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硬核专业特别难,女生就学不好,而是传统的错误观念造成女生学硬核的少。女生的智商显然不弱于男生,硬核又不是靠肌肉学的,怎么会学不好?到时候硬核前沿女将占多数,领导小子们还都心服口服,多好。
你自己认为女生和男生差不多 如果这样要求女儿 还是很危险的
我家女孩和男孩都测过giftedness, 得的分是一样的。
为提前退休顾家顾娃打下经济基础;或者尽早爬上高位,时间自由。关键在于职业启蒙要早,基础打好即可。我就是硬核专业毕业,没那么难,大部分男生很笨的,根本不是竞争对手。
也不会和自己较劲儿。
男的在逻辑思维(数学物理编程棋牌)方面强,女的在感知(语言情绪)方面强,这是统计学上反复验证过的
走到最后梯队的女生不比最后梯队的男生差。
我认识很多做数学的女性。 小中没占多大比例。
focus理性思维的人的高度。少数可以只live with理性思维的女孩,绝对可以学的比男娃更好,至少不差。我的一个荷兰闺蜜就是这样的。她和她老公都毕业于MIT,都是物理学博士。但她老公比她感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她的problem solving的能力比老公强。她家她是leader。
我女儿三次AIME,始终没进AMO,主要是进了AIME,就不做题了,家长也懒得督促检查,也是觉得女孩进个AIME就够了。家里男孩,确实往前更进了一步。
女生竞赛强的留在学术届的比例比较大。
我家的两个聪明过人的姐姐就是例子。虽然父母给了她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亲身感受到她们年轻奋斗时的挣扎,虽然她们现在都比我成功很多。
最开始是在我full time的投行做part time。后来为了有更多中国假期,换了跑道。当时觉得特别不fair。有了娃,我老公职业发展仍可以继续,一路straight forward。我得先下车,等娃大点,再回头追车。浪费了前期的努力,增加了后期的付出。看了你这个总结,觉得是个必然。或者说是在美国这个环境的必然。即便不和国内育儿条件比,和欧洲比,美国对职业女性的支持也特别少。不仅我这样没家庭后援的移一代,我的一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美国好友也很多抱怨。她本来是做精算的。大公司做到管理层了。因为育儿期无家庭就近支援,先在公司换成part time,受挤兑。又改换跑道,换到小孩所在私校任校长。最后搬到姐姐所在州依亲。我在小孩私校时期,认识了一拨因育儿而下车的美国妈妈。有名校博士,有公司管理层优秀员工。开家长会非常有效率,因为是用公司解决问题的方式讨论问题。我觉得美国社会严重浪费资源。我钦佩所有在育儿和职场工作坚持下来的华一代女性。真的是一根蜡烛两头烧。非常不容易。
这与智商没有多大关系。大部分女孩子对某些动手的事没有兴趣,自然就不如男孩。我家老大上小学的时候,他们学校有个很特别的课外活动,让三年级的孩子的家长把不要了的各种中小型机器,电器捐给学校(比如闹钟,玩具,收音机,计算机,toaster等等),这项课外活动持续一年,让孩子们去拆卸那些机器,然后再装回去,据学校说很多孩子都潜在的有一种好奇心,想知道这些机器内部是怎么工作的。结果参加这项活动的几乎全是男孩子,尽管老师很鼓励,仅有的几个女孩子没几周全退出了。负责这项活动的老师讲,每年都是这样。一大帮男孩子玩的不亦乐乎,有些甚至把家里的一些还在用的机器也偷偷拿到学校去拆了。所以你看那些修车的,装修屋子的handyman大部分都是男的,没有人强迫他们去干,完全是出于一种自然的兴趣。我读研的时候其中一个女性导师,大牌学校毕业,很会写论文,但是动手能力一塌糊涂,全都交给学生干,好像大部分女性导师都有这个特点。你可以试试,看看你女儿对拆卸家里的那些机器有没有兴趣。
以后是女人的世界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看过IQ测试题的就知道,有数理推理和逻辑,空间想象,也有语言的测试。如果做统计的话,应该是男孩平均来讲数理方面的好些,女孩语言方面的好些。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报道, track女孩子智商高的成年后做的行业,不少人从事journalism和教育行业,当然这个research可能受当时的时代环境的影响。
并不是硬核专业特别难,女生就学不好,而是传统的错误观念造成女生学硬核的少。女生的智商显然不弱于男生,硬核又不是靠肌肉学的,怎么会学不好?到时候硬核前沿女将占多数,领导小子们还都心服口服,多好。
你自己认为女生和男生差不多 如果这样要求女儿 还是很危险的
我家女孩和男孩都测过giftedness, 得的分是一样的。
为提前退休顾家顾娃打下经济基础;或者尽早爬上高位,时间自由。关键在于职业启蒙要早,基础打好即可。我就是硬核专业毕业,没那么难,大部分男生很笨的,根本不是竞争对手。
也不会和自己较劲儿。
男的在逻辑思维(数学物理编程棋牌)方面强,女的在感知(语言情绪)方面强,这是统计学上反复验证过的
走到最后梯队的女生不比最后梯队的男生差。
我认识很多做数学的女性。 小中没占多大比例。
focus理性思维的人的高度。少数可以只live with理性思维的女孩,绝对可以学的比男娃更好,至少不差。我的一个荷兰闺蜜就是这样的。她和她老公都毕业于MIT,都是物理学博士。但她老公比她感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她的problem solving的能力比老公强。她家她是leader。
我女儿三次AIME,始终没进AMO,主要是进了AIME,就不做题了,家长也懒得督促检查,也是觉得女孩进个AIME就够了。家里男孩,确实往前更进了一步。
女生竞赛强的留在学术届的比例比较大。
因为和男人不同的生理构造和使命,女人的人生规划应该和男人不同。高薪—投资—早退休。我就是这样的人生规划。女儿可能会copy。其实她的条件比我强。她养娃时期,如果她还想full time 工作,我会支援她。我可是无人可靠。还得独自带着娃飞长途回国探亲。为了有每次能在国内多停留一会儿的自由,不得不离开很好的full time job,做contractor类型的part time工作。
我家的两个聪明过人的姐姐就是例子。虽然父母给了她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亲身感受到她们年轻奋斗时的挣扎,虽然她们现在都比我成功很多。
最开始是在我full time的投行做part time。后来为了有更多中国假期,换了跑道。当时觉得特别不fair。有了娃,我老公职业发展仍可以继续,一路straight forward。我得先下车,等娃大点,再回头追车。浪费了前期的努力,增加了后期的付出。看了你这个总结,觉得是个必然。或者说是在美国这个环境的必然。即便不和国内育儿条件比,和欧洲比,美国对职业女性的支持也特别少。不仅我这样没家庭后援的移一代,我的一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美国好友也很多抱怨。她本来是做精算的。大公司做到管理层了。因为育儿期无家庭就近支援,先在公司换成part time,受挤兑。又改换跑道,换到小孩所在私校任校长。最后搬到姐姐所在州依亲。我在小孩私校时期,认识了一拨因育儿而下车的美国妈妈。有名校博士,有公司管理层优秀员工。开家长会非常有效率,因为是用公司解决问题的方式讨论问题。我觉得美国社会严重浪费资源。我钦佩所有在育儿和职场工作坚持下来的华一代女性。真的是一根蜡烛两头烧。非常不容易。
这与智商没有多大关系。大部分女孩子对某些动手的事没有兴趣,自然就不如男孩。我家老大上小学的时候,他们学校有个很特别的课外活动,让三年级的孩子的家长把不要了的各种中小型机器,电器捐给学校(比如闹钟,玩具,收音机,计算机,toaster等等),这项课外活动持续一年,让孩子们去拆卸那些机器,然后再装回去,据学校说很多孩子都潜在的有一种好奇心,想知道这些机器内部是怎么工作的。结果参加这项活动的几乎全是男孩子,尽管老师很鼓励,仅有的几个女孩子没几周全退出了。负责这项活动的老师讲,每年都是这样。一大帮男孩子玩的不亦乐乎,有些甚至把家里的一些还在用的机器也偷偷拿到学校去拆了。所以你看那些修车的,装修屋子的handyman大部分都是男的,没有人强迫他们去干,完全是出于一种自然的兴趣。我读研的时候其中一个女性导师,大牌学校毕业,很会写论文,但是动手能力一塌糊涂,全都交给学生干,好像大部分女性导师都有这个特点。你可以试试,看看你女儿对拆卸家里的那些机器有没有兴趣。
以后是女人的世界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看过IQ测试题的就知道,有数理推理和逻辑,空间想象,也有语言的测试。如果做统计的话,应该是男孩平均来讲数理方面的好些,女孩语言方面的好些。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报道, track女孩子智商高的成年后做的行业,不少人从事journalism和教育行业,当然这个research可能受当时的时代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