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年份搞错了, 很抱歉 :) 以前上海人喜欢老克勒的腔调, 这可能就是原因之一吧 ?
好奇金老师的出身。
从90年初开始发生的巨变。如果亲自参与了,他就往前走了。
作家,画家大部分人终身只有一种style, 用得好就不会改变,因袭过去的成功,
但就算用得不好的,到了一定年纪也是不会改变。就是不变就是不变。
但是参与了的人,无一不改变。因为不得不变,就像上海话都会变,上海被很多外地人占领,而上海很多人出去各地也变很多。
小说里人对上海和血统的执着,让在上世纪初来美国捞机会的英国真假贵族情何以堪?对比中国洋买办,人家历史长多了。也没说那么执着,北京大院文学也没有这个,因为他们的祖辈也没啥历史,真的是枪林弹雨熬过来,德智体经过检验的幸存者。华谊兄弟拍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讲的其实也是大院子弟对过去荣耀和秩序倒下的哀伤,可是干脆利落地讲出来,不沉迷。
小说繁花和电影繁花讲的故事完全劈叉了,但是电影保留了这种迷之沉迷。
我记得毛姆的刀锋,讲的就是美国兴盛起来的时候,英国的老格调人到兵荒马乱的新世界来占位置,位置产生于混乱。这跟跟了不起的盖茨比不同,盖茨比的世界没有对比,是平的。
繁花讲述的那个时代,山川重新隐约浮现,不再是平的,可是规则却也变了
我看不进去那个腔调的原因是,作者很有偏好地选择了过去和过去的节奏
把年份搞错了, 很抱歉 :) 以前上海人喜欢老克勒的腔调, 这可能就是原因之一吧 ?
好奇金老师的出身。
从90年初开始发生的巨变。如果亲自参与了,他就往前走了。
作家,画家大部分人终身只有一种style, 用得好就不会改变,因袭过去的成功,
但就算用得不好的,到了一定年纪也是不会改变。就是不变就是不变。
但是参与了的人,无一不改变。因为不得不变,就像上海话都会变,上海被很多外地人占领,而上海很多人出去各地也变很多。
小说里人对上海和血统的执着,让在上世纪初来美国捞机会的英国真假贵族情何以堪?对比中国洋买办,人家历史长多了。也没说那么执着,北京大院文学也没有这个,因为他们的祖辈也没啥历史,真的是枪林弹雨熬过来,德智体经过检验的幸存者。华谊兄弟拍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讲的其实也是大院子弟对过去荣耀和秩序倒下的哀伤,可是干脆利落地讲出来,不沉迷。
小说繁花和电影繁花讲的故事完全劈叉了,但是电影保留了这种迷之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