。哈哈
g
greenfinger
一共才900多个啊?当年在学校有幸认识几个都是绝顶聪明的人
成功的77
别破例了,回来吧
T
TigerLady
可能指职业和人生规划吧。今天聊天说起当年少科班选专业,城市出身的很多选计算机,农村的根本不知道啥是计算机。
P
Pilsung
真是绝顶的。。。哈哈
M
Midwestrural
这个只是其中之一了,换专业的事情根本就想不到,当年中国上了大学的谁能换专业。。。哈哈
w
whaled
为什么科大考上的多,老师组织刷题?清华考上的很少。

认识几个北大的,都是过人聪明也比较全面,不过好像他们录取的没科大多。

b
borisg
不影响修课做论文,影响以后职业前途。你要知道这相当于全中国学物理学生的1%,要是美国学物理学生的1%现在应该站在哪里啊。
T
TigerLady
少科班高中毕业上大学时可以选专业
g
greenfinger
哈哈哈
M
Midwestrural
八十年代科大如日中天, 连续在我们省招的都是最高分的那层娃。。哈哈。。他们也开有补习班也是真的。。
M
Midwestrural
上了半截也能换个别的专业? 这太特权了呀。。哈哈
b
borisg
科大组织刷题,大有成就。北大没人管,只是有老师讲过两三次大体考试是怎么回事。
数与形
1%应该站哪里?不还是进学术圈吗
S
STEMkid
清华那时候没有物理系。有个什么现代应用物理系
S
STEMkid
也没有数学系,但有应用数学系
b
borisg
进学术圈也要PEOPLESKILL,否则混不大,小学校蹲着可以。。当然这批孩子里很多是没明白学物理到底干什么 所以没学

当然这批孩子里很多是没明白学物理到底干什么

所以没学下去也理所当然。

成功的兔
工程物理,核物理?不过我认识的没有那么早
C
Croissant_22
我认识的就是清华物理系的呀,难道我记错了?
w
whaled
对。好像有工物系进的。应用物理系84年第一次招本科,也是最后有机会参加考试的一届。85级的一个提前进了后来创办了豆瓣网。
s
sji
不知道物理是否50人,我知道生化是50人。总共100人?

生化全国100人面试,但最后是选50人来美。来美前有一年的英语培训。

S
STEMkid
那时候学纯理科的人谁去清华啊,师资比北大科大复旦差多了
b
borisg
哈哈你太小。。清华真正拆掉现代应用物理系的牌子重新挂物理系的牌子大概在99年。
S
STEMkid
那肯定是后来了
w
whaled
那会叫现代应用物理系,是周光召起的名字,可能觉得实力还不够叫物理系。
b
borisg
That's CUSBEA, different thing.
w
whaled
应该是100多人。
T
TigerLady
我们这一代很多不知道老板的重要性。有的老板是assistant prof,没拿到tenure走路,害惨了学生
s
sji
我省当年进重点大学是300分,进科大的近400分
恒妈
在中国妥妥的学术圈
恒妈
估计是茶壶有饺子,写不出高质量文章来

会写的,文章多,找个教职问题不大

b
borisg
你也够早的,80年左右考的大学吧。
s
sji
79
大吴
一个认识李政道妹妹的人说。不知真假。

b
borisg
各门加一起满分530分,北大物理系大概底线是450分。政治语文很难考高分,全国最高大概490。
e
easyboy
张朝阳81级清华物理系的, 86年CUSPEA去MIT的博士

当年物理系叫现代应用物理系,和工程物理系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后者是核物理。

恒妈
感觉学术界比工业界更需要情商
b
bobpainting
厉害!那900人都是聪明绝顶的牛人。全国尖子中的尖子。
b
borisg
李什么时候跑UM去了。。
b
borisg
晋升,写PROPOSAL,搞内部派别,对我们这些人不容易。
恒妈
估计你南方人,我们不认科大,就因为地方不好
s
sji
510。英语普通大学不算分。重点大学算10分。80年英语算30分

我是79,家人是80年的

e
easyboy
有的少年班基本就是归数学系和计算机系联合培养
w
whaled
张应该是其他系转入的,84年之前应用物理本科没有直接招生。
M
Midwestrural
哈哈..我是南方人啊...
T
TigerLady
这个我不信。聪明人转做计算机的不会差。
e
easyboy
比北大和科大物理系小很多

好像才两个班,师资和学生人生来源都不一样,清华是工科,其中的理学院也是偏应用。

大吴
没你想那么简单。知道一个朋友的朋友,也是搞核物理博士。长期失业,最后在拉斯谟斯实验室找到了职位,

她老婆和孩子总算稳定下来。

是外围的职位,根本没有机会进入核心。最要命的是他还是半路出家,搞了几年最后被开了。万幸的是,国内有单位接收了他,原来准备全家回国,她老婆死活不愿意,说要等孩子上大学她和孩子们才同一回国。他回国后就不再联系,不知道在国内混的怎么样了。

M
Midwestrural
当年的少年班好像主要都是去学了物理...第一个少年班是科大的,光明日报报上登的神童宁铂去的科大学物理..哈哈

谢彦波也是科大学物理...

科大一下就成了家喻户晓了,学物理也就成了大热门...

e
easyboy
可能吧,百度上说他86年毕业
T
TigerLady
我说的是象中科大之类的从初中选拔上来的,两年高中后,直入大学时选专业
w
whaled
做一般马工没问题但水平比科班CS出身的差远了,但做矿更好。
成功的兔
今年的帖子吗?“干十几年拿五六万也属少数”,这个太夸张了
大吴
前几天的贴子,回应复旦流浪博士的,不知真假。
T
TigerLady
当年国内少年班的同学转CS的一堆, 做得都不错。你知道一个而已。
小小试一下水
高中的学长有4个是同一年考到CUSPEA出国的,当时考大学的时候他们也是省里高考分排名靠前的孩子。
l
laborlaw
每年在物理专业学生中放100名额,倒也没有想象那么难
S
Smilee
Fake news
大吴
有做不错的,也有很多是做低级码工的
C
CarriePanda
我好幸运,所有的教课的教授都是本土白人教授,所以听课还好。
T
TigerLady
活洛的转学机算机呗,不过多两年而已。当然是走正道。
e
easyboy
科大少年班算是办的比较成功的,有专门的师资照顾这帮孩子学习和生活

有的院校的少年班就很失败,基本就是放在本科生里一起学习和生活,问题很多,办了几届就停办了。

C
Croissant_22
还真的是我搞错了,朋友是清华无线电系cuspea出来的
w
whaled
我觉得Cut off不如USAMO水平。应该是high AIME level。
C
CarriePanda
南方人还是更喜欢上海的几个大学,科大到我们90年代就稍微冷下来了,80年代是蛮热的。
b
borisg
中国人口是美国4倍。
w
whaled
八十年代初教育水平很低。但没刷过题就进的还是有raw talent.
w
whaled
CS也讲童子功。两年硕士转行的缺乏CS本科培养的instinct。
M
Midwestrural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业确实困难, 我们高中班最厉害的两个同学大学一毕业就到了这里,九十年代初回中国的..哈哈

如果就业容易, 卢刚同学也就不会拔枪了...

竞争物理就业机会的,也大多是当年的师兄师弟啊..

 

恒妈
不影响学物理的,影响的是毕业后的工作和活路,这些人毕业就回国现在会不得了
C
CarriePanda
只要够聪明,半路出家照样可以很厉害
e
easyboy
合肥偏远气候又不好,的确影响科大生源,不过科大物理系当年在北京也是很大热门
C
CarriePanda
你说的我瑟瑟发抖
M
Midwestrural
哈哈...
C
CarriePanda
查了一下,总共417人通过CUSPEA 出来的,1979-1988,大概一年40个左右
柏舟泛流
CUSPEA是不是只对一些物理名校开放?我大学是个工学院,好像没听说有人参加考试.
硬汉99
波大CUSPEA的总结客观如实到位!!!给个赞!!!

Great Job!

三河匹夫
有权有势或者有权有势的有求于你就能,

俺亲见的。

B
BeagleDog
怎么记得最后是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