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 Emily Feng只要在NPR出现 几乎从来就只报道对中国的负面消息,她的报道从来没有没有过关于中国的正面消息。
链接在此。https://www.npr.org/2022/03/04/1084161024/the-battle-for-ukraine-could-test-the-limits-of-closer-ties-between-
自然中国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过去40年,也有很多好的地方。能一直只看到缺点,也算奇葩了, 教育出一个充满偏见的。
这和父母教育有关吧?即使去好学校,又如何?
一个是驻上海的财经记者Jennifer Pak, 报道有内容有深度,也不发政治口号型的cheap shots。以为是韩裔但是好像家里是说广东话的。还有一个All Things Condidered 主播姓Chang,非常严谨,在她的位置角度上(NPR本身就是特别左)努力做到公正独立思考和提问。那个Feng相比之下就像个一惊一乍没啥思想的高中女生。
没必要把事情复杂化。川普是德裔,对德国还特别不好,怪德国军费出得不够。即已是美国人,就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更何况在美国出生的。
我N年都不听了
反正我觉得全国一个声音肯定不是客观
不会是人大代表投票,99%赞成,1%弃权吧
半斤八两,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所以事情都有两面性,你也只执着于一面而已,和她没啥区别
你和她其实差不离,各自执着于事物的一面还以为自己看到了全貌,都属于管中窥豹,都不自知
一般人多数只会给一个笼统的意见,比如是比较好还是一般。至于究竟是20%美还是30%美本身就是个很主观的判断。但是如果能够听取所有人的看法,就能看出有多少说她美有多少说她不美的,这样在统计学意义上就能了解这个美女究竟是比较美还是比较不美了。这种统计学的方法是相对比较科学的,是现代社会管理中的常用判断依据。但是如果社会机制对某一种意见做消音处理,就无法得出公正结论,进而妨碍做正确判断了。
所以对他们也没啥好指责的。要是觉得应该在美国养个热爱中国政府的孩子,估计是妄想了。当然热爱中国文化是另一回事
She writes it in a way so her report is more likely to be picked up by the editors.
You are not her, or her editors', intended audience.
我都听了二三十年了。他家从来就左没关系。比右派那种扯着脖子胡搅蛮缠还是好多了。但是的确是一年不如一年。尤其川普当总统那几年基本偏执到没法听。真的愧对媒体称号。现在不用天天骂川普了,还是好多了。虽然woke 还是一样。
你自己对媒体的解读也带着很大的主观成分,都是人,不是神,都差不离
其实就是混淆视听
我的帖子,一直是两边都说。但似乎有人 不喜欢这样两边说的,哈哈。
我在家也说中国不好的地方,但最后总会 补充很多好的。
国民党搞砸了,共产党才接手
辅导员气死了。
你说的是cross sectional,我说的是time series.
overtime, consistently一直诋毁一个人,从面貌,衣服,工作,谈吐,反复说,是否客观那?
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很自然。我觉得非得要求每一个人的观点都五五开或三七开二八开没有太大必要。听众们自然会判断谁的观点比较中立,谁的比较偏激。当别人对一件事有负面看法的时候,如果你一定要别人“客观地”加上一部分正面看法,那么当其他人对这件事有正面评价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要求他加上些负面评价以达到客观呢?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但是现实不都是好听的。广开言路,兼听则明。
她是加拿大人
这个 Emily Feng只要在NPR出现 几乎从来就只报道对中国的负面消息,她的报道从来没有没有过关于中国的正面消息。
链接在此。https://www.npr.org/2022/03/04/1084161024/the-battle-for-ukraine-could-test-the-limits-of-closer-ties-between-
自然中国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过去40年,也有很多好的地方。能一直只看到缺点,也算奇葩了, 教育出一个充满偏见的。
这和父母教育有关吧?即使去好学校,又如何?
一个是驻上海的财经记者Jennifer Pak, 报道有内容有深度,也不发政治口号型的cheap shots。以为是韩裔但是好像家里是说广东话的。还有一个All Things Condidered 主播姓Chang,非常严谨,在她的位置角度上(NPR本身就是特别左)努力做到公正独立思考和提问。那个Feng相比之下就像个一惊一乍没啥思想的高中女生。
没必要把事情复杂化。川普是德裔,对德国还特别不好,怪德国军费出得不够。即已是美国人,就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更何况在美国出生的。
我N年都不听了
反正我觉得全国一个声音肯定不是客观
不会是人大代表投票,99%赞成,1%弃权吧
半斤八两,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所以事情都有两面性,你也只执着于一面而已,和她没啥区别
你和她其实差不离,各自执着于事物的一面还以为自己看到了全貌,都属于管中窥豹,都不自知
一般人多数只会给一个笼统的意见,比如是比较好还是一般。至于究竟是20%美还是30%美本身就是个很主观的判断。但是如果能够听取所有人的看法,就能看出有多少说她美有多少说她不美的,这样在统计学意义上就能了解这个美女究竟是比较美还是比较不美了。这种统计学的方法是相对比较科学的,是现代社会管理中的常用判断依据。但是如果社会机制对某一种意见做消音处理,就无法得出公正结论,进而妨碍做正确判断了。
所以对他们也没啥好指责的。要是觉得应该在美国养个热爱中国政府的孩子,估计是妄想了。当然热爱中国文化是另一回事
She writes it in a way so her report is more likely to be picked up by the editors.
You are not her, or her editors', intended audience.
我都听了二三十年了。他家从来就左没关系。比右派那种扯着脖子胡搅蛮缠还是好多了。但是的确是一年不如一年。尤其川普当总统那几年基本偏执到没法听。真的愧对媒体称号。现在不用天天骂川普了,还是好多了。虽然woke 还是一样。
你自己对媒体的解读也带着很大的主观成分,都是人,不是神,都差不离
其实就是混淆视听
我的帖子,一直是两边都说。但似乎有人 不喜欢这样两边说的,哈哈。
我在家也说中国不好的地方,但最后总会 补充很多好的。
国民党搞砸了,共产党才接手
辅导员气死了。
你说的是cross sectional,我说的是time series.
overtime, consistently一直诋毁一个人,从面貌,衣服,工作,谈吐,反复说,是否客观那?
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很自然。我觉得非得要求每一个人的观点都五五开或三七开二八开没有太大必要。听众们自然会判断谁的观点比较中立,谁的比较偏激。当别人对一件事有负面看法的时候,如果你一定要别人“客观地”加上一部分正面看法,那么当其他人对这件事有正面评价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要求他加上些负面评价以达到客观呢?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但是现实不都是好听的。广开言路,兼听则明。
她是加拿大人
以前travel多,总是听NPR。因为其他的真没什么可听的。那时,NPR还是不错的,信息广泛。记得有个Rob Giffard,虽然也是负面的不少,但还是不错。这个人中文说的不错,后来离开了,还出了本有关中国的书。再后来,新的人就不太好了,论调让人不舒服,就不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