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
研究生
只要想上
就一定能上
孩子成绩没有问题,前面有家长说Spike很重要,整个申请从大小文书到奖项,活动,领导力等等都要突出个性,还有申请中文书等等要“讨喜”(AO的话)。另外,即使高中有再多名额也要看孩子match不match H, Y当年的diversity, 这就是运气。比如今年录取中缺绘画的同学,会乐器的90%多要被淘汰。多报几个大学,大学录取从来没有100%。一颗红星,几种准备。别在某个大学上吊死。当年我孩高中年年年级第一,SAT 1580, SAT数理化三门满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体育,活动,领导力都可以。学校升学顾问说升某某大学问题不大。孩子信心满满,可发榜时H, Y ,哥大,Duke,UCB全是waitinglist, 差点没大学上,万幸被Upenn录取。当时一幕记忆犹新。
此外,这些年的思考,我琢磨出,华裔大学申请的文化因素缺乏足够的考虑,可能是申请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可能就是你说的运气或如何讨喜AO!
我有一个加州朋友,他的孩子和你的这个孩子的情况相似,最后去了加州州大,至今都无法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我们对这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和华裔社区分享,避免这些申请误区,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很长时间没上教育论坛了,因好朋友孩子今年升大学,交流了好几次,他说看了论坛的一些帖子,越看越不懂,一些家长还互喷。今天正好调休,所以上来看看,说说自己的一些肤浅感受。
1. 先说爬藤,T5, T10。别为了上名校去上名校。真正的学霸也好,牛蛙也罢,都是自己天赋加努力地结果,家长再推也没用;即使进去了也是活受罪。一些家长喜欢分享什么成功的经验,其实都是孩子自己的功劳。我从来不去看什么经验,case by case, 一些经验也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做好自己最重要。我太太是中学老师,也从来不过问孩子学习,因为娃自己plan得很好。就连大学申请也是他自己搞定的。我们觉得能上HYPSM最好,没考上,上UCLA也很好,未来成功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情商和机遇。原来在国内,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了不少各大部委办局和中科院清北的毕业生,不少做了一辈子也就是个科员和研究员。到是一些其他好大学的人作出了突出的成绩。
2. 私校还是公校。我个人认为私校资源更多。先说我娃学长的经历,这个孩子被Y,哥大,UCB都录取了,为了学人工智能,去了UCB,因为UCB这方面很强,这肯定没错。但现在他有点后悔,因为上课都是200多人的大课,找个教授做个project也不容易等等。再说我娃油盆的经历,他们从大一开始就找Internship, 学校也提供各种培训和辅导,大三时候很多同学都手握return offer了。想找个教授做project也不难,和教授联系都是秒回邮件,而且一个教授做四个本科生的academic advisor, 包括每学期选课等等,而且经常和学生交流。我儿子一个录取Y 学CS的同学,大一Internship,大二拿到一家公司年薪20万的return offer. 所以,根据个人条件,能上私校资源会多一些。这和丝糕和大公校差不多。
3. 关于专业。论坛中讨论学CS多,其实还是要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太太想让孩子学医,我想让孩子学machine learning. 娃首先否定了学医,去了大学第一年感受了一下学习,还是不喜欢CS。我们都挺尊重他,他自己喜欢就好。再说,今后毕业了可能又喜欢别的了。一位有十多年经验的升学顾问告诉我,她追踪了一些考取HYPSM的华裔学生,发现他们毕业几年后还是做回了原来自己喜欢的专业,喜欢音乐的还是做回了音乐。不少华裔孩子比较听话,一些华人家长也喜欢替孩子操心,其实不忘初心,孩子开心,健健康康,才是真谛。
啰嗦了一堆,不喜勿喷,哈哈
同时,我想补充的是,这个孩子尚有一切潜力。除他花在目前的学业,课外活动,和写作上的时间之外,仍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例如玩游戏,在网上教一些课程,演讲与辩论,英文写作,国际象棋,数学,高等数学等。再就是,所有的标准化考试,从不准备,不象其他孩子大量刷题,而且,一次过,不考虑重复,尽管有些前几届的家长建议他重考,这也是我的想法,如SAT2 多考,SAT重考,他并没有采纳这些建议,这也许是个附加的亮点,可谁知道呢?!
GXDY 故乡的云 回应:非常感谢!
GXDY 故乡的云 回应:
(1) 进哈佛耶鲁这样的学校,一定要对孩子的智力和心理有客观的把握和定位,不可功利和虚荣。
(2)从初中开始,我对这个孩子就是放羊式的管理,除非收到老师的提醒没有上课或没有按时交作业之类,才问一问,其他一切皆由他自己。
(3)同美国人相比,我们华裔太看重金榜题名而相对轻看职业规划和发展。
GXDY 故乡的云 回应
(1)你和孩子的拒掉决策值得商榷,但并不是什么不可挽回的决定。因为,我更看重孩子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2)不可忽视哈佛和耶鲁的综合资源层次,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点不变。And so,we need to make most use of Harvard or Yale if one offer is made to us.
GXDY故乡的云 回应
(1) 我完全同意你的想法做法,因为教育是孩子的教育,未来是孩子的未来,我在很多华人教育场合讲学时重复讲,我们不要把我们的遗憾,未竟的事业,没有实现的抱负,强加给孩子,因为这样多数情况是适得其反。
(2)尊重孩子选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兴趣和对事物的感知力敏感度是孩子持续的必胜的动力和自信之源,这两者是美国社会成功最最关键的因素。
客气了,我真地非常感激你的详尽的分享,让我们互加好友,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华人的发展尽微薄之力。幸会,握手!
网上AP物理考试 服务器因超载中断后,他曾一度想放弃不考。
本科
研究生
只要想上
就一定能上
孩子成绩没有问题,前面有家长说Spike很重要,整个申请从大小文书到奖项,活动,领导力等等都要突出个性,还有申请中文书等等要“讨喜”(AO的话)。另外,即使高中有再多名额也要看孩子match不match H, Y当年的diversity, 这就是运气。比如今年录取中缺绘画的同学,会乐器的90%多要被淘汰。多报几个大学,大学录取从来没有100%。一颗红星,几种准备。别在某个大学上吊死。当年我孩高中年年年级第一,SAT 1580, SAT数理化三门满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体育,活动,领导力都可以。学校升学顾问说升某某大学问题不大。孩子信心满满,可发榜时H, Y ,哥大,Duke,UCB全是waitinglist, 差点没大学上,万幸被Upenn录取。当时一幕记忆犹新。
此外,这些年的思考,我琢磨出,华裔大学申请的文化因素缺乏足够的考虑,可能是申请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可能就是你说的运气或如何讨喜AO!
我有一个加州朋友,他的孩子和你的这个孩子的情况相似,最后去了加州州大,至今都无法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我们对这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和华裔社区分享,避免这些申请误区,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很长时间没上教育论坛了,因好朋友孩子今年升大学,交流了好几次,他说看了论坛的一些帖子,越看越不懂,一些家长还互喷。今天正好调休,所以上来看看,说说自己的一些肤浅感受。
1. 先说爬藤,T5, T10。别为了上名校去上名校。真正的学霸也好,牛蛙也罢,都是自己天赋加努力地结果,家长再推也没用;即使进去了也是活受罪。一些家长喜欢分享什么成功的经验,其实都是孩子自己的功劳。我从来不去看什么经验,case by case, 一些经验也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做好自己最重要。我太太是中学老师,也从来不过问孩子学习,因为娃自己plan得很好。就连大学申请也是他自己搞定的。我们觉得能上HYPSM最好,没考上,上UCLA也很好,未来成功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情商和机遇。原来在国内,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了不少各大部委办局和中科院清北的毕业生,不少做了一辈子也就是个科员和研究员。到是一些其他好大学的人作出了突出的成绩。
2. 私校还是公校。我个人认为私校资源更多。先说我娃学长的经历,这个孩子被Y,哥大,UCB都录取了,为了学人工智能,去了UCB,因为UCB这方面很强,这肯定没错。但现在他有点后悔,因为上课都是200多人的大课,找个教授做个project也不容易等等。再说我娃油盆的经历,他们从大一开始就找Internship, 学校也提供各种培训和辅导,大三时候很多同学都手握return offer了。想找个教授做project也不难,和教授联系都是秒回邮件,而且一个教授做四个本科生的academic advisor, 包括每学期选课等等,而且经常和学生交流。我儿子一个录取Y 学CS的同学,大一Internship,大二拿到一家公司年薪20万的return offer. 所以,根据个人条件,能上私校资源会多一些。这和丝糕和大公校差不多。
3. 关于专业。论坛中讨论学CS多,其实还是要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太太想让孩子学医,我想让孩子学machine learning. 娃首先否定了学医,去了大学第一年感受了一下学习,还是不喜欢CS。我们都挺尊重他,他自己喜欢就好。再说,今后毕业了可能又喜欢别的了。一位有十多年经验的升学顾问告诉我,她追踪了一些考取HYPSM的华裔学生,发现他们毕业几年后还是做回了原来自己喜欢的专业,喜欢音乐的还是做回了音乐。不少华裔孩子比较听话,一些华人家长也喜欢替孩子操心,其实不忘初心,孩子开心,健健康康,才是真谛。
啰嗦了一堆,不喜勿喷,哈哈
同时,我想补充的是,这个孩子尚有一切潜力。除他花在目前的学业,课外活动,和写作上的时间之外,仍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例如玩游戏,在网上教一些课程,演讲与辩论,英文写作,国际象棋,数学,高等数学等。再就是,所有的标准化考试,从不准备,不象其他孩子大量刷题,而且,一次过,不考虑重复,尽管有些前几届的家长建议他重考,这也是我的想法,如SAT2 多考,SAT重考,他并没有采纳这些建议,这也许是个附加的亮点,可谁知道呢?!
很长时间没上教育论坛了,因好朋友孩子今年升大学,交流了好几次,他说看了论坛的一些帖子,越看越不懂,一些家长还互喷。今天正好调休,所以上来看看,说说自己的一些肤浅感受。
GXDY 故乡的云 回应:非常感谢!
1. 先说爬藤,T5, T10。别为了上名校去上名校。真正的学霸也好,牛蛙也罢,都是自己天赋加努力地结果,家长再推也没用;即使进去了也是活受罪。一些家长喜欢分享什么成功的经验,其实都是孩子自己的功劳。我从来不去看什么经验,case by case, 一些经验也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做好自己最重要。我太太是中学老师,也从来不过问孩子学习,因为娃自己plan得很好。就连大学申请也是他自己搞定的。我们觉得能上HYPSM最好,没考上,上UCLA也很好,未来成功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情商和机遇。原来在国内,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了不少各大部委办局和中科院清北的毕业生,不少做了一辈子也就是个科员和研究员。到是一些其他好大学的人作出了突出的成绩。
GXDY 故乡的云 回应:
(1) 进哈佛耶鲁这样的学校,一定要对孩子的智力和心理有客观的把握和定位,不可功利和虚荣。
(2)从初中开始,我对这个孩子就是放羊式的管理,除非收到老师的提醒没有上课或没有按时交作业之类,才问一问,其他一切皆由他自己。
(3)同美国人相比,我们华裔太看重金榜题名而相对轻看职业规划和发展。
2. 私校还是公校。我个人认为私校资源更多。先说我娃学长的经历,这个孩子被Y,哥大,UCB都录取了,为了学人工智能,去了UCB,因为UCB这方面很强,这肯定没错。但现在他有点后悔,因为上课都是200多人的大课,找个教授做个project也不容易等等。再说我娃油盆的经历,他们从大一开始就找Internship, 学校也提供各种培训和辅导,大三时候很多同学都手握return offer了。想找个教授做project也不难,和教授联系都是秒回邮件,而且一个教授做四个本科生的academic advisor, 包括每学期选课等等,而且经常和学生交流。我儿子一个录取Y 学CS的同学,大一Internship,大二拿到一家公司年薪20万的return offer. 所以,根据个人条件,能上私校资源会多一些。这和丝糕和大公校差不多。
GXDY 故乡的云 回应
(1)你和孩子的拒掉决策值得商榷,但并不是什么不可挽回的决定。因为,我更看重孩子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2)不可忽视哈佛和耶鲁的综合资源层次,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点不变。And so,we need to make most use of Harvard or Yale if one offer is made to us.
3. 关于专业。论坛中讨论学CS多,其实还是要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太太想让孩子学医,我想让孩子学machine learning. 娃首先否定了学医,去了大学第一年感受了一下学习,还是不喜欢CS。我们都挺尊重他,他自己喜欢就好。再说,今后毕业了可能又喜欢别的了。一位有十多年经验的升学顾问告诉我,她追踪了一些考取HYPSM的华裔学生,发现他们毕业几年后还是做回了原来自己喜欢的专业,喜欢音乐的还是做回了音乐。不少华裔孩子比较听话,一些华人家长也喜欢替孩子操心,其实不忘初心,孩子开心,健健康康,才是真谛。
GXDY故乡的云 回应
(1) 我完全同意你的想法做法,因为教育是孩子的教育,未来是孩子的未来,我在很多华人教育场合讲学时重复讲,我们不要把我们的遗憾,未竟的事业,没有实现的抱负,强加给孩子,因为这样多数情况是适得其反。
(2)尊重孩子选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兴趣和对事物的感知力敏感度是孩子持续的必胜的动力和自信之源,这两者是美国社会成功最最关键的因素。
啰嗦了一堆,不喜勿喷,哈哈
GXDY故乡的云 回应
客气了,我真地非常感激你的详尽的分享,让我们互加好友,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华人的发展尽微薄之力。幸会,握手!
网上AP物理考试 服务器因超载中断后,他曾一度想放弃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