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处三观经》中佛陀这么说:佛告比丘:人有四辈。有人自护身不护他人身,有人护他人身不自护身,有人亦不自护亦不护他人。是人不自护亦不护他人,是最下 贱 人;护他人不自护是胜上;若人自护不护他人是胜上;如自护亦护他人是圣上。若如是人最第一。
佛甚至认为爱护自己不爱护别人都是可取的,当然最高大上的是“自护亦护他”。
想认真实施一下,发觉居然搞不清怎么做才能“好好的爱自己”?给自己放个假,把孩子教给别人管自己出去吃饭,买东西,都做过,稍稍放松,但功效实在太短了:)~~
爱他人,为他人奉献的人,也是爱自己。因为,爱他人的行为让他得到心灵精神上的满足。
比如我们自己把孩子放在前面那是因为那样才心安啊。
在陶潜那里,叫形影神。我们有三个自己,形是身体的自己,影是功名利禄的自己,神是精神的自己。要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宰。如果让身体的欲求、功名利禄的追求,主宰了自己,那就不是老子的贵身。
在杨朱那里,叫贵己。不需要帮助别人,只管好自己,而且要享受,丰屋、美服、姣色,但不过于贪婪,有节有度。
以上三个,都是道家思想。
此外,用老外的话,还可以说“自我同情心”(self-compassion)。我们往往真心、真诚去对待朋友,尤其是对方有难、脆弱、孤立的时候,而对自己去苛求,放纵,甚至自轻自贱,想想看,如何像最真诚、最诚心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自己,让自己最自己最大最好的朋友。:-)
好像生活中浅显易行的道理,我都需要转个大圈才真正明白,谢谢
纵容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当然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我的经验:不要再盯着孩子,当然煮饭、洗衣之类的事情我绝对服务,甚至纵容她们,但是,绝不操心,她们的事情自己操心。她们申请大学我都没有参与,当然,如果她们问我,我会给出我的意见。也付钱请了帮助申请大学的counselor,是她们要求的,我其实是很高兴的。当然,我之前提过要不要请,但是我绝不啰嗦,只有她们说要请了,并且来告诉我请谁。我对付钱,心甘情愿。
我认为,这就是爱自己了。等到自己得到了满足,就发现自己有了爱别人的能力~~~ :)
把孩子放在前面,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当然,习惯性地还是会买孩子喜欢吃的,会把她们喜欢吃的留给她们,但是,思想上会放松,她们做事情根本不干涉,穿什么衣服、洗澡花多少时间,都是她们自己的事情~~~不过,她们爸爸保守,她们已经习惯了端庄,让我更加放心~~~
但是,我鼓励她们跟同学来往,我家就是据点,我从不嫌家里会乱。小的时候我负责吃喝,现在她们已经会自己安排了,所以我更轻松~~~当然,她们需要我买东西的时候我坚决支持,但是要告诉我买什么、在哪里买~~~
非常庆幸,现在女儿都是带着我玩,好吃、好玩的地方,她们比我门儿清~~~
这个是我们的网站:http://www.taijimen.org 总部在台湾~~~
这其实就是佛教的核心概念,实证五蕴非我。认识到人们常常维护的不是“真我”,而是“我所”(我的)。
后来才进一步认识,虽然不是我,“我的东西”安排好,也是日常的乐趣。
当我有放不下的时候,就兜着,兜着兜着,就放下了
休整之后是更加卖力的工作。古人说文物之道,一张一弛,至理。
一直很喜欢你,很亲近的感觉,以前不明所以啊,今天突然发现一个原因啦!
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层面具,我喜欢你一个原因是因为你的那层面具很薄很薄
我也还在求真的路上,这样,更加自在~~~
谢谢你 made my day, made my weekend~~~ :)))
至于多干活,少干活,吃什么,穿什么都是表面文章。爱自己的实质,是知道自己和别人是平等的。做事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然后再考虑别人。
比如两个人只有一个面包,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我需要这个面包。再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他也需要这个面包。然后一个面包切两半儿,一人一半儿。
那个自己是能用心,用身的。找到了,自然知道。然后才有什么独立、自由、修行、思维什么的。没找到,瞎胡闹。
~嘿嘿嘿,自私点
自己真正的需求,自己的优劣势,在和周围的人的互动中,既考虑到别人的需求,也清醒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找到一个比较舒服的平衡点。在大事小情里有意识的训练,慢慢找到那个既不会完全自我为中心、也不会无自我的牺牲付出的那个区间,爱自己就放进去了。
在《七处三观经》中佛陀这么说:佛告比丘:人有四辈。有人自护身不护他人身,有人护他人身不自护身,有人亦不自护亦不护他人。是人不自护亦不护他人,是最下 贱 人;护他人不自护是胜上;若人自护不护他人是胜上;如自护亦护他人是圣上。若如是人最第一。
佛甚至认为爱护自己不爱护别人都是可取的,当然最高大上的是“自护亦护他”。
想认真实施一下,发觉居然搞不清怎么做才能“好好的爱自己”?给自己放个假,把孩子教给别人管自己出去吃饭,买东西,都做过,稍稍放松,但功效实在太短了:)~~
爱他人,为他人奉献的人,也是爱自己。因为,爱他人的行为让他得到心灵精神上的满足。
比如我们自己把孩子放在前面那是因为那样才心安啊。
在陶潜那里,叫形影神。我们有三个自己,形是身体的自己,影是功名利禄的自己,神是精神的自己。要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宰。如果让身体的欲求、功名利禄的追求,主宰了自己,那就不是老子的贵身。
在杨朱那里,叫贵己。不需要帮助别人,只管好自己,而且要享受,丰屋、美服、姣色,但不过于贪婪,有节有度。
以上三个,都是道家思想。
此外,用老外的话,还可以说“自我同情心”(self-compassion)。我们往往真心、真诚去对待朋友,尤其是对方有难、脆弱、孤立的时候,而对自己去苛求,放纵,甚至自轻自贱,想想看,如何像最真诚、最诚心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自己,让自己最自己最大最好的朋友。:-)
好像生活中浅显易行的道理,我都需要转个大圈才真正明白,谢谢
纵容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当然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我的经验:不要再盯着孩子,当然煮饭、洗衣之类的事情我绝对服务,甚至纵容她们,但是,绝不操心,她们的事情自己操心。她们申请大学我都没有参与,当然,如果她们问我,我会给出我的意见。也付钱请了帮助申请大学的counselor,是她们要求的,我其实是很高兴的。当然,我之前提过要不要请,但是我绝不啰嗦,只有她们说要请了,并且来告诉我请谁。我对付钱,心甘情愿。
我认为,这就是爱自己了。等到自己得到了满足,就发现自己有了爱别人的能力~~~ :)
把孩子放在前面,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当然,习惯性地还是会买孩子喜欢吃的,会把她们喜欢吃的留给她们,但是,思想上会放松,她们做事情根本不干涉,穿什么衣服、洗澡花多少时间,都是她们自己的事情~~~不过,她们爸爸保守,她们已经习惯了端庄,让我更加放心~~~
但是,我鼓励她们跟同学来往,我家就是据点,我从不嫌家里会乱。小的时候我负责吃喝,现在她们已经会自己安排了,所以我更轻松~~~当然,她们需要我买东西的时候我坚决支持,但是要告诉我买什么、在哪里买~~~
非常庆幸,现在女儿都是带着我玩,好吃、好玩的地方,她们比我门儿清~~~
这个是我们的网站:http://www.taijimen.org 总部在台湾~~~
这其实就是佛教的核心概念,实证五蕴非我。认识到人们常常维护的不是“真我”,而是“我所”(我的)。
后来才进一步认识,虽然不是我,“我的东西”安排好,也是日常的乐趣。
当我有放不下的时候,就兜着,兜着兜着,就放下了
休整之后是更加卖力的工作。古人说文物之道,一张一弛,至理。
一直很喜欢你,很亲近的感觉,以前不明所以啊,今天突然发现一个原因啦!
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层面具,我喜欢你一个原因是因为你的那层面具很薄很薄
我也还在求真的路上,这样,更加自在~~~
谢谢你 made my day, made my weekend~~~ :)))
至于多干活,少干活,吃什么,穿什么都是表面文章。爱自己的实质,是知道自己和别人是平等的。做事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然后再考虑别人。
比如两个人只有一个面包,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我需要这个面包。再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他也需要这个面包。然后一个面包切两半儿,一人一半儿。
那个自己是能用心,用身的。找到了,自然知道。然后才有什么独立、自由、修行、思维什么的。没找到,瞎胡闹。
~嘿嘿嘿,自私点
自己真正的需求,自己的优劣势,在和周围的人的互动中,既考虑到别人的需求,也清醒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找到一个比较舒服的平衡点。在大事小情里有意识的训练,慢慢找到那个既不会完全自我为中心、也不会无自我的牺牲付出的那个区间,爱自己就放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