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10岁,男娃儿。 一点儿也不能接受批评啊。一说就掉金豆儿,嘴里答应着“ok, ok".但是语气是极其不耐烦的。昨晚让他把洗好的衣服叠起来,然后就看见他还有一些脏衣服没有扔洗衣筐里,我就提醒一句。真的没有批评啊,我还说:”没事的,下次再洗就是了,就是别扔地板上,捡到洗衣筐里就好了“。嘴上说着”ok",眼泪就打转了。我这爆脾气,真看不得他哭。多大点事啊,至于吗?网上查了一下,说这是回避性人格。天啊,本来以为是小事,这好像看起来问题还不小了。请教智慧的家长们,这样的敏感脆弱娃该怎么处理呢?
其实他自己心里已经认错了,你就放过他吧……
跟老大的篮球不一样啊。老大的篮球那个是经常可以体验失败,所以我觉得团体体育特别好。可惜老二尝试了各种球,都不行啊
你要换一种方式,我发现孩子到了青春期都特别敏感,最好的办法就是闭嘴,不要说孩子的短处,他自己哭,一定是委屈了,你要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
她中间把我叫到洗手间就抹眼泪了,想退课,说自己是6个孩子中倒数第二。我就告诉她,咱们的目的就是给冬天找点运动量,一直做倒数第一也没啥哈
娃强调高敏人的优势。我娃也的确把高敏人的优势发挥的不错。2)允许情绪流动。我老公特别不喜欢我女儿哭。我一直在跟我老公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他接受我女儿的爱哭特质并且允许我女儿发泄情绪。实际上,我觉得她爱哭比我儿子总是隐忍对心理健康更有益处。我女儿表面脆弱,爱哭。实际上很坚强。每次哭完,不放弃,继续向目标挺进直到达标。我还挺佩服她的。我比较容易放弃难度大的目标。我觉得要把情绪和实际问题分开看待。大人先做到。再引导小孩这么看待自己的反应。3)高敏娃在北美地区很不受待见。小孩在家外可能要全力隐忍。他们因为高敏,对不好事情或批评的反应会比普通孩子大几倍,如果家里人再不允许他们情绪流动出来,他们会反噬自己。比如变得自卑。4)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高敏娃,你其实不用多说。一个眼神,一句话,小孩就领会了。我儿子也是像你儿子一样,批评一下就会红眼框。我第一尽量少说严厉的话,第二他红了眼眶我也不会担忧他,不会提出“这样的敏感脆弱娃该怎么处理呢?”这种问题。给他点时间,他的情绪会自己平复下去的。BTW, 别给娃胡乱贴标签,他绝对不是“回避型人格”。你如果不允许他情绪流动,他未来倒有可能变成“回避型人格”。因为没有情绪表达的安全感。
妈妈和你是一条战线的,这个道理要反反复复揉碎了讲
所以我非常反感网上的标签,比如回避性人格。
其二,我认为任何一种特质都是双刃剑。敏感的个性可以对情感对音乐对艺术都有远远更深的体会和感动,这在我看来是一种多么大的privilege. 再比如可以更容易的跟他人共情,这些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都是多么大的优势
其三,如果你自己都给自己定义了暴脾气,我猜想是不是自己不能接受跟自己完全不同的孩子呢?孩子这时候是绝对的弱势,父母是绝对的强势。如果父母都给自己找好了不接受孩子特质的理由,那么孩子多么可怜!
我没啥资格教育谁。发言的原因是最看不得弱势的孩子们受苦。我的发言仅仅是根据你的帖子,跟真相也许很遥远。
东西没有分类放置。他大概既没技巧,也无时间研究技巧,也不让我帮忙收拾。最近我趁他丢了一次作业的机会,1)给他收拾了一次,做个标准让他照做。2)发现他的房间或隔壁的书房少一个放东西的橱柜。把楼下的一个两层橱柜搬上来,让他专门放作业或学校的东西。再教育东西放回原处就容易了。洗衣服的习惯,我也在一步一步培养他自己做,并做正确。
是她的思维和视角比较特别。我最喜欢的世界大师级作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作曲家,都是因为高敏所以走到观察人性体验生存的至高点。高敏娃的vulnerability当然对家长是个挑战。尤其是自己不高敏的家长。
老二10岁,男娃儿。 一点儿也不能接受批评啊。一说就掉金豆儿,嘴里答应着“ok, ok".但是语气是极其不耐烦的。昨晚让他把洗好的衣服叠起来,然后就看见他还有一些脏衣服没有扔洗衣筐里,我就提醒一句。真的没有批评啊,我还说:”没事的,下次再洗就是了,就是别扔地板上,捡到洗衣筐里就好了“。嘴上说着”ok",眼泪就打转了。我这爆脾气,真看不得他哭。多大点事啊,至于吗?网上查了一下,说这是回避性人格。天啊,本来以为是小事,这好像看起来问题还不小了。请教智慧的家长们,这样的敏感脆弱娃该怎么处理呢?
其实他自己心里已经认错了,你就放过他吧……
跟老大的篮球不一样啊。老大的篮球那个是经常可以体验失败,所以我觉得团体体育特别好。可惜老二尝试了各种球,都不行啊
你要换一种方式,我发现孩子到了青春期都特别敏感,最好的办法就是闭嘴,不要说孩子的短处,他自己哭,一定是委屈了,你要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
她中间把我叫到洗手间就抹眼泪了,想退课,说自己是6个孩子中倒数第二。我就告诉她,咱们的目的就是给冬天找点运动量,一直做倒数第一也没啥哈
娃强调高敏人的优势。我娃也的确把高敏人的优势发挥的不错。2)允许情绪流动。我老公特别不喜欢我女儿哭。我一直在跟我老公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他接受我女儿的爱哭特质并且允许我女儿发泄情绪。实际上,我觉得她爱哭比我儿子总是隐忍对心理健康更有益处。我女儿表面脆弱,爱哭。实际上很坚强。每次哭完,不放弃,继续向目标挺进直到达标。我还挺佩服她的。我比较容易放弃难度大的目标。我觉得要把情绪和实际问题分开看待。大人先做到。再引导小孩这么看待自己的反应。3)高敏娃在北美地区很不受待见。小孩在家外可能要全力隐忍。他们因为高敏,对不好事情或批评的反应会比普通孩子大几倍,如果家里人再不允许他们情绪流动出来,他们会反噬自己。比如变得自卑。4)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高敏娃,你其实不用多说。一个眼神,一句话,小孩就领会了。我儿子也是像你儿子一样,批评一下就会红眼框。我第一尽量少说严厉的话,第二他红了眼眶我也不会担忧他,不会提出“这样的敏感脆弱娃该怎么处理呢?”这种问题。给他点时间,他的情绪会自己平复下去的。BTW, 别给娃胡乱贴标签,他绝对不是“回避型人格”。你如果不允许他情绪流动,他未来倒有可能变成“回避型人格”。因为没有情绪表达的安全感。
妈妈和你是一条战线的,这个道理要反反复复揉碎了讲
所以我非常反感网上的标签,比如回避性人格。
其二,我认为任何一种特质都是双刃剑。敏感的个性可以对情感对音乐对艺术都有远远更深的体会和感动,这在我看来是一种多么大的privilege. 再比如可以更容易的跟他人共情,这些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都是多么大的优势
其三,如果你自己都给自己定义了暴脾气,我猜想是不是自己不能接受跟自己完全不同的孩子呢?孩子这时候是绝对的弱势,父母是绝对的强势。如果父母都给自己找好了不接受孩子特质的理由,那么孩子多么可怜!
我没啥资格教育谁。发言的原因是最看不得弱势的孩子们受苦。我的发言仅仅是根据你的帖子,跟真相也许很遥远。
东西没有分类放置。他大概既没技巧,也无时间研究技巧,也不让我帮忙收拾。最近我趁他丢了一次作业的机会,1)给他收拾了一次,做个标准让他照做。2)发现他的房间或隔壁的书房少一个放东西的橱柜。把楼下的一个两层橱柜搬上来,让他专门放作业或学校的东西。再教育东西放回原处就容易了。洗衣服的习惯,我也在一步一步培养他自己做,并做正确。
是她的思维和视角比较特别。我最喜欢的世界大师级作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作曲家,都是因为高敏所以走到观察人性体验生存的至高点。高敏娃的vulnerability当然对家长是个挑战。尤其是自己不高敏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