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我的新疆“殖二代”同学的故事

文革传人
楼主 (文学峸)

以前说过,从内地弄大批成建制的“军人”去新疆“屯边”或是“屯垦”的“生产建设兵团”就是一种太祖向新疆殖民的做法。帖子在这儿: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5666.html

其中提到,你可以把“生产建设兵团”给说成是“仁义礼智信”类的公益事件,但仍然不改其是一种“殖民行为”的实际内涵。

我的这位新疆同学,是石河子来的大学生,和我同窗四年。他呢,是“兵团后代”,所以,也是一位经典意义上的“殖民二代”,简称“殖二代”。

“殖一代”,许多是“自愿”的。比如,1842年“南京条约”后去了香港的英国人,其中一定有不少是自愿的(具体百分数的统计还没做完,^_^)。

被派去新疆的“生产建设兵团”可不一样。那个是王震王将军用军令派去的,是一种“被献身殖民事业”的命运,非“自主自愿”。至于去了之后多年的退休感思,与当初是否是“主动殖民”没任何关系。(顺便说一下,被王将军弄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员”们,大多永久的留在了新疆,可王将军事后回到了北京。)

这些永久留在新疆的“殖一代”,自然要生活。于是成家繁衍,就有了“殖二代”。

“殖一代”都不是主动“殖民”,“殖二代”自然没有任何需要背着个“原罪包袱”,孩子们是无辜的,“殖民”不是他们的决定。

但是,“殖二代”可以有一种无根感。我的这位同学,简称 L 吧,大学四年,只回石河子探亲一次(是三分之一,不是四分之一。)。大学毕业前许久,就开始探索如何不被分配回疆的途径。最后如愿以偿,考上硕士研究生而与新疆脱离了所有“强制”关系。

随后,L飘至加拿大,再飘至美国,又回飘至厉害国,几易居所,此刻,飘丢了(以本老汉的感觉为本)。

在L于厉害国内飘来飘去的期间,一天,本老汉接到一个电话,当时手机尚不那么好用,电话是打到家里“座机”的:

“喂,我是某某,L 的朋友。L 跟我说你家占地有些空间,我在离你不远的地方,准备回国一阵,我的车暂时无法处置,L 说让我找你联系,把车停在你那儿一段时间成吗?”

Of course NOT!

事后找到 L,把他臭骂一顿“你没事儿吧?我家院落很乱,不过那是原设计的效果,‘English Cottage Style’,真不是垃圾回收场。”

就过去了。

当时呢,没想到“殖二代”这个角度。二代也许无原罪,但对“别人的地界”,实在是很大度,^_^。居然想把我家搞成“殖车地”,万一那个某某有马斯克的本领,那车产出车子车孙后果就严重了,*_*。

 

后注:大祖弄出来的最新“精神谱系”,居然没有“兵团精神”?大祖离着“俯视”尚差海拔许多百千米,^_^。

d
donau
你说的这种我信

虽然我没直接接触过。认识过一个到东北的知青(其实是我认识他们家孩子),也是这么折腾回的北京,具体细节我不知道啊,不过我知道他们家当时住在东四的小胡同里,整个胡同公用厕所,要倒尿盆的那种。

树蛙瓦凹
呵呵呵,又一脑磨,殖二代!读完才知道是啥!以后我们都是“博油” 微博之友,不是网油,猪八戒肚里的一种油。哈哈哈哈~~~~
老键
殖民者要有感恩的心态和回馈报答的举措,毕竟那是人家传统生活的土地
树蛙瓦凹
马拉八字,刚才差点又被封删了!

树蛙瓦凹
老键同志哥也~~~~感恩是西洋货,战狼抵制洋货!大洋洲也如此吗?
雪晶
哈哈,我有三个姑姑入了新疆,谈不上非自愿,她们的孩子竟然甘心扎根新疆~~~

其实家人尝试帮忙表哥表姐荣归故里,可是他们竟然又回去了~~~
所以,世事无绝对~~~

清水河谷
不得不说,上面几位男人的见识不如一个女子!

树蛙瓦凹
还得要说,河谷水不清,杂草太多,老来搅缠,忘拔草!!!!哈哈哈哈

怎么专贴女子?坏淫???

树蛙瓦凹
兴明白了电脑封删字眼了。呵呵呵,还以为网蝶呢!误会,哈哈哈哈
看客2010
还有哄骗八千湘女上天山,绝对坑人。王家老子杀人如麻,儿子找人要钱,不给就安个罪名整人,啥玩意!
江上一郎
文兄,按照“汉人比维人先到新疆”的说法,你的“殖二代”是否该改成“红二代”?或者“殖N代”?
江上一郎
不知你的亲戚是如何“决心扎根新疆”的--不过,上海的情况是---国家允许支疆第二代未婚的孩子回原籍是有前题的---

上海要有接受新疆户口转入的家庭。相隔20-30年,这些人在上海的亲人疏远多了---不谈感情谈实情:哪来的房子?将来分房产如何分?政府补贴?是不是多了一个人来分原有的房产?自己的子女会怎么看?。。。

我二姐是唯一的上海户籍,她家四口人,有一人每天睡地铺。。。经过大姐、大哥的调解和立信证明作证:无论何时何地,新疆来的都不会占居、利用、这个新沪籍争此房产的任何利益。。。我二姐家四口,结果不少讨论和研究---最终接受了这个新疆的小侄女的户口入住---据说,很多新疆孩子,被亲人拒在门外,要不黑了,要不就回疆“继续扎根”。。。。

很高兴,这位新疆侄女遵守诺言,没有添证人大姑妈和大伯的任何麻烦---自己租屋外面学习、打工、恋爱、结婚、买屋、生子。。。。扎根上海。

我这个小叔没帮上什么,只是她婚前第一次见未来的婆婆、公公和姑姑---我正巧在上海,应邀出席了那一次相亲的饭局---而已。

我不觉得她没有“不如”扎根新疆的姐姐,同样的,她留在新疆的姐姐也没有“不如”回到上海的妹妹。。。

江上一郎
回首坛见过这批女子后代的诉说。。。

人民是国家的财产---国家可以随意安排“移民”。。。

江上一郎
呵呵--树兄眼光神的很呢----

人家还以为您老花了。。。:)

按他说,好像没有继续”扎根边疆“跑出来的简版主、雪莲等--都”不如“留在那里的人了?---这逻辑。。。

老键
大洋洲每天感恩,正规点回忆,主持人必先指出会议所在地土著国名并感谢原住民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长老

朝野两党领袖早在十几年前就全国直播道歉,后来原住民旗帜和国旗可以一起飘扬,国歌歌词最近也为原住民改了

和气客气
滥用“殖民”概念,殖民地首先是与母国地位不平等。新疆与全中国其他地位是平等的。建设兵团,祖住当地的人欢迎与否是另一回事
.
.川晔
佩服传人敢断然说No
p
papyrus
高卢有一个群体叫“黑脚”

“Pieds-noirs”,当年在北非的殖N代,“去殖民化”后迁居高卢。这个群体的特点之一,就是历次选举,投乐胖家票的比例大大高于平均比例。这一点上可以和粉褐群体遥相呼应 :-)

另外羡慕一下传人兄在 Tuscany 的 English Cottage :-)

一周愉快

 

为人父
很长时间其实新疆过的比内地好。最不好的就是新疆暴恐时期。以前新疆属于高工资地区,工资类别是最高的。
s
snowandlotus
惭愧,我是不如留在那里的,年轻时糊涂,等明白过来已晚了。以后退休了回去补过
s
snowandlotus
还是您了解新疆,九十年代以前我们省吃俭用救济内地的亲戚,之后几年就变成垫底了
南方古猿
锡伯族和达斡尔族自满清时期由东北迁徙迁入新疆戍边

伊犁塔城有达斡尔族戍边纪念碑。

s
snowandlotus
有个更合适的词叫“疆二代"。说“殖”可能是没查过字典
s
snowandlotus
对,因为清军快把蒙古人灭绝了,需要调人填充空地,否则新疆就还是蒙古人的天下
那边风景独好
作为你口中的“殖二代”,看完全文只有四个字-----狗皮倒灶!
j
jennycxj
哗众取宠!!
江上一郎
"疆二代“?--那么1949年前入住的汉人都不算了吗?
江上一郎
如此说,海外学子都不如留在国内搞科研、搞建设的啦?

退休后--人家不嫌老人碍手碍脚就不错啦---哈哈:)

江上一郎
很长时间---是哪一段?我老新疆朋友几家人,70年代末就全家老少以难民身份去澳洲了。。。

恐暴时期?--是哪几年?

s
snowandlotus
不一样,新疆严重缺人,沿海内地人满为患。另外我只代表我自己的想法
南方古猿
孔雀东南飞,九十年代开始。大批年轻人开始离职去南方,去沿海。
s
snowandlotus
从新中国到90、91年吧,新疆一直是第二高工资,南巡讲话讲话之后的二十多年里,

新疆工资基本上只涨通货膨胀。我记得93年我上海的同行是我工资的三倍,到96还是97年差距就到了十倍,之后还在继续拉大。少数民族去内地出差发现自己突然变成了要饭的,回来就不乐意了,大骂汉族。注意了,他们骂的不是新疆的汉人,而是随着改革的春风富裕起来的内地人,是这种工资十几倍的落差,而新疆的汉族却成了替罪羊。这是继胡耀邦民族政策之后另一个让新疆动荡的原因。

 

另外,第二高的工资在当时也只是温饱,只是比其它省份多点,不是说就富得不用当难民了。

s
snowandlotus
头几年是,后来就不允许迁户口了
南方古猿
80年左右,新疆的白俄及亲属由联合国难民署安排,移居澳洲等地

据说那一批人有二十万,这其中有大批与白俄通婚的汉族和其他族裔。

s
snowandlotus
之前不管哪个朝代迁去的都叫“老新疆”,他们把汉语在汉唐时的几个发音保留了下来。
s
snowandlotus
另外科普一下,新疆口音的汉语叫新疆话
江上一郎
谢谢赐教---我对新中国的各种级别一辈子搞不清---包括工资级别。
江上一郎
哇!20万!--我朋友就在其中,三家人,男女老少,大概十来个人。。。在香港等待澳洲的接待---

其中画家两兄弟老喜欢去九龙城启德机场看飞机上上下下。。。用发给难民的免费午餐请我吃饭---还真不错!

江上一郎
杨鸣山、刘开基兄弟教我79年就领教了:)

89命运有个天安门新疆话笑话---可火了!。。。

s
snowandlotus
您对殖民的解释很好。您如果去过新疆、看过戈壁滩有多大,就会知道少数民族需要兵团来开荒建设
s
snowandlotus
那您跟他们学会了吗?欢迎录音上传:)什么笑话?
江上一郎
现代新疆有监狱。林则徐革职也是发配到新疆,是否古代也有犯人流放至新疆?改朝换代,就留下了。。。

解放前赵丹就被关了五年---上海以为他死了还开追悼会--由此可见,消息很闭塞。

江上一郎
那个笑话有点对新疆人侮辱性。我学过,但不方便公开-----模仿朋友的重口音是不太礼貌的,洋人从来不仿我的英文口音---

上海人过去喜欢仿乡下人--现在少了。

南方古猿
这批人在悉尼,墨尔本有聚集区。他们曾经占据了当地很大一部分建筑和民居装修市场
s
snowandlotus
您是问以前新疆汉族的来源吗?汉朝开始的商旅,各朝代的大规模驻军屯垦(注意,兵团屯恳始于汉朝),

清朝大规模的移民垦荒,陕甘等地灾区难民,等等。发配有,人数少

s
snowandlotus
洋人在脱口秀里也模仿。。。
江上一郎
看来,你在澳洲。我知道有的画家回国展览、捐赠。。。后来失联了。
江上一郎
那是表演--我说的是生活中:)
江上一郎
不。我问的是有关监狱--因为长期的话可能会影响平民生活质量。查了一下-----

1984年开始才将犯人和建设团结合。。。。。数了下,兵团有25个监狱。。。

南方古猿
上海人拎得清,我觉得好。避免日后麻烦

新疆人实际上来在五湖四海。有时一个中学,校长到老师,全是陕西话,或全是四川话。有时一家医院,医生护士,全是上海话。当然,还是新疆普通话最普遍。知道对方是老乡,才说家乡话。

南方古猿
看过一位画家专访节目 - “十年磨一剑”

据说他画一幅画,要十年。能钻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很幸福的。

澳籍华人画家姚迪雄 http://www.chinaqw.com/hqhr/2016/10-20/108593.shtml

 

江上一郎
亲兄弟明算账---是上海俗语,但我还是喜欢因人而异地看,不太喜欢因地而已地看人:)---

所以,我的朋友不分东西南北男女老少。。。:)、、

上海、香港、纽约、悉尼---都是移民城市---说什么谁先来是没啥意思的--不是么?

纽约人--基本不问--你哪来?。。。

江上一郎
多年前,认识他,他好像也来自新疆?画了200个袋鼠在香港展览----他很热心中澳美术活动。。。。

你说得对,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很开心:)---愿你开心!

山不孤
你这话说得,新疆是谁的家园谁在那里世世代代生存发展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文字,没有建设兵团,维吾尔族人民就无法生存了吗?他们就没有
s
snowandlotus
1、您误解了,2、维族离开了汉族可以活,但会更辛苦
山不孤
当然啦,因为他们是工作在高危地区,至于为什么是高危,我想那些拿高工资的人应该清楚。
文革传人
谢朋友们点评。不一一回了。这世界上的事儿,原本对 A=B, B=C; 于是 A=C 是有共识的。但是----

有了皇上老儿。原本人死就是死了,可皇上老儿却偏偏得“驾崩”,磕着头的说。再怎么磕头,其实还是一回事儿,肉体消失,*_*。

土拨鼠拨土
你这种算不算“(外国)殖一代”?
雪晶
我家的亲戚真的习惯了住在新疆~~~所幸有一个下一代刚刚出来了美国~~~
雪晶
可能是,反正他们喜欢那边,是有一种不同的豪爽
雪晶
哈哈哈,谢谢夸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