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最近在线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我觉得很有意思,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参加定期举重的老年人——无论是否有中度到剧烈的有氧运动——都显示出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显着降低,当这两种运动相结合时效果最强。
这个实验评估了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患者的数据,该试验始于 1993 年,涉及 10 个癌症中心的 55-74 岁成年人。 到2006 年结束,试验进行了 13 年。
在参与当前分析的 99,713 名参与者中,平均年龄为 71.3 岁。参与者的平均体重指数 (BMI) 为 27.8 kg/m2,其中 52.6% 为女性。
报告举重的人的总死亡率和 CVD 死亡率的综合风险降低了 9%。那些每周除有氧运动外还进行 1-2 次举重的成年人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 32%。与没有中度至剧烈有氧运动或举重的成年人相比,死亡风险降低了 41%(HR,0.59)。
另一点很有意思的是,与男性相比,举重的好处在女性身上似乎更强。
如果人们坚持举重,我们通常会看到身体成分的改善,包括脂肪的减少和肌肉组织的改善,这些变化与死亡率降低有关。 举重时候,心脏泵血更加剧烈,肺部呼吸更多,身体在进行更好的适应。
和散步等行为不同,举重大都时候必须在gym或者社区中心,考虑到老年人群,社交互动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这个实验的限制是没有确定举重的性质,持续时间,举重类型,因此没有确定看到降低死亡率所需的持续时间。 但是不管怎样,再次证明了,年纪一点点上去,一定要举铁,保持肌肉。
大家共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倒不是想唱反调,只是说这种研究会不会考虑去除其它相关性因素影响。我一点也不了解这种文章。
另外,统计上的相关性并不一定就是因果性
一番思想斗争。
5尺10,194磅,对70多岁人很走形吗?
这是一个长期的生活方式的调研,一共follow了13年,应该说还是有反映出生活方式对人的寿命的影响。虽然不是因果关系,没有一个生活方式调研的实验可以说是因果关系的,只能说是有相关性,但是就算是这种相关性,其实对我们也是有促动的。
看看我们身边,多少人会去举重,特别是年纪大的。大都是出门散个步就算是锻炼过了。这些被调研的都是癌症的survivor,在罹患癌症以后,能够坚持举重训练的,本身就是一种意志的表现,也说明很多这样的人本身就有举重背景。
这样的人,寿命长,我觉得是make sense的
举重,肯定和增加寿命相关,但是无法证明是不是因果关系
力量训练的视频。很受鼓舞。
但是我觉得Smith machine最大好处是安全,操作简单不需要教练辅助,轻重由人。适合家里放一个
手臂肌肉持续疼痛。到夏季,疼痛自然消失。现在又开始网球季节,除了防寒,我在想是否应该加强一下手臂肌肉?我有5磅和10磅的铁锤,打算先试5磅铁锤。如果有专业人士给定个练习量就好了。
或者找我教练哈哈,大家一起上网课lol
我每个夏季户外游泳三个月。今年因为旅行多,一共只游了三万一千米。去年一共游了四万三千米。目标是每年能突破自己以前的记录。哪怕只多一百米。但现实比理想骨感。刚刚接触了一个中医的概念—寒凝收引。很怀疑我的手臂疼痛和受寒有关联。因为第一次手臂疼痛是三月份一个暖和的日子在户外打网球导致。其实在东岸,三月份再暖和也是相对暖和。所以,今年为了保证手臂不受寒,我在户外水温到22摄氏度时停止游泳了。
我一年四季都在户外游泳池游泳,早上四五点
今年初到早春,我的手臂疼痛持续数月。四月份春假去热带地区一周,到周中时,手臂疼痛已经消减大半。回到家,在天气转暖进入夏季后,我的手臂疼痛问题自动完全消失。感觉温度和手臂疼痛有正关联吧?老人喜欢搬到暖和的地方养老,是不是和他们在寒冷地区关节肌肉疼痛多发,而在温暖地区减少有关?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最近在线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我觉得很有意思,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参加定期举重的老年人——无论是否有中度到剧烈的有氧运动——都显示出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显着降低,当这两种运动相结合时效果最强。
这个实验评估了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患者的数据,该试验始于 1993 年,涉及 10 个癌症中心的 55-74 岁成年人。 到2006 年结束,试验进行了 13 年。
在参与当前分析的 99,713 名参与者中,平均年龄为 71.3 岁。参与者的平均体重指数 (BMI) 为 27.8 kg/m2,其中 52.6% 为女性。
报告举重的人的总死亡率和 CVD 死亡率的综合风险降低了 9%。那些每周除有氧运动外还进行 1-2 次举重的成年人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 32%。与没有中度至剧烈有氧运动或举重的成年人相比,死亡风险降低了 41%(HR,0.59)。
另一点很有意思的是,与男性相比,举重的好处在女性身上似乎更强。
如果人们坚持举重,我们通常会看到身体成分的改善,包括脂肪的减少和肌肉组织的改善,这些变化与死亡率降低有关。 举重时候,心脏泵血更加剧烈,肺部呼吸更多,身体在进行更好的适应。
和散步等行为不同,举重大都时候必须在gym或者社区中心,考虑到老年人群,社交互动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这个实验的限制是没有确定举重的性质,持续时间,举重类型,因此没有确定看到降低死亡率所需的持续时间。 但是不管怎样,再次证明了,年纪一点点上去,一定要举铁,保持肌肉。
大家共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倒不是想唱反调,只是说这种研究会不会考虑去除其它相关性因素影响。我一点也不了解这种文章。
另外,统计上的相关性并不一定就是因果性
一番思想斗争。
5尺10,194磅,对70多岁人很走形吗?
这是一个长期的生活方式的调研,一共follow了13年,应该说还是有反映出生活方式对人的寿命的影响。虽然不是因果关系,没有一个生活方式调研的实验可以说是因果关系的,只能说是有相关性,但是就算是这种相关性,其实对我们也是有促动的。
看看我们身边,多少人会去举重,特别是年纪大的。大都是出门散个步就算是锻炼过了。这些被调研的都是癌症的survivor,在罹患癌症以后,能够坚持举重训练的,本身就是一种意志的表现,也说明很多这样的人本身就有举重背景。
这样的人,寿命长,我觉得是make sense的
举重,肯定和增加寿命相关,但是无法证明是不是因果关系
力量训练的视频。很受鼓舞。
但是我觉得Smith machine最大好处是安全,操作简单不需要教练辅助,轻重由人。适合家里放一个
手臂肌肉持续疼痛。到夏季,疼痛自然消失。现在又开始网球季节,除了防寒,我在想是否应该加强一下手臂肌肉?我有5磅和10磅的铁锤,打算先试5磅铁锤。如果有专业人士给定个练习量就好了。
或者找我教练哈哈,大家一起上网课lol
也分享一个《柳叶刀》上的研究报告。英国牛津大学历时五年研究了120万人统计发现:挥拍类的运动对于精神和身体健康的好处最大,它能降低47%的死亡率,游泳排名第二能降低28%的死亡率,有氧运动排第三名能降低27%的死亡率。
我每个夏季户外游泳三个月。今年因为旅行多,一共只游了三万一千米。去年一共游了四万三千米。目标是每年能突破自己以前的记录。哪怕只多一百米。但现实比理想骨感。刚刚接触了一个中医的概念—寒凝收引。很怀疑我的手臂疼痛和受寒有关联。因为第一次手臂疼痛是三月份一个暖和的日子在户外打网球导致。其实在东岸,三月份再暖和也是相对暖和。所以,今年为了保证手臂不受寒,我在户外水温到22摄氏度时停止游泳了。
我一年四季都在户外游泳池游泳,早上四五点
今年初到早春,我的手臂疼痛持续数月。四月份春假去热带地区一周,到周中时,手臂疼痛已经消减大半。回到家,在天气转暖进入夏季后,我的手臂疼痛问题自动完全消失。感觉温度和手臂疼痛有正关联吧?老人喜欢搬到暖和的地方养老,是不是和他们在寒冷地区关节肌肉疼痛多发,而在温暖地区减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