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哥提到自闭症,说个小故事吧

核桃小丸子
楼主 (文学峸)

很少提这些内情,希望不算泄漏隐私吧。

上周见了一个自闭儿和家长。

父母是60年左右生人,高龄冒险生了二孩,自闭症,还是比较重的,基本不能主动与人言语交流,靠肢体语言,默契和图示来沟通。

最近在学校里发生暴力事件,把Ipad摔了,被关了小黑屋(当然台面上叫sensory room)关灯关门,谁也不敢进去,让他冷静。

原因是自闭症的孩子里有不少自我安慰或刺激行为,具体到有的孩子可以反复听一首歌一两个小时。他想听歌抓起Ipad,但是没人明白他要听什么,最后悲剧了。

妈妈的问题是,他虽然不会主动开口说话,但他会唱歌,唱的比说的好听,能不能训练他想表达什么用唱的,这样就能方便沟通了。

我很不好意思的泼了一瓢冷水,不太可能,组织语言逻辑思考和音乐是不同的脑反射区。

妈妈的另一个问题是,能不能让学校给他听喜欢的歌?

我问他喜欢什么?

妈妈一听高兴了,他何止喜欢会唱很多歌,比如

然后他对着孩子说,你唱那个,起,起,起。

孩子领会开嗓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征。中华民族。。。

我一口老血喷在桌子上。

我继续问,还会什么歌呢?

妈妈起板,你唱那个,临行,临行。

孩子边唱临行喝妈一碗酒,边做出样板戏造型

这次我趴桌子下面了。

我弱弱的问,有木有近代的。

妈妈说,他就是喜欢这个啊,我不太客气的回,是你们喜欢总在家里放吧?

如果不试着让他多接触其他音乐,你不会知道他还喜欢什么?何况学校里西人也没人能懂革命歌曲和样板戏,操作性很差。

我找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英文歌单子,让她在家里和学校同步试试,看孩子喜欢哪些,这样在孩子需要self- comfort 或者self- stimulation的时候用得上。

在对自闭症孩子,应对方法都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如果家庭与学校没有一个配合的默契,以后冲突还是不会少,不会说话的孩子,他表达的方式只能简单粗暴。

想起前几天有位大姐说走廊太俗了,没了文化气息,虚心接受的同时,我想那位大姐是不是也能与时俱进些,十几二十年前网络文化与现在肯定有变化,WXC里最高雅的论坛是诗坛,高山泉水,稀稀拉拉。

雪晶出去打球了,我打扮一下也要出去得瑟血拼了。

想打架的忍忍哈,要不没人给你们拉架。

 

f
firstuncle
你俗别人说你俗就别耿耿于怀

家里有个自闭症的孩子,一家的幸福都毁了,这种作恶还在继续,真是罪恶。

其实民间有治疗自闭症的方法,我不能说,因为FDA不允许。

原理很简单,把汞排出体内就好了。

核桃小丸子
我哪俗啦,我比那些拿腔作调的女人强百套,不信,你做个市场调查,是喜欢我这样率性而为的还是绿茶派的

自闭儿的家长,如果跳大神能挽救他们的孩子都愿意做。

父母的离婚率非常高,自闭孩子的父母都该接受心理咨询,但往往他们都忽略了自己。

很多父母也是尝试着各种不同方法,包括你说的排汞,natural path的医生给测试汞和排毒。

但效果也是因人而异。

 

 

老键
得,自闭症原因找到了 - 家庭唱红歌,丸子快发柳叶刀
悟空孙
探讨一下

高龄冒险生了二孩——这个会不会是自闭症的原因?

这个孩子在2,30年前不会被归入自闭,可能是多动,最多是其它精神类疾病

我邻居孩子也是自闭症,绝对有音乐天赋。相似的也是家庭氛围有问题。我感觉家长如果及时发现问题并用正确的方式加以干预,结合正规治疗,自闭症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甚至治愈(有部分在青春期自愈)

f
firstuncle
我给你个市场调查的计算机预测吧,看准不准,数字化

你呢,受到90%男性网友的喜欢,但女性网友有一半人不喜欢你,你综合指数为70%支持率,碾压历届美国总统支持率。

我就惭愧了,80%的男网友讨厌,50女网友讨厌,我的支持率也就35%,当然有很多暗恋的,我有提高空间。

效果因人而异就是巨大的有效了,有条件一定要去试

核桃小丸子
看人,老键唱红会从忧郁转狂躁:)

最近遛弯儿的时候在海边看到一个大神,站在礁石上激情演唱,一首接着一首。

他要敢报上名号是老健,我就上脚踹。

简直无语了,为啥咱们国人这么能出奇葩,在社区寂静的公园里跳广场舞的是大妈,海边放生嚎叫的是大叔。

 

老键
我只在浴室里唱
核桃小丸子
猴哥呀,

每年节节高升的自闭症,父母可不都是高龄的。与年龄无关,但高龄,生育出有问题孩子的几率大是有。

猴哥,千万别老闫上身了,自闭症,多动症和精神疾病完全不是一回事。

发病与家庭环境没有绝对关系,但家庭关系对辅导自闭症的孩子有影响。治愈不可能,只是有些本来症状就轻的,大了以后看起来隐性而已。不影响正常生活。

 

 

核桃小丸子
我是女汉子,你是男骚年。

我根本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能在繁花似锦中漫步,也能随时抽身而退。

老键
觉得自闭症是一代崭新人类不幸早产,本来是为未来准备的,所以太不适应当下的社会(老键自己的自闭感受)
核桃小丸子
老键,你是孤僻,不是自闭,两回事。
A
AprilMei
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怀疑疫苗是自闭症的元凶。
悟空孙
嗯,不是说高龄一定就是原因,

能不能说是可能的原因之一?造成自闭的原因不会只有一个吧?

我的意思是,过去,这种情况不会被称为自闭症(解释为什么现在被诊断出自闭的人数增加),自闭和其它精神疾病当然不同,但是也属于精神科范畴(我的朋友,任加拿大精神科医生协会主席,专治自闭)

 

核桃小丸子
猴哥,自闭症是脑神经出了问题,不是精神疾病,但有些人还伴有精神健康问题,才有了交集

何况政府补贴,家长也是有病到处投医。

一般家庭是经受不起这样高额的诊治费用的。

高龄即使是原因之一,也绝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高龄生产的不多,但每年自闭症攀升。

你只要看聋哑和盲人,甚至唐氏综合着,每年的比例是稳定的,但自闭症就高的离谱,一定有共同的主因,但没被发现或者证实。

 

悟空孙
大概是汉语用词不同。

中国人理解的精神病与西方不一样,自闭症完全属于psychiatrist的治疗范畴。我们一般分不清psychiatrist 和psychologist的区别。脑神经的问题就是精神病范畴。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将自闭症归类为精神障碍(精神疾病)

江上一郎
我的所有的美国朋友没有一个这么怀疑过。
f
freemanli01
这不又引到阴谋论了?难道人家故意教人唱红歌? 呵呵
老键
一根藤上两个苦瓜,同一个基因
未完的歌
我咋觉得自闭症越来越多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更多的人去诊断而体现出来的呢?
未完的歌
都说自闭症越来越多。我咋觉得自闭症越来越多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更多的人去诊断而体现出来的呢?

认识一个网友,3个娃,他说其中两个都是自闭症,他自己也是自闭症,我看其中一个娃挺正常。。。

核桃小丸子
不全是关注多,你看的不准,其实婴幼儿时期,最早6个月就能看出端倪,很多父母不懂,就忽略了,

如果能从两岁前就行为干预是最好的,到6岁脑部发育基本成熟期间,能改变很多。

可惜绝大部分是到了学龄才能得到诊断,错过了黄金介入的时段。

你认识的算开明的,老外吧,很多华人父母,包括西人拒绝承认孩子有问题,能拉锯好多年,有的到了小学甚至中学才去确诊,就太迟了。

 

未完的歌
我后来查了一下,公众意识和检查的标准变化是主要原因。 比例跟以前应该差不多,看到一个自闭症的专家也是这么说。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the-real-reasons-autism-rates-are-up-in-the-u-s/

 

Is there no real increase in autism rates, then?
Awareness and changing criteria probably account for the bulk of the rise in prevalence, but biological factors might also contribute, says Durkin. For example, having older parents, particularly an older father, may boost the risk of autism. Children born prematurely also are at increased risk of autism, and more premature infants survive now than ever before.

 

 

 

雪晶
我回来了~~~有几个朋友也有自闭症的孩子,真的很需要耐心~~~
核桃小丸子
有的专家这样说,有的那样说,看你信哪个了:)我说句找抽的话吧,政治不正确哈

有些老中,可能没机会诊断,浑浑噩噩一辈子也过来了,如果以自闭症的诊断标准,都能在光谱中找到他们的位置,如果智商不低的话,不过在光谱的最右边而已。

这些人的配偶是比较痛苦的,偏执,兴趣单调,说话的时候很难互通有无,有你来我往双向的语言交流,自说自话,抢话,粗暴的打断别人,没有同理心,根本不能察言观色调整话题,要不就是一棒子打不出个P的主:)

 

核桃小丸子
非常不容易,心态要好才行。
未完的歌
哈哈,我故意加上有专家说,看看你的反应 ,是不是逢专家必反:)。我其实不看专家咋说,而是文章里检测标准的变化觉得合理

Has our definition of autism changed over the years?
How people think about and diagnose autism has changed substantially since the diagnosis was first introduced nearly 75 years ago. In 1943, Leo Kanner firstcoined the term ‘infantile autism’ to describe children who seemed socially isolated and withdrawn.

In 1966, researchers estimated that about 1 in 2,500 children had autism, according to criteria derived from Kanner’s description. This and other early estimates of prevalence probably focused on children at the severe end of the spectrum and missed those with subtler features.

Autism didn’t make its debut in the DSM until 1980. In 1987, a new edition expanded the criteria by allowing a diagnosis even if symptoms became apparent after 30 months of age. To garner a diagnosis, a child needed to meet 8 of 16 criteria, rather than all 6 of the previous items. These changes may have caused the condition’s prevalence to tick above 1 in 1,400.

Then, in 1991,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ruled that a diagnosis of autism qualifies a child for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Before this time, many children with autism may instead have been listed as having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The change may have encouraged families to get a diagnosis of autism for their child. The number of children who have both a diagnosis of autism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has also risen steadily over the years.

In 1994, the fourth edition of the DSM broadened the definition of autism even further, by including Asperger syndrome on the milder end of the spectrum. The current version, the DSM-5, was released in 2013, and collapsed autism, Asperger syndrome and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not otherwise specified into a single diagnosis.

The most recent CDC estimate of autism prevalence is based on the fourth edition of the DSM. Future estimates will be based on DSM-5 criteria—which may lower autism rates.

Policy changes may have also played a role. In 2006,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recommended screening all children for autism during routine pediatrician visits at 18 and 24 months of age. This move may have led to diagnoses for children who would otherwise have slipped under the radar.

Are there other factors that have influenced prevalence?
Many individuals diagnosed with autism may, in the past, have been misdiagnosed with other conditions, such as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s diagnoses of autism have risen, those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have decreased.

What’s more, a diagnosis of autism gives children greater access to specialized services and special education than do diagnoses of other conditions. This benefit makes clinicians more likely to diagnose a child with autism, even those who are on the borderline of the clinical criteria.

Prior versions of the DSM did not allow for children to be diagnosed with both autism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The DSM-5 allows multiple diagnoses, and most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are routinely screened for autism.

Autism prevalence has traditionally been highest in white children in the U.S, but this is starting to change. African-American and Hispanic children have lower rates of diagnosis because of a lack of access to services. Widespread screening has improved detection of autism in these groups, and raised overall prevalence.

Is there no real increase in autism rates, then?
Awareness and changing criteria probably account for the bulk of the rise in prevalence, but biological factors might also contribute, says Durkin. For example, having older parents, particularly an older father, may boost the risk of autism. Children born prematurely also are at increased risk of autism, and more premature infants survive now than ever before.

f
freemanli01
你的意思这到底是脑神经问题,还是心理习惯?
核桃小丸子
脑神经影响到行为模式,语言和社交,不是心理问题。
云霞姐姐
小丸子,姐来挺你啦!你有气场!有号召力!我就是这样被你吸引到走廊的!幽默中透着智慧,灵气如你,小丸子!
f
freemanli01
脑神经,那是输入部分出问题,还是输出部分有障碍?能这么分吗?类比是聋还是哑?

他们知不知道自己自闭?如果知道,是自己认识到,体会到?还是听别人说他自闭,而自己不认识?

f
freemanli01
想起另一个人,那个纳什(美丽心灵),他也是脑神经有问题,产生幻觉

但是他可以控制自己,配合治疗。

他的例子,让我看就是证明了灵魂和肉体不是一会儿事,他心里清除自己有幻觉,但是无法停止幻觉(就是脑袋的输出机制)。但是他心里知道在幻觉出现时,用意志力控制自己。

这还是相当于是车坏了,但是驾驶员是清楚的。

 

核桃小丸子
你饶了我吧,别让我读报告了,我不需要再读这些资料了。不管专家和普通人,只要说符合常识和逻辑的话我都支持

不管多了不起的人,只要胡说八道,我都砸,这不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我挺老川治国大概的方向,但对他的毛病,我没护短过啊,一样呛,像我这样客观的不容易滴。

今天猴哥给我出了不少题,你又来夹带点私货:)

我没有结论,但近年来孩子出现的各种社交,情绪和行为问题,我觉得与4G 5G,电子产品有关,至少是这些问题的trigger之一,小脑袋被干扰的太多了。

自闭症有独特的特征,与多动症,智力障碍不同,可以说有的自闭症儿童可能有多动和智力障碍。但如果被单一确诊为多动症和智力障碍的孩子,基本就排除了自闭症,做诊断的儿科医生,心理医生,甚至加入会诊的Occupational therapist能够区别。不少自闭症的孩子有手眼协调能力弱,或者小肌肉和大肌肉发育迟缓的问题。

累了,今天不回答其他问题了:)

核桃小丸子
哈哈,谢谢云儿,我气场太大把你震跑了:)
核桃小丸子
一句话说不清,简单举例,神经短路或者搭错线路,自己不知道,当然高智商的人可以疏导他们了解自己的短板,能改善

不过要经过无数次的模拟示范,告诉他们各种情况下怎么办好。

 

 

文革传人
不知是哪位“大姐”,起点太高了。这里的文化够我学习到永远,^_^。学校要是雇专人给孩子唱歌----

我去还是挺合适的,*_*。

p
papyrus
就是,不知何方“大姐”,能否聘请来给大家恶补一下文化 :-) 。丸子周日愉快
k
kirn
起码父母在寻求帮助吧,这要不是在华人比较聚集的地方,哪来什么华人小孩治疗的资源

还算有幸啦

f
freemanli01
知道了,这类似心理视力矫正,就是对一个外部输入,应该如何解释。然后你自己的输出,会引起别人什么反应。:)

不保证理解正确。哈哈

核桃小丸子
倒是提醒我了,可以组织个红歌团和广场舞队,到学校给孩子表演,就不会在社区扰民了:)周末愉快。
核桃小丸子
大姐云游去了,我先请木有文化给大家恶补,周末愉快:)
核桃小丸子
是的,父母的积极态度还是能给孩子更多帮助,长期养这样的孩子,父母身心疲惫,有的甚至崩溃,政府经受把孩子寄养给别人了。
p
polebear
认识几个有自闭症娃的朋友,很是辛苦。现在自闭症为啥越来越多?
核桃小丸子
找不到原因,世界难题,猴哥和一歌认为是关注多了,诊断的门槛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