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医生给我吃降胆固醇药,二话没说的。到了糖尿病预防,她很早就告戒我好自为之,因为,“糖尿病造成的机体损伤是不可逆的。”
鉴于医生对两种疾病的不同态度,我自己能够悟出糖尿病的压力,于是乎我就很认真的对待它。
比如,看到想吃的,我的条件反射,“嗯,你何必呢,莫非你想吃药吗”。。。自然而然的伸出去的手就缩回来啦。
也确实,不吃根本没损失。
问题是,我觉得这样的心态有点走火入魔了,是不是神经啊?!
今天的,免费午餐,我喜欢它的十粒八粒橄榄,供评点。
糖前期这个范围值得商榷。比如我现在是5.8,我那30岁的同事也是5.8。那我前面顶多还有20年30年。他可是还有好多年才到我的年纪。既然糖尿病是慢性作用,那我和他用一个标准是不是不科学。
这么一想,我就认为我不用那么紧张。说不定糖尿病的作用还没发挥出来别的杀手就先到了。所以我不用纠结太多。
我不吃甜点不吃糖,不喝饮料,吃完碳水就去散步,保持心情舒畅不纠结,可能会更健康?
是天天爬起来锻炼还是当沙发土豆。。。万事都是有代价的,看你的priorities了。
不过我的饮食理念是基本自律,但偶尔稍微放纵一下问题也不大,关键字是偶尔和稍微。
这个需要适应。比如我现在比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时候吃得少多了,但是还得继续压缩一些。
这个我试验过,买一大包花生,每天下午开始饿的时候吃一把,过了没多久就明显量出体重增加。
但是花生我还是喜欢吃,少吃点。每天要吃的时候数出十个带壳花生(一个大概有两粒),吃完为止。
花生其实热量很高,10个带壳花生大概有一百大卡,相当于一杯低脂奶。我要是吃大一把的话,可能有500大卡。
面包碗就咬两口然后扔了吧。
糖尿病没有随年龄增长放松标准的说法,代谢异常对身体的损害是积累性的。但年纪大了调节代谢的能力下降,要维持正常血糖就要比年轻人更自律,就像年纪大了锻炼效果也越来越差一样,但要健康只能逆水行舟。
Cottage cheese比较好
真糖尿病了吃药就是了,不是什么大事。我妈糖尿病近30年了,一直在吃药。现在她90多了,一点都不忌口,天天吃cake,白米饭,冰淇凌等。我去他们那里,我比他们吃得健康起码2个数量级。他们觉得我crazy,说到底是我们还是你有糖尿病,你怎么什么都不吃
胆固醇高?糖尿病预防是啥意思?有什么前兆了?还是年龄到了就要预防?
我到现在各项都还正常,没有什么问题,也没药吃。我更在意食材新鲜,味道好是第一。比如鸡蛋,味道可以差很多。
我妈身体好的很,除了天天需要吃药外。新冠前他们每年都回国去玩一趟。现在他们希望我能陪他们回去,因为他们微信付款打滴滴什么的玩不转,可是我自己也不会呢,呵呵。
你应该是基因好还有经常走路, 做义工等等
我大约40岁多之后就听医生嘱咐开始服药,降胆固醇。遗传,我姑姐也是大约这年龄开始服药,她是医生,广东。
我是实行着16/8 的intermittent fasting, 每周五到六次的极慢跑,周日跑2.5 miles, 周末跑2.75 miles. 因为时间短也跑得慢, 比较容易坚持。 吃饭也是注意控制碳水
但我同样想吃就吃一点, 不然太压抑自己, 很容易反弹的
85岁了,牙齿不好,但是非要保自己的牙,所以到现在还有半口自己的牙,外加几十年老胃病,所以一日三餐最爱就是白米粥。另外她还爱甜食,当然还是不会放任。最关键一点,我的外公就是88岁上糖尿病并发过世的,他从50年代就有糖尿病,去世的80年代中国营养不良还相当普遍,他妥妥的属于贪于口舌的富贵病。有这样的家族基因加持,天天喝粥吃糖,我妈这血糖依然很平稳。我想关键还是在“量”。
然后就是我老姐,长我10岁,从小就如饿死鬼投胎,凡大人做饭,上桌之前她必熬不住馋虫要偷吃两块,为了不挨骂,先往我嘴里填一块。我从小就不贪口舌,尤其不爱吃肉食,被她一口填住,总被憋得喘不上气来。当年读到虹影小说饥饿的女儿,我就跟我妈说,姐姐就是。同是一娘生,我和她在食欲上天差地别。她这几年已经为胰岛素抵抗所苦,最近已经打了好几针司美格鲁肽。她说这个针最难熬的,就是把食欲给毁了,看见吃食只想呕吐,对她来说最为折磨。。。
讲到小孩子天生的食欲。我好想看到相关的研究,为什么有的人食欲那么旺盛,难道真的是天生的,还是说也有后天因素的影响,又或者心理因素作祟。食欲真的是需要意志来控制的吗?要是有谁看到相关的科普,我很想学习学习
我自己有俩娃。大娃真的随我,饿了就吃,吃的时候非常欢腾,但一饱就停,绝不贪嘴。淡定就随他爸,吃饭的时候犹犹豫豫总想着控制,不敢吃饱,但是嘴馋又难以一直控制,所以正餐就算控制了量,心理上总感缺憾,零食也难以杜绝。
我介绍一本书给你,非常有意思: Nature wants us to be fat. 饮食和健康心理行为都大有关系,老祖宗说的病从口入,太对了。
Listen to Nature Wants Us to Be Fat by Richard J. Johnson MD on Audible. https://www.audible.com/pd/B09R52CPTY?source_code=ORGOR69210072400FU
食欲过剩真的是个问题,如果能解决这个源头问题,后面的麻烦不就省了好多吗?
前年回国我和我姐两人去晋家门吃晚饭,那时候她已经出现胰岛素抵抗。看到她点了份阳春面我大为惊讶,立刻给退了,她又惊又气,逢人就抱怨妹妹太越界了。今年6月我苦于荨麻疹的时候,她从微信发消息给我说,按中医讲,你这个调理要经常吃点白米饭,咱们中国人跟洋人不一样!我看了哭笑不得,不知道怎样回复她。
反正在这个问题上,我和我姐虽是一母同胞,却是很难共情。今年她看我山间度假觉得非常美好,就申请明年夏天过来跟我们一道。我跟领导说,我姐如果知道我们山里缺米,估计就不要来了
坦宝一直都有注意力的问题,他感兴趣的东西过度关注,但是其他的事情统统忽略。完全不爱冒险,很少闯祸,闯祸的话经常是因为冲动,性格上更接近他母鸡性格的老爹。大娃胃口随我,性格也是,他做事可以很专注,效率也很高,但不擅长靠毅力坚持的长时间重复性工作。他比弟弟胆子大,但非常reasonable,从小到大没闯过祸。
如果说这些都跟饮食有关,那真是应证我多年的猜测
大娃的基因好,你不用费心,但坦宝可能要你注意饮食帮他调节了,而且这些和焦虑什么的也都有关系。他们老爸也可以调节,但他未必愿意。
你老姐的话,就随她吧,她那样反感你帮她控制碳水,应该有其他的心理纠结,你不是她妈,管你自家四口就够费心了。
我妹夫,他弟弟读中医的,于是乎全家信中医,抵制西医的那种,我听到就头晕。我只好说,我们老妈是西医,我跟老妈的方向。
他们还信佛。。。我也是托词,老妈她爷爷起就信耶酥。放过我,不要押着我烧香拜佛啦。
我的家庭医生给我吃降胆固醇药,二话没说的。到了糖尿病预防,她很早就告戒我好自为之,因为,“糖尿病造成的机体损伤是不可逆的。”
鉴于医生对两种疾病的不同态度,我自己能够悟出糖尿病的压力,于是乎我就很认真的对待它。
比如,看到想吃的,我的条件反射,“嗯,你何必呢,莫非你想吃药吗”。。。自然而然的伸出去的手就缩回来啦。
也确实,不吃根本没损失。
问题是,我觉得这样的心态有点走火入魔了,是不是神经啊?!
今天的,免费午餐,我喜欢它的十粒八粒橄榄,供评点。
糖前期这个范围值得商榷。比如我现在是5.8,我那30岁的同事也是5.8。那我前面顶多还有20年30年。他可是还有好多年才到我的年纪。既然糖尿病是慢性作用,那我和他用一个标准是不是不科学。
这么一想,我就认为我不用那么紧张。说不定糖尿病的作用还没发挥出来别的杀手就先到了。所以我不用纠结太多。
我不吃甜点不吃糖,不喝饮料,吃完碳水就去散步,保持心情舒畅不纠结,可能会更健康?
是天天爬起来锻炼还是当沙发土豆。。。万事都是有代价的,看你的priorities了。
不过我的饮食理念是基本自律,但偶尔稍微放纵一下问题也不大,关键字是偶尔和稍微。
这个需要适应。比如我现在比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时候吃得少多了,但是还得继续压缩一些。
这个我试验过,买一大包花生,每天下午开始饿的时候吃一把,过了没多久就明显量出体重增加。
但是花生我还是喜欢吃,少吃点。每天要吃的时候数出十个带壳花生(一个大概有两粒),吃完为止。
花生其实热量很高,10个带壳花生大概有一百大卡,相当于一杯低脂奶。我要是吃大一把的话,可能有500大卡。
面包碗就咬两口然后扔了吧。
糖尿病没有随年龄增长放松标准的说法,代谢异常对身体的损害是积累性的。但年纪大了调节代谢的能力下降,要维持正常血糖就要比年轻人更自律,就像年纪大了锻炼效果也越来越差一样,但要健康只能逆水行舟。
Cottage cheese比较好
真糖尿病了吃药就是了,不是什么大事。我妈糖尿病近30年了,一直在吃药。现在她90多了,一点都不忌口,天天吃cake,白米饭,冰淇凌等。我去他们那里,我比他们吃得健康起码2个数量级。他们觉得我crazy,说到底是我们还是你有糖尿病,你怎么什么都不吃
胆固醇高?糖尿病预防是啥意思?有什么前兆了?还是年龄到了就要预防?
我到现在各项都还正常,没有什么问题,也没药吃。我更在意食材新鲜,味道好是第一。比如鸡蛋,味道可以差很多。
我妈身体好的很,除了天天需要吃药外。新冠前他们每年都回国去玩一趟。现在他们希望我能陪他们回去,因为他们微信付款打滴滴什么的玩不转,可是我自己也不会呢,呵呵。
你应该是基因好还有经常走路, 做义工等等
我大约40岁多之后就听医生嘱咐开始服药,降胆固醇。遗传,我姑姐也是大约这年龄开始服药,她是医生,广东。
我是实行着16/8 的intermittent fasting, 每周五到六次的极慢跑,周日跑2.5 miles, 周末跑2.75 miles. 因为时间短也跑得慢, 比较容易坚持。 吃饭也是注意控制碳水
但我同样想吃就吃一点, 不然太压抑自己, 很容易反弹的
85岁了,牙齿不好,但是非要保自己的牙,所以到现在还有半口自己的牙,外加几十年老胃病,所以一日三餐最爱就是白米粥。另外她还爱甜食,当然还是不会放任。最关键一点,我的外公就是88岁上糖尿病并发过世的,他从50年代就有糖尿病,去世的80年代中国营养不良还相当普遍,他妥妥的属于贪于口舌的富贵病。有这样的家族基因加持,天天喝粥吃糖,我妈这血糖依然很平稳。我想关键还是在“量”。
然后就是我老姐,长我10岁,从小就如饿死鬼投胎,凡大人做饭,上桌之前她必熬不住馋虫要偷吃两块,为了不挨骂,先往我嘴里填一块
。我从小就不贪口舌,尤其不爱吃肉食,被她一口填住,总被憋得喘不上气来。当年读到虹影小说饥饿的女儿,我就跟我妈说,姐姐就是。同是一娘生,我和她在食欲上天差地别。她这几年已经为胰岛素抵抗所苦,最近已经打了好几针司美格鲁肽。她说这个针最难熬的,就是把食欲给毁了,看见吃食只想呕吐,对她来说最为折磨。。。
讲到小孩子天生的食欲。我好想看到相关的研究,为什么有的人食欲那么旺盛,难道真的是天生的,还是说也有后天因素的影响,又或者心理因素作祟。食欲真的是需要意志来控制的吗?要是有谁看到相关的科普,我很想学习学习
我自己有俩娃。大娃真的随我,饿了就吃,吃的时候非常欢腾,但一饱就停,绝不贪嘴。淡定就随他爸,吃饭的时候犹犹豫豫总想着控制,不敢吃饱,但是嘴馋又难以一直控制,所以正餐就算控制了量,心理上总感缺憾,零食也难以杜绝。
我介绍一本书给你,非常有意思: Nature wants us to be fat. 饮食和健康心理行为都大有关系,老祖宗说的病从口入,太对了。
Listen to Nature Wants Us to Be Fat by Richard J. Johnson MD on Audible. https://www.audible.com/pd/B09R52CPTY?source_code=ORGOR69210072400FU
食欲过剩真的是个问题,如果能解决这个源头问题,后面的麻烦不就省了好多吗?
前年回国我和我姐两人去晋家门吃晚饭,那时候她已经出现胰岛素抵抗。看到她点了份阳春面我大为惊讶,立刻给退了,她又惊又气,逢人就抱怨妹妹太越界了
。今年6月我苦于荨麻疹的时候,她从微信发消息给我说,按中医讲,你这个调理要经常吃点白米饭,咱们中国人跟洋人不一样!我看了哭笑不得,不知道怎样回复她。
反正在这个问题上,我和我姐虽是一母同胞,却是很难共情。今年她看我山间度假觉得非常美好,就申请明年夏天过来跟我们一道。我跟领导说,我姐如果知道我们山里缺米,估计就不要来了
坦宝一直都有注意力的问题,他感兴趣的东西过度关注,但是其他的事情统统忽略。完全不爱冒险,很少闯祸,闯祸的话经常是因为冲动,性格上更接近他母鸡性格的老爹。大娃胃口随我,性格也是,他做事可以很专注,效率也很高,但不擅长靠毅力坚持的长时间重复性工作。他比弟弟胆子大,但非常reasonable,从小到大没闯过祸。
如果说这些都跟饮食有关,那真是应证我多年的猜测
大娃的基因好,你不用费心,但坦宝可能要你注意饮食帮他调节了,而且这些和焦虑什么的也都有关系。他们老爸也可以调节,但他未必愿意。
你老姐的话,就随她吧,她那样反感你帮她控制碳水,应该有其他的心理纠结,你不是她妈,管你自家四口就够费心了。
我妹夫,他弟弟读中医的,于是乎全家信中医,抵制西医的那种,我听到就头晕。我只好说,我们老妈是西医,我跟老妈的方向。
他们还信佛。。。我也是托词,老妈她爷爷起就信耶酥。放过我,不要押着我烧香拜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