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观察与学习

a
applebee3
楼主 (文学峸)

或许我现在属于振奋状态,所以看到一篇文章对于古诗词的应用阐发的感慨觉得有一种颓废之态。

 

唐诗宋词的一些大家很多的作品都是即兴之作。他们就景或叙事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与想法,情绪上是有悲,喜,哀,叹。他们大多学识渊博,修养上受儒释道影响,是士大夫的典范。在职场上或春风得意或不如意,大多经历过人世风雨,因此塑造了独特的风骨。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唐诗宋词是传统古典文学中最美的情景交融的创作与特殊的表达方式,那里不仅有对于景物的描绘,应用了富有中国美感的留白,通过情景交融传达出一种意境之美。古诗词看似言语简洁,其实最重要的是作者的一种情怀在语句中流淌,那也是它们可以在时代变迁,环境变化的当代可以让人着迷的原因。

 

情怀不是情绪,不是态度,不是学识,情怀是一种综合的内在气质,它有一种气度,并有人文关怀。如果说情怀显露需要情感,那么学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态度就是客观理性的表达能力,最后通过个人的修养,情感流露出的一种情怀。

 

关于人文关怀或许是儒家思想影响的一部分。这种人文关怀是中国古典哲学伦理学的特别之处。比如这句“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种传统思想一直影响到现在。

 

刚刚看了几篇网上发的寒假作文培训班里小学生写的作业,突然间觉得自己有些文章的语气很像。看了就笑了。转而一想,中年步入老年能重回童真不是一件乐事吗?很多成年人已失去了兴致勃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再说返璞归真是人生的最好境界呢!

 

青年时期看到一位老人家为了不让自己脑子呆滞,她坚持玩简易的智力游戏。能坚持每天写日记也是不错的修行。

 

不过,文学创作是有分寸的。

 

突然间想到洞察力,发觉那是累积直觉并训练的结果,训练从禅修的方法就是观察,个人内省与对外对内观察是可以互相进行的,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止,观,慧是禅修的智慧,也是静心的方法。

 

现代人的世界繁杂琐碎,有很强逻辑判断能力的人一定是个怀疑主义者。健康的怀疑主义不是坏事,那是分析,判断,归纳科学综合统计方式的基础。在西方哲学史上曾经有三类哲派几乎同时代存在,对西方后期的哲学学派产生很大的影响。近代的存在主义哲学就与怀疑主义有很大关系。

 

少一点实用主义。多唯物主义思想的人偏向实用主义。

 

我喜欢斯多葛学派哲学。

 

 

写于02/26-27/20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读文随感 一些观察与学习 遇见 12月14日 12月13日下午随写
W
WXCTEATIME
不妨从欣赏分析一首首唐诗开始,落于实处,落于细处,否则容易流于空洞,读者不知所云。一点建议供参考:)问好苹果,欢迎回归。
a
applebee3
问好茶兄,我也是看文随感,泛泛而谈。那篇文章很长就不搬运了。我就是练习写作,博客里有分析过一些诗,以后发。
W
WXCTEATIME
好。期待唐诗宋词赏析。
简丹儿
感悟如诗。
为人父
家国情怀是儒家的初心。将家国视为一体,这是中国的天下观和整体观,是对立统一。这和西方很不同,

西方自由主义者普遍不信任政府,他们认为政府越小越好,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只是因为必要的恶。

a
applebee3
问好,简丹儿。
a
applebee3
我也是观察到国内的爱国现象,然后想到儒家的教诲与这有关。西方的模式大多受柏拉图的政说有关,所以我建议大家认真阅读古典哲学,这样辩

论才有意思。我不懂政治,只是喜欢阅读哲学。

中间小谢
喜唐詩,不喜宋詞。唐詩混成、飛揚,宋詞既雕且琢。
a
applebee3
你是说的气度吧,唐诗词语更简洁。宋词我蛮喜欢的,也有雕琢之美。但都有意韵。总之它们是古代文学的各个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