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四十 茜茜
俞林在商场上打拼惯了,干事麻利果断。和马述伦商定好去奥地利,她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将旅店机场的事敲定了。
一个月后他们已经徜徉在维也纳的大街上,两旁栉比的楼房古色古香,欧洲风情浓厚。
阳光洒在两个人的身上,马述伦故地重游,坐在轮椅上和俞林侃侃而谈。“参观一座历史名城如同读一部史书。一个国家的辉煌历史是由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和明星人物组成的,如果没有这些故事和人物贯穿其中,那么历史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奥匈帝国辉煌的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人物,她是伊丽莎白(Elisabeth)皇后,也叫茜茜公主(Sisi)。尽管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她的趣闻轶事仍然流传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为人们津津乐道。
“茜茜公主的传奇故事始于1853年。当时23岁的奥匈帝国末代皇帝弗朗西斯·约瑟夫(Franz Joseph)要相亲,他的霸道母亲想将自己的侄女海伦(Helene)介绍给他。18岁的海伦公主由她15岁的妹妹茜茜公主和母亲陪同一道前往 巴特伊施尔(Bad Ischl)休假胜地面见皇上。上路之前她们的一个姑姑刚刚过世,大家还穿着黑色丧服就踏上了旅途。从慕尼黑出发时,几辆马车装满了各种服饰,准备到了目的地换上去见皇上。可是路上出了一点状况,等她们到达时,其它的马车没有跟过来。没法她们只好穿着黑服去见皇上。不成想海伦的肤色偏暗,穿着黑色服装不起眼,加上生性含羞木讷,不合皇上之意,两人不来电。可是皇上看见了活泼可爱的妹妹,满心欢喜,一见钟情,向皇太后讨要茜茜为妻。皇太后初始不肯,耐不过皇上威胁终身不娶,只好首肯。皇上如愿以偿,五天后宣布订婚。八个月后,1854年4月24日他们在维也纳举行了婚礼,皇帝付了不菲的补偿费给新娘作为破处费,成全了一段佳话。”
俞林羡慕道:“天底下真有这种一见钟情的金玉良缘呀!”
马述伦继续说故事。“可是喜剧性的开头没有为茜茜公主带来好运和幸福,反而铸就了她一生的不幸,成了宫廷悲剧人物。首先茜茜公主过不惯宫廷里的憋屈生活,礼数繁多。加之婆婆霸道,强势夺走了她的儿女抚养权,待她如诞生龙种的生殖机器。后来她的大女儿死于斑疹伤寒,唯一的儿子鲁道夫(Rudolf)也自杀了。一连串的打击让茜茜公主,也就是后来的伊丽莎白皇后,得了忧郁症。尽管皇上继续对她一往情深,她却不以为意,到处周游世界放纵自己,以近乎虐待自己的方式追求体形美,打扮时尚,无心伺候皇上。连皇上在外面有了舞台红粉知己也不在意,甚至默许网开一面,可见其万念俱灰,心如素槁。不过能够自由自在地到宫廷之外旅游,信马由缰,比起中国的后宫粉黛三千倒是幸运不少。1898年她在日内瓦旅行时被意大利刺客刺死,结束了风飘细柳、郁郁寡欢、风华绝代的一生。被暗杀后,皇上一直没有从失去伊丽莎白皇后的阴影中恢复过来,凸显出茜茜公主对于他的重要。”
俞林用心听着,心里揣摩着茜茜公主的美貌。他们来到皇宫前,马述伦对俞林说:“前面那个富丽堂皇的建筑就是当时皇帝和茜茜公主居住过的皇宫,里面还有个茜茜公主博物馆。皇宫里面楼道狭窄,需上楼梯参观,我坐着轮椅不方便。反正我以前参观过了,你一个人去,我在这里等你。”
俞林犹豫不决,“你一个人呆在这里行吗?”
“行。这里街景不错,我有相机在手,可以抓拍一下游客行人,不误事的。”说罢马述伦向俞林眨了一下眼。
俞林将马述伦安排在一个行人不多的角落里,让他有事打手机。然后自己进去买了门票参观。
和中国的皇宫相比,这个皇宫显得简陋了些,墙上挂着皇室成员们的肖像油画。俞林站在伊丽莎白皇后的画像前,仔细端详,果然美丽端庄,气质不凡。
随着游客她来到末代皇帝的办公室。看着窗前的办公桌,俞林的耳边想起了刚才马述伦讲的故事,说弗朗西斯是一个好皇帝,每天工作到早上5点,大概就在这张桌子上伏案工作处理国事大事。皇帝生活在一个急剧动荡的年代,一辈子不得安生。他和他的许多亲人都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暗杀事件,其中包括他自己和他的爱妻茜茜公主。皇帝在位68年,不可谓不勤勉,是奥匈帝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由于皇位继承人侄子被暗杀,他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皇帝被逼退位,延绵了600多年的奥匈帝国在他手里寿终正寝。
皇宫不大,其实就是一个楼上楼下的起居地,一会就参观完毕了。
楼下茜茜公主博物馆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进门处悬挂着茜茜公主的倩照。茜茜公主三十二岁后就不让照相了,为的是让人们永远记住她的年轻容貌。她是一个才女,会英语、法语和希腊语,偏爱历史、哲学、文学,还写诗。博物馆里陈列的多为皇宫餐具,无不透着皇宫昔日的奢华和享受。这些展品里还收集了不少中国瓷器。睹物思故人,这段皇室姻缘令俞林唏嘘不已。
由此她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不知怎地,她想起了还在中国坐牢的前夫,虽说是个贪官,也是个有情有义之人,没有拖自己下水,还安排好了自己出逃。
摄影:美国严教授
关于小说里不宜使用成语,可参阅高行健《现代小说初探》,王小波有关杂文。
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写的故事一看就是并非虚构,读来很有启迪。文笔如何倒是次要的。
如果虚线上的人物和故事能更加跌宕起伏、蜿蜒曲折一些,就更引人入胜、令人手不释卷了。
每个成语都有它的历史成因,经过千百年来的使用锤炼,言简意赅,是中文词汇所特有的语言现象和精华,任何文体都可以使用。我自己特别喜欢用四个字的成语。写文章不能让条条框框束缚住了手脚,使我不得开心颜:)每个人的写作风格都是不一样的。
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
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我野狼似的转悠一年多,终于还是决定要走。此去的地方按月有二十几元工资,我便很向往,争了要去,居然就批准了。因为所去之地与别国相邻,斗争之中除了阶级,尚有国际,出身孬一些,组织上不太放心。我争得这个信任和权利,欢喜是不用说的,更重要的是,每月二十几元,一个人如何用得完?只是没人来送,就有些不耐烦,于是先钻进车厢,想找个地方坐下,任凭站台上千万人话别。
车厢里靠站台一面的窗子已经挤满各校的知青,都探出身去说笑哭泣。另一面的窗子朝南,冬日的阳光斜射进来,冷清清地照在北边儿众多的屁股上。两边儿行李架上塞满了东西。我走动着找我的座位号,却发现还有一个精瘦的学生孤坐着,手拢在袖管儿里,隔窗望着车站南边儿的空车皮。
我的座位恰与他在一个格儿里,是斜对面儿,于是就坐下了,也把手拢在袖里。那个学生瞄了我一下,眼里突然放出光来,问:“下棋吗?”倒吓了我一跳,急忙摆手说:“不会!”他不相信地看着我说:“这么细长的手指头,就是个捏棋子儿的,你肯定会。来一盘吧,我带来家伙呢。”说着就抬身从窗钩上取下书包,往里掏着。我说:“我只会马走日,象走田。你没人送吗?”他已把棋盒拿出来,放在茶几上。塑料棋盘却搁不下,他想了想,就横摆了,说:“不碍事,一样下。来来来,你先走。”我笑起来,说:“你没人送吗?这么乱,下什么棋?”他一边码好最后一个棋子,一边说:“我他妈要谁送?去的是有饭吃的地方,闹得这么哭哭啼啼的。来,你先走。”我奇怪了,可还是拈起炮,往当头上一移。我的棋还没移到,他的马却“啪”的一声跳好,比我还快。我就故意将炮移过当头的地方停下。他很快地看了一眼我的下巴,说:“你还说不会?这炮二平六的开局,我在郑州遇见一个葛人,就是这么走,险些输给他。炮二平五当头炮,是老开局,可有气势,而且是最稳的。嗯?你走。”我倒不知怎么走了,手在棋盘上游移着。他不动声色地看着整个棋盘,又把手袖起来。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四十 茜茜
俞林在商场上打拼惯了,干事麻利果断。和马述伦商定好去奥地利,她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将旅店机场的事敲定了。
一个月后他们已经徜徉在维也纳的大街上,两旁栉比的楼房古色古香,欧洲风情浓厚。
阳光洒在两个人的身上,马述伦故地重游,坐在轮椅上和俞林侃侃而谈。“参观一座历史名城如同读一部史书。一个国家的辉煌历史是由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和明星人物组成的,如果没有这些故事和人物贯穿其中,那么历史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奥匈帝国辉煌的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人物,她是伊丽莎白(Elisabeth)皇后,也叫茜茜公主(Sisi)。尽管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她的趣闻轶事仍然流传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为人们津津乐道。
“茜茜公主的传奇故事始于1853年。当时23岁的奥匈帝国末代皇帝弗朗西斯·约瑟夫(Franz Joseph)要相亲,他的霸道母亲想将自己的侄女海伦(Helene)介绍给他。18岁的海伦公主由她15岁的妹妹茜茜公主和母亲陪同一道前往 巴特伊施尔(Bad Ischl)休假胜地面见皇上。上路之前她们的一个姑姑刚刚过世,大家还穿着黑色丧服就踏上了旅途。从慕尼黑出发时,几辆马车装满了各种服饰,准备到了目的地换上去见皇上。可是路上出了一点状况,等她们到达时,其它的马车没有跟过来。没法她们只好穿着黑服去见皇上。不成想海伦的肤色偏暗,穿着黑色服装不起眼,加上生性含羞木讷,不合皇上之意,两人不来电。可是皇上看见了活泼可爱的妹妹,满心欢喜,一见钟情,向皇太后讨要茜茜为妻。皇太后初始不肯,耐不过皇上威胁终身不娶,只好首肯。皇上如愿以偿,五天后宣布订婚。八个月后,1854年4月24日他们在维也纳举行了婚礼,皇帝付了不菲的补偿费给新娘作为破处费,成全了一段佳话。”
俞林羡慕道:“天底下真有这种一见钟情的金玉良缘呀!”
马述伦继续说故事。“可是喜剧性的开头没有为茜茜公主带来好运和幸福,反而铸就了她一生的不幸,成了宫廷悲剧人物。首先茜茜公主过不惯宫廷里的憋屈生活,礼数繁多。加之婆婆霸道,强势夺走了她的儿女抚养权,待她如诞生龙种的生殖机器。后来她的大女儿死于斑疹伤寒,唯一的儿子鲁道夫(Rudolf)也自杀了。一连串的打击让茜茜公主,也就是后来的伊丽莎白皇后,得了忧郁症。尽管皇上继续对她一往情深,她却不以为意,到处周游世界放纵自己,以近乎虐待自己的方式追求体形美,打扮时尚,无心伺候皇上。连皇上在外面有了舞台红粉知己也不在意,甚至默许网开一面,可见其万念俱灰,心如素槁。不过能够自由自在地到宫廷之外旅游,信马由缰,比起中国的后宫粉黛三千倒是幸运不少。1898年她在日内瓦旅行时被意大利刺客刺死,结束了风飘细柳、郁郁寡欢、风华绝代的一生。被暗杀后,皇上一直没有从失去伊丽莎白皇后的阴影中恢复过来,凸显出茜茜公主对于他的重要。”
俞林用心听着,心里揣摩着茜茜公主的美貌。他们来到皇宫前,马述伦对俞林说:“前面那个富丽堂皇的建筑就是当时皇帝和茜茜公主居住过的皇宫,里面还有个茜茜公主博物馆。皇宫里面楼道狭窄,需上楼梯参观,我坐着轮椅不方便。反正我以前参观过了,你一个人去,我在这里等你。”
俞林犹豫不决,“你一个人呆在这里行吗?”
“行。这里街景不错,我有相机在手,可以抓拍一下游客行人,不误事的。”说罢马述伦向俞林眨了一下眼。
俞林将马述伦安排在一个行人不多的角落里,让他有事打手机。然后自己进去买了门票参观。
和中国的皇宫相比,这个皇宫显得简陋了些,墙上挂着皇室成员们的肖像油画。俞林站在伊丽莎白皇后的画像前,仔细端详,果然美丽端庄,气质不凡。
随着游客她来到末代皇帝的办公室。看着窗前的办公桌,俞林的耳边想起了刚才马述伦讲的故事,说弗朗西斯是一个好皇帝,每天工作到早上5点,大概就在这张桌子上伏案工作处理国事大事。皇帝生活在一个急剧动荡的年代,一辈子不得安生。他和他的许多亲人都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暗杀事件,其中包括他自己和他的爱妻茜茜公主。皇帝在位68年,不可谓不勤勉,是奥匈帝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由于皇位继承人侄子被暗杀,他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皇帝被逼退位,延绵了600多年的奥匈帝国在他手里寿终正寝。
皇宫不大,其实就是一个楼上楼下的起居地,一会就参观完毕了。
楼下茜茜公主博物馆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进门处悬挂着茜茜公主的倩照。茜茜公主三十二岁后就不让照相了,为的是让人们永远记住她的年轻容貌。她是一个才女,会英语、法语和希腊语,偏爱历史、哲学、文学,还写诗。博物馆里陈列的多为皇宫餐具,无不透着皇宫昔日的奢华和享受。这些展品里还收集了不少中国瓷器。睹物思故人,这段皇室姻缘令俞林唏嘘不已。
由此她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不知怎地,她想起了还在中国坐牢的前夫,虽说是个贪官,也是个有情有义之人,没有拖自己下水,还安排好了自己出逃。
摄影:美国严教授
1.关于小说里不宜使用成语,可参阅高行健《现代小说初探》,王小波有关杂文。
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写的故事一看就是并非虚构,读来很有启迪。文笔如何倒是次要的。
如果虚线上的人物和故事能更加跌宕起伏、蜿蜒曲折一些,就更引人入胜、令人手不释卷了。
每个成语都有它的历史成因,经过千百年来的使用锤炼,言简意赅,是中文词汇所特有的语言现象和精华,任何文体都可以使用。我自己特别喜欢用四个字的成语。写文章不能让条条框框束缚住了手脚,使我不得开心颜:)每个人的写作风格都是不一样的。
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
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我野狼似的转悠一年多,终于还是决定要走。此去的地方按月有二十几元工资,我便很向往,争了要去,居然就批准了。因为所去之地与别国相邻,斗争之中除了阶级,尚有国际,出身孬一些,组织上不太放心。我争得这个信任和权利,欢喜是不用说的,更重要的是,每月二十几元,一个人如何用得完?只是没人来送,就有些不耐烦,于是先钻进车厢,想找个地方坐下,任凭站台上千万人话别。
车厢里靠站台一面的窗子已经挤满各校的知青,都探出身去说笑哭泣。另一面的窗子朝南,冬日的阳光斜射进来,冷清清地照在北边儿众多的屁股上。两边儿行李架上塞满了东西。我走动着找我的座位号,却发现还有一个精瘦的学生孤坐着,手拢在袖管儿里,隔窗望着车站南边儿的空车皮。
我的座位恰与他在一个格儿里,是斜对面儿,于是就坐下了,也把手拢在袖里。那个学生瞄了我一下,眼里突然放出光来,问:“下棋吗?”倒吓了我一跳,急忙摆手说:“不会!”他不相信地看着我说:“这么细长的手指头,就是个捏棋子儿的,你肯定会。来一盘吧,我带来家伙呢。”说着就抬身从窗钩上取下书包,往里掏着。我说:“我只会马走日,象走田。你没人送吗?”他已把棋盒拿出来,放在茶几上。塑料棋盘却搁不下,他想了想,就横摆了,说:“不碍事,一样下。来来来,你先走。”我笑起来,说:“你没人送吗?这么乱,下什么棋?”他一边码好最后一个棋子,一边说:“我他妈要谁送?去的是有饭吃的地方,闹得这么哭哭啼啼的。来,你先走。”我奇怪了,可还是拈起炮,往当头上一移。我的棋还没移到,他的马却“啪”的一声跳好,比我还快。我就故意将炮移过当头的地方停下。他很快地看了一眼我的下巴,说:“你还说不会?这炮二平六的开局,我在郑州遇见一个葛人,就是这么走,险些输给他。炮二平五当头炮,是老开局,可有气势,而且是最稳的。嗯?你走。”我倒不知怎么走了,手在棋盘上游移着。他不动声色地看着整个棋盘,又把手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