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本最喜欢的书 —《战争与和平》

平等性
楼主 (文学峸)

小的时候,听大人们提起,说有一本小说,大大的有名,偏偏读完的人并不多,书名叫作《战争与和平》。当时我正值少年,而陪伴我的,是古龙,金庸,还珠楼主,温瑞安,司马翎这几位大侠,以及令狐冲,萧峰,楚留香,陆小凤,韦小宝那些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江湖人物。等到了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在窗明几净的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里,这才窥见了文学的另一个层面。

因为在大学之初经历过一些生死的考验,又面临人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首次触及到了自己的灵魂,所以印象特别深。也是因为这本书,我又读了许多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受益匪浅。

当时思考得最多的是人性的价值,历史和情感,以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手法。等到工作了几年以后,生活有了些阅历,再读它的时候,看的是英文版,感受又有些不同。这时领会的,主要是民族和国家的苦难历程,以及书中主人公皮埃尔的精神追求和境界的升华。

时光如梭,匆匆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一眨眼的功夫我女儿也上高中了。她是个文青,小小年纪,已经读了不下几千本的书,然而一问才知道,原来还没有读过《战争与和平》。好不容易说动了她,也买来了最好的版本。没想到的是,以她的阅读速度,读了大半年,既然没看完。和她交流了一下,看来时代的距离感是一个大问题;更重要的是,她对书中大段的关于人生,信仰,哲学的论述和讨论没有共鸣。看来我是操之过急了,这本书似乎不太适合青春勃发的花样少年;而只有经历过生活的沉淀,品尝过挫折和创伤,才可能会有所感触。

书中有几个片段是我非常难忘的。第一个片段是描写书中的另一个主人公,安德烈公爵,他在历经了战场的惨败,重伤,受俘,丧妻等一系列的挫折后,万念俱灰,心如枯木。在一个春天,他去女主角娜塔莎的父亲庄园公办的路上,于森林中见到了一颗貌似枯死的老橡树,触景生情,感慨不已。之后他就见到了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女主人公娜塔莎,并为她的青春活力所激发和触动。在回程的路上,他又见到那颗老橡树。而此时已是初夏,橡树的枝头开满了新叶,蓬蓬勃勃,郁郁青青,就好似他当时的心情,又重新焕发。书中关于这一段的描写真是精彩之极,而托翁关于万物循环,生生不息,以及顽强的生命力的阐述,对我后来走出精神困境起了很大的帮助。

再一个就是写娜塔莎的悔恨。作为托尔斯泰心目中最理想的青春化身,她因为忍受不了分离的痛苦,在花花公子阿纳托利的刻意引诱下失去了理智,试图与之私奔,并写信给安德烈公爵要求退婚。在犯下如此大错之后,她伤心欲绝,决意封闭自己,忏悔终生。我对此很有些感伤,的确是的,人最痛苦的往往并不是失败或贫困,而是对自己过往所犯错误的无奈和锥心的懊悔。我后来接触到了佛教的思想,又有些不同,那就是不管我们过往的一切辉煌和错失,统统放下,所依的只有当下的感悟,以及内心的宁静。

当然还有的,是后来娜塔莎和濒死的安德烈公爵的重逢。这时的娜塔莎,已经受到了皮埃尔的救拯,从绝望中走出;而安德烈公爵,因为在与拿破仑军队的战斗中的领悟,在精神上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与娜塔莎的重归于好以及临终的诀别,是全书最催人泪下的一幕。

作为人类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被无数次的搬上银屏。我看过好几个版本,其中前苏联拍的,场面极其宏大,也最忠实于原著。而我本人最喜欢的则是亨利·方达和奥黛丽·赫本联袂主演的那一部。在我看来,奥黛丽·赫本简直就是娜塔莎的完美重现。大家有空的时候不妨一观,不过要有点耐心,这部电影有三个多小时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几本最喜欢的书 - 《笑傲江湖》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当今世界的头号圣人 聊一聊修行 我所佩服的人之 — 王小波 长津湖的一位华裔美国军官 都是喝酒惹的祸
平等性
俺以实际行动支持无忧 :)
尘凡无忧
平等比我更文学啊。:)我在大学也就是读飘,荆棘鸟啥的。。。
尘凡无忧
谢谢平等。太惊喜了。:)
尘凡无忧
哦,解释一下,这次可能不会像当初我们炒红走廊那么卖力,慢慢来吧。我跟网管也这么老实说的。。。:)
糯米粥
我想也许不一定非要什么炒红,喜欢聊书的人有缘就一起聊聊,以书会友
糯米粥
我也是,大学时读的都是通俗文学
尘凡无忧
对啊,我读通俗好多年,现在觉得浪费了很多读书时间。。。
尘凡无忧
是,好的聊天本身就受益。:)
尘凡无忧
对了,我早就听说糯米读书很多,我前段时间还偷偷跟着你读了一遍 肖申克的救赎。。。:)
水宁
我是人到中年才读的这本书,这时候对于每位主角的内心冲突已经体会比较深了。
平等性
对了,糯米姐,我来回答您关于走廊主题的问题。走廊没有特定的主题,诗歌,文艺,音乐,散文,体育,休闲,

都是好主题。唯一可能需要避免的,是比较敏感的政治话题,这是网管提醒我的。

平等性
水宁也来了,真好!
尘凡无忧
是啊,有些书必须有一定阅历之后才能真正读懂。。。
尘凡无忧
水宁一定是因为你的战争与和平欣然跟过来的,水宁在这里唯一一篇文字就是关于 战争与和平,你们有缘啊。。。:)
水宁
完全不记得了。。我还以为我只在茶轩出没呢。我不能读以前写的东西,不忍卒读。。:)
A
Anthropologi
我年幼时读的,当时非常喜欢男主的妹妹玛利亚。现在再读心境应该不同吧。
尘凡无忧
哈哈,我偶尔会读以前写的,看看自己当时有多幼稚,有多年轻。。。:)
糯米粥
太好了,谢谢答疑
糯米粥
惊喜啊,互相推荐有趣的书来读啊
糯米粥
不过我觉得咱们上大学的时候看《战争与和平》,也有可能是牛嚼牡丹。那会儿就看自己能有共鸣的也不错
糯米粥
少年读书,如管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
尘凡无忧
安慰我了。:)的确,那时候多半只是看热闹。。。
糯米粥
我大概是2年左右前读了,当然我读的不认真,没有对名著的严肃态度,我总是娱乐态度来读书的

你的这篇文里说的对人生,对信仰,对哲学的讨论,我也都跳着看过去了,一点儿共鸣都没有。倒不是我一看哲学就瞌睡,而是托翁在这本书里的大段说教,让我没有共鸣。(近几年我还能兴致勃勃的啃下Carl Jung的原著,因为觉得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不是空洞说教)

给我的感触是,哪怕是文学巨匠托翁,他的说教都让人生厌。我不一定就非得整天说教我家孩子,惹人厌烦。

读者跟不同的书有不同的缘分吧。这本巨著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读者有没有缘分在里面找到对自己的人生有养分的启发,那就因人而异了

 

尘凡无忧
我看书还是少,有时候是忙有时候是不能静下心来,怕暴殄天物。不过我喜欢看别人的读书心得,都是精华。。。:)
尘凡无忧
好惆怅。。。
糯米粥
还有一句:老年读书,如盆中戏月。哈哈,不惆怅了吧
糯米粥
没事,随缘。
尘凡无忧
还是惆怅啊。所有的道理真正懂得,都已太晚。。。。一代又一代,从来没有都跳出这个循环。。。
x
xinn2005
前苏联版的电影很好看,用的都是那个时代顶级的演员
糯米粥
嗯,的确是啊!另一方面 , 有没有觉得有凤毛麟角的个体给人感觉是有“宿慧”?
尘凡无忧
嗯,有这个感觉。宿慧是从哪里来的?:)
怕犯错误
年輕時很喜歡。但中年后再讀,感覺不似那麼强烈了

不喜歡托翁厚己薄彼,對拿破仑的描述有偏見,但對库图佐夫又偏向神化了。唉!托翁也是人嗎,更何況托翁和庫图佐夫兩家族又是聯姻關係。

托翁在大戰前那段禱告詞寫得非常震撼。

謝謝推薦的電影版本,要找來看看。

北欧风轻雨绵
没看过这部巨作的原著,但非常喜欢根据原著拍的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