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叫小键的男孩要做我老公

核桃小丸子
楼主 (文学峸)

一直拖欠的一个话题,今天就补交上吧,我的债务就两清了。

自闭症这个话题很大,不好动笔,老阎那么大腕,没整好,说自闭症跟性格孤僻有关,被削的满头大包,老阎负隅顽抗,结果是满地找牙。

不想说这个话题,一是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二是我知道不少华人的孩子有自闭症,写不好触动别人的隐痛,如果我写的有偏颇,还请担待。我尽量说的通俗点吧。

简单介绍一下自闭症,与性格孤僻无关,是“脑神经”搭错车或者短路,是神经病,不是精神病,无药可医,会影响患者的终身,没有cure。现在干预手段多,越来越了解这个病,高功能自闭症的人如果干预效果好,成人后与普通人差别不大,能够正常生活。

一般来说自闭症对人显著的影响在三个领域,兴趣狭窄,语言发育迟缓,社交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即是智力和语言发育不受影响,但明显的在社交和兴趣狭隘方面是短板,以前对这类人会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在自闭症诊断的光谱上按症状不同,分5种类型,现在已经不再细分,全部划进自闭症。

世纪难题,专家们捋过所有可能成因,基因,家暴,被父母冷落,环境,饮食,5G电波干扰,电子产品刺激,药物,疫苗,污染等,给出的结论是不明。发病比例逐年飙升,估计再过10年,每四个孩子里就会有一个被诊断成自闭症。男孩发病率是女孩子四倍。但女孩重症比例高于男孩。或许是人类应变大环境而发生的突变,以前人类需要面对面真人社交,现在一个电脑,能满足人的求知欲,社交和娱乐。以前人们在等公车的时候,即使生人之间也会攀谈消磨时间,长途旅行能聊一路。现在全是低头族,人们宁可面对一部手机。但对于社交焦虑的人,对着屏幕也是一种很好的掩饰,让其他人以为他们正在忙着做什么事。

有几部反映自闭症的电影是误导,好像上帝关了一扇窗又打开一扇门,那几个人都有特异功能一样。实际上高功能自闭症不是大部分,很多自闭儿智商都掉线,除了前面举出的几种最显著的受影响区域,因为大脑前庭处理信息的不给力,很多人有身体平衡协调和控制情绪的问题,这也会影响到手眼协调和大小肌肉的发育,还有一些有感官sensory的问题。怕光怕特殊气味以及怕被碰触等。即使有些人有特殊才能,但如果不能很好社交和自理生活,也很难走的远,有个孩子能坐在原地搭出建筑模型,并被艺术学校录取,但父母只能放弃,可惜一般的大学里没有辅助自闭症学子的资源,这样的人需要一对一的辅导。

中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比较小就能得到诊断,因为父母和幼儿园很早能发现异常。

比较麻烦的是高功能自闭症,父母不察觉,或者觉得是发育晚在观望,还有一些死不认的,即使被无数次提醒该带孩子去看看医生,这样的孩子就错过了6岁前干预的黄金期。

诊断一般有儿科医生,心理医生,语言治疗师,复健师等综合会诊,诊断前患者会被带入一个观察室,加入诊断的医生们会先观察孩子与父母的互动,观察后,他们基本心里已经有数,但不会跟父母说,一定走完严谨的测试过程,除了背景问卷,肯定祖宗八代七大姑八大姨的找线索,看宗族里有没有怪胎。

当孩子拿到诊断,是父母最艰难的时期,本来和谐的关系容易变调,找对方身上哪里可疑互相指责。长期的干预治疗也让父母精疲力尽,如果有一方不认命,用力过猛,非要拼了命 cure,fix自己的孩子。双方关系就容易破裂,所以家有自闭儿父母的离婚率非常高。即使没离婚,双方为了孩子很容易疏忽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中低功能自闭症儿童的目标是帮助他们学会更多的life skills,将来能够自理并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在仓库包装商品等,但除非他们有基本的沟通能力和情绪管理,否则他们的路也会很窄。很多成人后就被送去残障照顾中心了。

高功能自闭症是能改善空间最大的,如果语言和智力没问题,就集中火力扩展兴趣和发展社交能力。

社交就是之前多瑙介绍的识别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听话听音的能力。简单说察言观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方面厉害的就像政客,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死的能说活了。这是一种天分,一般人即使没有超高的情商,也能从生活实践和其他人的行为中模仿学会,即使不是高手,也可以得心应手,但高功能自闭症的人,社交场景常成为车祸现场,自说自话,鸡同鸭讲,抢话,打断别人,难有同理心,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不知进退,难以开启和结束话题,给人整体的感觉,不上道,自私,固执,爱添堵,无厘头,跳跃,别人跟不上他们节奏,如果在官场,他们就会干出打麻将领导上听,他们截胡或自摸的那种掉链子的事。如果在公司,开会讨论加薪,所有人举手赞同,他们可能嘴欠冒出来一句,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引来四面八方仇视的目光,他们不是心机婊要讨好老板,而是说了心里话。他们很难维系好社交关系,友人家人,如果不能理解他们,他们就显得格格不入。

很多年前,美籍韩裔赵承熙做出了轰动全美的校园枪杀暴力事件,他长的跟我今天的主角小键有点像,不胜唏嘘。赵承熙从小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可惜他的父母不理解,这是很多高功能自闭症家长的误区,觉得自己孩子智力和说话正常,没什么大问题,诊断是小题大做。应该没有给予他更多关心和干预治疗,造成悲剧,他有严重的社交障碍,在大学里喜欢女孩子,不会表达,只会跟踪人家。最近有妈妈打电话跟我哭,孩子有自闭症,好容易上大学,被学校禁足了,原因就是他不停的跟踪喜欢的女孩子,被人察觉举报了。对于那些调情高手,永远也不能体会这些人的郁闷不知所措,夸女孩子漂亮,开口要电话号码或约会比登天还难。

那怎么办?有办法,手把手的教,不厌其烦的练,勤能补拙,各种社交场景实例演习,教他们什么是合适的行为言语,什么是不适当的。

这些是常用的一些material,图书馆不会有,是工具书,糯米是书虫子,也是好奇宝宝,但不要去买,一是很贵,二是没意思,不是理论探讨,而且操作起来也是因人而异,不能生搬硬套。

每张卡都是一个常遇到的社交场景scenario

言归正传,说说男主角小键吧。

小键是个12岁的自闭症男孩,智力和语言发育没问题,但情商(social awareness)至少迟缓4岁,像一个七八岁的孩子。

小键活泼好动,是话痨,他不像一般自闭症的人回避眼神交流,而是喜欢直勾勾的看着你,还挨的很近,他贴近我耳边说话时候,我很想抽他几下,但都是理性克制的说,小键啊,你忘了一米社交距离了?小键是细节控,他会很不客气的提醒你跟昨天穿同一件衣服,如果他发现谁的发根变白了,小键会嚷嚷,那谁是不是该染头发了,我看见白头发了,你们难道没看见吗?小键是个添堵能手。

小键有个雷区,谁踩到炸谁,认识的人被他狂轰滥炸过。对于英文语境里同意,有Yes和Uh-huh,小键对Uh-huh零容忍,暴怒,他一定逼迫对方说yes为止。因为这事没少修理小键,告诉他是同一个意思(打破他狭窄的认知和使用习惯),不能抓狂强迫别人就范(尊重人,别人有选择的自由),道歉(社交活动的补救行为),不厌其烦的演练,小键渐渐接受了世界不是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但不稳定,容易突然抽风,因为对小键微表情和生理规律的了解,看他准备要发难时,狠狠的瞪他一眼,只要你眼神如寒冰,能喝止小键。

有一天小键问我,小丸子,你有几个老公(husband),我说一个,小键挺胸抬头说,有一天我要做你老公。我回他说,No,one is more than enough。你长大后做我朋友吧。

一个周末和领导逛街,在mall里巧遇小键和他妈妈。寒喧一阵后,领导随口说了一句 Uh-huh,小键满脸通红像个疯狂的狮子,冲着领导就扑过去,要玩命的架势,领导当场吓尿了。眼神向我求救,这时候人都围观过来了,有人在窃窃私语大人欺负孩子。

我支开领导,让他去food court等我,我让人群散去,告诉小键的妈妈别管,我来修理他。我薅着小键的脖领子给他拽到安静地带,让他坐椅子上哭闹个够。我坐他旁边不说话,等他平复了再说。

过了一会,小键抽搭的拽我袖子跟我道歉,小丸子对不起,我乱发火了。

我问小键,我们不是练过很多次了,你不能强迫别人说yes,你也一直做的很好,今天为什么?

小键问了一句,那男的是不是你老公?

咦,你怎会知道?

小键:我看过你手机,有你和他的照片,我猜是你老公。

小样,挺有心眼儿啊,原来是瞄到我手机。

那今天的发作就找到原因了。

我转念一想,刚好是个机会教育,对这些孩子简单的情感他们比较容易懂,比如高兴,生气,难过,但复杂一些的是最难心领神会的,比如羡慕嫉妒恨,尴尬,腼腆,难为情等。

我问小键,是不是喜欢小丸子。

小键:Yes

是不是不喜欢我的老公,看到小丸子和他在一起来气?
小键:Yes

我告诉你,你的心情叫嫉妒(jealous)

阴差阳错的一次意外,我有机会教小键这个比较难以形容的情绪。

在food court找到了惊魂未定的领导,顺便告诉他,他有情敌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有个叫小键的男孩要做我老公 阿信是如何炼成的 阿信是如何炼成的 女权男权人权,大家都说说,这个困局何解? 周末消遣老键,赌场里的普世价值
石头村
哈哈。
d
dhyang_wxc
丸子是专家呀,辛苦!这个孩子能遇到你,有够幸运。见过很多高功能Aspers,也见过严重自闭的孩子,真是折磨,没办法。。。

我认为是教育体系和思想的问题,学校和父母都想孩子当小爱因斯坦,结果造出来很多痛苦的高功能的Aspers。

 

 

S
Shubin
没想到核桃兄对这个很有研究。这篇文章如果发到子坛或健坛,肯定吸来一大批粉。
云霞姐姐
丸子文笔真好,有知识有幽默,赞充满爱心又有方法的你,关于自闭症,见你发过几篇,都好棒!
f
freemanli01
呵呵,不能强迫别人说Yes。我怎么要自查一下。其实我在国内有给公司人事部里测过一次,结果人事部负责人特地拿着结果

跟我单独说话,神秘兮兮的。你这个结果太罕见,有些指标很极端,但是又转而安慰,历史上很多名人也是这样的。

 

我是边写边想啊,写到这里,突然想起耶稣的话了:But let your ‘Yes’ be ‘Yes,’ and your ‘No,’ ‘No.’ For whatever is more than these is from the evil one.

这个,怎么说呢。。。回头再慢慢看。。。

这到底是情商,还是自闭,还是文化冲突?

==========

如果说我自己的看法,我前些年所处的环境,就和文化走廊不同。那个环境里大家都有一个主题是“修行解脱”。而解脱是有客观标准的,是没有面子的问题的。所以谁说的对,就是对的。师兄看别人发言,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不对需要怎么改,都要说清楚,不能误导。不对的时候夸人对,那是误导,会害人慧命,自己也会吃不了兜着走。

而文化走廊,不是完全在一个方面求真的,倒像是个Mall,个人目的不同,反正大家都逛街。或者确实更多的需要一些客气,“不错啊,好眼光,你那里买这么好的东西?”等等的。

 

 

o
olcbps
我觉得你做的挺好的。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和大家共享,讨论,互相说服

真理是越辩越明的,这样才能互相提高,辩论过程中你说不定改变主意呢。只要不是为了Ego就行了。
f
freemanli01
谢谢鼓励和肯定!
颤音
也是以前只顾着生存,现在讲质量,病就都出来了
f
freemanli01
想了想,可能确实是领域不同,有些领域,就不是0/1那种,这时候咱就不听其言,要观其行察其安了,看身体语言、微表情:)
S
Shubin
“修行解脱” 的环境?估计不是职场,不然很难被接受。
核桃小丸子
父母的话题也很大,有的父母把所有资源用上希望改善孩子的问题,但其实爱因斯坦,比尔盖兹都是极少的例子

理性来说,知道孩子的情况,降低期待,尽量帮助孩子们有个简约的人生和环境。

但有的父母不认命,跟自己和孩子较劲,结果可想而知了。

不止自闭症,有些精神疾病的孩子,都到了一天泡澡四个小时,不停的洗手,但父母想的还是如何爬藤,因为孩子智商超群,这样的孩子即使爬上藤又如何,早晚不堪压力垮下来。

核桃小丸子
哥是在乎吸粉的人嘛,那里精英多,藤娃父母多,哥去不是找削吗,而且哥对一些纸上谈兵的东西没啥兴趣。
核桃小丸子
谢谢云儿鼓励,说了好几次要写,拖拖拉拉到今天。
糯米粥
狂赞(刚学会了这个词)!前半部严谨的理论,后半部幽默的举实例,太精彩的一篇文!

谢谢小丸子的分享!

晚上我上来跟帖聊一个自闭娃爸爸 VS. 妈妈。我所知道的几个实例都是爸爸妈妈还是很不同。妈妈更无条件的爱

核桃小丸子
我想什么事情都是道法自然唯好,如果世间事全用修行的标准来套,就会陷入盲区,而忽略了智慧和耐心的善巧方便。

即使修行,也有八万四千法门吧,应对不同根器的众生,老和尚对有的徒弟上板子,对有的一句不多说,靠个人去领取,有的人自尊强脸皮薄,说的太直接,会容易升起厌烦心,反倒是不利于修行,所以要耐心给予时间领悟。

如果世界上什么事都是yes 和no能解决,那太好了,但不可能。

 

核桃小丸子
大象无形,生活是最好修行的道场,如果太着痕迹和形式,也是一种执着。
核桃小丸子
哈哈,也许吧,反正找不到原因,就从日子过的太好找线索:)
核桃小丸子
狂顶,等你分享。
d
dhyang_wxc
是这样。

“二战时的秩闻,英国空军因为战机损失大,计划为飞机装甲。因可增添的载重有限,只能选择在某些部位装甲。根据统计数据,机翼被伤最多,油箱和驾驶舱最少,所以准备装在机翼上。但一个工程师指出,油箱和驾驶舱虽然弹孔少,却可能因为这些部位受伤的飞机,多未能返航。遂改为给油箱和驾驶舱装甲,结果提高了返航率。这个故事,显示出大数据的缺失。

这些缺失就如阿喀琉斯之踵,有时是致命的。就如,渔网破了个小洞,但所有的鱼都会迅速地从这个小洞里逃走。又如囚徒越狱,只需最小的一个自由之路。只有对“体”的完整理解,才能注意到大数据所缺失的东西,因而使大数据有用起来——这是一种治疗、补救,而非单纯的否定。这就是老子所讲“知不知,上”(《老子·七十一章》)。”

“以教育为例,现代教育注重塑造人,如所谓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之争。但这两者都是封闭性的思考,主要从塑造“有用”的人才着眼,争论“返航率”的高低而已。孔子的教育思想却是“有教无类”,使人能够达其所能达。庄子的“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庄子·山木》),是与孔子的教育思想一致的。将学生视为将来的才或者材,相当于以人为物,是不仁的。

很多人看到爱因斯坦擅长数学、逻辑、音乐等,就认为加强此类教育,就可以“塑造”出类似于爱因斯坦的人才。殊不知,这些都只是些在机翼上装甲。至于天才教育,将数理、逻辑能力强的学生聚在一起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力度、深度,更是在机翼上装甲而又装甲,只能使坠毁率上升。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个学生在成长为重要人才的路上,可能被情感之箭射落,也可能因机遇、困境、健康之伤而半途而废,自知、自立、自我保护才是有效的装甲。”

“教育是半开放性的问题,用封闭性的思维来思考,只能失之甚远。这个问题实际上非常容易理解:人们已经知道计划下的科学、经济等是畸形的,害大于利,那么凭什么认为人才塑造是可计划的?”

摘自杨道还《传统学术与个人修养》,供参考。

 

把酒话桑麻21
好文,介绍得中肯全面! 最后的例子很可爱。我觉得生活中,比如我身边隐性的高功能的挺多的,只是没被诊断
悟空孙
打倒标题党!

和丸子商讨一下

自闭与性格孤僻无关,是“脑神经”搭错车或者短路,是神经病,不是精神病,无药可医,会影响患者的终身,没有cure——自闭的表现之一是所谓的性格孤僻,过去在没有自闭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把那一类孩子都归入“性格孤僻”或者“内向”,其实他们就是某种自闭,孤僻是自闭的表现之一,尽管它们不是因果关联。自闭是精神疾病的一种,不是神经病,神经病是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病变,如面瘫、癫痫、三叉神经痛等,这些病挂神经科(neurologist),而自闭,抑郁,强迫症,精神分裂则是大脑功能紊乱,看精神科(psychiatrist)。自闭抑郁等精神疾病有药可医,很难cure,但是可以控制,部分儿童自闭在青春期之后会好转甚至自愈,所以过去“性格孤僻”或“调皮捣蛋”的孩子长大后有的会恢复正常。而现在把这类孩子过早过细的贴上自闭的标签其实不利于康复和治疗。当然,重度自闭和抑郁是要伴随一生的,对这样的孩子就要像丸子一样耐心呵护,循循善诱,用爱去化解他们心中的“魔”。

f
freemanli01
是的,是的。人的事不都是意识层面的,确实潜意识层面、心理层面都有个大小火候、状态的问题。你们做生意的,更容易习惯观察人

而不仅仅听人说。否则东西砸手里了。呵呵。

 

f
freemanli01
确实不是职场。后来想想,师兄也仅仅是对特定的人那么说话。并非对所有人都那么说话的。对没兴趣的人也是哼、哈、这、哪的
番桥
拜读了,受教,谢谢。自闭症越来越多,据我所知,应该不是人类应对大环境的变化,

而是越来越多的医疗资源用于诊断这方面的问题,譬如,一个谱系中有几十上百种症状,只要符合六种还是几种就可以被诊断为自闭症,符合这些条件太容易了。如果过去也有类似的诊断方式,家长也重视孩子们在这些方面的“异常”,自闭儿童应该不会比现在少很多吧。譬如比尔盖茨马斯克之类的,我觉得他们都有自闭症,估计他们小时候都没拿过诊断证书,只会被父母认为比较难搞。

核桃小丸子
是的,网上也有,总是感觉沟通有障碍,鸡同鸭讲,只是即使去诊断也无济于事了,成人了基本定型了,很难改变。
核桃小丸子
是啊,所以有人说天才和疯子是一线之隔。
核桃小丸子
猴哥,我想说一件事最好就着这个话题,要不很容易模糊了焦点。

因为现在资源多,基本是本着宁可错判一千,不漏网一人的精神。

有些父母抗拒,也是害怕孩子被贴上标签,但我觉得是多虑了。

目前我接触到的,没有一个孩子是被误诊,即使有的孩子其他人看起来很正常,但接触下来多少都有自闭症的一些问题,就像鱼网,漏洞大小而已,干预治疗也是想把网的洞缩小,不可能缝合。猴哥提到长大后恢复正常,是因为没有那么多资源和关注了,其实这样的人,最好一生有些心理辅导。因为之后他们的社交和人际关系还是会遇到很多挑战。

猴哥好像把自闭症和精神疾病混淆了,有些情况比较复杂,有些自闭症的孩子,青春期会夹杂精神疾病,但有精神疾病的人,并不一定有自闭症。

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太复杂太累,你饶了我吧,要不是答应写一篇,我不会碰这个话题。

即使“性格孤僻”或者“内向”,以前我们的教育环境也没什么人关注,父母也觉得长大后自然就好了,但这样的人,即使没有自闭症,他们在社交上也会比较艰难,所以儿童时期给予关注和辅导也是应该的,以免以后有精神和心理疾病。

 

 

M
MarkM76
丸子的这篇文章写得不是一般的好。比一个医生写的都好!又风趣又有知识性。从头看到尾。赞一个!

将来要多来这里。因为这里有才子。哈

f
freemanli01
确实和职场不同,方向不同。职场要照顾利益和各人的自我;修行要破除个人的“假我”,以及对利益的依赖。所以有一定的冲突
核桃小丸子
可以这么说,但我个人观点,也许政治不正确,或许我们的基因里有潜伏的因子,隐而不发,是现在有什么trigger给引出来了

而我们都没找到这个引子。

 

f
freemanli01
是的,有道理!
d
dhyang_wxc
有一本书,《The Rosie Project》,挺有意思的,是个asper教授的爱情故事。可以将周围的人比照着看。
番桥
这个,我觉得你俩综合一下比较好,自闭不是神经病,也不是精神病。自闭的大脑,是与“正常”大脑看起来不太一样的操作系统。

就像苹果与视窗。只是这个世界被我们“正常”人主宰,他们看起来就不太正常。

d
donau
丸子写的好!看了一下我比较接受悟空的观点

我也认为真的自闭,是一种病态,是脑神经方面的问题,和抑郁一样,应该用仪器可以测出来。而大部分人,属于性格缺陷——反正自闭的大帽子压下来,一了百了。

其实就说我们这里玩的,随便拉一个出来,你敢说你性格方面十全十美?与人交往如蝴蝶飞花,灵巧机变?我反正是不敢。

我再说一个可能会得罪好多人的我自己的观察吧,我发现中国出来的,尤其男的,非常不擅于跟人交往,尤其是工作中跟同事跟老板——尽管我接触的中国人很少很少,但是这个感觉非常明显,以至于让我吃惊,包括国内来的到我们这里出差的中国分公司的同事。我完全不是说人坏或者智力方面的原因,只是很“涩”,跟年纪好像也没有太大关系。

丸子说了小健,那我还说老键吧,反正老键天天叫嚣自己自闭兼PTSD,我把他另出来也不算冤枉。

第一,我觉得他一点问题没有,正常国内出来的男的,基本也就这样(德行)。表象就是不爱热闹,不爱扎堆,看人多紧张,特别有机会上台做个报告,那简直是要命了,手脚都不知道放哪里。

为什么呢?一句话,缺练。特别是青春期,练习机会太少(如果我不说几乎没有的话)。相反女的我感觉好很多(我不敢推断原因)。如果让我真猜得话我会说国内环境对女的更恶略所以需要自己站出来找机会,因此,能被人看见的已经是主动或被动下过功夫的了。

第二,老键肯定有问题。问题是他自己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或者自己觉得不对但不知道如何改进。比如我跟一个朋友聊天说到跟同事一起喝酒,他就很强调了一下,一喝酒啊?我说当然。他说他不喝,大家一起他要不拿杯果汁要不喝水(甚至还跟我提出来可以喝咖啡我差点气得骂出去)。你说你几十岁的一大老爷们儿,一桌子全啤酒你端杯白开水,是不是自找不合群?喝杯酒会死吗?还咖啡?大家酒开了是习惯碰一下杯再喝的,你拿咖啡,谁会理你?再说喝咖啡的场合和喝酒的当然不一样嘛!喝酒是大笑大叫的时候喝咖啡是小声讲小声笑。

太露怯了。

第三,老键的毛病很好改,就看自己想不想。我们这里应该基本都是国内出来的第一代移民吧,肯定有文化障碍要越过去,只能主动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你(当然社会最主要是人,说的再好听点是文化),这个大家都要经历,没有谁可以偷懒。这件事其实我一点也不怀疑老键的能力,而且我有80%的把握其实他做的很好,他是装。我今天点破他他一定怀恨在心会报复我,你们都替我看着点啊。特别丸子,老键敢上房立马按下去。要不关门放狗。

t
tidytiger
看来你是真有这方面的知识

能推荐一些你觉得很有用的发展社交的书,教材或是programs吗(针对teenagers)?

核桃小丸子
哈,谢谢,多来玩:)
S
Shubin
哥你不能只关心小键。抢到爬藤的位置靠天才,可爬起来特辛苦又孤独,有些就跑偏了,差个一线半线就那个了,每年都有中途落藤的。
S
Shubin
理是这么个理,但不同派别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玩法。有的隐于山,有的隐于庙,有的隐于市,也有的根本不隐。
核桃小丸子
哈哈哈,你真敢说,我不敢或者说不忍心直截了当的打击,我觉得国男大部分是不善于表达,但心里是明镜似的。

你说20大闭幕式上发生的那一幕,每个台上的老领导都像僵尸一样,目不转睛面无表情,他们是真傻了还是装傻?心里肯定无数个问号或草 泥 马在奔腾,但不敢不能表现出来,他们要盘算日后的安危和前程。

但真有社交障碍的人,是比较难从其他人的角度观察思考判断,甚至对后果的评估欠考虑。

老键是装傻充愣,但咱们要关爱老键,键婶肯定不会拿他当宝,老键心里有落差,网上希望找到众星捧月的存在感:)

 

核桃小丸子
哎,其实做父母的应该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太多父母有侥幸了,以为孩子是天才就万事大吉,把孩子往极限逼迫。哥无能为力

有的撞了南墙都不回头。

一剑无痕
这个题目,很不严肃~
S
Shubin
觉得多瑙看到的国男,大部分是理工男或者工具男。油头滑脑见风使舵的,都能混的不错,谁肯出来吃苦呢?
核桃小丸子
这个要看孩子的状况,我知道很多高功能自闭症的父母对孩子隐藏诊断,不告诉他们,小时候还好,到了青春期冲突就来了

孩子会问,我为什么要去做这些心理辅导干预治疗。

如果孩子有诊断,我里面的那本书就很好。让孩子看书了解自己为何与其他人不同。

I am special。

即使孩子没诊断,生活和学习遇到的混乱很多与executive skills 有关,你可以谷歌一下了解这个方面不擅长会有哪些状况,怎样帮助孩子

这本书就不错,即使有些孩子有一些精神健康的问题,也是他们不能负荷压力,这些技能都有帮助,让他们生活和思绪更稳定有条理

Smart but scattered teens

关于社交,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leadership的社区program,练习他们社交和组织能力

做义工(与人打交道的)也很好。

如果参加一些适龄的文体活动,尽量避开耍单的那种,比如游泳,钢琴。越练越孤单。

多加入club,篮球,足球等,那是团体活动,增加孩子与人互动机会。

希望这些有帮助。

 

悟空孙
中文语境的“精神病”和现代医学概念有一定的分歧。

中文“精神病”几乎等同于psychic,精神分裂,狂躁妄想;而自闭的确属于mental或pyschiatric disorder。通俗说自闭症属于精神疾病,是精神科管辖范围,而神经科 neurology 只关注神经系统问题,包括失眠,偏头痛,帕金森综合症等。

d
donau
对不起我想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从来没说油头滑脑是好事。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无论在哪里最受欢迎也最受尊重的品质应该是真诚

至于见风使舵更是要看怎么理解,这里面牵扯到文化层面说多了会太远。我想跟什么专业应该也没关系,只有中国人才喜欢很细地分文理,起码这是我自己的感觉。

大概这个话题我们不是一个page.

核桃小丸子
切,那你整个严肃的。
d
donau
我也没强调混得错或不错,那要看个人自己的定义。这件事我想外人无权也没资格给出估计
核桃小丸子
是的,社交技巧不是油头滑脑,是希望能彼此尊重彼此舒适。但没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就会做的差强人意了。
d
donau
我正想回这句呢。整不出来今天不许吃饭
S
Shubin
觉得你也许误解了我的意思。我以前见过不少国男,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或陪读,本来可以留下但坚决回去,甚至不惜离婚。因为

人家发现在美国得靠本事或下力气吃饭。但在国内呢,即使没钱没势没色没胆,但只要脑子灵活,嘴巴甜蜜,可以比较容易混到吃食。

 

核桃小丸子
哎,猴哥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is a neurological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 that affects how people interact with others, communicate, learn, and behave。

网上有很多资料不严谨,说了很多次了,主要是神经系统,而到底是哪根神经有问题不清楚。所以无法下药。

而失眠,偏头痛,帕金森综合症是知道什么神经或者哪个反应区,有药物能控制。而这些神经问题不会有明显失控的行为问题。

中度重度的自闭症,很多人有癫痫发作,就像脑部手术后的患者一样,还是脑部神经受损了。

 

 

 

 

d
dhyang_wxc
国学对这方面的思考,与现在某些派别的医生有些相似

executive skills的问题有根源,能学一些技巧,当然很好,但除非生活简单平稳,否则偶尔还是很痛苦;这些人,往往对痛苦有超忆症。所以要认识自己,然后能handle,最理想。但认识自己是很难的,只能从什么不是自己入手,如恐惧、焦虑,无论叫心魔,还是叫bug,都是一样的,这些东西bugging人,但不是人自己。孩子恐惧的时候,教他认识这种恐惧情绪,将他自心与情绪分离;焦虑时,也是如此。国学是这样,我与一个精神科医生朋友聊天时问过,她也同意这是一种方法。

认识bug,还需要压制bug的手段,当bug达到控制人的强度,就很难交流。只能等风波过去。这就需在风波初起时,能distract,分散强度,所谓散心和开心。自我散心,放松,修行的人是去念,但普通人不是。巴什拉说:“对于原始人来说,思想是一种聚精会神的遐想,对于受过教育的人来说,遐想是一种松弛的思想;这两者之间,‘有生气’的含意是相反的”。(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火的精神分析》)“有生气”即是活跃遒劲。思想如驯顺的拉磨的马或脱缰野马,哪个更有生气呢?“松弛的思想”正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真意的来自。“聚精会神的遐想,发呆,非常放松,如果能“学会”的话。

 

 

把酒话桑麻21
你文里描述得很准确,所以让我想起自己身边的人。有些人朋友还挺多的,但符合你说的其它特点
把酒话桑麻21
谢推荐,我找来看看
江上一郎
一个字:服!
悟空孙
自闭症的确是一种mental disorder,当然也可以是neurological and developmenta

neurological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 也正因为是一个 spectrum,自闭症的表现方式和程度跨度很大,问题可能在神经系统,而精神病的根源也和神经系统有关,如精神分裂就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失调所导致。某一些(特别是轻度)自闭也属于 neurological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干预,但重度的一定要用药物控制。我有个朋友是psychiatrist,他的专长之一就是治疗自闭症。总之,我想强调的是,自闭症要去看psychologist或psychiatrist,而不是neurologist

f
freemanli01
我接受的理是:要求别人不如要求自己。就像观世音,求生孩的就送子,求解脱的也可以帮人解脱。不强求。能做到这,要修的好才行

至于外相上,隐或不隐不是根本。检验标准还是“有没有破除关于自我或世界的迷惑”。迷的人,住在山里也迷;不迷的,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也不迷。

但是要克服迷,开始时可能对训练场所、环境有一定要求。

 

要做到这些,必须先对自己能做到有求必应才行。

 

j
jianchi9090
小丸子你是女的呀。 我开始以为你是男的呢。
糯米粥
工具男是啥意思?真的不知道,第一次见这词,是指喜欢琢磨修理东西的handyman, 还是被美女们利用的男的?
糯米粥
跟在这里接着聊几句

我家男孩在小学上一个中国人办的afterschool, 生意可红火了,很多中国小孩一起学中文。

大概1,2年级有一天神秘的告诉妈妈,有个男孩跟别人都不一样。比如今天下午poopy in bathroom sink

再后来通过芳邻们的grapevine 才知道这孩子自闭娃。而且弟弟也自闭,好在程度轻不少。

再过几年,又从芳邻她们那里听说,爸爸海归了。妈妈一个人留在美国带2娃。她们说爸爸海归的原因是因为太压抑太看不到希望。那么,甩甩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留下妈妈一个人拉扯2个娃

 

 

 

糯米粥
再有

我们小区有一家,离我家隔了几条街,没直接认识,但芳邻们信息太灵通了。

兄妹俩,妹妹聪明伶俐,哥哥严重自闭,上另外的特殊学校。爸爸在老大大概15,16岁的时候海归了。

有自闭娃对夫妻关系是非常大的考验。

核桃小丸子
虽然不敢断言,但跟基因不无关系,等你分享故事后我再说说。
核桃小丸子
是滴,没关系,现在性别不重要,网上叫我大哥的不少:)
糯米粥
也有处理得非常好的

这是我一个美国同学的姐姐姐夫。

姐姐姐夫跟我们一样第一代移民,留学找工作一路下来。他们处理得非常成功,有几个因素(我胡乱总结的):

1, 姐姐是美国医学院毕业的,专业人士,1,2岁就干预。这个至关重要

2,姐夫财力雄厚,找到的花街工作,一年奖金至少是我几年工资。所以他们孩子去的学校,有1个老师专职跟着孩子。

3, Strong support system. 姐姐的父母移民跟他们住一起,我同学跨州搬家到了姐姐家附近,花了不少时间精力帮助外甥

孩子应该明年大学毕业,学的是CS

 

糯米粥
哪怕在这个成功的案例里

有一阵子爸爸想放弃孩子的,妈妈坚决不同意。这过程里有很多的ups and downs. 如果不是自闭娃,妈妈医学院毕业想接着fellowship, 也就放弃了,residence之后做了family doctor ,而且半职。

这个案例里爸爸妈妈的付出都很多很多。俩人一起在考验里成长。

他们俩是大学同学,又是美国同学,感情基础好,经受住了这些考验。

故事讲完了等小丸子有空来聊基因

糯米粥
是啊,我好像在哪儿读到过,如果第一个孩子自闭,那么第二个孩子自闭的可能性比一般人大
核桃小丸子
这种资源和助力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其中滋味也是当事人冷暖自知,外人还是看个热闹。

如果是轻症,1-2岁就干预的非常少,一般诊断都会拖拉半年之久,现在更久。

现在轻症往往是上学后才能发现。

所以这家人是很懂的才能那么早发现诊断,其实婴儿期就有端倪,只是很多人没经验,完全不留意。

 

 

糯米粥
是呀,”冷暖自知”—太同意了,这对一家人考验太大了
S
Shubin
是指喜欢并且擅长做事,就像一个好用的工具一样。这些人不喜欢处理人际关系,也不想做leader,最喜欢一个人做高难项目。
核桃小丸子
总的来说他们还是幸运的,孩子属于高功能自闭症,但父母高知生出重症的也不少,如果有钱能请人多分担照顾

经济能力不行,全靠自己来,久了谁也受不了。

中国人观念比较强,即使离婚,父或母的一方也不肯放弃孩子,但西人有的想得开,崩溃了就放弃孩子的抚养权,交给政府来安排了。

没有专家敢断言与基因有关,但诊断的时候也是不停的查家谱和户口,因为家族基因的还是追踪的主要线索。

一个家庭里有超过一个孩子是自闭症并不罕见,有一个妈妈不服气,连续生三个男孩,最终全部诊断为自闭症,她的医生都求她了,别再生了。她也终于认命了。我安慰她说,其实神都是拣选能够承受的人,她很无奈的说,我觉得神很有sense of humour:)

而她高龄拼生的最小儿子也最重,她心力交瘁,有次我看她掉了一颗门牙,就问怎么了,他说抱着小儿子,孩子发疯突然头往后仰,一下子就崩掉她的牙。

还有一个爸爸家来两个儿子都是自闭症,都是他接送孩子诊治,非常好好先生,他经济条件好不上班,专门照顾家庭。只是从我的角度看,他太爱孩子了,会宠溺,我就开导他,这样的孩子更要生活有规律立规矩。

 

 

糯米粥
谢谢!
糯米粥
你聊的这些故事非常有insights, 你跟这些爸爸妈妈们说的这些话也都非常棒!
S
Shubin
You're welcome. : )
木有文化
是自闭症还是忧郁症

我们这里华人二代小孩,似乎忧郁症是个大问题

d
donau
你不嫌我们这儿话题没意思吗。没意思还废话这么多
核桃小丸子
自闭症,没文化,不止华裔二代,其他族裔也一样,精神疾病多发。
看客2010
写得好:)一个朋友家的孩子是自闭症,我看他们的日子因为这个孩子过得挺不容易的。夫妇俩是高知,人非常nice。

家里ld招了一个高功能的,全部定下来之后本人才告诉ld自己是轻症。原本ld不是太满意,觉得有说不上来的哪不太对劲,可其他人觉得还行,ld也就松口了。看后续吧。

核桃小丸子
谢谢看姐分享,知道绝对比不知道要好得多,要不一起过日子,会常冒出这个人咋这样不可理喻呢的想法,猴哥提到

高功能长大后就与常人无异,甚至小时候的诊断都是太过于谨慎,其实不是这样的,与他们近身的同事朋友配偶相处久了,感受绝对不一样。他们看起来能维系好的关系里,肯定少不了其他人的理解和包容。

M
MarkM76
同意,看佩妮的回忆录,总觉得她可能就有高功能自闭症。当然从来没有真正的接触她。不知丸子怎样看的?
核桃小丸子
谁是佩妮?
C
Calsh2007
谢谢小丸子。 写得好,做得更好。 非常了解自闭症,也非常善于帮助自闭症的人。 多写写!
l
luckystarweiwei
写得真棒! 也很有意思!
M
MarkM76
哈哈,看来你没有跟她的博客。她现在在文学城挺有名的。哈
核桃小丸子
城里名人,你可别害我,我打死也不会说的,只是我接触的人,不管孩子还是成人,有没有诊断我都看得出来,火眼金睛:)
核桃小丸子
谢谢,谢谢。
核桃小丸子
多谢。
M
MarkM76
哈哈,你先别着急。她是一个有争议的名人。只是想从医学的角度上分析一下她的行为和情感
M
MarkM76
哈哈,
y
yangyang08
丸子,你能看看我儿子吗?细节在里面。

我儿子7岁,四岁时测试过自闭症,没有问题。但是我还是一直觉得他和别人有点不一样。

比如学校里一百多个孩子,他清楚的记得每个孩子的编号。

以下就是我们的对话:

1. 儿子用我的苹果手机打入一个地址,给我看:我想去27号家里,27号离我们家只有0.1英里,走路5分钟就能到

我:说名字,我不知道27号是谁?

儿子: 27号就是麦克,这是他的学号,我想去他家玩

2. 老师反映他还是很多朋友的,但是玩游戏不能失败,即使是最小的游戏。如果旁边有小朋友犯规,他会很不高兴,会不屈不挠的要求老师制止

以下是我以前的帖子

https://bbs.wenxuecity.com/znjy/5923441.html

y
yangyang08
这是阿斯伯格吗?
核桃小丸子
单单这些信息很难判断,诊断一定是根据一定标准和题型的,而且为了怕误诊,都是一个方面用不同角度的题型反复测试

如果4岁测过自闭症,而结果不是,那应该就不是,一般误诊的情况极少,测试的医生们都是很有经验反复比对测试结果,然后做综合判断的,我目前接触的孩子们,尤其高功能自闭症的,家长很多怀疑诊断,甚至不服气,但即使看起来很OK的孩子,一段时间后还是能发现一些自闭症显著的问题,有的家庭就一两个孩子,无从比较,所以父母的感觉不太准,我们接触大量的正常孩子和有自闭症的孩子,所以我们能知道这些孩子之间的不同。

在幼童的时候差别不太明显,因为孩子们都很幼稚可爱,高功能自闭症,差距顶多在1-3岁,但孩子越大,那个gap就拉开了,进入青春期,正常的孩子心智成熟很快,而高功能自闭症的孩子在pick up social cues上步子跟不上,如果干预治疗不好,就会出现很多社交上的车祸,让他们陷入困境,而家长们很多急着帮孩子提高学业,也忽视了社交技能连贯性的intervention。

你的孩子才七岁,不要急,慢慢观察,而且心理辅导也介入了,或许有些完美倾向,是不是OCD,也还是要具体诊断的,也许父母中有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和孩子要求高,意识到了,就开始注意,给孩子呈现父母不是完美的,他们不完美,做的不尽人意的时候你们也一笑而过。

 

 

 

y
yangyang08
多谢详细的解释。我总觉得阿斯伯格诊断也不是非黑即白,可能会有灰色地带,儿子就是在灰色地带。

儿子情商低,可能情商低与阿斯伯格就是灰色地带。

我感觉他不会察颜观色。目前他有挺多小朋友玩,我尽量让他有时间就出去找人玩,每天至少两个小时,周末常常是全天玩。

现在他经常当众指出小朋友的缺点,幸亏年纪小,没人在意。长大就得注意了。

核桃小丸子
应该不是,不用太担心,就像我提到的那样,误诊极少,如果发现孩子某方面有明显的发育delay,还是会下诊断的,即使是轻症

没下,应该是没问题。

心理辅导已经介入很好,他们在导正的过程中也会观察你的孩子,如果有其他方面的发现,他们会提醒你的。

放轻松,你太紧张焦急,会传导给孩子的。

 

y
yangyang08
多谢多谢。感恩给大家普及知识。
B
Balancedlife
这是不是也像ADHD?或者PTSD?容易冲动?容易被trigger? 假设以前有个说ah-huh的人bully过他,他的

PTSD被trigger了,ADHD导致他很冲动,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股聋
回“坚持”: 小丸子是女滴,还是美女!被瞎子听到了,被我聋子看到了 :)了,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