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c
ctshszsc
家长之间也互相联系,经常聊天。
q
qqdragon
N
Numero
人们喜欢一眼望到头,回头一看,吃什么做什么上什么学校都是浮云,最后殊路同归 LOL
天意悠悠
宝妈又一次说出了我的心声

 我在大娃上了高中这几个月后看到这儿高中的内卷(亚裔 > 40%)和紫檀上的各种焦虑,的确颠覆了我原先对美国中学教育的认知。不过我虽然在国内一直读到大学毕业且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但并没有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加上在美国受了多年的科研训练,所以我在几个月的研究和思考后还是决定不去随波逐流"内卷",而是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培养孩子们。具体成功与否,就等若干年后再来跟网友们分享吧(如果这个论坛到时候还在的话)。

r
randomness
等你娃上高中以后再来说啊
t
trimtip
想发家成就一方事业或保持家业? 以下规律是相对大概率示例的总结:

中产后代靠硬科技技能(代表人物就是现在名列富豪榜前列的马斯克,盖特,扎个伯格,布林等),上产后代靠金融(巴菲特,和众多花街的犹太后代,老钱后代),下中产需要逆袭,搞政治学文科积极参加选举和社会活动(这个很多代表人物,包括华裔的市长议长等等),并非搞政治的都是穷苦家庭,很多或更多出自政治世家,但穷苦家庭出身翻身的机会相对比较多,比如现任副总统和克林顿尼克松总统,里根奥巴马也算半个等。

 

H
HappyWed
敢想敢做,role model设成某些企业家,多看多学他们的成长经历,自然就会慢慢受影响

人物传记要看,钱商、情商、社交、决策力、领导力等要从小培养,从做家务,管理自己的钱和时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开始,到club leader, run your ow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光刷题和弹琴肯定不够。这是我能想到的。如果目标只是找个不错的技术工作,像我们一样慢慢爬到中层,哪需要费那么大劲培养。父母首先就要敢想敢做,打破所谓亚裔有天花板的固有思维,让娃坚信sky is the limit.

两女宝妈
能聊很深刻的话题吗?
两女宝妈
殊途同归是一定的,最后不都死了嘛。但是不能因为下一个阶段的同归就否定别人前一个阶段的优秀,其实优秀原本就不是综合指标
两女宝妈
我就是羡慕娃们,觉得我小时候要有这样的条件就好了
N
Numero
绝大多数父母包括土生土长的老美都是普通人有很多局限。把孩子推/扔到一个环境中

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受各种影响,更加有效。

当然这是双刃剑

N
Nebrasky
觉得你一直很mean, 一个探讨的话题值得你不停的吐嘈? 昨天对lucky2022也是这样,人家真心分享你就阴阳怪气…

不在一个频道,互相绕道吧?

两女宝妈
我可是道歉了的,可能你没能理解我说的话的意思。我说自己做了一次井底之蛙,以自己读博的经历为标准了。再说,我现在也没有

回复你,我是在回复别人的评论吧?

两女宝妈
而且我也特别告诉lucky2022,从他说自己博士论文slides得分的时候我就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了,看来美国的博士体系

还是会有学校的差异的

你的心胸太窄了

i
ibw
有道理!孩子自己最近也意识到这些,正努力改进。
雾蒙蒙雨霏霏
将相本无种,儿女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