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才见水平。有个威斯康辛的数学教授,叫JORDAN ELLENBERG的,甚至出了一本畅销哲学书,HOW NOT TO BE WRONG, THE POWER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数学家聊哲学政治,不是新闻,莱布尼兹(Gottfreid Wilhelm Leibniz)和笛卡尔(Rene Descartes),都做过政府的政策顾问。特别笛卡尔,那句著名的“我思故我在”(或译为,思考是唯一正确的存在),提出普遍怀疑的主张,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
再往前一点,PYTHAGORAS VON SAMOS,古希腊的那个,跟勾股定理呈瑜亮之势的,被公认的两个TITLE是,哲学家,数学家。
还有去年追了美剧This is us 第一季,还知道了这几个数学数据: (1) 18 million people share the same birthday (2) probility for 2 random people know each other -- one in half million if restricted in US. Otherwise 1 in a milllion in the world (3) avarage americans know 600 people
both biomechanical models agreed with da Vinci's rule when the branching angles of daughter branches and the weights of lateral daughter branches were small; however, the models deviated from da Vinci's rule as the weights and/or the branching angles of lateral daughter branches increased.
我最近连读2本达芬奇的书,作者们偏向性都太强了--只给出Leonardo da Vinci's Rule,再夸他是天才, 而不说具体这个Rule的适用范围很小。
思考的乐趣——HOW NOT TO BE WRONG, THE POWER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胡适对哲学的定义是,“凡研究人生重要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的学问,就叫做哲学。”这句话,见于《胡适的北大哲学课》的开篇。1918年发表的时候,叫《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上卷是蔡元培做的续,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是出了名的“半卷书作者”,这本也一样,虽然当时挂了“上卷”的TITLE,但是下卷,一直到胡适逝于台北,也没有问世。
(我很喜欢胡适的形象哦,很正气——当然当然,他逛8大胡同的往事,不要多提,呵呵)
一直见到有人讨论,到底是胡适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写的好,还是冯友兰那一套好。理性一点说的话,我会承认作为学术作品,应该是冯的好,但是我个人,更偏爱胡适——他写的浅显有趣嘛,没有趣的书,读起来是很痛苦的——人也一样,没有趣的人,比较,嗯,寡淡无味。
套胡适这个概念的话,哲学,其实不该是什么高大上的题目,就是身边,生活里的一餐饭,一瓢水,一阵风,一场雨,田野里的小鹿,森林里的蘑菇。所以,QUORA里,PHILOSOPHY这一栏涉及的内容,又多又广有高有低。而且,上到80岁下到18岁,大家都能插一嘴。一般来说,对有趣的题目,参与的乐趣,当然多过围观的乐趣。
讨论才见水平。有个威斯康辛的数学教授,叫JORDAN ELLENBERG的,甚至出了一本畅销哲学书,HOW NOT TO BE WRONG, THE POWER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数学家聊哲学政治,不是新闻,莱布尼兹(Gottfreid Wilhelm Leibniz)和笛卡尔(Rene Descartes),都做过政府的政策顾问。特别笛卡尔,那句著名的“我思故我在”(或译为,思考是唯一正确的存在),提出普遍怀疑的主张,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
再往前一点,PYTHAGORAS VON SAMOS,古希腊的那个,跟勾股定理呈瑜亮之势的,被公认的两个TITLE是,哲学家,数学家。
关于他的生平往事,其实没什么有依据的历史记载,简单的例子之一是,有个叫THEANO的女性据考证和他有关系,但是一直没办法证明,到底是他老婆,还是女儿!
把数学思维用到日常生活中,好处之一,我想,是干净简洁,因为有距离而客观。其实就算不是盲人,你走到大象脚下看大象,也只能看到一部份,如果站远一点看全景,必然是不一样的结论。
B拿他在网上看到的玩意儿考我——有个人掷硬币,掷了99次得到的都是正面,那么,他下一次得到反面的概率是多大呢?
我呸!你都99次正了,这可能吗?不猜!
他,哈哈大笑。
思考,能够存在,是因为,有乐趣。有乐趣,才有意义,有生命。
a pragmatist and his free spirit -the half-century romance of hu shi & eidith clifford williams by susan chan egan and chih-p'ing chou.
公平的抽像状态,而抛硬币不一定是公平的状态啊。世界上的事情,也不是抽像的状态。
赌徒只在两个可能中选机会大的一个。只和胜利者,作弊者在一起。
这就公平了。大家都高兴。如果我赢了,那个叫愿赌服输,当然也决不多赢,因为别人肯定不会让你多赢。
胡适拿了36个博士?大部分是送的,只有1个货真价实
《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
特别是他们的酒吧,什么酒都有,比外面的酒吧丰富得多。
昨天咲媱专门论文证实诸葛那个亮天天思考得唱挽歌,生不如死;哲学家思考也是因为河东狮吼无奈才限于思考;墨西哥人最开心,天天high跳舞bbq, 谁去思考?
都是因为你可以的。而且可以做别人做不到的。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今生的骄傲,就是动力啊。
我思考的结果是,还是不思考为好
上周开始听Leonardo Da Vinci, by walter isaacson
原来树枝们之前有个数学规律:主干的厚度是从主干出来的树枝厚度的总和。然后树杈的厚度又是从这根树杈出来的分枝的厚度总和。这个规律是16世纪的达芬奇发现的。 我周末都去走trail, 怎么就发现不了这个规律呢?
还有他的绘画中体现了人体的数学, 比如人要是手水平舒展开来, 是个正方形。 比如人的脸部比例,身体比例都有规律可循。
还有去年追了美剧This is us 第一季,还知道了这几个数学数据:
(1) 18 million people share the same birthday
(2) probility for 2 random people know each other -- one in half million if restricted in US. Otherwise 1 in a milllion in the world
(3) avarage americans know 600 people
“哲学,其实不该是什么高大上的题目,就是身边,生活里的一餐饭,一瓢水,一阵风,一场雨,田野里的小鹿,森林里的蘑菇。” -- 赞赞赞,太同意了!要是我听不懂的哲学,我觉得那目前就还不是我的茶。
“把数学思维用到日常生活中,好处之一,我想,是干净简洁” -- 有一个类似的体会是, 上班应用的很多技能, 都可以用在日常生活。比如我这些年用spreadsheet 来整理男娃夏天的各色夏令营, 再教男娃用calendar来管理自己的各色活动, 等等。
我就是太认真!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979699/
both biomechanical models agreed with da Vinci's rule when the branching angles of daughter branches and the weights of lateral daughter branches were small; however, the models deviated from da Vinci's rule as the weights and/or the branching angles of lateral daughter branches increased.
我最近连读2本达芬奇的书,作者们偏向性都太强了--只给出Leonardo da Vinci's Rule,再夸他是天才, 而不说具体这个Rule的适用范围很小。
就是爱琢磨事儿,这可是姐的乐趣,所以非常赞成你的题头
姐最喜欢琢磨的就是吃,看姐用空气烤箱熏的五花肉 - 熏料在最底层,上面放个架子,架子上放腌好的五花肉,一起用锡箔纸包严实了烤俩钟头,满室生香啊:
打开一看:
再看一下猪皮那一面:
然后煮了汤面,该下面的时候改主意了放的饺子,都煮好后上面再放几片切好的熏五花肉:
所以,看,思考也是有很好的产出的。。。
主持人跟参加游戏的人(你)说,这里有三扇门 1,2,3. 其中一扇门后有一百万奖金,另外两扇门后面什么都没有。
你说,1号门!
主持人知道一百万美金在哪扇门后。他在 2,3 号门中开了一扇没有钱(2号)的门让你看。然后问你,要不要把1号换成3号?
这个不是total population / 365?
非常惭愧,特别的没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