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确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一是真性情还是消极,二是诗文是平白普通还是纯真自然至于化境。我在做视频之初,讲过陶渊明。
我也不想再长篇累牍写文章。感兴趣的,可以看下。一共分成九讲,加起来大概八九个小时。如果能坚持看完,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当时、后世对陶渊明、陶诗的评价,二是陶渊明及其曾祖父卷身的东晋历史,三是我对陶诗的解读、点评。
再高一点,会上升到哲学思想。陶渊明是带哲学的,这是他和屈原、李白、杜甫的区分点这一。苏东坡带哲理。
以上四点,归根到底,可以只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自然”。
这里贴起首两个:
一、千年来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陶渊明?
二、陶渊明与李白这对最佳损友
剩下的,感兴趣,可以看这个playlist:
每个人,也只是一家之言。只要不上纲上线,保持有礼有节,以观点交锋,以弄得更清楚明白为目的,争论是有好处的。: -)
没癖好整这么多动静出来。
神奇。
我觉得吧,人的觉悟在于你多贴近资源。
比如一天三餐不继的,嚷嚷大爷视金钱如粪土,这就是装。
富可敌国挥金如土,尤其能广济众生的,可谓有情怀。
一直在权力边上游走,甚至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而能说出富贵与我如浮云,淡然远之,可谓格调。当然也有让人排挤出权力中心,心里泛酸,用格调掩盖的。
从来没见过富贵的模样,也可以情操很高,但你别去考验这份情操,就像别去检验人性一样,你会发现挺容易笑场。
重点不是热闹,而是“走廊热闹”。:-)
退一万步说,儒道释,都各有糟粕,误解的,混在其中的,神棍也好,骗子也好,不食人间烟火的,男盗女娼的,也都有一大把。
关键是自己若喜欢,得到真的好的没有。
冒了一个泡~~~不好意思,惊动你了~~~
有财有业可娶3妻4妾的年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者,就是有了境界。。。
看问题,世俗和非世俗,可谓一物之两面。世俗一面,小丸子可谓罕见透彻。非世俗一面,还要有所得。
像“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说了,嘛也没说。
不以为是什么“家”“道”,就是个耍滑头。
这样赚,干嘛上班呢? 要紧处,当真的去学做算计使坏行好。千万别等别人划火柴。
当然,我还没到~~~但是,往那个方向走~~~ :)
它说了一些东西,还挺深刻。
学着点啊。
再说,你一人之见,也改变不了什么。我推行大道,所知者也有限。
所以,大家就都当玩儿一样。
譬如炼丹服丹。自己有意无意地骗,却又道貌岸然地装。吃死了的追责,不认账;懵对的,就胡吹是灵丹。曾见过怎么配制丹的准方子?都是些看人眼色见机行事的伎俩。秦始皇一怒,逃不了的被杀,逃得掉的没了影。道家,大抵如此。 古诗十九首,陶潜前的曹操曹植的诗,哪个不比陶潜的深和重? 道家就是个不当真,不仅不当真,还不老实。“在美是生活,反美是工作”。
你说的是道教,或道教中的个别糟粕。基督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比如摩门教什么的。
道家和道教,你要分清楚。就好像《圣经》是圣经,研究圣经学说、学习推广普世价值的是一帮,拿着圣经去开宗立派、招摇撞骗、生杀予夺的又是一帮。
不说了哈。:-)
你说的不是“道”,而是你的一种趣味偏好。中国诸家,太旧太老。读着玩。更多读其文采。里面说叨什么,一笑了之。网络天下,好玩的太多。之乎者也,太干瘪了。谢你和我叨叨。你学中文还是历史的?我是学历史的,先秦思想史。
这个态度就不对。
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既不屑于乘凉,为何不栽树呢?
我是学经济的。看你饱读诗书,却很高傲,所以引发兴趣和你聊聊,哈哈。
糟粕的东西,不需要天天去讲,请把精华挑出来,加以继承和发展。
陶渊明,的确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一是真性情还是消极,二是诗文是平白普通还是纯真自然至于化境。我在做视频之初,讲过陶渊明。
我也不想再长篇累牍写文章。感兴趣的,可以看下。一共分成九讲,加起来大概八九个小时。如果能坚持看完,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当时、后世对陶渊明、陶诗的评价,二是陶渊明及其曾祖父卷身的东晋历史,三是我对陶诗的解读、点评。
再高一点,会上升到哲学思想。陶渊明是带哲学的,这是他和屈原、李白、杜甫的区分点这一。苏东坡带哲理。
以上四点,归根到底,可以只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自然”。
这里贴起首两个:
一、千年来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陶渊明?
二、陶渊明与李白这对最佳损友
剩下的,感兴趣,可以看这个playlist:
每个人,也只是一家之言。只要不上纲上线,保持有礼有节,以观点交锋,以弄得更清楚明白为目的,争论是有好处的。: -)
没癖好整这么多动静出来。
神奇。
我觉得吧,人的觉悟在于你多贴近资源。
比如一天三餐不继的,嚷嚷大爷视金钱如粪土,这就是装。
富可敌国挥金如土,尤其能广济众生的,可谓有情怀。
一直在权力边上游走,甚至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而能说出富贵与我如浮云,淡然远之,可谓格调。当然也有让人排挤出权力中心,心里泛酸,用格调掩盖的。
从来没见过富贵的模样,也可以情操很高,但你别去考验这份情操,就像别去检验人性一样,你会发现挺容易笑场。
重点不是热闹,而是“走廊热闹”。:-)
退一万步说,儒道释,都各有糟粕,误解的,混在其中的,神棍也好,骗子也好,不食人间烟火的,男盗女娼的,也都有一大把。
关键是自己若喜欢,得到真的好的没有。
冒了一个泡~~~不好意思,惊动你了~~~
有财有业可娶3妻4妾的年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者,就是有了境界。。。
看问题,世俗和非世俗,可谓一物之两面。世俗一面,小丸子可谓罕见透彻。非世俗一面,还要有所得。
像“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说了,嘛也没说。
不以为是什么“家”“道”,就是个耍滑头。
这样赚,干嘛上班呢? 要紧处,当真的去学做算计使坏行好。千万别等别人划火柴。
当然,我还没到~~~但是,往那个方向走~~~ :)
它说了一些东西,还挺深刻。
学着点啊。
再说,你一人之见,也改变不了什么。我推行大道,所知者也有限。
所以,大家就都当玩儿一样。
譬如炼丹服丹。自己有意无意地骗,却又道貌岸然地装。吃死了的追责,不认账;懵对的,就胡吹是灵丹。曾见过怎么配制丹的准方子?都是些看人眼色见机行事的伎俩。秦始皇一怒,逃不了的被杀,逃得掉的没了影。道家,大抵如此。 古诗十九首,陶潜前的曹操曹植的诗,哪个不比陶潜的深和重? 道家就是个不当真,不仅不当真,还不老实。“在美是生活,反美是工作”。
你说的是道教,或道教中的个别糟粕。基督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比如摩门教什么的。
道家和道教,你要分清楚。就好像《圣经》是圣经,研究圣经学说、学习推广普世价值的是一帮,拿着圣经去开宗立派、招摇撞骗、生杀予夺的又是一帮。
不说了哈。:-)
你说的不是“道”,而是你的一种趣味偏好。中国诸家,太旧太老。读着玩。更多读其文采。里面说叨什么,一笑了之。网络天下,好玩的太多。之乎者也,太干瘪了。谢你和我叨叨。你学中文还是历史的?我是学历史的,先秦思想史。
这个态度就不对。
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既不屑于乘凉,为何不栽树呢?
我是学经济的。看你饱读诗书,却很高傲,所以引发兴趣和你聊聊,哈哈。
糟粕的东西,不需要天天去讲,请把精华挑出来,加以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