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孩子确实是独立些,但是也不要忘了每年有多少高中生大学生自杀的,有的时候,和家人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的话,这样的悲剧也许可以避免。每次有这样的事情,版上大家还是说,要注意观察孩子,要保持沟通,发现问题要找心理医生,怎么什么都不告诉家长就成了独立的标志了呢?
我知道一个朋友的孩子是老大,去了藤,父母又要上班家里又有两个小孩子,老大也是成绩很好的孩子,就忙的没管他,就是把他drop off就算了,结果burnout了,不得不休学一年的,现在已经恢复了去上学了,但是她们如果当场多关心他一点,肯能会情况好些。
还有,大学是孩子从家庭到社会的过度,很多孩子面临的除了学业压力,还有生活,情感,社交,职业等各种压力,家人应该是她们第一个寻找温暖帮助的渠道。我从小不和父母长大,从来不去向父母寻找帮助,有问题都是自己解决,是的,我很独立,和父母之间感情也非常一般,我以前也很难理解LD什么都喜欢跟我讲,但是他说,家人就是应该互相牵挂,互相依赖的。像我这样的loner, 什么事情都自己扛的,自己解决的,不是正常现象。所以孩子们确实跟他关系更好更和谐。 我女儿很愿意跟爸爸经常沟通,听取意见建议,我们觉得比她天天去碰个头破血流的能少走一部分弯路。看看职业论坛就知道了,很多人没有这样的资源的,到了40,50岁,还搞不清美国职场怎么回事呢,包括老美很多其实也是这样的,只是她们不来文学城而已。有问题找心理医生是好事,职场去找mentor,consultant是好事,有问题找家长就成了坏事了,是不独立的标志了?我是看不懂这种逻辑。
压力大也许只是诱因,内在的抑郁症说不清的
喜剧又有些启发。
这点多数亚裔家长做不到,包括我自己。
不是所有的苦难都值得经历的。不然文学城职业论坛还那么热闹呢?应该早就可以关门了。
看到有些人工作那么长时间了,连基本职场技巧教没有,真的是不知说啥好了。前两天有个ID 为了逞一时之快,我告诫他会伤了自己,结果昨天看到有人劝他找工作吧 哈哈哈 昨天的文章不看也知道不是什么好事 LOL
这种人都把自己掩饰得好好的,然后一念之差就。。。
很多都是巨婴,啃老还啃的心安理得的。
和大家一起分享。
advise,until她们真正的成熟。
他是个loner。在解决问题方面能力出色,但不会和人互动连接互助合作。我觉得他对我家小孩人际互动能力的成长起了反作用。我在这方面是孤军作战。我在给小孩强调沟通,连接和互助。我女儿高中阶段还受爸爸的影响,认为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用care别人做什么。自己必须独立能干,求助于同学老师的帮助是依赖别人,是可耻的。我花了很多时间才把她这种想法去除。引导她一点一点走上既独立又能在必需的情况下求助外援,既能给,又能得。这样才是健全的人格。在找男朋友方面,我也是建议她观察对方是否是这样既能独立又能依赖的人。仅能独立和很依赖的人都不能构成长远的健康的关系。我女儿现在做的很好。现在我头大的是我儿子。男孩子受父亲影响大,我儿子现在也是和我老公一样,做事能力很强,人际互动能力很弱。我不能指望我老公是一个有正面影响力的mentor,计划找therapist做team。老公这边我也在沟通,让他意识到他的哪些言行是对儿子的负面影响,让他少做这样的影响,最好不做。他培养儿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培养儿子的与人互动连接的能力。
高中大学时期的小孩是否愿意与父母沟通交流,我觉得和父母能否给予小孩纯粹的爱有关。这个纯粹的爱不是溺爱。是无条件的爱。我觉得我老公这方面也是有问题。他跟小孩交流,一张口就流露出他的给予是有条件的。另外他喜欢用威权打压小孩,让小孩因为怕他而服从。所以我家小孩跟我的关系更密切。他们有什么私密愿意跟我说,而不跟爸爸说。曾经一度女儿不理他,也让他很难过。我虽然在我老公说出伤害亲子关系的话时会给他指出,但我觉得太累了。所以现在我跟我老公建议他去看therapist。我老公身体比我好很多,家族有长寿基因。我会比他先走。和小孩搞好亲子关系,现阶段对小孩有益,未来会对他很重要。我老公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爱,更没有尝过纯粹的爱的滋味。我不会对他的改变抱多大希望。他给我示爱的方式是给我做很多家事。我感激也领情。但小孩子对爸爸的期待是另一样的。他们不懂也没义务承担爸爸的心理创伤,他们期待有一份纯粹的不讲条件的爱。所以我建议我老公去看一下therapist。让他在还来得及的时间内与小孩重建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
就走出泥沼走上正途。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与外界和其他人的连接能力非常重要。美国文化因为是推崇个人主义至上的,又是多元的,连接的教育非常薄弱。我们的移二代,还多了原生家庭文化和主流文化不对接,自身又是少数民族这样的障碍,小孩子很容易就放弃连接,仅靠独立,孤军奋战。那些自杀的华裔藤娃个人能力应该都很出色。如果能及时得到一些帮助,应该没有过不了的坎,都能活的好好的。
我自己有心理问题的时候,是靠自己给自己开解的,别人说什么很难解决我的问题。我家LD是很耐心包容的人,我做什么,他都能接受。所以我比较能identify小孩的问题,LD可以 在我的指导下去帮她们解决问题。我说多了就自己都觉得很烦,宁可甩开膀子干。所以,我是个典型的go getter. LD是非常well-rounded,所以他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爆胎啊。
能写出这帖,让我感到最impressive的是你能反省自己个性的另一面。悟性奇好。我assume你从来没有看过therapist。如果我老公能做到这一点,我就不会建议他去看therapist了。
我是我自己的therapist啊,我经常是跳出“我”自己,像一个第三者一样的去看我自己的。
这些年下来,已经变成非常理性了,LD说我快成计算机了。做决定全部是逻辑运算。
有时候大人孩子都会有一个坎觉得绝望,跨过了就好了
美国孩子确实是独立些,但是也不要忘了每年有多少高中生大学生自杀的,有的时候,和家人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的话,这样的悲剧也许可以避免。每次有这样的事情,版上大家还是说,要注意观察孩子,要保持沟通,发现问题要找心理医生,怎么什么都不告诉家长就成了独立的标志了呢?
我知道一个朋友的孩子是老大,去了藤,父母又要上班家里又有两个小孩子,老大也是成绩很好的孩子,就忙的没管他,就是把他drop off就算了,结果burnout了,不得不休学一年的,现在已经恢复了去上学了,但是她们如果当场多关心他一点,肯能会情况好些。
还有,大学是孩子从家庭到社会的过度,很多孩子面临的除了学业压力,还有生活,情感,社交,职业等各种压力,家人应该是她们第一个寻找温暖帮助的渠道。我从小不和父母长大,从来不去向父母寻找帮助,有问题都是自己解决,是的,我很独立,和父母之间感情也非常一般,我以前也很难理解LD什么都喜欢跟我讲,但是他说,家人就是应该互相牵挂,互相依赖的。像我这样的loner, 什么事情都自己扛的,自己解决的,不是正常现象。所以孩子们确实跟他关系更好更和谐。 我女儿很愿意跟爸爸经常沟通,听取意见建议,我们觉得比她天天去碰个头破血流的能少走一部分弯路。看看职业论坛就知道了,很多人没有这样的资源的,到了40,50岁,还搞不清美国职场怎么回事呢,包括老美很多其实也是这样的,只是她们不来文学城而已。有问题找心理医生是好事,职场去找mentor,consultant是好事,有问题找家长就成了坏事了,是不独立的标志了?我是看不懂这种逻辑。
压力大也许只是诱因,内在的抑郁症说不清的
喜剧又有些启发。
这点多数亚裔家长做不到,包括我自己。
不是所有的苦难都值得经历的。不然文学城职业论坛还那么热闹呢?应该早就可以关门了。
看到有些人工作那么长时间了,连基本职场技巧教没有,真的是不知说啥好了。前两天有个ID 为了逞一时之快,我告诫他会伤了自己,结果昨天看到有人劝他找工作吧 哈哈哈 昨天的文章不看也知道不是什么好事 LOL
这种人都把自己掩饰得好好的,然后一念之差就。。。
很多都是巨婴,啃老还啃的心安理得的。
和大家一起分享。
advise,until她们真正的成熟。
他是个loner。在解决问题方面能力出色,但不会和人互动连接互助合作。我觉得他对我家小孩人际互动能力的成长起了反作用。我在这方面是孤军作战。我在给小孩强调沟通,连接和互助。我女儿高中阶段还受爸爸的影响,认为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用care别人做什么。自己必须独立能干,求助于同学老师的帮助是依赖别人,是可耻的。我花了很多时间才把她这种想法去除。引导她一点一点走上既独立又能在必需的情况下求助外援,既能给,又能得。这样才是健全的人格。在找男朋友方面,我也是建议她观察对方是否是这样既能独立又能依赖的人。仅能独立和很依赖的人都不能构成长远的健康的关系。我女儿现在做的很好。现在我头大的是我儿子。男孩子受父亲影响大,我儿子现在也是和我老公一样,做事能力很强,人际互动能力很弱。我不能指望我老公是一个有正面影响力的mentor,计划找therapist做team。老公这边我也在沟通,让他意识到他的哪些言行是对儿子的负面影响,让他少做这样的影响,最好不做。他培养儿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培养儿子的与人互动连接的能力。
高中大学时期的小孩是否愿意与父母沟通交流,我觉得和父母能否给予小孩纯粹的爱有关。这个纯粹的爱不是溺爱。是无条件的爱。我觉得我老公这方面也是有问题。他跟小孩交流,一张口就流露出他的给予是有条件的。另外他喜欢用威权打压小孩,让小孩因为怕他而服从。所以我家小孩跟我的关系更密切。他们有什么私密愿意跟我说,而不跟爸爸说。曾经一度女儿不理他,也让他很难过。我虽然在我老公说出伤害亲子关系的话时会给他指出,但我觉得太累了。所以现在我跟我老公建议他去看therapist。我老公身体比我好很多,家族有长寿基因。我会比他先走。和小孩搞好亲子关系,现阶段对小孩有益,未来会对他很重要。我老公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爱,更没有尝过纯粹的爱的滋味。我不会对他的改变抱多大希望。他给我示爱的方式是给我做很多家事。我感激也领情。但小孩子对爸爸的期待是另一样的。他们不懂也没义务承担爸爸的心理创伤,他们期待有一份纯粹的不讲条件的爱。所以我建议我老公去看一下therapist。让他在还来得及的时间内与小孩重建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
就走出泥沼走上正途。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与外界和其他人的连接能力非常重要。美国文化因为是推崇个人主义至上的,又是多元的,连接的教育非常薄弱。我们的移二代,还多了原生家庭文化和主流文化不对接,自身又是少数民族这样的障碍,小孩子很容易就放弃连接,仅靠独立,孤军奋战。那些自杀的华裔藤娃个人能力应该都很出色。如果能及时得到一些帮助,应该没有过不了的坎,都能活的好好的。
我自己有心理问题的时候,是靠自己给自己开解的,别人说什么很难解决我的问题。我家LD是很耐心包容的人,我做什么,他都能接受。所以我比较能identify小孩的问题,LD可以 在我的指导下去帮她们解决问题。我说多了就自己都觉得很烦,宁可甩开膀子干。所以,我是个典型的go getter. LD是非常well-rounded,所以他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爆胎啊。
能写出这帖,让我感到最impressive的是你能反省自己个性的另一面。悟性奇好。我assume你从来没有看过therapist。如果我老公能做到这一点,我就不会建议他去看therapist了。
我是我自己的therapist啊,我经常是跳出“我”自己,像一个第三者一样的去看我自己的。
这些年下来,已经变成非常理性了,LD说我快成计算机了。做决定全部是逻辑运算。
有时候大人孩子都会有一个坎觉得绝望,跨过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