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天山(八)秋蝉与其它

s
snowandlotus
楼主 (文学峸)

 

“听我把春水叫寒,看我把绿叶催黄,谁道秋霞一心愁,烟波林野意幽幽”。

 

在大才子李子恒的描述中,小小的秋蝉曾经惬意地畅游于树梢头、林叶间,声声鸣叫惊动了春水绿叶,不免一阵小得意,然后又有些小落寞、小豁达,以过来人的感悟告诫世人珍惜眼下好时光。这样一首灵秀的小诗,我却曾因不确定里面的几个字词而疑惑了一段时间。

 

小时候,在高昂的革命歌曲与欢快的新疆民歌声中,忽如一缕习习和风般地吹来了台湾校园歌曲,轻柔、婉转、有诗意,适合痴迷地低吟浅唱,比如《秋蝉》、《外婆的澎湖湾》、《爸爸的草鞋》、《乡愁四韵》,还有还有,那梦中的《橄榄树》。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作品之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不朽的艺术时代。于是对那个遥远的宝岛充满向往:那似乎是个诗情画意、人情味浓郁的地方啊。

 

那时候,听歌需要费一番周折:广播里有时会放爱听的,但不过瘾,而录音机刚刚开始流行,有所谓的内录功能,就是用录音机自带的收音机,卡好节目时间,在电台放歌的同时录音到磁带上,录好后能一遍遍地听,歌词也都是边听边手记。还到处找小伙伴借录音带转录、转抄,互通有无。那些直白的歌还好,如果碰到带点古文字句的歌词,就常常听错字,百思不得其解,不过这并不妨碍跟着曲调胡乱猜着唱。后来街上有卖带歌词的录音带了,才知道原来猜错了不少字,比如《秋蝉》里“叫寒”不是“叫喊”,“秋霞”不是“秋夏”,这才恍然,那些诗句才显得清晰起来。而像“花落红,红了枫”与“春走了、夏也去、秋意浓”等句子却是一下就听准了的,尽管没有见过红枫叶,诗里的意境足以令我如痴如醉。

 

出国后过了几年,辗转到了华人稍多的地方。第一次在Mall里观看中国年迎春演出,没想到还挺热闹,围观的人群中有各色的头发。当主持人报出《秋蝉》两个字时,我的心跳一下静止了,屏住呼吸,音响里果真放出久违的旋律,两位如我一样面孔的华人女子开始二重唱,柔情婉转,那一个个流淌的音符跟每个汉字的发音都那么吻合,如小溪般流进心田。这就是乡音啊!在我变得朦胧的双眼中,两位表演的女子如此美丽、亲近,就连由录音带放出的伴奏音都显得比录音棚里还动听。

 

那天的表演还有舞龙舞狮,我以前从没见过,居然在这异国的土地上看到了,好新奇!原来过年能这么热闹。只放过鞭炮、拜过年的我面对那只近距离地冲着我摇头晃脑、上蹿下跳的大狮子不知所措:它是想让我做什么吗?过了一小会儿,狮子转向了我旁边的人,就有人冲狮子丢红包。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一句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更何况从九十年代初起,连出门拜年都不能有了......

 

蝉鸣也是到美国之后才听到,当然过了好些年才知道那是蝉声。微风中混杂着其它不知是什么虫的鸣叫,高低、长短、快慢都错落相间,像是昆虫界的音乐会。心下暗想,听着这样的天籁之音长大的孩子应该很容易成为音乐家吧。曾想探寻一下到底都是些什么虫,终究还是放弃了:虫子嘛,还是有点吓人的,相见不如想念吧,在它们的音乐会中我就当个日日年年的听众好了。

 

没想到今年夏天真正见到了蝉,完全不似诗与音乐中那样有诗意。它们足足有成百上千只,像蝗虫一样到处飞,呼啸着在眼前掠过,吓得我立刻钻进屋里闭门闭窗。等安全了,又有点失笑:神往了那么久的蝉,等见到时仍如叶公好龙再现。稍后知道它们不是平常的蝉,而是每隔十七年才从地下钻出来一次,体型比较大。它们占据着树枝,然后不知怎地开始四处落,车道上、草地上,到处都是,还有些把干壳挂在树枝上,闹腾了些日子之后就不见了。不禁对它们怜惜起来,下次再见要等十七年呢。

 

这种周期蝉消停后,趁着大白天,我壮胆走进深草丛中去找其它鸣叫的小虫,只匆匆瞥了几眼就赶紧往回撤,自然没能见到这些隐居者。树上传来平常的蝉声,可到了树下却找不到它的身影,体型小还真是好隐藏。

 

但是萤火虫却常常在身边环绕。第一次见它们的身影也是到了美国以后,傍晚时分,那些一闪一闪的小灯笼一出现就把我给惊艳住了:尽管没见过,却立刻笃定这些小可爱们就是萤火虫。原来儿歌中“飞到西飞到东,这边亮那边亮”是这样童话般飘忽跳动的画面啊......

 

有鸣虫,自然就少不了宿鸟。也是因为在乌鲁木齐时没怎么见过小鸟,我基本上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曾找来图片相认,却只记得火红的那种是红衣主教。虽然记不住布谷鸟的样子,它们的蛋实在是艺术品,怎么可以蓝得就像是逼真的手工制品呢。有时窗外的树枝上落着羽毛呈稍暗的宝石蓝的一种鸟,我就叫它们蓝蓝。而其余的鸟就都是些深浅不一的棕色,看起来不怎么鲜亮,叫声依然动听。阳光下、林荫里、细雨中,静静地聆听,随着那些时而小栖、时而穿梭的身影,鸟儿们你呼我应地唱着令人嘴角上翘的歌谣。

 

松鼠也是到美国之后才见。第一眼看到时,我那突然的惊喜把别人都给逗乐了。我常常饶有兴致地看着小家伙们撑起蓬松的尾巴,跳来跳去的,两只小爪子灵活地抓起掉在地上的坚果,熟练地捧着吃。看多了,就曾忍不住也捡起一粒放进嘴里:它们能吃的是不是我也可以......

 

时间都去哪儿了,转眼就匆匆地逝去了很多个春天。这会儿,院里的枫树叶刚刚开始显出黄绿色,离变红还有些日子。在鸟归林、有虫鸣的傍晚,一边珍惜这些大自然的惠赠,一边惦记着那片浩瀚的戈壁滩、大荒漠,祈盼那些星星点点的绿洲能再密一些、再大一些,再多长出些可以乘凉的大树,让嫩绿的小草陪着坚挺的骆驼刺敲起手鼓、拨响冬不拉,,让秋蝉、萤火虫、小松鼠,以及唱各种歌的小鸟,在那里安居嘻戏。

 

2021年10月8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情系天山(七)羊毛出在羊身上 情系天山(六)中秋月饼 情系天山(五)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情系天山(四)可克达拉的薰衣草 情系天山(三)开花与不开花的树
s
snowandlotus
谢谢键先生提起了这首心底的歌
老键
荣幸,抛砖引玉。优美的文字
唐静安
真是的,虫子们的音乐会是人的人生的享受。
s
snowandlotus
您客氣了,謝謝
s
snowandlotus
可遠聽而不可近玩焉 :)
唐静安
是的。我连想象它们都不能。
为人父
你的新疆系列文章有人打印成册精读呢。:)
s
stonebench
正好是俺印象深刻的那一篇:)
s
snowandlotus
謝謝,榮幸!是因為喜歡吃葡萄吧 :)
雪晶
呀,我看到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哈哈,昨天刚唱了呢~~~秋蝉,我也想唱了~~~

应该要去翻翻你之前写的,其实我不是很明白我在新疆的表哥表姐们的成长经历,去过两次,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竟然甘心扎根那边~~~

s
snowandlotus
呀,才看見。那個歌名真有趣!想唱就唱 :)贊生活豐富多彩
简丹儿
真是很怀旧,我们都听过的,走过同一样的路。
s
snowandlotus
一代人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