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买了本城交响乐团的季票。上周的那一场,担任指挥的是一位从欧洲请过来的客席女指挥家Oksana Lyniv。曲目除了一个当代的小作品外,包括李斯特的一个钢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的第八交响曲。这位女生身材比较纤细轻盈,过肩的长发从两侧拢到后面简单束一下,一条黑连衣裙刚刚过膝,平底黑船鞋,加上她的指挥风格很有舞蹈性,经常优雅地侧身旋转,挥动双臂,带动旋律和节奏,常常会令我有一种错觉,仿佛看到一只古希腊神话故事里的宁芙(Nymph,神话里一种接地气的没长开的小仙女)在随着音乐起舞。
回家做功课,发现这位乌克兰指挥,78年生人,最近两三年在欧洲的一些比较知名的音乐节崭露头角,获得了一些认可,现在是意大利中部名城博洛尼亚市历史悠久的市政歌剧院的乐团班主。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但是她在祖国乌克兰的时候成立了国家青年交响乐团并担任指挥,每天跟青少年在一起共事,四十出头才结婚,婚后来到西欧。所以我猜想她的心态还很年轻。整个人的状态也非常年轻。
在她之前我有幸见过的唯一一位女指挥是国内的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先生。自是别有一种魅力。但我也好奇国际舞台上的女指挥有多少,都是什么风格?我找到的下面这个链接令我大开眼界。女指挥家果然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群体,她们风格迥异,每个人都是超级有趣的灵魂,独一无二的女神。链接里有一位履历闪闪发光的华裔女指挥张弦女士,还有一位声乐+指挥大牛Barbara Hannigan,是加拿大的骄傲。排在第二位的Mirga Grainyte-Tyla也令我印象深刻。和仙女Oksana Lyniv一样,她也是一位前苏联(立陶宛)出来的艺术家。链接里的女指挥家们基本都出自音乐世家,小时候从音乐演奏或者声乐开始音乐之旅,后来兴趣转向指挥,经过多年的努力积累打造,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终于成为一代女神。
https://www.classicfm.com/discover-music/instruments/conductor/best-women-conductors/
这里
更大的,我想是自身体力的限制。
一场音乐会下来,短的也要俩钟头,超过仨也很正常。那样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就算中间有休息,也是太太太太CHALLENGE了。因为你在台上完全不可以偷懒,必须时刻精神高度集中。
体力的欠缺会直接导致脑力活动的障碍,这一点我自己在工作中都有体会。
我完全同意你对女指挥的看法。不过不是特别认可你对她们用女神或者仙女的称呼。我看下来觉得中文里这样说,带有很大的性暗示的成分,说有侮辱性我觉得也不过分。当然你肯定没有那个意思。
这也许是我个人的错觉。
去国多年,我对中文的语境已经不太熟悉了。看来以后国内的新名词不能乱用。女神这个词我在将近十年前第一次听到国内有朋友在用,大概是男性表达对少数在某个事件或领域里成绩突出的女性的敬意和崇拜之情,没有其它的暗示和贬义。当然词义很容易随着时间而改变,现在这个词的使用是否广泛产生了你所说的变化,我人不生活在那边,把不准这个脉了。谢谢评论和分享你的观点:)
不过中文里对女性或者对人的侮辱性词汇太多了以至于都成了日常。
也许是文化?不知道
https://www.arte.tv/de/videos/113171-000-A/die-wohlgesinnten-im-kopf-eines-nazis/
只有我这种欧洲农民才有机会看估计
评价。实际上我是相信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DANTE的。只有陶三这种灌了一脑子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的才会在故纸堆里翻来翻去以为那才是人类出口。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或者说他代表的那一点点文明越来越差越来越差的最大的根源。
看身材。
今年买了本城交响乐团的季票。上周的那一场,担任指挥的是一位从欧洲请过来的客席女指挥家Oksana Lyniv。曲目除了一个当代的小作品外,包括李斯特的一个钢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的第八交响曲。这位女生身材比较纤细轻盈,过肩的长发从两侧拢到后面简单束一下,一条黑连衣裙刚刚过膝,平底黑船鞋,加上她的指挥风格很有舞蹈性,经常优雅地侧身旋转,挥动双臂,带动旋律和节奏,常常会令我有一种错觉,仿佛看到一只古希腊神话故事里的宁芙(Nymph,神话里一种接地气的没长开的小仙女)在随着音乐起舞。
回家做功课,发现这位乌克兰指挥,78年生人,最近两三年在欧洲的一些比较知名的音乐节崭露头角,获得了一些认可,现在是意大利中部名城博洛尼亚市历史悠久的市政歌剧院的乐团班主。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但是她在祖国乌克兰的时候成立了国家青年交响乐团并担任指挥,每天跟青少年在一起共事,四十出头才结婚,婚后来到西欧。所以我猜想她的心态还很年轻。整个人的状态也非常年轻。
在她之前我有幸见过的唯一一位女指挥是国内的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先生。自是别有一种魅力。但我也好奇国际舞台上的女指挥有多少,都是什么风格?我找到的下面这个链接令我大开眼界。女指挥家果然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群体,她们风格迥异,每个人都是超级有趣的灵魂,独一无二的女神。链接里有一位履历闪闪发光的华裔女指挥张弦女士,还有一位声乐+指挥大牛Barbara Hannigan,是加拿大的骄傲。排在第二位的Mirga Grainyte-Tyla也令我印象深刻。和仙女Oksana Lyniv一样,她也是一位前苏联(立陶宛)出来的艺术家。链接里的女指挥家们基本都出自音乐世家,小时候从音乐演奏或者声乐开始音乐之旅,后来兴趣转向指挥,经过多年的努力积累打造,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终于成为一代女神。
https://www.classicfm.com/discover-music/instruments/conductor/best-women-conductors/
这里
更大的,我想是自身体力的限制。
一场音乐会下来,短的也要俩钟头,超过仨也很正常。那样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就算中间有休息,也是太太太太CHALLENGE了。因为你在台上完全不可以偷懒,必须时刻精神高度集中。
体力的欠缺会直接导致脑力活动的障碍,这一点我自己在工作中都有体会。
我完全同意你对女指挥的看法。不过不是特别认可你对她们用女神或者仙女的称呼。我看下来觉得中文里这样说,带有很大的性暗示的成分,说有侮辱性我觉得也不过分。当然你肯定没有那个意思。
这也许是我个人的错觉。
去国多年,我对中文的语境已经不太熟悉了。看来以后国内的新名词不能乱用。女神这个词我在将近十年前第一次听到国内有朋友在用,大概是男性表达对少数在某个事件或领域里成绩突出的女性的敬意和崇拜之情,没有其它的暗示和贬义。当然词义很容易随着时间而改变,现在这个词的使用是否广泛产生了你所说的变化,我人不生活在那边,把不准这个脉了。谢谢评论和分享你的观点:)
不过中文里对女性或者对人的侮辱性词汇太多了以至于都成了日常。
也许是文化?不知道
https://www.arte.tv/de/videos/113171-000-A/die-wohlgesinnten-im-kopf-eines-nazis/
只有我这种欧洲农民才有机会看估计
评价。实际上我是相信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DANTE的。只有陶三这种灌了一脑子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的才会在故纸堆里翻来翻去以为那才是人类出口。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或者说他代表的那一点点文明越来越差越来越差的最大的根源。
看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