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我们的故事》

陶陶三
楼主 (文学峸)

再推荐个《我们的故事》。

新加坡电影,是个系列,有一二三四。讲穷困的一家人,怎么从苦逼过上好日子的,一如整个新加坡。

 

 

我们记得1949,新加坡人记得1965。这一年,一穷二白的弹丸之地,被马来西亚踢了出来,独立建国。

生存是个问题。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招娣也被婆家赶出了门。顶着个大肚子,带着三个小女儿,回到乡下,他们叫“甘榜”,投奔娘家。

提着两个箱子走在前面,是七岁的姐姐,叫素婷。电影是从她口述的角度展开的,贯穿始终,从六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初。

算一算,1958年出生的她,到今天也就64岁。我们走廊里64岁的同学,可以回忆一下,七岁以来的人生、父母、家庭,是不是和国家的命运、时代的巨变,紧密相连呢?

 

看完《我们的故事》,会更熟悉新加坡,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一部,六十年代,甘榜时代,只求生存。寄人篱下,受家人排挤,一如新加坡受马来西亚排挤。甘榜拥挤破烂,有火灾、水灾隐患。家和万事兴,国家也一样,华人、马来、印裔三大种族,和谐稳定是个问题。

涉及到1969年新加坡种族骚乱。

最终新加坡混出来了,把往日的艰苦奋斗、求同存异,和谐温馨,叫“甘榜精神”。

 

三个代表性人物:

 

阿坤,招娣的弟弟,游手好闲,刻薄。

 

 

奥斯曼,马来裔邻居,热情兼逗比。

 

 

山姆根,印裔,严肃的政府基层公务员。

 

四部电影里,都有这哥仨。他们是一代,还有他们二代,即子女的故事。

 

 

第二部,七十年代,开始过上好日子。有点像“改革开放”。

新加坡到处搞拆迁,乡下城市化,阿坤一家,最终搬入组屋,过上城里人生活。新加坡七十年代的组屋,已经有电梯。

组屋制度,是新加坡奇迹的一个基石。

 

 

 

第三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新加坡已经开始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招娣的几个孩子已经长大,读中学和大学。面临全民推行英语、全民兵役制度。

其中一个标志,1980年,以华文教学的新加坡南洋大学关闭,与新加坡大学合并为以英文授课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第四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新加坡已经是个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发达国家。

标志性事件:1987年,新加坡地铁开通。

时代的机遇,造成贫富分化。像阿坤这样的,没有抓住时代机遇,又对新加坡长期被人民行动党主宰,李光耀当几十年总理不下,和一些社会现实问题不满。于是起来组建政党,参加新加坡1988年大选。

可以了解新加坡的政治制度。

 

受到挫折的阿坤,最终回归家庭的温馨,一个happy ending。终于“成熟”了。

 

 

p
polebear
三哥总结得好,电影可以不看了
陶陶三
电影还是要看的。这就像,描述了一番按摩的舒服,听舒服了,觉得可以不用按了。:-)
k
kirn
咦,陶三怎么在新加坡追剧啊,难不成是从秦淮河漂流过去追美女了,就为这,我赶快查了一下漂过去要几千里,比从加拿大漂去容易
陶陶三
Kirn从书香,漂流至走廊,何止万里。此去新加坡,不过几千里地,又算得了什么。
k
kirn
俺到处漂呢,文城几毫米:早上爬爬新加坡,看看能不能撿到比利石,順便在阿根亭坐坐,下盤土耳棋,聽聽墨西歌再叫一碗菲律冰

享享口福。 下午牽著巴拿馬,拎著紐西籃,出門吹吹珠穆朗瑪風,逛逛緬店,買點剛果,再走進澳門,吃個巴梨。 晚上逛完瑞市,累出一身阿富汗,還得去上伊拉課,打打內蒙鼓。下課後跨過倫墩,回到了阿拉斯家。 周末騎著羅馬,繞繞台灣,去拜訪阿拉伯和夏威姨,順便吃一餐華盛頓,吃撐了,就服幾粒蘇丹幫助消化。 最後提醒:早晚都有點耶路撒冷,注意多穿件喜馬拉雅衫,晚上睡覺不要忘記蓋上巴基斯毯!

 

你试试对对都是那个坛?

陶陶三
厉害厉害!我就惭愧了,每天只是像小丸子说的,

站在蜗牛的两只犄角上,以为是世界之巅。话说这犄角,我也爬了至少三天。从一只下来,上另一只,耗去九天。

k
kirn
你干嘛啊,我从笑坛抄的,国内现在段子很多啊,不看白不看。陶三千万别伤心,心里加个坡,哈!你看的电影多励志

哪像咱这号大混混抄的段子

f
freemanli01
这就是品牌效应,OEM挂个牌,就买个高价,怎么着。。。呵呵
d
donau
对。这种合适你。真心话
酒绿春浓
谢谢分享,我已经找到了电影。十几年前读了李光耀自传,对他和新加坡有一点点了解。后来在一些

电影和美食纪录片里看到现在的新加坡,对其心向往之。

不过,据在新加坡生活工作过一段时间的朋友说,新加坡是一个让人很压抑的地方。

李光耀自传里说对他影响最深的几件事,其中之一就是:当年被日本统治下的新加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他说这种安全来自于日本人的统治,他记得一件事,大家都排队领救济粮食,有一个人插队,被日本兵捉住之后用刺刀砍掉头,然后把这个人的头挂在桥头示警,不遵守规矩的人就是这个下场。后来大家都怕了,都乖乖地排队。

这些事对李光耀的影响很大,后来他去英国受教育也收到民主影响,所以他推行是民主与专制相结合的体制。

陶陶三
还行吧,我喜欢看好人一生平安的故事。
陶陶三
《我们的故事4》里,表现了这种压抑。似乎他们也一般不愿在公开场合谈论政治,尤其是批评政府。
酒绿春浓
我只找到1和2,没找到3和4,请问你有资源吗?
陶陶三
3叫《我们的故事之沉默的年代1》,4叫《我们的故事之沉默的年代2》。这两部讲八十年代的故事,涉及和关于政治。

油管有。

d
donau
你又觉得我损你?这回真没有。绝对是真心夸一下。其实我也爱看这种我只是没你那么多时间
陶陶三
那我相信,你也是好人。:-)
酒绿春浓
谢谢你。
陶陶三
不客气,好人一生平安。
d
donau
我飞刀呢
酒绿春浓
找到了3和4。谢谢你,你也好人一生平安~~~
f
freemanli01
华子良再世。。。国民党早就跑台湾了,哥们儿。哈哈
f
freemanli01
谢谢了,没白看。:)
土豆-禾苗
两个好人接上头啦,好,好,请带上我, :) (我们图书馆只有1,订了,谢谢)
土豆-禾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