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装很懂女孩儿。信这装,所以有红迷。更奇葩的,沈从文俞平伯这样的老男人把这迷弄成“红学”。我靠!
读苏青张爱玲铃兰听风Wuliwa Vivian 说,就知道《红》在梅兰芳了。
霍尊闭嘴,汗毛躺平。吴亦凡强奸,吓了一跳,他也能够?
《红》差不多就是个梅兰芳《贵妃醉酒》。满中国的迷。性变态了吧?
《追忆似水年华》多弱!可怎么也是个雄性笔触。《尤里西斯》写得多憋屈,可那是男娃儿的流清泪,没个声!最雄壮的“离开了不离不弃黄金锁,走出了富贵窝”,至多是个公子哥,还告诉“我爸曾是李刚”。娘炮!
女孩哭,会写《葬花辞》吗?那明明是男孩的“只有云知道”。男人写《湘夫人》。
女孩哭,这样说:“姚君,我流泪了。谢谢。”怎么可能“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女孩疼:“瞒瞒瞒”。怎么会“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这是男人的“错错错”,至多就是个痛,还叫给人听。这个蛮像,烧到四十,几个女人叫的?三十六度八,几个男人不说“头好疼啊!”
昨天滑论坛,有篇在比较《红》中林妹妹对送花来的“小心眼”与另一位女娃的差别。边读边想:
男人说女人,女人爱看,看他怎么瞎说的。
读张爱玲说女人,不服不行。譬如“女人都是一伙的”““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分手时,当面别哭。背地里,往死里哭”。
女人懒着想或想不过来了,就读点男人说女人。《红楼梦》于是火了。曹雪芹知道得很。(兼议:都说《红楼梦》是写给自己看的。读,总觉得曹雪芹一直有藏也藏在名山,一定得让后人知道的打算。像李贽写《藏书》。多多少少有点小不老实。)
喜欢屈原的楚辞,男人说情的样!遇见过的女孩不大爱看,这就对了。男女不是一伙的。曹雪芹却非往脂粉堆里拱,矫情!
您可知张爱玲是多么的喜爱红楼,研究红楼,受红楼影响之深常见于笔端,写过《红楼梦魇》。我不是说我多爱红楼梦,仅说一点,它对青少年心理尤其是pre teen和teenage男孩子的性心理都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描写和记录,我没见哪一本中国古代文学、甚至近代文学致力于如此直白的对人性的描写。所有的文学把12、13岁这个阶段的男孩女孩自动忽略。当然喜不喜欢见仁见智,不多说了。
标题中的每个词都充满了您所厌恶的中文的不靠谱。
您应该试试用西文,看看能不能更准确一些。
我喜欢孙悟空和贾宝玉 因为他们爱自由 想干啥干啥:)
男孩让着点女孩,替女孩着想,都好看。代表她们看,就不好看了。君以为何?
1) 你们剁的是姚顺个人, 而姚顺写的是对文学以及文学作品的个人感受. 公在哪? 平在哪? 2) 年龄歧视也是一种歧视
姚顺对国学持严苛, 批判的态度, 他有这个自由; 你们热爱国学, 也是你们的自由. 姚顺对待网友有礼, 宽厚; 而你们对他, 以前和今天, 都说些什么, 怎么说的? 全部在网上晒着呢.
他说红学 A, 你们说红学 B; 他说曹公 “装”, 你们说曹公 “不装”, 不就结了? 姚顺的文一贯如此, 你们不点开, 绕道走, 不就结了?
网络可以很丑陋的, 先生不要难过; 也不要针尖对麦芒, 不值. 继续用中文写你想写的. 唉, 你天马行空, 维度叠维度, 有时孩子气的恶作剧的行文, 惹众怒, 疼.
俺觉得在老先生说“八国联军拿枪逼中国人用厕所”“咱们的祖先随地大小便”来暗示西方高明,“知”和“识”只是音韵不同等等的时候,说的既不是国学,也不是任何学,而是随意以“显示无知”(是不是真的俺不知道)的方式贬低。
俺说的也不是中国不能贬低,也不是西方不高明,而是这种随意的方式。
你爱惜老先生,看到受到攻击,心里会着急。
俺也,爱惜中国思想(可能是虚伪地),看到这么随意轻率地否定,心里当然也不舒服。
俺没有想对老先生进行人参公鸡,但不由自主地推测老先生的思维方式: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的弑父情节,更懂装这样的话,可能引起你的不快了。
在俺本意,不是甩帽子,而是看底下的逻辑。比如,下“曹雪芹装懂”这一论断,暗示了两个方向:一是说话者比曹懂,真懂;二是说话者理解装,能看透装。
问题是,标准是什么?A说B装,B也可以说A装。到底谁在装?拿啥判断地?
啥标准也没有。就是说一下。
这样说一下有问题吗?
不应该有问题。
但对老先生自己来说,就矛盾了:一方面,中国啥啥都不好,没数理,没逻辑,需要鄙视;另一方面,自己说出来的话,比一般的中国人更没数理,更没逻辑。
比起没理找理的贬低中国来,这种自相矛盾更让俺着急。
当然,你也可以说俺手贱,不点开就行了。
俺确实点开过几贴,好的还赞过。
但像“曹装”这样的帖子,俺真不需要点开。为了回贴点开一下,但俺保证没看里边的内容。题目已经够让俺烦躁的了。
内容能跳过,题目摆在那里,不小心就看到了,真是躲不过去啊。
如果他的身份和帖子内容置换為西方人和西方文化,放西方人的論壇,馬上就見識西方人"風度"的極限了。
姚顺在消费中國人的人情味,但這却不是他尊重的東西。
曹雪芹装很懂女孩儿。信这装,所以有红迷。更奇葩的,沈从文俞平伯这样的老男人把这迷弄成“红学”。我靠!
读苏青张爱玲铃兰听风Wuliwa Vivian 说,就知道《红》在梅兰芳了。
霍尊闭嘴,汗毛躺平。吴亦凡强奸,吓了一跳,他也能够?
《红》差不多就是个梅兰芳《贵妃醉酒》。满中国的迷。性变态了吧?
《追忆似水年华》多弱!可怎么也是个雄性笔触。《尤里西斯》写得多憋屈,可那是男娃儿的流清泪,没个声!最雄壮的“离开了不离不弃黄金锁,走出了富贵窝”,至多是个公子哥,还告诉“我爸曾是李刚”。娘炮!
女孩哭,会写《葬花辞》吗?那明明是男孩的“只有云知道”。男人写《湘夫人》。
女孩哭,这样说:“姚君,我流泪了。谢谢。”怎么可能“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女孩疼:“瞒瞒瞒”。怎么会“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这是男人的“错错错”,至多就是个痛,还叫给人听。这个蛮像,烧到四十,几个女人叫的?三十六度八,几个男人不说“头好疼啊!”
昨天滑论坛,有篇在比较《红》中林妹妹对送花来的“小心眼”与另一位女娃的差别。边读边想:
男人说女人,女人爱看,看他怎么瞎说的。
读张爱玲说女人,不服不行。譬如“女人都是一伙的”““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分手时,当面别哭。背地里,往死里哭”。
女人懒着想或想不过来了,就读点男人说女人。《红楼梦》于是火了。曹雪芹知道得很。(兼议:都说《红楼梦》是写给自己看的。读,总觉得曹雪芹一直有藏也藏在名山,一定得让后人知道的打算。像李贽写《藏书》。多多少少有点小不老实。)
喜欢屈原的楚辞,男人说情的样!遇见过的女孩不大爱看,这就对了。男女不是一伙的。曹雪芹却非往脂粉堆里拱,矫情!
您可知张爱玲是多么的喜爱红楼,研究红楼,受红楼影响之深常见于笔端,写过《红楼梦魇》。我不是说我多爱红楼梦,仅说一点,它对青少年心理尤其是pre teen和teenage男孩子的性心理都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描写和记录,我没见哪一本中国古代文学、甚至近代文学致力于如此直白的对人性的描写。所有的文学把12、13岁这个阶段的男孩女孩自动忽略。当然喜不喜欢见仁见智,不多说了。
标题中的每个词都充满了您所厌恶的中文的不靠谱。
您应该试试用西文,看看能不能更准确一些。
我喜欢孙悟空和贾宝玉 因为他们爱自由 想干啥干啥:)
男孩让着点女孩,替女孩着想,都好看。代表她们看,就不好看了。君以为何?
1) 你们剁的是姚顺个人, 而姚顺写的是对文学以及文学作品的个人感受. 公在哪? 平在哪?
2) 年龄歧视也是一种歧视
姚顺对国学持严苛, 批判的态度, 他有这个自由; 你们热爱国学, 也是你们的自由.
姚顺对待网友有礼, 宽厚; 而你们对他, 以前和今天, 都说些什么, 怎么说的? 全部在网上晒着呢.
他说红学 A, 你们说红学 B; 他说曹公 “装”, 你们说曹公 “不装”, 不就结了?
姚顺的文一贯如此, 你们不点开, 绕道走, 不就结了?
网络可以很丑陋的, 先生不要难过; 也不要针尖对麦芒, 不值.
继续用中文写你想写的.
唉, 你天马行空, 维度叠维度, 有时孩子气的恶作剧的行文, 惹众怒, 疼.
俺觉得在老先生说“八国联军拿枪逼中国人用厕所”“咱们的祖先随地大小便”来暗示西方高明,“知”和“识”只是音韵不同等等的时候,说的既不是国学,也不是任何学,而是随意以“显示无知”(是不是真的俺不知道)的方式贬低。
俺说的也不是中国不能贬低,也不是西方不高明,而是这种随意的方式。
你爱惜老先生,看到受到攻击,心里会着急。
俺也,爱惜中国思想(可能是虚伪地),看到这么随意轻率地否定,心里当然也不舒服。
俺没有想对老先生进行人参公鸡,但不由自主地推测老先生的思维方式: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的弑父情节,更懂装这样的话,可能引起你的不快了。
在俺本意,不是甩帽子,而是看底下的逻辑。比如,下“曹雪芹装懂”这一论断,暗示了两个方向:一是说话者比曹懂,真懂;二是说话者理解装,能看透装。
问题是,标准是什么?A说B装,B也可以说A装。到底谁在装?拿啥判断地?
啥标准也没有。就是说一下。
这样说一下有问题吗?
不应该有问题。
但对老先生自己来说,就矛盾了:一方面,中国啥啥都不好,没数理,没逻辑,需要鄙视;另一方面,自己说出来的话,比一般的中国人更没数理,更没逻辑。
比起没理找理的贬低中国来,这种自相矛盾更让俺着急。
当然,你也可以说俺手贱,不点开就行了。
俺确实点开过几贴,好的还赞过。
但像“曹装”这样的帖子,俺真不需要点开。为了回贴点开一下,但俺保证没看里边的内容。题目已经够让俺烦躁的了。
内容能跳过,题目摆在那里,不小心就看到了,真是躲不过去啊。
如果他的身份和帖子内容置换為西方人和西方文化,放西方人的論壇,馬上就見識西方人"風度"的極限了。
姚顺在消费中國人的人情味,但這却不是他尊重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