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自己对圣经的理解,本想说对佛经的理解,可惭愧,别说原版的梵文,连汉语的佛经都没有正儿八经的读过一部,即便是《心经》也是练习书法的时候临摹,根本没有弄明白说得是什么。
零零碎碎的看过一些二手的佛教书籍,赞同一个观点:佛教不是宗教,而是哲学。宗教,一般都涉及人与神或超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佛教没有神,佛教,佛陀之教导也。
乔达摩悉达多是觉悟了的人,不是神,也没有任何一部佛经像圣经那样要求人去拜佛,那为什么寺庙里有大大小小的神供奉着呢?我理解,是后人把佛教神话,把佛主供上神坛,实乃是对佛法的偏离和异化。
人类的本能中有拜神的基因,对一切神秘的现象有恐惧和敬畏的心理,佛有些神秘,久而久之,人就陷入了对佛的崇拜反而忽略了佛陀教导的深意。香烟缭绕的寺庙里,弥勒观音,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信众顶礼膜拜念念有词,可是有多少人读过佛经?又有多少人领悟佛陀的教诲?从未读过佛经而临时抱佛脚祈求金榜题名升官发财长命百岁的,与佛主无缘,那只是迷信。很多人拜祖宗、拜观音,拜文昌,拜关老爷、拜灶王爷,甚至还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什么都信,也就什么都不真信。
真正的与佛有缘的人,是潜心钻研的佛教高僧和居家修行的居士。他们将参佛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生活本身就是参佛。
从这个意义上看,基督教也存在相同的问题,从伊甸园开始,人就没有真正领会神的意志,硬着脖颈自以为是。信奉同一上帝的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犹太教,甚至伊斯兰教都与基督教同源,可是为什么这些派别互不买账甚至大动干戈你死我活?基督教的分裂也是对基督精神的偏离和异化。神与人立约,人一次次的违约,一次次的背离神,神一次次的拯救人类,人还是不知悔改。神的恩典还能持续多久?原罪难除,人心不古。
佛教相信人人皆可成佛。佛教不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在乎人与社会的关系,佛教直指人心。佛教认为,一切诸相,皆是虚妄,无法无相,唯心是存。万物唯心造,认识本心就认识世界的本质。佛教徒如果沉溺于烧香磕头而平日里不潜心读经修行,那就是“着相”了,佛教没有神,不用动不动就去拜,自己修法是最重要的功课,但是不识本心,修法也无益。
佛教唯识唯心,修行需要心无旁骛,安安静静的与心灵对话,因此佛教寺庙都深藏山野密林,不像基督教堂那样身处闹市。基督徒需要神的恩典,需要同伴的扶持和协助,而佛教徒努力的拔着自己的头发将自身拉向天空,何其艰难。佛教那一大堆戒律叫人望而生畏,首先戒荤腥就让平常人难以做到。其实佛祖只提倡三净肉,似乎是从梁武帝开始才有了严格禁荤腥的规矩。至于戒色恐怕也是汉传佛教特有的戒律,藏传佛教(密宗)和南传佛教在对待性行为上十分的开放,甚至把性行为作为修行的法门之一。
总之,佛教徒向内不外求,靠自己,以自身的实践去实证三乘菩提的智慧境界。想起一个著名的法国歌曲: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东西方在这里找到了一个交汇点。
读佛经只是喜好,却爱到骨子里。大乘经典难领悟,最好从阿含经入手,佛陀入灭后第二次结经时成集,应该最接近佛陀的教法
没系统读过佛经,有段时间专注看过一些佛经佛学导读导入之类的书,没啥特别深的感受,后来在某论坛机缘巧合,与一颇有修为的佛学徒专线对话交流上百贴,历史年余,相互都能大体接受,不接受也可相互理解,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那人忽然消失,让我颇为失落。我们争论的一个焦点,在我们是否需要外在的提携,佛教关于人的自性,基督教关于人的神性,最后我感到这两者并不必须相互抵触,放开来看,它们是互洽。
接近佛教的人都有慧根,本人实在欠缺。
当然,这也是一个双向选择,佛度有缘人,圣灵也要降临到你,才能接近耶稣
佛教讲人的修行,要拿起,一个讲人不能自救必须靠神拯救,要放下。
一个讲功德,行善积德才行,一个讲罪人,明白自己是罪人,罪人就要犯罪,所以靠自己无救。
一个是从有涅槃到无,一个是神从虚无创造世界,人从虚无到永生
大乘境界太高,比较难领悟。对我来说圣经里新约里一些耶稣的譬语也不容易领悟,就囫囵着读就可以了,读多了,某个时刻就可能领悟了。
你读过这本书吗?https://books.biblereader.cn/books/anthony
感觉同佛教的修行人很像。
还有劳伦斯兄弟的《与神同在》,也非常象佛教里的修行人
如果两个东西的功能完全一样,只是语言标签不一样,那他们就是同一个东西。如果一个物质是流动的,零度变成固态,100度开始沸腾,人喝了可以解渴,中国人叫水,西方叫Water.
如果信“一切唯心造",那就是相信:这个地球、这个宇宙,这个太平洋,撒哈拉,帝国大厦,牛顿,爱因斯坦,耶稣,我,都是“心”造出来的。
基督徒一听,你这个心,不就是我们的上帝吗?
佛说这些,不像我们普通人是“听说”,也不是科学家推理、想像,他说如实知见,意思就是,他真的“见到”这整个造物的过程。这个“见”应该不是那眼球看,眼球才能看多远呢?
就像耶稣说上帝造一切,他也不应该是听说,也不是推理,也不是信仰,而是如实看到整个造物的过程。
===========
华严经
说了自己对圣经的理解,本想说对佛经的理解,可惭愧,别说原版的梵文,连汉语的佛经都没有正儿八经的读过一部,即便是《心经》也是练习书法的时候临摹,根本没有弄明白说得是什么。
零零碎碎的看过一些二手的佛教书籍,赞同一个观点:佛教不是宗教,而是哲学。宗教,一般都涉及人与神或超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佛教没有神,佛教,佛陀之教导也。
乔达摩悉达多是觉悟了的人,不是神,也没有任何一部佛经像圣经那样要求人去拜佛,那为什么寺庙里有大大小小的神供奉着呢?我理解,是后人把佛教神话,把佛主供上神坛,实乃是对佛法的偏离和异化。
人类的本能中有拜神的基因,对一切神秘的现象有恐惧和敬畏的心理,佛有些神秘,久而久之,人就陷入了对佛的崇拜反而忽略了佛陀教导的深意。香烟缭绕的寺庙里,弥勒观音,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信众顶礼膜拜念念有词,可是有多少人读过佛经?又有多少人领悟佛陀的教诲?从未读过佛经而临时抱佛脚祈求金榜题名升官发财长命百岁的,与佛主无缘,那只是迷信。很多人拜祖宗、拜观音,拜文昌,拜关老爷、拜灶王爷,甚至还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什么都信,也就什么都不真信。
真正的与佛有缘的人,是潜心钻研的佛教高僧和居家修行的居士。他们将参佛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生活本身就是参佛。
从这个意义上看,基督教也存在相同的问题,从伊甸园开始,人就没有真正领会神的意志,硬着脖颈自以为是。信奉同一上帝的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犹太教,甚至伊斯兰教都与基督教同源,可是为什么这些派别互不买账甚至大动干戈你死我活?基督教的分裂也是对基督精神的偏离和异化。神与人立约,人一次次的违约,一次次的背离神,神一次次的拯救人类,人还是不知悔改。神的恩典还能持续多久?原罪难除,人心不古。
佛教相信人人皆可成佛。佛教不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在乎人与社会的关系,佛教直指人心。佛教认为,一切诸相,皆是虚妄,无法无相,唯心是存。万物唯心造,认识本心就认识世界的本质。佛教徒如果沉溺于烧香磕头而平日里不潜心读经修行,那就是“着相”了,佛教没有神,不用动不动就去拜,自己修法是最重要的功课,但是不识本心,修法也无益。
佛教唯识唯心,修行需要心无旁骛,安安静静的与心灵对话,因此佛教寺庙都深藏山野密林,不像基督教堂那样身处闹市。基督徒需要神的恩典,需要同伴的扶持和协助,而佛教徒努力的拔着自己的头发将自身拉向天空,何其艰难。佛教那一大堆戒律叫人望而生畏,首先戒荤腥就让平常人难以做到。其实佛祖只提倡三净肉,似乎是从梁武帝开始才有了严格禁荤腥的规矩。至于戒色恐怕也是汉传佛教特有的戒律,藏传佛教(密宗)和南传佛教在对待性行为上十分的开放,甚至把性行为作为修行的法门之一。
总之,佛教徒向内不外求,靠自己,以自身的实践去实证三乘菩提的智慧境界。想起一个著名的法国歌曲: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东西方在这里找到了一个交汇点。
读佛经只是喜好,却爱到骨子里。大乘经典难领悟,最好从阿含经入手,佛陀入灭后第二次结经时成集,应该最接近佛陀的教法
没系统读过佛经,有段时间专注看过一些佛经佛学导读导入之类的书,没啥特别深的感受,后来在某论坛机缘巧合,与一颇有修为的佛学徒专线对话交流上百贴,历史年余,相互都能大体接受,不接受也可相互理解,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那人忽然消失,让我颇为失落。我们争论的一个焦点,在我们是否需要外在的提携,佛教关于人的自性,基督教关于人的神性,最后我感到这两者并不必须相互抵触,放开来看,它们是互洽。
接近佛教的人都有慧根,本人实在欠缺。
当然,这也是一个双向选择,佛度有缘人,圣灵也要降临到你,才能接近耶稣
佛教讲人的修行,要拿起,一个讲人不能自救必须靠神拯救,要放下。
一个讲功德,行善积德才行,一个讲罪人,明白自己是罪人,罪人就要犯罪,所以靠自己无救。
一个是从有涅槃到无,一个是神从虚无创造世界,人从虚无到永生
大乘境界太高,比较难领悟。对我来说圣经里新约里一些耶稣的譬语也不容易领悟,就囫囵着读就可以了,读多了,某个时刻就可能领悟了。
你读过这本书吗?https://books.biblereader.cn/books/anthony
感觉同佛教的修行人很像。
还有劳伦斯兄弟的《与神同在》,也非常象佛教里的修行人
如果两个东西的功能完全一样,只是语言标签不一样,那他们就是同一个东西。如果一个物质是流动的,零度变成固态,100度开始沸腾,人喝了可以解渴,中国人叫水,西方叫Water.
如果信“一切唯心造",那就是相信:这个地球、这个宇宙,这个太平洋,撒哈拉,帝国大厦,牛顿,爱因斯坦,耶稣,我,都是“心”造出来的。
基督徒一听,你这个心,不就是我们的上帝吗?
佛说这些,不像我们普通人是“听说”,也不是科学家推理、想像,他说如实知见,意思就是,他真的“见到”这整个造物的过程。这个“见”应该不是那眼球看,眼球才能看多远呢?
就像耶稣说上帝造一切,他也不应该是听说,也不是推理,也不是信仰,而是如实看到整个造物的过程。
===========
华严经
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