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 Navarro是前FBI雇员,研究肢体语言的专家。在采访中,他提到,很多时候肢体语言是在人们的交流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比如两个人相向走来,他们的脚的动作比身体其它部分更能暴露彼此当时的想法。如果对方冲你笑,你很可能以笑回应,但是脚不会。当对方拉住你讲话,如果没耐心听的话,你可能站在那里,但是脚部会不由自主动来动去。这时候,起作用的实际是大脑中的Limbic System。
面部表情受12条面部神经控制。当人们的情感发生变化(这些神经受到刺激),面部表情会automatically随之变化,微笑或嫌弃,愤怒或恶心,带来嘴部不由自主张开(紧闭)。在过去的40年里,几乎所有涉及人类emotion的expressions都已经被详细研究,分析,解读,学术界称其为FACS(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比较公认被接受的共有7种情感,分别是JOY,SURPRISE,COMTEMPT,SADNESS,ANGER,DISGUST,和FEAR(上次聊到电影alles steht im Kopf好像只提到5种。嗯,那个导演比较不专业)。
另一个有趣的观察是,即便对于先天的盲人,他们的面部表情仍旧适用FACS-System,也就是说,人类掌握这些情感,是from birth not by learning。
我自幼是被爸爸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坏小孩。
记得到10几岁上中学了,回家发现他在午睡,会包往地上一扔,冲过去坐身上(如果不是坐到头上的话),然后哈哈大笑得意地看他又急又气手脚乱动又不舍得真打我——我妈妈就会笑着骂我们:没大没小!
到吃饭的时候如果我在说什么感觉他没在听,会身子一歪胳膊肘支到肩膀上把脸掰过来,毫不迟疑表示不满:你听见我说什么了吗!
所以,后来我们自已有了孩子,我第一个对B抱怨的是,怎么你跟孩子不亲?
说起来他还真不能说是不管孩子的那种。小家伙们小的时候,我固执的认为那种擦屁屁用的香喷喷的湿纸巾对皮肤不好,所以只要可能,换尿兜的同时一定要在清水下给孩子洗一下小屁股——有经验的知道,在水龙头下洗的话,只能一只手抱着一只手洗——这件事特别老大小的时候,对我实在是太challenge,气得我骂她“肉蛋”(幸亏也听不懂)。
真要按次数算,我一定没有她爸爸洗的多。
她爸爸只是不能像我一样,随时随地捅孩子一下,抱一下,亲一下,拍一下,滚到床上玩得被子枕头掉一地。直到后来他们自己发明了一个Palatschinken的游戏——用被子从头到脚把小家伙轮番裹起来,然后往床上一扔,一抖一滚摊开——几个人能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到都累瘫。
(Palatschinken)
即便如此,还是不能不承认,从肢体语言来讲,我跟孩子们要融洽的多。
有个理论,从量上来讲,在实际生活中,肢体语言比人们真正通过声音产生的语言用的更多。比如当我们思考,或者聆听,小到面部的唇,颊,眉甚至鼻孔,大到臂,腿,躯干,手(指)脚(趾)都会参与其中。在手提电话如此普及的今天,街上匆匆而过的行人边赶路边讲电话的情景触目可见——再留心一点,每个讲话的人几乎都不由自主加了手势——不是视频,对方肯定不可能看到——只是因为加了肢体语言,会令讲话的人,舒服。Communicator expert给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手的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思考。
肢体语言里占第一位的,是表情,MIMIK,facial expression。
The body doesn't lie. You can't fool people. Everybody knows a smile is a smile, and a fraud is a fraud.
有趣的是,人类尽管使用不同的语言,但是在拿掉语言隔离人种信息的情况下,并不难读懂彼此的面部表情,比如愤怒,忧伤,厌恶,恐惧,再深一层,陌生人之间的善意或恶意,安全或危险,是否容易合作。
Joe Navarro是前FBI雇员,研究肢体语言的专家。在采访中,他提到,很多时候肢体语言是在人们的交流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比如两个人相向走来,他们的脚的动作比身体其它部分更能暴露彼此当时的想法。如果对方冲你笑,你很可能以笑回应,但是脚不会。当对方拉住你讲话,如果没耐心听的话,你可能站在那里,但是脚部会不由自主动来动去。这时候,起作用的实际是大脑中的Limbic System。
它涉及很多人们下意识的小动作,比如紧张或难以抉择的时候会摸下巴(中文怎么说,捻断几根须?),感觉到危险会跟自己说,stop!(我们德语叫,Bauchgefül)
无论我们喜不喜欢,Limbic System如同后台软件一样影响我们的行为。Charles和 Diana的这张照片很经典。很显然俩个人已经几乎不能忍受彼此,仍旧要被迫在公众面前齐齐出现——无论是肢体还是面部表情,公众当然都不难解读。
好吧,先从面部表情开始。
面部表情受12条面部神经控制。当人们的情感发生变化(这些神经受到刺激),面部表情会automatically随之变化,微笑或嫌弃,愤怒或恶心,带来嘴部不由自主张开(紧闭)。在过去的40年里,几乎所有涉及人类emotion的expressions都已经被详细研究,分析,解读,学术界称其为FACS(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比较公认被接受的共有7种情感,分别是JOY,SURPRISE,COMTEMPT,SADNESS,ANGER,DISGUST,和FEAR(上次聊到电影alles steht im Kopf好像只提到5种。嗯,那个导演比较不专业)。
另一个有趣的观察是,即便对于先天的盲人,他们的面部表情仍旧适用FACS-System,也就是说,人类掌握这些情感,是from birth not by learning。
理论说多了我都烦。不如举例。观察一下候车室。
三个站在一起小声讲大声笑的女性,看得出来是熟的不能再熟的好朋友,不仅是因为她们站姿放松,更因为说到动情处会彼此轻拍对方手臂后背。
或者,另外一个镜头,一个小姑娘在替另一个仔细地编辫子——显然也是知己。
再或者,一个小家伙在爸爸身上爬上爬下,揪头发拍脸,又抓又撞——父子关系必然极好。
再看躯干涉及的肢体语言,不如从手说起——握手,可以说是陌生人之间彼此示好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沟通方式。或者人们情绪紧张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十指交叉双手紧握或抓牢手边的任何一个物件。
想起一个小笑话。
我刚出国的时候因为年轻(实在是在国内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又是直接从学校发到这边大学里上班。老板带我介绍同事,人家主动伸出手来,我居然犹豫了一下才去接——后来被同事说起来都笑。
还有呢,从一个人走路的姿势,速度,会传递出的信息是,嗯,他到底是信心满满,还是犹豫不决?
另外一个关于肢体语言的研究方向是,Forensic Psychology,即研究如何从肢体语言判断人们是不是在说谎。
至于AI能不能正确理解人类的Body Expressions,更是很多研究机构正在进行中的课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8挂时间(35)——Decoding Body Expressions:解读肢体语言 8挂时间(34)——过去的未来,今天的现在:Aldous Huxley和Brave New World 8挂时间(33)——Ben Hur:一个关于基督的的故事 8挂时间(32)——当尼采哭泣(Friedrich Nietzsche和Lou Salome) 被那谁的蚁上树刺激了发个菜谱
相濡以沫的默契,能识别互相的肢体语言。
说道这茬,我想起来还欠老键一篇说自闭症的文,拖拉一直没动笔。
其中有关潜在冷面杀手的面部表情对他们面部肌肉的影响,给出的例子跟年轻时的普京很相似。当普京成为俄国总统后,我第一时间对领导说:他是极为可怕的冷面杀手。真不是吹牛。
印象深刻。
这方面的知识特别帮助咱们逐步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可以帮助我们跟自己跟他人都愉快相处
丸子你是不是工作性质跟偏文科或者心理学这些 ?觉得你在这方面挺内行的
我太懒了,没有去试face yoga,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会改善面部
我个人感觉Face Yoga应该会有帮助。
印象最深的是西藏地区40岁的妇女多么的沧桑,皮肤神态这些。海拔高,生存环境不友好。。。
说到知识女性,我现在觉得长期的自我学习最重要,否则哪怕20几岁有了高学历,以后不一直学习的话,“知识女性”就是自欺欺人的名片
号称能从微表情和肢体语言破案。当时追过几季。
为了促进我国现代化进程,新一代领导人的名单用了汉语拼音 Initials。
胡锦涛看见“总书记:XJP”就脑子有点儿懵逼,因为习包子口头答应他要下来的。胡就转头问身旁的栗战书,“这个总书记叉勾P是谁啊?”因为他喜欢打牌,管J叫勾,管X叫叉。
包子听成了叉狗 屁,龙颜大怒,就叫手下把胡锦涛扶走了。
另外就是工作中包括日常生活中跟人交流起来也许会方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