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国这边奉行快乐主义,但是感觉teen生存压力挺大的。

禾口
楼主 (文学峸)

特别是近几年,压力越来越大了。我老大那时候,好像环境相对单纯好多,手机也是高中最后阶段才有的,还是那种翻盖的没有data的。

上周,学校里有个高中女生过世了,据说是给火车撞的,学校没有说意外,也没说自杀。对我老二冲击很大,她们一个marching band, 还走得蛮近得。得到消息,她哭得说不出话。手一直抖。我们都去安慰她,还让老大晚上陪她睡。

 

 

禾口
几件事。

美国现在对亲少年的自杀现象很重视,设立很多保护的机构和措施。但是尽管机构和措施本来是善意,的但是在美国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运作起来未免让人面对种种风险。说几件事。

1.teen女生妈妈事业发展火爆,有一阵爸爸在家,父母闹离婚(主要是吵架,没有特别认真的地步)女孩子郁闷,打电话给好朋友,说不想活了。朋友就告诉自己的妈妈,哪个妈妈就报告学校。学校立马打电话给家长送小孩去ER,拿到评估后才能到校上课。幸运的时,女孩妈妈在车上关照了女孩,不能乱说,又去的是本地的ER,所以拿到好的报告,恢复上学了。

2.teen 女生 有一阵感到压力,赶时髦去看心理辅导,还是自己的好朋友推荐的。但是不在本地。因为teen们觉得远一点地方方便随便说,谈的时候,提到自杀了,心理辅导立刻打电话让社工来谈,社工谈后,就要求送ER,ER待两天,期间24小时不断有人看护,离开ER,又被送mental hospital。家长质疑,ER说时社工的决定,她们不能改变。所幸的是,家长当时还算配合,不是像社工说的家长可以自行选择。所以家长没有被剥夺监护权。这个监护权也保护了她不被强制喂药,如果家长选择带回家。下一步就是被剥夺监护权,小孩还是得去mental hospital,用药就是必然的了。

3.一个当时是teen,发生类似事件,但是没有上面的好运,就吃上药了,形成药物依赖。后来父母看女儿可怜,打官司,要求给女儿断药。官司最后是成功了。不过女儿最后还是自杀了。

4.preteen,我在其他地方提到过。ADHD. 一直有定期看心理医生。医生给她妈妈一个电话号码,说如果他在家闹得不像话,可以打这个电话。有一次,她妈真的打了,来个社工,也没啥招,就追问,你想不想自杀,她儿子拒绝回答,后来又叫来了警察也盯着这个问题问。好在着个preteen最后回答NO。

 所以在美国是不能随便说不想活了,要自杀等话得。这个几乎是抑郁症得铁证。系统拿到了,就形成很大得power得。

 

S
Speedy2426
觉得social media 对孩子的影响不好。以前一个人没人玩也就算了,现在谁谁网上一发,哦其他人都在开心,

怎么没有叫我?还有网上霸凌等,我也觉得现在的青少年精神压力大。

g
gzlady
这个提醒得好。 我女儿的大学女同学,华裔, 以前还和女儿一起去过欧洲旅游的

在上个月自杀了.

s
sansemao
前一段听一本书,说孩子负面压力很大,肯定是不好的。但是没有负面压力

对孩子成长肯定不好。最好的parenting就是把负面和正面把握好,特别是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处理负面压力。

 

酒绿春浓
色猫,你听过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吗?这本书真是好,每个人几乎都有一些issues,

包括那些给人家做心理咨询的人们。

禾口
真的抑郁了,还是要妥善治疗。

只是怕系统滥用。

s
sansemao
我很久前就听完了。不错的。

文章诙谐有趣,于叙事中传道解惑。

g
gzlady
是的, 有过忧郁症的, 去做政府项目会比较难。 我觉得运动能让人开心, 乐观的, 是治疗忧郁症的良药
禾口
我觉快乐教育,让人降低心理承受强度。明明没有啥大不了的,会被体验成大的。
s
sansemao
所以我听的那个心理学家就说——孩子的生活里面,必须有足量的负面压力

包括失败,包括背叛,包括被欺诈,被霸凌,这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及时沟通与引导。

禾口
现实的负面一直都是在的,差异就是体验。

就像玻璃城堡中的兄弟姐妹们,都创出一片自我天地。除了最小的妹妹,我猜想就是因为妹妹有太多的人怜悯疼爱,周围不断有人提醒她,她的处境是差的,她的父母是不正常的,她应该可以得到好的。

螺丝螺帽
很同意
O
OrangeBread
我家2个都被建议吃药,老大试了3月,我坚决要求停的,

老二我心里没底,问了一圈朋友后,没用。

s
sansemao
所以畅通的交流很重要。

你要知道孩子日常发生了什么大事。孩子越大越难,但是我们必须把沟通渠道和习惯建立起来。

禾口
美国就是用药大户,没边的。

真的自己的孩子还是要靠自己认真观察把握。不能完全信赖心理医生。

O
OrangeBread
后来我看华人网上好几个讲忧郁的事,

有2个比较评论到位,比较理性的提到,青少年睡眠不足往往和忧郁症表现相近,最初不容易分清,所以用药绝对要谨慎。

禾口
是啊,青少年贪玩,可能通宵玩手机。

时间一久就会有问题,然后心理辅导,按照条条框框问,问着就问出要自杀来了,青少年不知深浅,要attention按严重的回答。就把自己绕进去。等看到结果,父母也无能为力了。

O
OrangeBread
嗯,晨昏颠倒时间久了会引起忧郁,所以白天要让青少年运动太重要了!
p
purple123
一般人说先苦后甜或先甜后苦。
X
Xingfujiaren
我会让孩子远离

这样的孩子。负面情绪很容易传染。teen太嫩不懂如何处理。我家孩子在学校参加过young life的group。对他度过青春期帮助很大。他有一阵一直去church,就是这个group的影响。这是个christianity group。年轻人经常聚会组织活动

军大衣
最近抑郁症高发!警惕!
禾口
也不是特别近,不同年级的。

就是比其他marching band的人稍微近。我女儿说她性格很好,比起其他marching band里很多的女生要好相处,有些年级高的,老资格有点拉帮结派,挺drama,bully的。

所以意外发生,她很吃惊.

禾口
好像是。
军大衣
我们这里也有这种倾向,在我看,就是体制化的过度保护。

无非是推迟孩子面对真实世界的时间,但是正好错过了他们原本应该建立三观的年龄。。。我不知道最后孩子成年后会不会真的快乐,不过总觉得他们会缺少如何面对负面情况的手段,泡泡破灭的时候,大概就是大梦初醒时吧。。。

禾口
你们欧洲怎么,有没有像我们这边不小心会套进去。

我们这边就算吃药的风险,荷包大减是跑不了的。所以有很大经济驱动力在里面。

k
kingfish2010
是的, 少许的负压就像预防针, 让孩子逐渐增加免疫力。

好像我们熬过几年插队的同学, 没有自杀的~大概觉得再困难, 再苦也没有当年的苦和绝望。

k
kingfish2010
太对了, 过度保护让孩子错过了打疫苗即经受小挫折的机会

小时候有点小挫折才知道人生哪里是处处玫瑰, 从来一帆风顺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差, 也没有自信。