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被某人发明出来以后,蜡烛业,火柴业,煤油灯业等等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蜡烛业算是残留下香味蜡烛,节日蜡烛,瑜伽蜡烛等少数夹缝求生的几家。但再也不能有卖大米那样的大规模企业了。
灯泡据说是试验了上千种材料,最后找到了钨丝。不过,烧过一段时间后,就坏了。因为灯泡用电,不是烧柴火,并不需要氧气。其实什么气也不要。那么,如果把灯泡的空气抽掉了?可行。问题一下就立即解决了。抽成真空。于是世界上一下子出现了成千上万个灯泡厂。电的发明,一开始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用来点亮灯泡的。空调,电机的广泛应用,那都是后来才慢慢有的。
抽真空,不难。不过总抽不了完全真空。也没有必要。有人稍微抽了厉害一点,灯泡试验的寿命,可达121年。灯泡厂技术含量不高,相互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些个科技公司,都在推销自己寿命更长的灯泡。
问题来了。做生意的,好像买股票,如果卖菜大妈也能炒股赚钱,那股市也该塌了。不多久,灯泡很快就卖不掉了。那些号称灯泡可以点千年的公司,同样遭遇灭顶之灾。卖掉一个灯泡,过一千年才会卖掉第二个。
这样不行。怎么办,几家大企业,飞利浦,通用电气,紧急开会。成立了个世界灯泡协会。也就是臭名昭著的阿波罗协会。大家一起喝酒,关着门商量,最后做出了妥协的决定。
第一,我们几家哥们儿都要有饭吃,价格么这么这么商定,好说好说,喝酒。但我们这几家以外的灯泡厂,让他们去死。
第二,别再搞什么长命灯泡研究,谁研究谁开除会员群,吃饱了兜着走。去死。
第三,灯泡内真空标准。要保证一定含量的杂质。控制灯泡的寿命在六个月到两年期间必须坏掉。如果那家自作聪明造出坏不掉的灯泡,一经举报,踢出会员群。会员之间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控制灯泡寿命,但必须按照不同“等级”和价格分列。不得影响大家挣钱的机会。否则....
后来,这个垄断协会因为惹了众怒,被迫解散。但是,这个“行业标准”,却被坚定不移地执行了下来,冠以各种名称和名义。灯泡刚发明出来时的寿命是100年以上,现在的灯泡却坚持要更换,以保证灯泡厂的资金周转和企业生存。要让大家都有口饭吃。技术发展?那能当饭吃吗?
曾经有人发明了节能灯。刚开始一个灯泡要卖100块。普通灯泡只要一块钱。灯泡不值钱,但电值钱啊。节能灯还是有价值的。但民众没想到的是,节能灯泡也是两年就坏。一家十几个灯泡,花掉的灯泡钱,抵得上十年电灯的电费。随手关灯,变成了共识。节省能源。灯泡多开关几次,坏的更快。不是技术技术问题。是故意造成这样的。
还记得那个发明永远不用换笔芯的铅笔公司么?倒闭了。
很幸运,那时年代,大学校园还是个言论自由的。
从工程常识来看抽99%真空成本要比98%高数倍,同理要造一个故障率N个sigma的产品可能比故障率小于N-1个sigma的成本数倍。 最后还是市场选择,愿意承受什么样的成本和质量。
记得看过一篇讲太阳能面板和逆变器的文章。10年前家用太阳能技术最先进 产量最大的公司在德国,后来中国用质量只能达到德国产品70%但是价格只有一二成的产品占领欧洲,让德国公司破产了。
2011年工程投标的时候,德国的太阳能板。
工程开始啦,中国的产品铺天盖地的抵达。
工程末完工,德国的产品公司已经破产,连人都找不到了。
中国产品跟德国产品的质量,价格,差别真的很大吗?
不过那段时间的铜价急跌,所以工程总投资也不会太伤元气。
他年轻时入门,买了个刨刀,德国产的。那个刨条,说是材料特别好。钝了他就用原配的工具去磨,刨条越磨越短,但到他退休时还在用。他们那时很崇拜德国产品。自己也认真学习,以致后来有句谚语:破归破,上海货。
电灯被某人发明出来以后,蜡烛业,火柴业,煤油灯业等等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蜡烛业算是残留下香味蜡烛,节日蜡烛,瑜伽蜡烛等少数夹缝求生的几家。但再也不能有卖大米那样的大规模企业了。
灯泡据说是试验了上千种材料,最后找到了钨丝。不过,烧过一段时间后,就坏了。因为灯泡用电,不是烧柴火,并不需要氧气。其实什么气也不要。那么,如果把灯泡的空气抽掉了?可行。问题一下就立即解决了。抽成真空。于是世界上一下子出现了成千上万个灯泡厂。电的发明,一开始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用来点亮灯泡的。空调,电机的广泛应用,那都是后来才慢慢有的。
抽真空,不难。不过总抽不了完全真空。也没有必要。有人稍微抽了厉害一点,灯泡试验的寿命,可达121年。灯泡厂技术含量不高,相互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些个科技公司,都在推销自己寿命更长的灯泡。
问题来了。做生意的,好像买股票,如果卖菜大妈也能炒股赚钱,那股市也该塌了。不多久,灯泡很快就卖不掉了。那些号称灯泡可以点千年的公司,同样遭遇灭顶之灾。卖掉一个灯泡,过一千年才会卖掉第二个。
这样不行。怎么办,几家大企业,飞利浦,通用电气,紧急开会。成立了个世界灯泡协会。也就是臭名昭著的阿波罗协会。大家一起喝酒,关着门商量,最后做出了妥协的决定。
第一,我们几家哥们儿都要有饭吃,价格么这么这么商定,好说好说,喝酒。但我们这几家以外的灯泡厂,让他们去死。
第二,别再搞什么长命灯泡研究,谁研究谁开除会员群,吃饱了兜着走。去死。
第三,灯泡内真空标准。要保证一定含量的杂质。控制灯泡的寿命在六个月到两年期间必须坏掉。如果那家自作聪明造出坏不掉的灯泡,一经举报,踢出会员群。会员之间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控制灯泡寿命,但必须按照不同“等级”和价格分列。不得影响大家挣钱的机会。否则....
后来,这个垄断协会因为惹了众怒,被迫解散。但是,这个“行业标准”,却被坚定不移地执行了下来,冠以各种名称和名义。灯泡刚发明出来时的寿命是100年以上,现在的灯泡却坚持要更换,以保证灯泡厂的资金周转和企业生存。要让大家都有口饭吃。技术发展?那能当饭吃吗?
曾经有人发明了节能灯。刚开始一个灯泡要卖100块。普通灯泡只要一块钱。灯泡不值钱,但电值钱啊。节能灯还是有价值的。但民众没想到的是,节能灯泡也是两年就坏。一家十几个灯泡,花掉的灯泡钱,抵得上十年电灯的电费。随手关灯,变成了共识。节省能源。灯泡多开关几次,坏的更快。不是技术技术问题。是故意造成这样的。
还记得那个发明永远不用换笔芯的铅笔公司么?倒闭了。
很幸运,那时年代,大学校园还是个言论自由的。
从工程常识来看抽99%真空成本要比98%高数倍,同理要造一个故障率N个sigma的产品可能比故障率小于N-1个sigma的成本数倍。 最后还是市场选择,愿意承受什么样的成本和质量。
记得看过一篇讲太阳能面板和逆变器的文章。10年前家用太阳能技术最先进 产量最大的公司在德国,后来中国用质量只能达到德国产品70%但是价格只有一二成的产品占领欧洲,让德国公司破产了。
2011年工程投标的时候,德国的太阳能板。
工程开始啦,中国的产品铺天盖地的抵达。
工程末完工,德国的产品公司已经破产,连人都找不到了。
中国产品跟德国产品的质量,价格,差别真的很大吗?
不过那段时间的铜价急跌,所以工程总投资也不会太伤元气。
他年轻时入门,买了个刨刀,德国产的。那个刨条,说是材料特别好。钝了他就用原配的工具去磨,刨条越磨越短,但到他退休时还在用。他们那时很崇拜德国产品。自己也认真学习,以致后来有句谚语:破归破,上海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